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1995年12月14日,莱芜市某厂镇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死亡18人,重伤2人。新汶矿务局救护队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确认爆炸点距工作面170m左右。伤亡人员多在工作面,爆炸点附近无人员。 部分勘察人员认为有可能是电缆接头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但敷设的电缆和使用的电煤钻都距爆炸点有一定距离,检查也没有发现有烧焦或其它引发火花的迹象。而且,事故发生在凌晨5时50分,作业人员已停止工作,准备交接班,电源已切断,电缆中已无电流通过,故认定电缆引起瓦斯爆炸无充分根据。  相似文献   

2.
《江苏劳动保护》2008,(6):53-53
5月5日13时50分,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克城镇蒲邓煤矿(六证齐全,乡镇小煤矿)井下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死亡30人,重伤1人,受伤22人。直接经济损失1312万元。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组织管理和”一通三防”管理混乱,违法、违规组织生产。矿井南部205工作面的1#掘进头巷深70米没有安装局部通风机,造成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界限,作业人员在打眼时,煤电钻127伏动力电缆裸连短路产生火花,引爆瓦斯。而克城煤管站、蒲县煤炭工业管理局、矿产资源管理部门、蒲县公安局克城派出所、蒲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蒲县克城镇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对煤矿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对蒲邓煤矿长期存在的隐患失察。  相似文献   

3.
矿山井下特别是煤矿井下,由于种种原因会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和火灾、水灾等重大事故。当这些事故发生时,在井下工作的人员,直接被瓦斯、煤尘爆炸炸死或火烧死的人并不很多,而大多数工人是由于这些灾害发生后产生大量的高浓度CO中毒死亡。而发生事故后产生的CO引起工作人员中毒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即使CO已经传到,若工人头脑清醒,迅速选择正确的撤离路线,就有可能死里逃生。下面把我40多年来所处理过和所知道的一些事故的撤离路线和方法介绍如下。一、瓦斯、煤尘爆炸时人员的撤离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根据爆炸点前后和工…  相似文献   

4.
(上接第8期)9月2日12时55分.江西煤业集团公司萍乡矿集团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死亡15人.受伤11人,其中重伤6人.轻伤5人。事故暴露出该矿采用已经明令禁止的单体液压支柱支护.且未能及时监测发现瓦斯超限并采取措施:违规设置专用排瓦斯巷。巷道内未安装甲烷传感器:回风巷内安装电器设备,但未设置甲烷断电仪:现场管理混乱,回采工作面工程质量很差,巷道高度仅1.2~1.5M,且浮煤、煤尘堆积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芦岭煤矿"5·13"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5月13日16时03分,芦岭矿Ⅱ104采区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波及Ⅱ1048风巷.改造切眼.Ⅱ1048机巷、开切眼掘进工作面、变电所、Ⅱ1046采煤工作面和-590大巷,死亡86人,受伤28人。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分段留巷Y型通风工作面流场及瓦斯浓度在三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采空区高瓦斯浓度区域分布范围,采用现场试验、数值分析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分别在检修班和采煤班对工作面、沿空留巷内的流场和瓦斯浓度进行了三维实测,同时借助自主研发的"一种采空区瓦斯浓度区域分布三维实测装置"对靠近留巷侧采空区瓦斯空间分布进行了三维实测和重构。研究结果表明:两进风巷道在靠近工作面煤壁交叉口拐角处风速减小而瓦斯浓度升高,工作面内高瓦斯浓度区域为靠近煤壁上方区域和与沿空留巷交叉口靠近采空区侧,沿空留巷内靠近采空区上角位置瓦斯浓度较高;近留巷侧采空区在距工作面垂直距离35~45 m和距沿空留巷垂直距离25~50 m范围内的采空区上部空间形成瓦斯集聚;工作面采用Y型通风方式时,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集聚的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但在靠近留巷的采空区内部一定范围内形成高瓦斯浓度区域。  相似文献   

7.
小构造附近是瓦斯灾害容易发生的危险地带,探明煤层小构造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基于古汉山矿二1煤层瓦斯抽采工程特点,分析利用瓦斯抽采穿层钻孔进行地质构造探测的可行性,根据试验工作面、底抽巷、瓦斯抽采穿层钻孔空间关系,建立煤层小构造预测数学模型及预测方法。结合试验工作面瓦斯抽采穿层钻孔现场施工数据特点,分析钻孔误差及校正方法,绘制煤层底板三维曲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煤层底板趋势面残差图及煤层厚度等值线图。根据煤层底板预测图件,对小构造分布做出了综合判断:在工作面走向通尺360~390 m、倾向上距离运输巷35 m处,可能存在落差1. 5 m、走向N45°W、延伸长度20 m左右的小断层。现场实际揭露地质情况与理论预测结果基本吻合,工作面推进与小构造距离小于20 m时,瓦斯突出危险程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8.
张集矿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针对目前所开采的17266工作面地质构造条件复杂、瓦斯涌出量大、处于突出危险区等瓦斯治理难题,采取"风排瓦斯、高抽巷穿层钻孔抽采、运输巷、回风巷顺层钻孔抽采和上隅角埋管抽采"等瓦斯综合治理措施,用分源预测法得出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0.3 m3/min。结果表明,工作面的主要瓦斯涌出来源为本煤层瓦斯涌出。工作面风排瓦斯量11.0 m3/min,工作面瓦斯抽采率达63.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保护层开采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瓦斯不超限,在分析工作面瓦斯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层开采工作面竖向分层治理瓦斯的思路。根据相似模拟结果,分析了采空区瓦斯流动范围和流动范围内孔隙率、风阻分布特征。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Y型通风、Y型通风+采空区埋管及Y型通风+采空区埋管+高抽巷+高位钻场3种瓦斯治理方式下采空区瓦斯体积分数场,结果表明:采空区瓦斯体积分数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具有典型的递变特征,距工作面越远,距煤层越高,瓦斯体积分数越大;合适位置的煤层顶板高抽巷对抽采来自上邻近层的瓦斯具有较好的效果,试验条件下高抽巷抽采瓦斯量达到了总量的36.4%~63.6%;沿充填墙的采空区埋管不能完全拦截下层采空区进入沿空巷的采空区瓦斯,随沿空巷长度增加,瓦斯体积分数增大,建议沿空巷长度控制在250 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以李雅庄煤矿采空区瓦斯治理效果为研究目的,对2#煤层224、601、603工作面分别采用了瓦斯尾巷、高位钻场、高位抽放巷三种方法进行实测与分析,通过现场实践对抽采参数以及施工、管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抽采参数的对比分析,从抽采浓度平均值上,高抽巷为24.5%,明显高于高位钻场的15%,瓦斯尾巷为6.3%;从抽采纯流量平均值上,高抽巷为2.03m~3/min,高于高位钻场的1.95 m~3/min,瓦斯尾巷的1.66 m~3/min;从抽采率平均值上,高抽巷为57.2%,高位钻场为45.6%,明显高于瓦斯尾巷的23.1%。通过施工、管理的对比分析,布置瓦斯尾巷,必须多掘一条巷道,投资大,增加管理难度、安全隐患等;高位钻场坡度大,人员、设备上下困难,回采过程中钻孔易被压实;高抽巷便于管理、观测,易于控制瓦斯抽出量。在李雅庄煤矿现有的综合条件下,高抽巷能起到最好的瓦斯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下保护层开采卸压瓦斯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潘一东矿1252(1)下保护层首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源预测法对下保护层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1252(1)工作面的瓦斯有六成左右来自上邻近13—1煤层,在本煤层回采期间提出了地面钻井、底抽巷穿层钻孔、高位钻场顶板走向钻孔、沿空留巷充填墙埋管等瓦斯治理方案,抽采率达到90%左右,工作面上隅角完全杜绝瓦斯浓度超限现象,保护范围内的13—1煤层的突出危险性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时动态监测采空区构筑物漏风情况,自主研发了一种井下采空区构筑物漏风实测装置。通过现场实测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风流从工作面上进风口漏入采空区,而采空区中风流一部分通过与工作面之间的漏风流进入工作面下进风口,在下隅角位置附近形成一个涡流区;另一部分风流穿过沿空留巷构筑物进入留巷内,由于采空区的压实程度不同,采空区侧留巷内漏风速度曲线近似呈“L”型下降;通过收集分析留巷内漏风气体,其结果可反映采空区中瓦斯浓度分布情况,为采空区瓦斯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监测技术手段,且能有效地降低采空区瓦斯事故发生率,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高抽巷现已被广泛用于治理工作面采动裂隙带及采空区瓦斯,而现场实际实施存在一定经验性,影响了高抽巷的瓦斯治理效果。针对现场高抽巷抽采流量低、工作面瓦斯易超限等问题,为提高高抽巷的瓦斯抽采效果,以余吾煤业为例,通过理论计算、现场考察、数值模拟、抽采效果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综放面高抽巷抽采瓦斯的布置层位。研究结果表明:综放面顶板冒落带高度约为18 m,裂隙带高度约为40 m,同时结合现场抽采效果分析,高抽巷宜布置在距煤层顶板40 m,与回风顺槽平距30 m处。研究结论对于综放面高抽巷的合理布置、提高瓦斯抽采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确定合理的专用排瓦斯巷参数是确保能否高效治理综放工作面瓦斯积聚及上隅角瓦斯超限现象的关键。结合五阳煤矿7605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采用瓦斯运移规律、矿压理论、矿井通风等理论及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专用排瓦斯巷的合理层位、距离回风巷的水平距离、巷道断面面积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专用排瓦斯巷适合布置在岩层垮落带的中下部,距离回风巷的水平距离受巷道等效半径影响,巷道断面面积由通风能力和掘进工程量决定,7605工作面专用排瓦斯巷的3个参数分别为距煤层顶板2.65~6.75 m、距离回风巷水平距离约15 m、巷道断面面积7 m~2。现场应用表明,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体积分数维持在0.3%左右,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未发生超限,瓦排巷与工作面连通顺畅,瓦斯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1993年12月18日,徐州市煤炭工业公司下属的大刘煤矿,由于在修复巷与皮带机下山相交的三角门处违章放“糊炮”,引发了一起重大煤尘爆炸事故,造成井下作业的40人死亡,1人重伤,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24万元。 鉴于爆炸地点的工作人员全部丧生,该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已无从查证。根据现场勘察和分析论证,并参照中国矿业大学对现场收集的部分物证可以认为:现场作业人员为拆除与皮带机道相交处的两架U型钢可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低透突出煤层的瓦斯抽采效果,在薛湖煤矿2303风巷进行了深孔水力致裂与潜孔抽采联合消突技术的试验应用.首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从注水压力、钻孔布置和现场施工等方面研究了施工技术工艺,然后从应力分布、瓦斯解吸速度、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瓦斯抽采浓度等方面考察了水力致裂增透效果和联合消突技术的消突效果.应用表明,深孔水力致裂增透与浅孔抽采联合消突技术,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瓦斯解吸速度、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均大幅降低,瓦斯抽采浓度明显提高,抽采效果明显,为同类矿井的防突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测定煤巷工作面前方卸压带宽度,基于工作面前方煤体涌出的瓦斯流量与地应力之间的关系,提出钻孔瓦斯连续流量法测定卸压带宽度,并从理论上分析该方法的可行性;采用煤巷突出线预测装置在薛湖煤矿2303风巷测定钻孔瓦斯流量。研究结果表明:瓦斯流量曲线先增大后减小,瓦斯流量曲线峰值为卸压带边界,确定该工作面前方卸压带宽度为9~10 m;采用钻屑量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_2测定的工作面前方卸压带宽度为9. 5~10 m,与钻孔瓦斯续流量法测定结果一致,验证了钻孔瓦斯连续流量法测定卸压带宽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矿井采煤面瓦斯爆炸的一些典型事例,概括出导致瓦斯爆炸的基本事件,编制了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树。应用事故树分析中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结构重要度,对矿井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严格控制瓦斯浓度,杜绝一切火源,是预防矿井瓦斯爆炸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U+I”型工作面进风量和顶板巷抽采负压对工作面瓦斯浓度与采空区氧化带宽度的影响,协调瓦斯抽采和浮煤自燃之间的关系。以2306综放面为工程背景,基于“U”型冒落岩层孔隙率分布公式和流体通用控制方程建立采空区数值模拟解算模型。采用CFD软件对不同进风量、不同抽采负压下的工作面瓦斯浓度和采空区氧化带宽度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风量的增加,工作面和顶板巷瓦斯浓度减小,但工作面处浓度减幅逐渐变小而顶板巷浓度减幅几乎不变;提高顶板巷抽采负压,对减少工作面瓦斯浓度效果明显,顶板巷自身瓦斯浓度先增加再减小,采空区进风侧氧化带宽度变窄,回风侧和采空区中部氧化带宽度增加,总体上增加了采空区浮煤自燃的危险性但影响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20.
为丰富煤矿事故调查内容和有效应用矿井阻隔爆技术,利用气体爆炸数值模拟软件FLACS建立原型尺度的采煤工作面巷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事故调查资料,研究瓦斯爆炸火焰、冲击波超压和动压在直巷、转角、分叉等巷道结构中的传播规律和破坏特征。结果显示:巷道分叉提供的自由空间可显著限制爆炸火焰传播;巷道分叉及转角能有效降低冲击波超压;冲击波动压气流速度衰减在巷道分叉处较为明显,但对直巷和转角不敏感;携残片和毒烟的动压高速气流是灾区远场的主要致灾因子。定量的数值仿真结果对认识矿井原型尺度下瓦斯爆炸传播规律、再现事故场景、优化阻隔爆设施布置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