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城市竞相上马“不夜城”亮化工程,一幢幢流光溢彩、斑斓耀眼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信息社会里,各种家电、办公自动化以及移动通讯设备大量使用,信号发射塔台等装置如城市中的丛林;科技越来越发达,放射源被广泛运用……人类在享受这些高科技的同时或许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无形、无味、无色的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源辐射污染正不同程度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城市竞相上马“不夜城”亮化工程,一幢幢流光溢彩、斑斓耀眼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信息社会里,各种家电、办公自动化以及移动通讯设备大量使用,信号发射塔台等装置如城市中的丛林;科技越来越发达,放射源被广泛运用……人类在享受这些高科技的同时或许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无形、无味、无色的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源辐射污染正不同程度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城市竞相上马“不夜城”亮化工程,一幢幢流光溢彩、斑斓耀眼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信息社会里,各种家电、办公自动化以及移动通讯设备大量使用,信号发射塔台等装置如城市中的丛林;科技越来越发达,放射源被广泛运用……人类在享受这些高科技的同时或许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无形、无味、无色的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源辐射污染正不同程度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城市竞相上马“不夜城”亮化工程,一幢幢流光溢彩、斑斓耀眼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信息社会里,各种家电、办公自动化以及移动通讯设备大量使用,信号发射塔台等装置如城市中的丛林;科技越来越发达,放射源被广泛运用……人类在享受这些高科技的同时或许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无形、无味、无色的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源辐射污染正不同程度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白鸽 《青海环境》2005,15(3):131-13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核技术应用、伴生矿资源开发利用等已扩展到各个领域,应用单位和数量与日俱增,给社会、环境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加强放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围绕放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加强放射源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的基本建设情况和运营现状;通过分析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的历年监测数据,研究废物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通过统计分析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的历年收贮放射源及放射性废物的数据,研究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对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的重要性和作用。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运行安全,未对周围环境造成辐射影响,为省内辐射安全工作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现代城市建设的特点是为控制大城市的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即较为广泛地考虑社会和经济因素,以保证城市发展及其某些部分的最适比例。此外,在提高城市环境舒适性的同时,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使工业和运输对城市环境的污染达到最低程度。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提高城市建设预测的可靠性程度,早期进行城市发展趋势的预测,以调节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8.
齐骥  滕海键 《绿叶》2012,(8):14-21
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虽然有力地推进了现代化的步伐与文明的进程,但却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城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肮脏的卫生状况、杂乱与破烂不堪的城市建筑等。城市中的这些环境问题又衍生了一系列次生环境问题,进而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城市环境问题既有技术上的成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因素。英国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过很长时间的治理,城市环境才根本改观。英国的教训,应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中国280个地级市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城市蔓延与雾霾污染之间的作用机制。以私人交通为门槛变量,考察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特点;②私人交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表现为倒U形的曲线特征,即随着私人交通发展水平的提高,雾霾污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③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私人交通的门槛值小于第一个门槛值(e11.6130=110 525辆)时,城市蔓延会加剧雾霾污染;当私人交通的门槛值介于第一个门槛值和第二个门槛值(e12.2473=208 417辆)之间时,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系数为正,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当私人交通跨过第二个门槛值时,城市蔓延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抑制雾霾污染。研究城市蔓延、私人交通与雾霾污染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防止在用放射源发生脱落、丢失、超标使用、私自转移等情况,最大限度避免辐射安全事故。有必要设计建立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对放射源放射性指标(辐射剂量率)及所处位置(经纬度)实行连续的自动监测。并通过各级监管平台设置放射源超标、异动等报警程序,全面提升放射源科学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1.
(1)有害物质及致害机制水质污染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作为重大社会问题而被提出,已是由来已久的事,在日本这可以追溯到一八七九年足尾铜山废水中所含的铜造成危害的事例。近来引起注意的除矿山废水之外还有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所引起的危害。水质污染按污染源来说可以分为重金属污染、盐类污染、有机物污染和其他中性洗涤剂污染。灌溉水中所含有的这些物质,有时是直接被作物吸收而使其受害,有时则在土壤中积累,然后被作物吸收而使其受害,有时是通过与其他作物接触才对某种作物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于重金属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放射源在使用、仓储、运输的过程中对放射源实时定位跟踪以及放射源容器外辐射剂量进行实时监测,设计了一款基于物联网的放射源辐射监测与跟踪系统,完成了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硬件、软件设计。系统综合了光电探测、卫星定位、4G通信、物联网、数据库等技术,实现了放射源在每一个作业阶段,管理人员能够通过Web网页清楚查询到放射源状态与位置信息。实际测试表明,系统具有实时采集,传输可靠、功耗低的优点,能够稳定监测放射源容器外泄漏的放射性剂量率以及对放射源位置进行实时跟踪。  相似文献   

13.
以某辐照中心Ⅰ类放射源运输过程为例,通过介绍了放射源运输环境影响的剂量估算模式,并采用该模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对工作人员及公众所致的辐射水平符合GB11806-2004规定;还简要对Ⅰ类放射源在运输中涉及装载容器、装运工具、事故分析等方面的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浅谈城市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城市环境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在城市区域内从事建筑施工对城市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环境增加了新的压力。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在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消除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人们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创造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这是城市开发建设施工部门和单位应认真对待和努力解决的问题。我做为从事建筑业的人员,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抓好3个方面工作。一、开展环使教育,增强环境意识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环境保护宣…  相似文献   

15.
人工放射源在石油勘探、开采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土壤环境。大庆油田有13个单位应用放射性物质(非密封源或密封源)。为了对大庆油田地区的土壤放射性状况进行较全面的调查,因此对土壤放射性本底、现状水平及放射源周围土壤放射性强度进行了监测,采集样品200多个,总α的测定采用饱和厚度法,总β的测定采用有效厚度法,监测结果说明原油开采应用放射性物质对土壤环境未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城市现代化改造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的产量日趋加大。而这些建筑垃圾大部分都未经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甚至直接向河流、湖泊、池塘倾倒。如此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不说,还存在破坏生态、侵占土地、污染水源、影响市容等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7月26日上午,由安徽省承担的全国首次无脚本全实战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在合肥、芜湖两市同步举行。环保部副部长刘华在环保部应急指挥中心观摩指导演练,环保部六大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和兄弟省市环保部门领导在现场观摩演练,安徽省副省长张曙光担任此次演练指挥长。此次演练的突破在于真演真练,演练所用放射源是实际真实的放射源,且并没有告诉演习工作人员确切的放射源放  相似文献   

18.
杨敏  谷洪 《四川环境》2008,27(6):112-114
本文通过研究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方案设计,讨论射频识别技术在放射源安全管理的应用可行性,可为放射源管理部门提供放射源信息的快速获取、综合存储、信息分析、分级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市,经过31年的建设,已由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社会环境破烂,人民生活困苦的小城镇,变成了初具现代工业、经济比较繁荣、科学文化也比较发达的城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我们在建设城市,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乌市的大气、水体,噪声、废渣,废弃物的污染,都是相当严重的。大气的污染,来源于1600台分散锅  相似文献   

20.
基于渝中区近6年噪声监测及污染投诉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了功能区环境噪声、区域环境噪声、道路环境噪声质量状况及不同噪声源污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噪声污染防治对策。结果表明:渝中区功能区环境噪声整体上昼间优于夜间;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环境噪声均达标且呈好转趋势。但依然面临社会生活噪声上升,施工噪声扰民问题持续,交通噪声呈增加趋势,现有监管体系很难满足实际需求等问题。因此,提出了合理城市规划布局,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社会生活、建筑施工、交通噪声控制,加大宣传力度,完善联动机制等防治对策,为今后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