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灾系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大多数是一种社会现象,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含放火);二是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三是工艺技术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固体和液体化学品仓库火灾是企业安全面临的经常性威胁之一,需考虑火灾中毒性燃烧产物释放和非燃烧产生的毒性物质释放。结合火灾风险分析方法,阐述火灾场景中各要素及相互关系,主要包括火灾场景、物质、燃烧速率、源项、毒性、扩散、概率和风险之间的关系,火灾场景考虑持续时间、面积和通风率的影响,物质中考虑平均结构式和燃烧方程,源项中考虑形成的产物、燃烧物质每千克的散发和活性物质百分比,毒性中考虑HCl,NO2,SO2和非燃烧产生的物质。基于储存物质平均结构式,建立燃烧关系方程。燃烧速率计算取决于可用的氧气量和需要的氧气量,分为面积受限的燃烧速率和氧气受限的燃烧速率。最后给出毒性燃烧产物HCl,NO2,SO2释放量和非燃烧产生的毒性物质释放量的计算方法,同时以毒性燃烧产物释放场景后果模拟为例说明仓库发生火灾的后果严重性,为仓库火灾风险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棉纺织企业存在大量的易燃可燃物质,火灾危险性大,极易引发火灾事故,且火灾蔓延途径多、燃烧速度快,易造成严重后果。该文根据棉纺织企业生产的特点,从人—机—环境系统的角度,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棉纺织企业火灾的成因,有针对性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消防安全管理对策,对提高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火灾变阈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木火灾是失去人为控制,自由蔓延的森林燃烧,破坏了原有森林的结构与功能,并能在相当内难难复原有林的结构,带来的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提出6个林火灾变的生态指标,3个火行为指标,并提出林火灾变的阈值。  相似文献   

5.
谭西顺 《安全》1995,16(5):17-18
火灾不仅使失火现场者和消防队员受害,而且对火灾附近的人群也可产生影响。因此,火灾烟雾对人体的危害应引起现代人的高度重视。那么,火灾烟雾有哪些有害气体危害人体健康呢?1 火灾烟雾中的有害因素 火灾烟雾中所含的物质成分非常复杂,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其成分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物质燃烧,也可因湿度、氧气  相似文献   

6.
晓风 《安防科技》2003,(2):18-20
火灾的探测主要是通过探测物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来实现,目的是早期发现火情,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各种火灾探测器应运而生,其基本功能是:对火灾参量——气、烟、热、光等作出有效响应,并转化为计算机可接收的电信号,供计算机分析处理。国际标准ISO7240——1《火灾探测和报警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随着企业现代体制改革发展的深入 ,消防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旦现出来 ,成为维系企业兴衰的纽带。因此作为宏观指导 ,去揭示火灾成因及其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以及最基本的规律 ,就成了防止火灾事故发生、维护企业安全的一大课题。本人就此做一些探讨。火灾是一种违背人的意愿 ,在时间上空间上失去控制的 ,并造成一定危害的燃烧现象。但火灾的发生总离不开“人、物、技术”这三要素相互作用 ,连锁反应。不安全行为基于人的心理作用。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于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 ,情绪→行为→后果 ,都以人的因素为中心形成事故…  相似文献   

8.
防火防爆是企业安全生产中主要的安全防范技术措施。从理论上讲,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须防止和限制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当燃烧爆炸物质不可避免地出现时,要尽可能地消除和或隔离各类点火源;阻止和限制火灾爆炸的蔓延扩展,尽量降低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损失。但是在实践中,往往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程度,甚至还应考虑其他辅助措施,以便在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减少危害程度,将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权安  润丰 《安防科技》2013,(9):34-34
随着秋冬的来临,气候干燥,火灾进入了多发季节。火灾初期是最好的灭火时间,扑救初期火灾,是减少火灾损失,杜绝人员伤亡最重要的一环。那么,什么才能遏制初期火灾呢?常用的灭火措施有四个:第一,窒息法。即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第二,抑制法。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终止焰式反应,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第三,隔离法。将燃烧物和附近可燃物隔离或者疏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这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火灾。最后是冷却法。向火场的燃烧点喷水或喷射灭火剂,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一般家居灭火时最  相似文献   

10.
干粉灭火机是一种使用方便、灭火效能较好的轻便消防器材。 干粉灭火机的机筒里装的是碳酸氢纳等盐类物质粉末,同时加入适量的润滑剂和防潮剂。在机身上还配置一个小筒,筒内装有二氧化碳气,它是用来喷射碳酸氢纳粉末的动力。当粉末喷射到燃体的表面时,能隔离燃烧体与氧气的接触,并能在受热的情况下分解出不燃的气体,用以稀释燃烧体周围的含氧量;干粉本身还有中断燃烧连锁反应的作用,而二氧化碳气也起着稀释氧气、终止燃烧的作用。 干粉灭火机对于油类火灾、可燃气体火灾、电气设备火灾、遇水燃烧等物品和仪表火灾的灭火性更为适用。当遇上述…  相似文献   

11.
地铁车厢纵火模拟试验火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人为恐怖袭击行为情况下,采用地铁车厢实体模型研究了地铁车厢在纵火情况下的火灾场景特性,得出了地铁车厢在模拟火灾中的热释放速率、烟气浓度、温度、烟密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一节车厢最大热释放速率为5MW左右,如果两侧沙发同时引燃,其最大热释放速率可达10MW。在纵火试验中,火灾发生、发展和蔓延速度明显较快,燃烧较猛烈,高峰瞬时释放出的CO、CO2浓度及试验过程中的总浓度明显较高;NO、SO2、HCN集中在瞬间释放出来而造成瞬时浓度较高。烟气主流是沿着而不贴着屋顶向外蔓延的。因此火灾危险性很高。  相似文献   

12.
在考虑人为恐怖袭击行为情况下,采用地铁轨道区模型实体火灾试验研究了地铁轨道区的火灾场景。得出了模拟地铁轨道区在火灾中的热释放速率,烟气浓度,温度,烟密度的变化规律。通电模拟短路以致引燃方式着火的最大热释放速率为9.66kW。浇洒煤油方式点火,轨道区最大热释放速率达到了204kW。随着电缆的点燃,燃烧进行的较为缓慢,烟气上升至隧道顶,沿着顶部向开口外扩散。C02的浓度变化较为缓慢。至10’41″达到c02释放峰值5027.7ppm;至10’41″时C0浓度达到最大354.0ppm。在轨道区问燃烧过程中,高温烟气始终沿着隧道顶部扩散,低于1.5m的空间是相对安全的;高于1.7m的空间是相对危险区域。火灾中烟气是首先弥漫整个房顶,然后再往下漫延的。  相似文献   

13.
为控制加油站火灾爆炸风险目标,结合事故统计和故障树分析方法,提出一种基于YOLO-V3算法的加油站不安全行为检测模型。首先在收集90起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其次构建加油站火灾爆炸故障树,计算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并确定加油站危险性较高的不安全行为;然后采用现场采集和模拟的方法收集加油站不安全行为图像数据,利用数据增强方法构建加油站不安全行为图像数据集;最后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构建加油站不安全行为检测模型,经过1000次训练迭代后得到最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抽烟、打电话等;训练得到的检测模型在测试集上对抽烟、打电话和正常行为检测类别的平均检测精度分别为67%、85%和77%,模型的平均检测精度均值为84%。  相似文献   

14.
吕俊霞 《安全》2012,33(10):53-55
正1火灾及爆炸的基本概念超出有效控制范围而形成灾害的燃烧称为火灾。可燃物在空气中的燃烧是最普遍的现象,因而绝大多数火灾都是发生在空气之中的。物质发生剧烈的物理或化学变化,瞬间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使周围空气发生猛烈振荡而发出巨大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的特征是物质的状  相似文献   

15.
攀钢热电厂运用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锅炉车间燃烧爆炸危险性进行评价,确定可能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客观地量化锅炉车间潜在的燃烧爆炸的危险性,向管理部门通报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和措施,确保了热电厂的安全运作。评价方法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是对工艺装置及所含物科的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危险按逐步推算的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该法主要用于评价储存、处理、生产易燃、可燃、活性物质的操作过程。热电厂锅炉车间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秋季的火灾预防运动开始于 9月 9日~ 9月 15日 ,其重点是 :“提升预防房屋火灾和人为火灾的措施” ,“加强社区火灾预防和安全制度的贯彻”和“提升预防火灾灭火器具事故的措施”。根据 2 0 0 0年《火灾预防白皮书》中公布的统计数据 :年度火灾总数为 6 2 4 5 4起 ,比上一年上升 6 .7% ,这些火灾导致 2 0 34人死亡 ,比上一年下降 4 .1% ,并且导致 82 81人受伤。半数以上的火灾 (6 4 .7% )属意外事故。人为火灾占火灾事故总数的 12 .5 % (如果将怀疑为人为火灾的事故算在内则占 2 2 .2 % ) ,比上一年上升 4 .5 %。因吸烟导致的火灾…  相似文献   

17.
康茹 《安全》2004,25(4):32-32
1手机的危害 手机的危害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电磁辐射、不安全的使用行为(如开车时使用手机)、干扰电器设备所产生的危险、可能引燃易燃物质的潜在的火灾危险.  相似文献   

18.
行为矫正法在建筑火灾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建筑物防火性能化的发展以及人行为机理的复杂性 ,要求应用更多的学科研究建筑物火灾中人的行为与安全疏散理论。行为矫正学是一门基于过去经验与实验研究的学科 ,笔者在阐述其基本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灾害事故中应用此方法的模式 ,然后结合高层建筑物火灾疏散的特点 ,对高层居民建筑物发生火灾时 ,如何矫正人的一些不正确F行为和提高火灾安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矫正模式的功能和干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切可燃物质,由于种类及其组成该物质元素的不同,其闪点、燃点、受热自燃、本身自燃和爆炸着火的现象也不相同。掌握可燃物质燃烧的基本现象; 对于我们预防火灾的发生和同火灾作斗争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闪燃与闪点 可燃液体受热时所挥发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引起闪电式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为什么会发生闪电式燃烧呢? 当用明火放到不同温度的可燃液体表面上去试验时,会发生不燃、闪燃、着火三种现象。当某种可燃液体的温度被提高到一定程度后,这种液体蒸发速度加快,蒸气浓度增加,用明火接触时,即能引起闪电式的燃烧。但由于液体在该…  相似文献   

20.
四氯化碳是不燃也不助燃的液体,易挥发,遇热迅速气化,1公斤四氯化碳液体可以气化为145升蒸气。这种蒸气比空气重5.5倍。能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隔绝空气,窒息燃烧。四氯化碳液体的电阻率很高,2.5毫米厚的四氯化碳液体能耐2万多伏电压,其蒸气的绝缘强度比空气高5-6倍,可以扑灭电气火灾。因此,四氯化碳灭火机的主要用途是扑救电气设备火灾和少量油脂、易燃液体火灾。 但是,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能用四氯化碳灭火机扑救金属钾、钠、镁,电石,二硫化碳等火灾,这是因为四氯化碳与灼热的金属钾、钠等接触能发生强烈分解,甚至爆炸。 二、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