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地下水污染来源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秋  钱茜 《山东环境》2000,(7):204-205
人类饮水依赖于地下水,而地下水正在遭受来自各方面的污染,并且其污染是不可逆转的,危害更大。本文介绍了地下水污染来源及对环境、对人类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试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人口、粮食、不可再生资源、工业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说明,人类所直接面对的生态环境正在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化。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到人类的前途与命运。进一步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双赢”策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人类健康和幸福直接领带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构成世界食物安全的生物基础并维持人类的生计。全球生物多样性正在以空前的速率被改变着,这种改变的最重要驱动者是土地覆被、气候变化、污染、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获取及外为物种的引入。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人类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空前发展,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在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遭受到了空前的戕害,漫漫黄沙代替了莽莽林海,曾经孕育灿烂古文化的江河正在萎缩、干涸,原本瑰丽的风景湮没为荒野、戈壁,干旱、洪水、飓风……人类的种种行为导致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种类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5.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13(1):18-18
地球“健康”状况如何?经过95个国家1300多名科学家连续4年的工作(“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是一项于2001年启动、为期4年的国际合作项目,是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对生态系统及其对人类福利的影响进行的多尺度综合评估,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科学家发现,过去50年,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快速和广泛,地球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正在不断退化。  相似文献   

6.
倩瑜 《沿海环境》2001,(3):16-17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最为 迅速的一百年,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类抵抗病魔侵袭的最有力武器,尤其是抗生素的发现更是使人类成功地控制了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疫苗的成功研制和计划免疫工作的有效开展使人类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并且正在有计划地消灭脊髓灰质炎和麻疹,医疗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已经可以治愈部分肿瘤性疾病。但是不时否认的是,过去的一百年也是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破坏最为严重的一百年,生态系统失衡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产生了一些伤害力严重的新疾病,例如使一些与世隔绝的病菌重现人间等等。随着新千年的到来,人…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线电广播、电视、微波技术及事业的发展与普及,人类对电磁辐射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电磁辐射有害人体健康的有关研究正在进行,并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1997年国家环保局下发通知,对全国电磁辐射污染源进行调查,这项工作对电磁辐射的污染研究及防止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浅谈地下水污染来源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饮水依赖于地下水 ,而地下水正在遭受来自各方面的污染 ,并且其污染是不可逆转的 ,危害更大。本文介绍了地下水污染来源及对环境、对人类的危害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最近在一次谈话中预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13亿人口使一切成就与灾难都触目惊心。我们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也对环境进行了最可怕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钉子  小天 《环境》2005,(4):6-9
随着人类居住的环境逐渐恶化,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环保运动正在兴起,越来越多的国人参与到环保行列中来。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为还生存于绿色环境而努力着。青年导演陆川的电影《可可西里》,引发了人们对其环保观念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1.
现在世界上正在发生全球性的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污染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两个不祥之兆:第一,正在大量并日渐增多地向环境中排放某些化学品——主要来自燃烧矿物燃料——它们正在全球性地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第二,人类正在日渐增加使用与向环境中排放农药及其它有毒物质。从二次大战前的“污水与下脚料”问题发展成现在的全球性污染,这是对人类社会进行工业化与发展的严肃挑战。过去实行的污染控制法规只能部分解决污染问题,为了整治几十年来积累的环境污染,人类需要进行几次大规模的社会与技术转换。现在的全球性污染与整个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常常看到这样 的情形:未来的机器人具有像人类一样的意识和思考能力,它们能够自我复制并大规模生产同类机器人;由于机器人也具有和人一样的权力欲望,为了摆脱人类的控制,它们最终与人类为敌。令部分人担心的是,机器人体内装有先进而庞大的计算机系统,使它们一旦拥有像人类一样的意识,人类可能将被机器人所统治。 当一些科学家正在为未来的机器人或电脑是否会具有意识和思考能力而争论不休的时候,而另一些科学家却提出惊人的设想一把电脑芯片植入人脑,人脑与电脑合二为一,使人脑的思维能力变得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供了肯尼亚山山财森林受破坏的资料。材料取处192-1994年间所做的植物群落学研究的野外考察,特别是对与人类和大型动物的影响相关的不同森林群落的更新格局和演替循环作了重点观察。这在肯尼亚私人植树活动正在缓解薪材的亏缺,但是具在20万hm^2森林的肯尼亚山的大也即该国最在的天然林区,受到了非法活动矣其它原因造成的严重影响。南坡和东南坡的湿润对林因对奥寇梯木大规模择伐和种植大麻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尽管水中总余氯量达0.2mg/l,人类肠道病毒已从正在爆发传染性肝炎的西班牙陆军营地分离出来,过去营地通常采用细菌学分析显示水中有无指示菌的存在,而当水中一经发现病毒,就要进一步的进行病毒污染检测及有效的处理,家庭和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海,含有大量的动物病毒(1)被病毒污染的水,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危险(2)。见于诸报道由于病毒比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因而病毒在水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3)。因此在粪便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活正在变得多姿多彩。越来越多的新兴科技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给人类带来了方便,使人类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就在人类尽情享受这些好处时,它的负作用也开始出现,因为这些好处的获得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基础上的,甚至可以说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往往与它消耗的原料数量成正比。这样,一方面是各种各样的适应人们需要的材料,乃至新型材料不断出现,另一方面是各种各样废弃的材料在我们生活空间里随处可见。一方面科学家在可供使用的资源日趋减少的形势下努力开发新材料,另一方面许…  相似文献   

16.
王永安  石旭初 《环境》1995,(4):18-19
环境污染是伴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来的。但“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为人类防污、治污增添智慧和力量。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正在环保领域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北地区人工绿洲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北地区的人工绿洲是当地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未来文明建设的主要依托,也是本地区独有的人工生态景观。中国西北属干旱、半干旱地区,于是蒸发量大、降雨量小。光热资源充足为当地的主要气候特征,为人工绿洲的开发与发展准备了前提。通过人为作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把地下水或者河流水引入进行灌溉,增加土壤水份,改善土壤成分,形成了可供人类生存的绿洲。西北地区的人工绿洲经过2000多年的曲折道路,有的已消失,有的正在衰退中,有的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中国西北地区的水土源与引水开垦条件及人工绿洲的发展趋势和现存的生态问题。从而得出,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人工绿洲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总结人工绿洲衰退的原因,提出西北地区人工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忠言 《环境》2003,(2):4-5
1960年,福斯特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题为“世界末日:公元2026年11月23日,星期五”的论文,敲响了全球环境安全的警钟。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性的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正在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此起彼伏;滥垦滥伐加速热带雨林消失,使“地球之肺”受到损害;臭氧层出现空洞和海平面上升,使人类生存环境出现“天塌地陷”;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正在夺走人类赖以生存的良田沃土,物种锐减使人类相依为命的“朋友”越来越少……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向人们发出警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正在退化,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环境基础正在动摇,这种退化与动摇,正威胁着国际社会的安全。正如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托普费尔所指出的那样,有清晰的迹象表明,环境资源短缺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可能促成暴力冲突,在未来几十年,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9.
徐兵 《陕西环境》2001,8(2):33-34
2000年11月,笔者参加了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的在香港举行的中国高级公务员经济管理研讨班(城市环境保护),就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城乡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习、研究与讨论,特别就香港环境保护的条例、法规及其特点进行了重点研究,感悟到了香港的发展正在体现人类对自然价值的认识及对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江镕 《环境》2012,(11):6-9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类正在无尽的消费欲望下生产着越来越多的电子垃圾。有个比喻:全球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超过4000万吨,如果把运送电子垃圾的卡车排列起来,可以绕上半个地球。我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电子生产与消费国,如何遏制电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并使其资源化,政府环保与相关部门一直为此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