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新疆某铁矿冶炼企业的铁矿石、冶炼初级产品及冶炼尾矿中的放射性水平状况,对尾矿渣的资源化利用所致辐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该企业进行现场监测与取样,并对采集样本进行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分析,评估冶炼尾矿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铁矿冶炼企业污染源项表面1 m处的γ辐射剂量率的测量值范围处于新疆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室外)的波动范围之内。样品中放射性核素含量低于国家标准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免管限值。在没有掺杂的情况下,尾矿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时,部分尾矿砂可以作为A类装饰装修材料,其生产、销售及使用不加限制,一小部分尾矿砂只能作为B类装饰装修材料及建筑的外饰面使用。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新疆大学本部校园内辐射环境水平状况,对校园环境γ辐射剂量率、氡浓度水平、土壤中核素含量及红湖水样等采用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方法进行现场测量、采样与实验室分析工作。结果表明,新疆大学本部校园内辐射环境水平处于乌鲁木齐市本底值范围之内,未见放射性异常。  相似文献   

3.
对医院里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是保证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环境的安全性、放射防护措施效果的有效性的重要措施,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常规监测方法,分析了2019年长春市10家三甲医院,不同放射工种,共计1 640名放射工作人员所受电离辐射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年均有效剂量的限值,说明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滨医附院ECT室周围的电离辐射污染监测与调查分析表明:现役ECT工作场所γ空气吸收剂量率基本处于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ECT室的辐射防护设施设计是合理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辐射防护设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谭涪江 《四川环境》1991,10(2):45-52
本文介绍了四川原煤及其废渣与制品的γ辐射剂量率、附加γ辐射人均年有效剂量量。同时,用低本底Ge(Li)多道γ能谱仪测定了原煤、矸粉与矸砖,煤渣与煤渣砖、粉煤灰及粘土砖等样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40)K的比活度。经比较和研究,找出了这些物质的放射性水平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以高纯锗伽马能谱分析仪测量了准东煤矿开采区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和~(40)K的比活度,测量值分别为24.53(13.82~36.71)Bq/kg、33.29(20.34~47.76)Bq/kg、48.7(27.98~72.64)Bq/kg和700.31(560.29~866.95)Bq/kg。将其同新疆及昌吉州的平均放射比活度进行了比较,并计算了距地面1 m高处空气中γ辐射吸收剂量率和年有效剂量率,最后对γ辐射外照射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准东煤矿开采区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为了及时发现地表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对地表水进行放射性监测成为辐射环境监测的必要项目,本文分析了2018年新疆主要地表水断面总α、总β、锶-90、铯-137、镭-226、钍和铀的放射性水平,对掌握新疆地表水放射性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采集了乌鲁木齐河、塔里木河、伊犁河出境口断面、额尔齐斯河、伊犁河中哈国界断面、额尔齐斯河中哈国界断面六个有代表性的地表水断面,采用实验室放化分析得出新疆地表水中放射性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1986至1987年成都市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的调查方法和结果。全市共采集19个土壤样品,样品采集与分析按国家环保局《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规定》进行。结果表明,成都市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各测点平均值与面积加权平均值相吻合,其中总β为786.5Bq/Kg;1 m高处空气中的γ吸收剂量率为5.78×10-8Gy/h;238U,29.5Bq/Kg;232Th,45.7Bq/Kg;226Ra,36.0 Bq/Kg;40K,525.2Bq/Kg;137Cs,14.2Bq/Kg。成都市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比四川省和全国略低,但总体上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9.
氚靶制备现场氚的辐射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但贵萍  常瑞敏  杜阳  李烨 《四川环境》2008,27(6):104-108
氚靶制备过程中氚的辐射防护是整项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之一,本文以一次氚靶制备为例,报道了氚靶制备现场氚的辐射防护。结果表明:在氚靶制备过程中,充氚手套箱、操作间和排放烟囱内的氚浓度均未达到操作现场设定的氚的管理值,本次制靶过程中外排氚量为6.78×10^9Bq;制靶期间操作间地面和工作台、仪表上氚表面污染最大值分别为23.20Bq/cm^2、1.85Bq/cm^2、11.53Bq/cm^2,均远低于GB18871—2002中规定的控制区表面放射性物质污染控制水平值;剂量监测间地面氚表面污染最大值为8.92Bq/cm^2,低于国家标准中对监督区表面氚污染的控制限值;操作人员休息间、剂量监测控制间和走廊地面氚表面污染最大值分别为15.28Bq/cm^2、3.35Bq/cm^2、14.05Bq/cm^2,低于国标中对非限制区表面氚污染的控制水平;本次充氚活动中现场工作人员所受的剂量在国家标准值以下,对公众造成的附加剂量远低于GB18871—2002中规定的限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四氯化碳萃取法分析测定了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131Ⅰ对牛奶、羊奶、人奶和牧草的污染水平,探讨了131Ⅰ在该生物链中的转移规律及其所致居民待积有效剂量当量。结果表明,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131Ⅰ,使新疆地区牛奶、羊奶、人奶和牧草受到了明显污染。污染从5月8日开始,5月10-16日为污染高峰期,持续四十天左右降至本底水平。131Ⅰ对牧草、牛奶、羊奶、人奶的最大污染水平分别为504.2Bq·Kg-1,44.3Bq·L-1、55.6Bq·L-1和5.2Bq·L-1。 131Ⅰ由牧草向牛奶、羊奶和人奶的转移系数,两实验点分别为牛奶/牧草0.081±0.04,0.25±0.08;羊奶/牧草0.22±0.12,0.40±0.14;人奶/牛奶0.18±0.07;人奶/羊奶0.11±0.02。131Ⅰ在牧草、牛奶、羊奶和人奶中的有效半衰期分别为4.3、4.0天;6.3,6.0天;7.0、7.0天和6.4天。牛奶加热煮沸后,可除去5.2%的131Ⅰ。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131Ⅰ,经奶类所致成人(1.15μsv)和婴儿(117.8μsv)最大待积有效剂量当量,仅为乌鲁木齐地区天然辐射外照所致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的1.2‰和12.8‰,且远低于我国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规定的年剂量限值,对居民健康不致于产生严重的影响。 ~(131)I主要来源于核武器爆炸和核工业事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造成局部地区,甚至全球性放射性污染。~(131)I不仅裂变产额高,而且又是重要的生理元素之一。主要经食入和吸入进入到动物体内,污染牛奶、羊奶和人奶,并选择性蓄积在甲状腺中,对人体,特别是甲状腺造成内照射损伤。为了解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释放出的大量放射性物质对新疆地区的影响,我们于5月8日开始对乌鲁木齐等地的奶类和牧草样品中的~(131)I进行了分析研究。该项工作的研究结果,为制定核事故污染时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对进行卫生学评价,保护环境质量和居民健康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