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铊及其化合物是一种高毒、蓄积性毒物,由于铊污染和使用不当等已引起了人中毒和死亡事故。我国贵州省某地曾由于铊对环境的污染发生了近二百人的慢性中毒,火电厂和铅、锌等冶炼厂的排放,是环境中铊污染的最重要来源。近年来,人们发现铊的化合物能引起鸡胚畸形和哺乳动物细胞DNA单链断裂,因而对长期接触环境中低剂量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可能的致癌性已引起国内外  相似文献   

2.
贵州西南地区慢性铊中毒途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铊中毒区土壤、植物中铊含量均很高,铊中毒途径主要是食用高铊蔬菜,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导致慢性铊中毒。  相似文献   

3.
铊(Tl)是典型的毒害重金属元素之一,对生物体的毒性高于Hg、Cd和Pb等元素。铊在天然水环境相关介质中的背景含量较低,但可通过各种工业活动大量进入水体环境,借由水体迅速迁移扩散,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环境隐患。本文总结了铊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并重点阐述了铊在矿物胶体和天然有机质(腐殖酸)等界面上迁移转化行为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铁(氢)氧化物、锰(氢)氧化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吸附水体中的Tl(I),铊在一些锰(氢)氧化物表面的吸附行为可能会涉及Tl(I)在矿物表面的氧化还原机制。矿物表面对铊离子的吸附作用不仅与矿物的组成成分有关,还可能与矿物组成成分的晶型结构密切相关。天然有机质对铊迁移转化影响作用的研究目前主要偏重天然腐殖酸对铊的络合作用。因此,要加强的研究铊分别在不同种类、不同晶型的矿物和不同类型的天然有机质界面上的迁移转化行为,并借助高精度的价态和结构分析手段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其迁移转化机理。了解铊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有助于深入认识铊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并为研究铊的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铊,铊中毒及铊在生态系中迁移径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铊属于分散元素,独立矿物稀少,极难形成独立铊矿床。铊世界年产量约15吨,几乎都是从有色金属选冶产品中作为副产品顺便回收。我国铊资源比较丰富,按相同等级资源相比,我国铊储量居世界首位。铊的地球化学性质受其电子构型和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制约,铊原子处于基态时的电子构型为6S26P1。铊有两个地球化学价态,正一价和正三价,在自然界多数呈正一价。铊具有低温成矿,亲硫和高温分散,亲石的双重地球化学性质。铊是有用元素,也是有毒元素。铊被广泛用于超导、电子、合金、光学、化工、玻璃和医药等工业。铊的毒性对哺乳动物比汞、隔、铅、铜、锌还强。铊对生物有毒害,高含量的铊对人体可导致不同程度的铊病,甚至死亡。由于铊矿床的开发利用,使采挖出的含铊岩矿石和冶炼矿渣堆积地表,在长期风化淋滤作用下,使释放的铊进入地表水体、土壤、植物、动物和人体生态链,故引起铊环境污染和铊中毒。  相似文献   

5.
铊属于有毒重金属。铊化合物对人的急性毒性剂量为6mg/kg~40mg/b体重。铊化合物是世卫组织重点限制清单中列出的主要危险废物之一,也被我国列入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名单。铊具有极强的蓄积性,对人体会造成持续伤害。我国于1987年将职业性铊中毒列为法定的职业病之一。广东、广西贺江2013年发生的铊污染事故.铊超标数倍,直接威胁供水安全。因此,当前铊污染急需引起环保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西南“三江”流域区土壤样品中铊元素含量的分析,并多方法联合应用综合评价研究区土壤铊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中国西南“三江”流域区浅层土壤铊元素含量范围为0.17~2.65mg/kg,变异系数小,均值为0.80mg/kg,整体略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而略低于深层土壤铊元素含量,研究区浅/深层土壤铊元素含量特征主要受控于自然地质背景,整体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基于中国不同母岩类型区土壤相关元素含量为背景的富集系数(均值1.30)、地累积指数(均值-0.41)、潜在生态风险(均值12.48)及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危害商小于1)参数均显示研究区土壤铊污染程度整体较低,不存在土壤重金属铊元素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其实质上反映了在自然背景控制下研究区土壤铊的低污染和低健康风险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区土壤铊含量特征及浅/深层土壤铊元素含量之比反映了研究区存在一定人为污染,且人为铊污染具有“北轻南重,西轻东重”的趋势.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铅锌等矿产的相关矿业活动可能是该区人为铊污染输入的主要来源,人为污染叠加自然地质背景使研究区存在一定低程度污染及潜在健康风险的区域,即独龙江流域南部和怒江流域中南部、澜沧江流域北部和南部、元江流域中南部地区,该区域应引起人们对土壤铊污染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梳理了铊的特性分布、毒性危害以及我国发生的铊中毒或污染事件,分析了我国现有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以及监测分析标准与方法,提出了我国铊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铊是一种典型的分散、剧毒元素,相较于Cd、Cu、Pb、Hg等常见的重金属元素,铊表现出更高的毒性,但由于其在地壳中丰度低,现有研究及标准制定过程中对其关注较少。伴随着含铊矿石的开采与利用,大量铊被释放到地表环境中,造成严重的土壤和水体铊污染,铊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严峻。通过整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和相关规范标准,针对土壤中铊的评价标准、污染现状、迁移转化行为、生态毒性和修复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并基于现阶段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铊污染地下水的微生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铊(Tl)是一种高毒性的重金属,具有生物蓄积性,自然界中常以Tl(I)形式存在。铊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土壤和沉积物等,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本研究利用好氧微生物处理技术对铊污染地下水进行了修复研究。以乙酸钠为碳源,初始Tl(I)浓度为100μg/L,周期为6 d时,总铊去除率达到了63.50%。总铊去除率随着pH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随着初始Tl(I)浓度的升高而降低。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表明了铊抗性或铊氧化细菌的存在,如Stenotrophomonas、Acidovorax、Rhodococcus等,这些细菌的共同作用实现了铊的氧化与原位沉淀。本研究为铊污染地下水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微生物技术修复其他重金属污染地下水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聂爱国 《环保科技》2000,6(3):33-35
贵州西部区域地球化学性疾病主要是慢性砷、铊、氟中毒。究其中毒物源是由晚二叠世爆发的峨眉山玄武岩浆所致。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2007,(12A):34-37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我国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在第一位,并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关系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和子孙后代,做好新时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贵州西部区域地球化学性疾病物源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西部区域地球学性疾病主要是慢性砷、铊、氟中毒。究其中毒物源是由晚二叠世爆发的峨眉山玄武岩浆所致。  相似文献   

13.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份名为“改变航向”的报告,报告从各层面分析企业界必须改变过去的行为规则、重视环境与资源的保护。这份报告受到各方重视。这一总部设在瑞士、以一百多个国际大企业为会员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它的目标是什么,对于世界环境保护又有什么作用? 1 建立背景 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前身是1990年瑞士企业家施密海密尼组织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这是国际上首次从企业界角度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组织。现任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执行长为柏恩·史地格森。据柏恩介绍,该委员会是一个企业的组织,希望对未来的环境议题也有发言权、影响力。不必讳言,过去25年环境意识在全世界已经觉醒,而环境议题的讨  相似文献   

14.
砷是人们较熟悉的元素,但人们对其毒性可能还了解较少。尤其是地质工作者有时会与砷化合物接触,如勘探和开采砷元素的矿床、观察和研究含砷矿物、加工冶炼砷矿物和生产砷化合物以及在高砷地区工作等,如不了解其毒性,可能会引起中毒。如我国某矿区地质勘探队曾由于食用天然含有可溶性砷化物的水引起216例急性砷中毒。一、环境中的砷砷的外电子层4S24P3,5个电子全部丢失呈正5价离子,容易获得3个电子形成稳定态。砷是既亲氧又亲硫的元素,取决于环境中氧、硫的浓度。分布最广泛且常见的砷矿“物是毒砂(FeAsS),另外常见的砷矿物为华…  相似文献   

15.
1 刊物简介《地球与环境》原名为《地质地球化学》,创刊于1 973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经有关部门批准,《地质地球化学》从2 0 0 4年起更名为《地球与环境》。《地球与环境》为一份综合性地学类核心学术刊物,主要面向广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环境监测管理等单位的环境地学方面的科研人员、教学师生,以及分析测试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等。所报道的学科包括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学、历史地质学、灾害地质学、环境与健康等,设“专题综述”、“研究成果”、“应用研究”、“实验研究”、“新理论…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家干旱土地的开发已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的项目也不例外。近十年来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正采取措施加以纠正,这是开发活动领域里的一个很大的进步。由人与生物圈规划委员会制定的“环境概况”手册,认真分析了资源、资源管理与环境的关系,汇编了“非洲、中东和南亚十二个国家的环境概况”。认为,这些国家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天然植被覆盖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铊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元素,具有极强的蓄积性,对人体会造成持续性伤害,本文介绍含铊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现状,如化学沉淀法、吸附法、膜法、生物法等,探讨铊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钢铁行业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环境介质中铊的分布和运移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铊在岩矿石、土壤、植物、动物及大气等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和运移机理及一些生物效应。在矿床中 ,铊主要分布在低温热液铊、铅、锌、锑、汞、砷等矿床中 ,铊的富集与其亲硫性及有机质密切相关 ,[TlCl4 ]-是铊迁移的主要形式。在土壤中 ,铊主要以水溶态、硫化物结合态、硅酸盐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存在 ,水溶态的铊容易迁移。在植物中 ,铊的运移与钾在植物中的传输有关。在动物中 ,铊对各组织器官的亲和能力依次为 :肾 >睾丸 >脾 >前列腺 >毛发。在大气中 ,铊主要以TlF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19.
环境辐射是对人类照射的主要因素,其强度因地理和地质结构不同而变化。为了解柳州地区环境天然γ辐射水平及其分布,我们于1983年7月至11月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这对阐述环境天然γ辐射水平的自然分布,促进放射卫生与防护工作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大会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承担重新评估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调查研究任务,历时若干年,在考证大量资料后,于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未来”报告,这篇报告首次引进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敦促工业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这份报告一颁布即得到了50多个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他们联合呼吁召开世界性会议专题讨论和制定行动纲领。从80年代起,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公司为了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减少污染,提高在公众中的形象以获得经营支持,开始建立各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