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所探讨的是乙酰甲胺磷的迁移和吸附对土壤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从土壤的整体上来说,还是对于那些有机物的含量低于2%的土壤来说,弗罗因德利奇吸附常数(K)和分布系数(kd)与土壤的泥沙+粘土的含量都有着相当大的密切关系。用薄层色谱法测定(饱和渗流条件)乙酰甲胺磷的迁移和吸附,发现除了三个掘沙+粘土的含量较高、R_f单位较小的土壤外,所有的土壤R_f都等于1。在饱和渗流条件下,土壤填充柱里乙酰甲氨磷迁移和吸附的研究显示,在填充柱的顶部,杀虫剂含量的比率最大,而杀虫剂在这些土壤填充柱里的分布以及残留和沥滤的总量与土壤中泥沙+粘土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2.
丙溴磷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迁移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GC-FPD)法建立了丙溴磷在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丙溴磷在水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7.18%~103.64%之间,变异系数为4.84%~9.89%;丙溴磷在水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5 mg/L,0.05 mg/kg。采用平衡吸附法和薄层层析法研究了丙溴磷在砂土、壤土和粘土中的吸附和迁移特性。结果表明:丙溴磷在砂土、壤土和粘土中的吸附常数Kd分别为12.70、33.65和74.92,土壤对丙溴磷的吸附能力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其移动性分别表现为在砂土、壤土中不易移动,在粘土中不移动。  相似文献   

3.
4.
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在沈阳郊区农田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静态吸附和土柱淋溶实验研究了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在沈阳郊区农田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对Pb和Cd阳离子的吸附大于对Cr(VI)和As(V)阴离子的吸附,对Cr(VI)的吸附大于对有机氯农药六六六(BHC,包括α-BHC、β-BHC、γ-BHC、δ-BHC)和滴滴涕(DDT,包括o,p'-DDT、p,p'-DDT)的吸附能力.土柱淋溶实验结果表明,Cr(VI)和As(V)在耕层土壤中的迁移速度远大于Pb、Cd的迁移速度,α-BHC由于淋溶液初始浓度较低,因而迁移速度较慢.淋溶实验后,具有较高生物可利用性和迁移性的可交换态重金属的相对含量增加了1.2%~5.4%,从而增加了Pb、Cd、Cr和As等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威胁.结合吸附和迁移实验结果可知,所研究污染物中,Cr(VI)和As(V)对地下水的威胁较大,Pb和Cd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较大,而目前有机氯农药已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土壤中的部分残留有机氯农药由于土壤的吸附作用,使得其对农业生产的威胁逐渐减小,对地下水的威胁性也较小.  相似文献   

5.
6.
采取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滴滴涕(DDT)在武汉地区三种不同土质类型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DDT在A、B、C三种土壤中的吸附符合线性吸附方程,在24h左右达到平衡,吸附过程为自发的物理吸附,Kd值在0.3~1.41mL/g之间,Kd值大小顺序依次为A种土〉B种土〉C种土;土柱淋溶试验表明一周后DDT在A种土、B种土和C种土中最大迁移深度分别为11.0cm、13.2cm、15.4cm;影响DDT在土壤中吸附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土壤中的DDT对地下水污染存在潜在的风险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畜禽养殖基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污染问题,研究了交沙霉素(JOS)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特性以及垂向迁移机制,并基于土壤吸附和土柱迁移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第16小时达到吸附平衡状态,Elovich方程能够更好地拟合土壤中JOS的动力学吸附过程.等温吸附实验表明,Freundlich模型对土壤中JOS的等温吸附过程拟合效果更好,最大吸附容量为187.74 mg/kg.(2)增大抗生素初始浓度对土壤吸附JOS起促进作用;土壤溶液pH为7.5时吸附能力最强;Ca2+对土壤吸附JOS的抑制作用强于Na+,而Fe3+对土壤吸附JOS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增加施药量能提高JOS在土柱中的垂向迁移能力,偏中性的淋溶液对土柱试验结果影响很小,碱性环境较中性环境更利于JOS垂向迁移.Fe3+对JOS在土柱中垂向迁移有明显抑制作用,Ca2+对JOS在土柱中垂向迁移的促进作用较强.研究结果可为土壤抗生素污染防治与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对二嗪磷在不同土壤中吸附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批量平衡法和薄层层析法, 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3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Tween80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 对二嗪磷在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6大土类、9种不同母质土壤中吸附和迁移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SDBS能够明显地降低各种土壤对二嗪磷的吸附, 促进二嗪磷的迁移作用, 并且吸附平衡系数(Kd)、比移值(Rf)分别随SDBS浓度增大而增大、减小.浓度成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Tween-80和CTAB对二嗪磷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Tween-80浓度在0.1~2倍临界胶束浓度(CMC)范围内(CTAB浓度为0.80~87.43 mg·L-1), 其Kd值、Rf值分别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而增大、减小, 而Tween-80浓度在2~5倍临界胶束浓度的范围内(CTAB浓度为87.43~191.60 mg·L-1.), 则出现与之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平推流光化学反应器中采用纳米TiO2光催化乙酰甲胺磷溶液,考察了多种因素对矿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浓度的增加,乙酰甲胺磷矿化率逐渐升高,当催化剂质量浓度在0.4 g/L时,其矿化率达到最大值为91.36%,然而当催化剂浓度继续增加时,由于TiO2的屏蔽效应,矿化效率反而降低;由于催化剂表面吸附位点的限制,乙酰甲胺磷矿化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乙酰甲胺磷光催化矿化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及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其相关参数k=1.05×10-5mol/(L·min)和K=7 638 L/mol。随着反应液pH值的增大,乙酰甲胺磷矿化率也随之升高,其原因是在反应液pH值升高,溶液中OH-浓度增加,OH-可以充当光致空穴的俘获剂,加强氧化效果;在较低流速时,光催化矿化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升高,然而流速进一步增加时,矿化率反而下降。流速增加既能够增加乙酰甲胺磷与催化剂之间的碰撞,也能增加催化剂微粒的聚集。  相似文献   

10.
以漠大线沿线地区的泥炭质黏土和风化砂混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箱体动态模拟法和球体积预测模型,研究了林源俄油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组分纷杂的土壤体系中,原油在垂直向上方向迁移速率最小,在其他方向的迁移规律不明显。采用振荡平衡法,探讨了2种土壤对原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种土壤吸附原油的过程遵循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土壤吸附原油的平衡吸附量大小关系为:泥炭质黏土>风化砂混粉质黏土。  相似文献   

11.
甲胺磷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甲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进行污染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甲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有明显影响,并随着甲胺磷溶液处理浓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减少;多样性系数,高处理浓度时为3.7596,低处理浓度时为5.7962,对照组则为8.5714。大型土壤动物蚯蚓的染毒实验表明。甲胺磷对蚯蚓有明显的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12.
ZnFe_2O_4/TiO_2光催化剂制备及乙酰甲胺磷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Fe2O4和掺杂ZnFe2O4的纳米级TiO2光催化剂,进行了XRD、TEM和UV visDRS表征,以卤素灯为光源对纳米TiO2降解水溶液中乙酰甲胺磷农药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液初始pH值、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对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400℃、掺杂量为0.5%的ZnFe2O4/TiO2纳米粉体降解效果最佳,在相同条件下,反应2h后农药降解率可比纯TiO2提高20%左右。正交实验优化了降解反应条件,在常温常压下,起始pH值为12、H2O2浓度为12mmol/L、催化剂浓度为0.5g/L、反应3h后,初始浓度为1.0×10-4mol/L的乙酰甲胺磷农药降解率可达61.2%。  相似文献   

13.
水溶性有机物对草萘胺在土壤中吸附与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批次吸附试验和土柱淋洗试验,研究了绿肥和污泥中水溶性有机物(DOM)对除草剂草萘胺在黄棕壤和石灰性潮土上吸附和迁移影响.结果表明,供试DOM均能明显降低草萘胺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促进草萘胺的迁移,在黄棕壤上效果更明显.在所研究的草萘胺和DOM浓度范围内,绿肥DOM(GM)都比污泥DOM(SS)作用显著.草萘胺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定量描述.绿肥DOM和污泥DOM可分别使黄棕壤中草萘胺吸附量比对照处理(不加DOM)减少22.9%和11.3%,使迁移出土体的草萘胺总量提高了73.42%和26.87%,而使潮土中草萘胺的吸附量减少了9.5%和6.5%,迁移出土体的草萘胺总量增加了43.54%和28.29%.因此,农业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对农药环境行为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有机磷农药和重金属是目前我国土壤中较常见的污染物。本文以黄瓜种子为供试作物,研究了重金属汞与农药乙酰甲胺磷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对其发芽率以及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Hg2+与乙酰甲胺磷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对黄瓜种子的发芽率、芽长和根伸长的生态毒性敏感程度依次为:根伸长>芽长>发芽率,Hg2+与乙酰甲胺磷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对黄瓜幼苗的毒害效应均较明显。复合污染对黄瓜种子发芽指标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表现为协同作用,其结果是复合污染的整体生态毒性效应增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农药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毒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其迁移过程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溶液pH值、胡敏酸浓度和溶液流速均较高时,胡敏酸迁移的阻滞因子和在土壤中的吸附系数均较低,有利于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在溶液pH值、胡敏酸浓度和溶液流速均较低时,土壤对胡敏酸迁移的阻滞作用较大.胡敏酸的迁移还与土壤性质有关,土壤黏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越高,胡敏酸在土壤中吸附的越多,越不利于迁移.在土壤中的吸附是胡敏酸迁移的主要控制因素,在预测胡敏酸在水土环境中迁移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条件下胡敏酸在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在土壤中迁移物化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玲  隋红  李洪  李鑫钢 《环境科学》2011,32(3):901-907
以甲基叔丁基醚高效降解菌Chryseobacterium sp.A-3为研究对象,对污染场地生物修复中微生物在土壤中迁移的重要相关物化参数做了详细的描述和实验研究,包括土壤物性参数以及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吸附等温参数、吸附动力学、有效扩散系数和生长项系数.结果表明,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可与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拟合,相关性达到99.5%,指数常数为1.1,该指数常数在统计上与1差别不大,因此可以用线性方程来描述平衡吸附过程.实验测得该菌在砂质壤土中的平衡吸附系数为0.98 mL/g.滞膜理论能够预测土壤中微生物的动力学吸附行为,同时也说明吸附过程是可逆的,得到土壤中微生物吸附的动力学参数,即可逆吸附常数为0.004 s-1,可逆解吸常数为0.002 s-1.膜池理论与分形理论分析得到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扩散系数为3.66×10-6 cm2/s,有效扩散系数为5.18×10-7cm2/s.通过对微生物降解甲基叔丁基醚过程进行拟合得到微生物的最大比增长速率为0.01 h-1,基质半饱和常数为134 mg/L以及细胞得率为0.33.本研究所提出的微生物在土壤中物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可普遍应用于实验室和现场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7.
敌敌畏在土壤中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敌敌畏在2种土壤(东胜土壤和杭锦2#土)中的吸附特性,观察了土壤的性质如w(有机质),w(粘粒),CEC,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敌敌畏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可用线性等温式描述,分配常数Kd分别为0.119 0和0.369 3 mL/g;敌敌畏在杭锦2#土中的吸附量比较大,在东胜土壤中的吸附速率比较快.土壤性质与分配常数的相关分析发现:支配敌敌畏在土壤中吸附的主要因素是pH和离子强度,随着pH的增加和离子强度的降低,敌敌畏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18.
丁草胺在土壤中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丁草胺在三种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中的吸附特性曲线,采用批量平衡法,用三种土壤对丁草胺进行吸附,并通过改变三种土壤的投加量、温度和pH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丁草胺在三种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平衡时间大约为12h,以快速吸附为主,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对农药的吸附呈正相关,土壤的投加量越大固相中的吸附量也越大,丁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但影响并不明显;碱性条件不利于土壤对丁草胺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饱和土壤中甲苯的吸附性能和迁移规律。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线性吸附甲苯的吸附过程呈线性规律,黏粒含量和p H值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在土柱实验中,借用反函数变换思路,利用实际渗流速度确定非保守性物质在介质中纵向弥散系数和阻滞系数的方法,测定了甲苯在饱和黏土中的弥散系数(0.1864)和阻滞系数(1.8334),表明测试土样对甲苯具有显著截留和净化作用,由此确定的迁移模型可为甲苯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治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苯酚在土壤中吸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动态法研究苯酚在不同土壤中的有吸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的腐殖质含量,PH值,目数,含水率都对吸附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