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SCR技术降低车用柴油机的NOx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鹏 《交通环保》2004,25(6):40-42
NOx是车用柴油机排气中的主要有害排放物,机外措施是控制柴油机排放的有效措施,是柴油机排放控制的关键技术。文中重点介绍了降低车用柴油机NOx排放的机外措施之一选择催化还原(SCR)技术。  相似文献   

2.
简要分析了柴油机颗粒排放的形成机理,并评述了有关颗粒控制技术的前处理、机内控制和后处理方法。最后,指出有效降低颗粒排放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内河船舶柴油机的实际排放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由SEMTECH-DS和ELPI组成的PEMS(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京杭运河江苏段具有代表性的12艘内河船舶进行实际排放测试,分析不同工况下CO、HC、NOx和PM的排放. 结果表明:巡航工况下CO、HC和PM排放速率分别为0.093、0.019、0.018g/s,低于进、出港工况;而NOx排放速率为0.347g/s,分别为出港和进港工况的1.66和2.90倍;不同工况外排NO占NOx比例不同,其中巡航工况中外排NO所占比例最大(达到96.7%),而出港和进港工况则分别为93.6%和93.1%. 随着负荷增加,船舶 CO、HC、NO和PM的排放浓度增大,高负荷下CO、HC、NOx、PM的排放浓度比低负荷分别增高89.23%、29.51%、44.72%和229.49%. 由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可知,3种工况下颗粒物数浓度的粒径分布呈双峰分布,分别对应核模态和积聚模态,粒径<120nm的颗粒物数浓度占总浓度的99.84%以上,PM2.5数浓度占PM10比例均超过99.9%.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排放碳颗粒物的催化燃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热天平装置上考察了柴油机和碳颗粒物燃烧催化剂的活性,讨论了样品制备因素对样品失重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碳颗粒物组成、催化剂栽体、催化剂与碳颗粒物质量比,着重筛选了催化剂的组份,得到了组份催化剂CuCl2-KCo-NH4VO3其550℃焙烧后能使样品的Tm和Tf值都降低180℃以上,并对催化剂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技术主要有氧化催化器加废气再循环技术(DOC+EGR)、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颗粒捕集器(DPF)等技术。现今,国内重型柴油机的运用表明选择性催化(SCR)还原技术最适合国IV重型车用柴油机。2010的商务年会上中国重汽曾宣告在高压共轨基础上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对尾气进行后处理。除此之外,国内众柴油机生产企业例如上柴也采用了高压共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研究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VNT)对运行在高原地区的车用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性能的影响关系,为高原地区电控柴油机与VNT的匹配控制以及降低其污染物排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在海拔高度约为1960 m的高原地区,选取柴油机的典型运行工况,即低速1400 r/min全负荷、2200 r/min全负荷(最大转矩工况)以及4000 r/min全负荷(额定功率工况),通过试验研究VNT对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的影响。结果在低速工况,随着VNT喷嘴环开度的增大,动力性降低,经济性恶化;在最大转矩与额定功率工况,均存在一个最佳的VNT喷嘴环开度使得转矩最大,同时油耗最低。随着VNT喷嘴环开度的增大,进气流量、空燃比、中冷前压力、中冷前温度以及涡前压力均降低,而涡前温度升高。在三个典型运行工况下,随着VNT喷嘴环开度的增大,氮氧化物(NO_x)比排放逐渐降低,而烟度、一氧化碳(CO)以及碳氢(HC)比排放逐渐升高,VNT对HC排放的影响较小。结论在高原地区,通过减小VNT喷嘴环开度可以降低涡前温度,进而降低柴油机的热负荷,提高其可靠性,合理调节VNT喷嘴环开度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NO_x比排放与烟度排放。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在部分工况采用柴油扩散燃烧 ,另一部分工况则采用柴油引燃醇燃料形成的均质混合气压燃燃烧 .这种组合燃烧利用醇的高汽化潜热和含氧特性 ,达到同时降低柴油机碳烟及氮氧化物 (NOx)排放的目的 ,并可以避免小负荷燃烧醇燃料带来的高醛类排放问题 .在一台 4 85QDI直喷式柴油机上采用上述组合燃烧法进行了试验 ,醇均质混合气经进气管处喷射形成 ,用电控装置控制醇燃料喷入量及其喷入时刻 .试验结果表明 ,与原机相比 ,碳烟和NOx 排放分别可以减少 5 0 %和 30 %以上 ,同时燃料的消耗率也有大幅度降低 .该方法为降低城市车用柴油机的碳烟排放提出一个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混燃甲醇和乙醇改善柴油机碳烟排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柴油机为基础,以乙醇或甲醇作为预混合燃料,与喷入的柴油组成部分预混的复合燃烧,大幅度降低了发动机排气烟度,同时使氮氧化物排放得到一定改善,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优于原柴油机,而HC排放,尤其是在低负荷时有所增加,甲醇比乙醇具有降低烟度效果更好、氮氧化物降低更多和HC及CO排入增加较少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柴油车排放污染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制订了更加严格的法规,各种降低排放污染的技术在近十年相继问世。本文主要介绍了柴油车降低NOx,烟尘颗粒排放的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10.
船舶柴油机NOx后处理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的降低NOx排放方面最新的成果和科研动态,主要介绍了当前正在研究或者已经应用于实际的有效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技术措施,并分析了各种技术方法的特点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排出颗粒物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mes试验,检测6种国产和进口牌号柴油机排出颗粒物的诱变性,研究发现,6种柴油机排出颗粒物均呈阳性,其颗粒提取物和诱变性之间,存在剂量一反应关系。Ames试验结果,主要引起TA98-S9的回变菌落落数加,显示受试物中含有移码型直接致突物,试验还发现,国产和进口柴油机排出颗粒物的致突突变性,在怠速和加速工况下,其诱变活性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2013年哈尔滨市不同供油方式的柴油车排气细颗粒物或黑碳测量参数—光吸收系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涡轮增压和自然吸气供油方式光吸收系数均值分别为1.39 m-1和1.27 m-1,超标率分别为5.8%和2.4%,采用颗粒物控制措施及排气装置强制维护降低了颗粒物排放,符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排气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伴随着柴油机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柴油机排气控制愈来愈受到重视。对降低柴油机微粒和NOx排放的发动机改造、燃料改进和排气后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柴油车尾气的致突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鼠肝细胞悬液程序外DNA合成试验(UDS),来检测5种柴油机颗粒物的致突变活性,结果显示国产及进口的轻、中、重型柴油机,其排出颗粒提取物均能引起大鼠肝细胞UDS试验的CPM值升高,且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说明柴油机排出的颗粒提取物存在细胞遗传毒性;各牌号比较发现其颗粒物致突变性的轻型车大于中、重型车,国产车大于同类进口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柴油机车应用于道路运输具有许多优点,但环境保护要求减少排气污染、颗粒排放污染至关重要,为此,强化柴油燃料规格是其主要的驱动力。本文介绍了美国,西欧和亚太地区柴油质量现状和趋势,分析了我国柴油燃料质量及其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及选择离子检测(SIR)技术。结合超声波回流提取和柱层析化学分组预分离的前处理方法.了解燃油助动车与柴油车尾气冷凝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在2类尾气冷凝颗粒物中分别检出234种与144种有机化合物及同分异构体。均含有已知是人类致癌物的4~6环多环芳烃,柴油车尾气中苯并[a]芘含量为11—27μg/g。燃油助动车比柴油车燃烧效率更差.其尾气颗粒物对人体慢性毒性效应可能更严重。实验结果警示人们应尽快改进发动机机械性能.尤其是先天结构不甚合理的二冲程单缸发动机的燃油助动车.研究开发环保型机动车.严格控制并净化尾气有害物排放。  相似文献   

17.
柴油发动机颗粒排放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柴油机颗粒排放物的产生机理、组成成分及国内外现有的排放法规。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柴油机颗粒物检测分析方法和毒理学的研究进展,描述了现有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尾气颗粒物的危害,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柴油车尾气微粒的燃烧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解质量分析方法(TGA)对机动车柴油发动机尾气微粒(PM)的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在空气和氮气条件下对柴油微粒的失重情况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柴油微粒的起始失重温度Tb为200℃左右,起始氧化温度Tox为410-450℃,最大失重温度Tmax为650℃-700℃,其可挥发组分(VOC)含量为48%-55%,增加氧气浓度仅在调温时对微粒燃烧有利。  相似文献   

19.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汽车尾气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在汽车尾气净化中的应用和发展现状,阐述了低温等离子体产生的方法,讨论了其在汽车尾气净化过程中的机理,并提出了目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污染物排放后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国内外柴油机主要排放物NOx和微粒的后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技术发展动态表明,机内、机外处理技术的组合,是达到未来柴油机排放标准、实现大幅度降低柴油机污染物排放的趋势。分析了各种机外净化技术的特点和存在问题,阐述了燃油含硫量对柴油机排放后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