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球的荒漠化现象我们居住的地球,由于气候异常的变化,人类的不正常活动,造成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如过度开发、耕种土地造成土地贫瘠;牧区放牧过度,毁坏草场;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缺少完善的排灌系统导致土地盐碱化,这些都是荒漠化的原因。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  相似文献   

2.
中国荒漠化土地分布地域特征及其治理措施的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已存在的荒漠化土地面积111.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1.6%,其中风力作用下的荒漠化土地占33.2%,水蚀作用下的占33.8%,物理及化学作用下的占33.0%。另外中国还分别有易受风力、水力作用和盐渍化影响的潜在荒漠化土地53.5万km2、87.5万km2和17.3万km2,共计270.0万km2,占国土面积28.1%。中国土地荒漠化是脆弱生态条件下,人口过快增长、人为不合理的经营活动如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及工矿建设所造成植被破坏、污染等所致。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分布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其分布形式有如下两个特点:(1)荒漠化土地分布地区都是人类强度经济活动的地区;(2)荒漠化土地呈片状或斑点状断续分布,而不是大面积区域性连续分布。近几十年,中国土地荒漠化经过治理个别地区有所逆转,但总体上仍在发展中,如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土地沙质荒漠化每年仍以1.39%的速率递增。最后,针对中国土地荒漠化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对现有治理措施进行了评估,指出了土地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及治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小江河谷土地荒漠化是我国南方土地退化的一个缩影,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经过20年多年的防治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出现一批防治荒漠化的典型。但是,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搞好规划,增加投入,各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陕北长城沿线沙质荒漠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1975年MSS卫星图像、2000年ETM卫星图像为遥感信息源,通过建立科学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分类体系,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位于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长城沿线沙质荒漠化进行了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经过20多年来沙质荒漠化防治,现代沙质荒漠化过程得到了明显的逆转,25年间,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95.18km2,逆转区的面积比发展区的面积大1280.48km2,为该区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目前该区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强度依然较大,危害较大的极重度和重度沙质荒漠化土地占到总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的35.64%,同时煤炭、油气资源的开发对沙质荒漠化的负面影响具有潜在性和长期性,因此,建立合理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体系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土地荒漠、荒漠化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荒漠化成因,提出了防治荒漠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生态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部地区空间广阔,资源丰富,但是以土地荒漠化为代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由此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阻碍了该区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并指出生态平衡失调是荒漠化产生的最终原因.在阐述了景观生态学在荒漠化监测中的作用后,提出了防治土地荒漠化的生态措施.  相似文献   

7.
荒漠化:问题与出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谦 《世界环境》2006,(4):20-21
问题由来 自1949年法国学者Aubreville首次提出“荒漠化(Desertification)”一词,到1994年通过的《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最终确认的荒漠化定义,即“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arid)、半干旱(semi—arid)和半湿润干旱(dry subhumid)地区的土地退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退化系指通过风蚀、水蚀、次生盐渍化和污染等一个或多个过程导致的土地生物或经济产量的下降或丧失。风蚀是中国干旱土地上的主要问题,风蚀导致的土地沙质荒漠化面积为37.1万km2,水蚀主要发生于丘陵及山区,已影响到179.6万km2的中国土地,其中水蚀导致的退化土地面积为37.8万km2,受次生盐渍化影响退化的土地面积为6.3万km2。中国46万km2或占耕地面积的40%耕地缺P,33万km2或1/3的耕地缺K。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北方,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退化占30.1%,过度农垦占26.9%,过度樵采占33.7%,水资源利用不当占9.6%,工矿交通建设导致的占0.7%。在中国南方,因滥伐导致的土地退化占37%,陡坡开垦占35%,不适当植树造林占18%,工矿交通建设占10%。该文讨论了土地退化成因和危害之后,介绍了建国40年来中国土地退化防治成就,还提出了退化土地防治策略,如提高公众参与退化土地防治意识,强化立法和开展监测和环境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阜新地区土地荒漠化演变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RS和GIS作为信息获取与分析工具,通过对1978年、1989年研究区土地荒漠化遥感影像解译分析,对阜新地区21年来土地荒漠化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化的空间演变经历了“强化-逆转-强化”的过程,荒漠化则表现为“重度荒漠化逆转,轻度荒漠化扩展”的演为格局,不同类型的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荒漠化)分别有不同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土地荒漠化进行了区位划分,提出了土地荒漠化区分区治理的模式,并从恢复生态学角度提出了区域生态恢复的政策和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0.
荒漠化的驱动因素来自于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不利的自然因素是其发生发展的基础条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人口的迅速增长和政策上的失误等人为因素是造成我国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滥垦、滥牧、滥樵采、滥用水资源和滥开矿等。在此基础上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荒漠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由于造成荒漠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因此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其与之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防治沙漠化具有许多积极的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荒漠化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亚洲开发银行于2001年7月批准提供61万美元的技术援助,用于治理中国西部地区的土地退化。援助项目将协助甘肃省政府开发防治土地进一步退化的综合方案,并加强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的建设。土地退化是西部地区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土地退化造成植被破坏,营养物流失,并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地保湿能力降低。土地退化侵蚀耕地,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生态资源减少,沙尘暴发生越来越频繁,下游洪灾和土地流失加剧。总的来说,它是造成农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亿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近90%的农村贫困人口居…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河西地区临泽县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本文对荒漠化现状和气候变异、人类活动两大荒漠化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各因素变化对荒漠化演变的可能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荒漠化土地占全县总面积的64.43%,沙化危害严重。多年降水无明显趋势变化,且总量较小、分布极不均匀;气温则明显变暖,且极端气温条件恶劣;风速趋于减弱,气候的总体变化不利于荒漠化恢复。另外,自建国以来人口增长迅速,随之引起耕地面积扩张,牲畜量迅猛增长,且经济产业结构和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突出,促使荒漠化正向扩展。综合各因素变化影响,临泽县荒漠化态势严峻,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人口压力、人类破坏活动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已成为导致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以期土地荒漠化局势逆转。  相似文献   

13.
刘勇强 《环境》2002,(6):30-31
荒漠挥戈逼进我国已是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蔓延最快、危害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荒漠化的基本情况一直处于模糊状态。从1994年开始,林业部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普查,于1997年公布了下列数字: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7.6%,近二十年来土地沙化速度为年均2460平方公里,每年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但是,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确定的定义,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应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之27.3%。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处于荒漠化威  相似文献   

14.
毫无疑问。土地退化在中国西部是一个严重问题。它对千百万穷苦农牧民的生计具有负面影响,并制约着中国几个最穷困省份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于土地退化的真正原因及制止土地退化的可行办法。还存在许多争议。这也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世界银行相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能够帮助中国为解决西部干旱省份土地退化问题找到可行的办法。《公约》和世界上其他环境公约一样,是用来减少穷困和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但如何在一个特定国家水平上成功地履行防治荒漠化公约主要取决于如何诊断问题的症结。如何从解决问题的国际经验中学习和应用这些经验教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江总书记论“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库布齐是中国第七大沙漠,荒漠化程度严重,经过多年治理已初见成效。本文主要是对在库布齐地区实施"国际荒漠化防治教育行动"项目进展研究,该项目旨在通过开发创新性课程资源,提升当地学校及教师对于荒漠化防治的意识和培养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评价和传播防治经验,最终形成一个专业的荒漠化防治教育国际网络。内蒙古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呼和浩特RCE)目前已全面完成了项目第一阶段的任务要求,初步建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荒漠化防治教育区域,为项目下一步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实现国际荒漠防治教育行动网络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环境地学     
X142 9701326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铅元素的背景特征及其形成/曾昭华(江西省地矿局环境地质研究所)//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一1996,8(5)一16~18环信X一19X144 9701327中国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的防治与环境保护/朱震达…(国家环保局荒漠化研究中心,南京)//农村生态环境/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一19弱,12(3)一1~6环信Q一46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结合中国国情来看,荒漠化不仅发生于干早、半干早地区,也发生于湿润,半湿润地区。中国已存在的荒漠化土地面积111.7万kmZ,占国土面积的n.6纬;其中风力作用、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也面临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成为这些问题中的一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尤为严重,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因此,对荒漠地区生态治理路径的研究显现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一些荒漠化防治成功地区的经验为借鉴,从政府重视、人民意识和具体措施三个方面对我国荒漠化防治中的生态路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2010年成像的RapidEye卫星遥感数据和水文地质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深入分析了敦煌盆地水环境系统对土地荒漠化形成的控制作用,并总结了不同荒漠化类型分布的地貌特征及包气带土壤剖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荒漠化程度非常严重,其中极重度和重度荒漠化土地的面积之和为9 751.9k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6.53%;水环境系统对研究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控制作用,一方面受水库截留和近30年来灌区面积飞速扩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研究区极重度和重度荒漠化土地分别位于地下水潜水埋深大于1m和1~3m、且地下水矿化度为0~16g/L的地区;地下水潜水埋深为5m时,是研究区内(极)重度荒漠化与中度荒漠化土地分布的临界埋深,地下水潜水埋深为3m时,则是研究区轻度荒漠化与中度荒漠化土地分布的临界埋深;轻度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地下水矿化度小于12g/L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关于荒漠化研究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书红 《环境保护》1998,(12):20-21,36
本文结合荒漠化研究历史,简要论述了荒化概述,成因和范围,探讨了《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国际公约》对我国荒漠化研究和防治的影响,指出荒漠化不包括史前时期由于自然因素所形的沙漠,戈壁,提出了判断荒漠化过程的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