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管以哪一种方式过暑假,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孤独和思念都是他们挥之不去的主旋律,那么这个暑假,他们的生活会有变化么?留守儿童暑期究竟怎么过?我想大致可分为三类:候鸟型,父母在外打工,孩子一到假期就可以像候鸟一样飞到父母身边,到大城市去见一下世面。宅家型,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的父母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或者是钱接孩子团聚,所以他们只能宅在家里,不是写作业就是看电视,生活比较单调。  相似文献   

2.
实践笔记     
正学习做父母的道理应该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将道理贯彻到我们的生活中、行动中,尤其对于父母来说,要把这样的方法传达给你的孩子,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每每带孩子出去,总会遇到别的父母误会孩子的实际年龄,认为她已经快3岁了,可事实上她还不到2岁,确切地说是1岁10个月。那么,这短暂的1年多时间里,她是如何成长为一个被评价为独立、自信并且善于表达自我的小宝宝呢?这应该归功于学习如何当父母。其实在没有做父母前,没有谁知道  相似文献   

3.
全国妇联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数量还在迅速地膨胀中,这是一个亟需社会各界都来关注的群体。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是父母的远离.导致孩子的情感支持系统变得脆弱.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对衣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父母,我们肩负着养育另一个生命的崇高使命,现在却几乎都是无证上岗——从没受过关于怎样做父母的"岗前培训"。因此,身为父母的"在职培训"(包括自学),什么时候开始都是必须的。每次家长课堂后,都有家长跑过来,希望我也能给他们的孩子上上课。咨询室里,许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了";他们把孩子带来咨询室,期待我能让孩子重新变得"听话"。我总会问他们: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是父母的远离,导致孩子的情感支持系统变得脆弱,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对衣食住行照料不周让孩子情感荒漠化;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他们不会爱别人。"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回来吧!你们不要我了吗?""妈妈回来看我是我最最高兴的日子,第二天妈妈返城是我最最难过的时刻!""同学的爸妈在给同学穿新买的衣服,我总是走开,坐在河边的小树底下不停地默默流泪。"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  相似文献   

7.
洪水的反思     
今夏央视焦点访谈中,报道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进山村一座小学,卷走了百名正在上课的稚嫩的孩子.作为父母心肝的孩子,作为全村希望的孩子,作为未来给中华民族的绚丽画卷增色添彩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正学校会通过家访、电访每位入学儿童的家庭,与父母长辈沟通,尝试去了解幼儿在最早期的家庭教育环境,了解并总结关于孩子的生活模式,进而制定适合他(她)的环境教育策略。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简而言之,环境教育就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父母和孩子是最特别的亲密关系:从生下孩子的那天起,就在准备和孩子的分离。当我们慢下来,用心陪伴孩子时,即便只是有限的时间,也会留下美好的回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让很多人在热议中考、留学的同时,再次关注到青春期。有趣的是一个中学同学给我的微信留言:"我们的青春期是在干校~,听都没听说过这个词,我们这代人没青春期吗?"我们这代人当然有青春期。同学的话让我立刻想到当年自己对母亲的各种逆反。记得小学六年级第一次对母亲大喊大叫,因为放学回家看到她正在用我的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1月,在上海“为了孩子”国际论坛上,不同肤色、语言的来宾聚集一堂。与会专家们都在关注“大都市的孩子去哪里游戏”、“儿童安全与社会责任”这一热点,热心为儿童的游戏与安全“支招”。  相似文献   

11.
正娃娃是未来的主力,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娃娃来延续,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不仅是提高孩子的基本素质,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就是要在孩子的幼小的心灵里种上绿色的种子,让环境保护、生态文明随着他们的成长在心里生根发芽,以确保我们未来的公民将保护环境内化于心,自觉用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环保教育的培养是我们对国家对未来社会的一个良心工程,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当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高速发达的今天,"环保"从被当成一种时尚到一种生存去宣传,"环保"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界。似乎只是一个转身,森林变成了  相似文献   

13.
童年,几乎每个孩子都曾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过动物园。活泼的小猴子,高大的长颈鹿,威武的狮子……无不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但是,一般游客在动物园中停留的时间总是有限的,看到的只是动物生活的一个侧面,一个片段,还有许许多多幕后的有趣故事鲜为人知,本期的“和你有约”就带你去北京动物园的动物医院里了  相似文献   

14.
杨杨 《绿色视野》2009,(12):54-54
出国之前,不少朋友很热心地建议我,悠悠万事,多生几个孩子为大。有特别热心的还告诉我:再不赶紧的,就要错过最佳生育期了!可是,对于未生育、无计划,且目前还没有培养起足够母性的我来说,很难理解这种想法。事实上,纷纷生子的朋友们,他们的孩子,其难养程度,有点吓到我了。并且,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中国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子,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对于孩子,都将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和挑战,只不过,一个就在当下,一个在未来而已。  相似文献   

15.
不可否认,现在有许多家长在给孩子选购衣服时,首先会从多方面入手,比如孩子的心态、要求、愿望,符合环保要求、生活习惯、儿童体态、心理因素,自然休闲、舒适自由等,都在考虑的范畴。当然也有许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衣服时,会把实用性放在首位。童装的颜色在服装市场上,童装的颜色大多鲜艳、亮丽。不过近年来,童装色彩随着成人服饰的变化趋势,多少受到了一些影响,比如红、橙、粉等颜色在童装中的运用也比较明显。人们在选择衣服时,往往是先受到感观上的刺激,特别是儿童,对颜色极其敏感。女孩子一般会对红、黄、粉有特殊的偏爱。在注重颜色与孩子的肤色相适宜的情况下,还要注意孩子的体形与选择的颜色相搭配。比较胖的孩子在选择衣服的时候,应该注意选择冷色调,使孩子  相似文献   

16.
学前阶段是儿童亲自然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孩子在这个阶段对自然界的水、植物和小动物有着本能的亲近和喜欢,具有与自然万物交流、对话的天赋能力和兴趣。但由于社会、家长、幼儿园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学前儿童偏重知识的学习,远离大自然。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幼儿时期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08,(5):1-1
这是一首流传于网络的童谣,原作者已不可考。2008年,多苦多难的中华民族遭受了一次次的创伤,我们的孩子在磨难中迅速成长,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记住这一年,2008年……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酒店员工家庭生活特征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酒店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整体偏低,家庭生活特征是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不同家庭生活特征的酒店员工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与父母同住的酒店员工工作满意度更高,需要花更多精力照顾孩子的酒店员工工作满意度非常低,家庭中有人分担家务的酒店员工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仅围绕工作中的要素很难得到满意的效果,需要重视员工的家庭生活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缺少对孩子的鼓励和肯定,是中国父母的通病。这样做最大的风险,是孩子会缺少自信,内心深处有强烈的自卑情结。有两个身边的真实故事,一直萦绕心头:某男,40岁,童年也曾有梦想,成年后也曾很努力;如今他没工作,没婚姻,没朋友,觉得自己的生活毫无价值,时常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某女,40岁,有深爱自己的丈夫,有可爱的孩子,有喜欢的工作,但是她感觉以往的生活就像沙漠一样;对不爱说话的孩子她深怀愧疚,对体贴包容的丈夫她满腔愤怒,时不时就要对他咆哮折腾一番!  相似文献   

20.
《绿叶》2000,(6)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使一家人相聚、交流的时间日渐减少,因此。很多年轻父母往往在饭桌上教子,使孩子边吃边掉眼泪,导致食欲不振,甚至赌气“罢饭”,结果是一家人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索然无味。医学研究表明,吃饭时情绪好坏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情舒畅,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免疫力必然增强;反之情绪低落、感到压抑和郁闷,会使各种免疫力下降,致使各种疾病乘虚而入。我曾听一位朋友苦恼地向我诉说:这孩子不管不行,可每次一管,他非病几天不可,真没辙。有资料表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80%以上有吃饭情绪不佳的历史。可见,饭桌上教子的做法并非明智之举。为了家人和孩子的健康,走出误区,让孩子大人欢欢乐乐把一日三餐吃好,换个场合因人施教。我有位朋友由于工作关系不能常与家人相聚,便采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