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在处理含氯代芳香化合物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氯代芳香化合物是工业废水中重要污染物之一。本文介绍了氯代芳香化合物的降解机理、生物流化床的特点及其处理氯代芳香化合物的应用,为含氯代芳香化合物的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是氯酚类污染物的典型代表,鉴于其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和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已被很多国家列为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研究粉末活性炭(PAC)对该3种氯酚的吸附过程以及投炭量、p H值和水质对PAC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80%以上的氯酚;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氯酚比电离状态更容易被活性炭所吸附。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异味污染物的风险管控已成为我国农药化工等行业污染地块环境管理的迫切需求。为筛查土壤优先控制异味污染物,研究基于土壤中挥发性异味污染物的迁移、暴露过程和危害效应的系统量化与分析,建立了污染地块异味污染物优先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确定指标综合评价权重,分析了异味污染物优先度的影响因素,并选取3个农药类案例地块进行验证性评价。结果表明,构成地块异味污染物优先度排序指标体系第二层次的4个准则中,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为:危害性、迁移性、防护性与暴露性;第三层次15个要素主客观综合权重范围为0.033 6~0.149 6,其中嗅阈值权重最高。案例地块异味污染物基于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的优先度评价等级与基于实测数据通过异味活度值和健康风险影响评价的等级具有一致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异味污染地块优先控制异味污染物的筛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氯代芳香化合物是工业废水中重要污染物之一。本文介绍了氯代芳香化合物的降解机理、生物流化床的特点及其处理氯代芳香化合物的应用 ,为含氯代芳香化合物的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983—1990年,在松花江中游(哨口—松花江村)138公里江段中,进行七次五断面追踪水团采样,采用高分子微球GDX—502吸附富集,GC定性定量,GC/MS定性验证。依据有机物检出率、毒性持久性、有点源排放、分析方法适用等因素,筛选出65种主要有毒有机物。化合物总浓度逐年降低,石油烷烃、芳烃浓度增加;属致癌致变性化合物21种,EPA优测物21种,建议的优先控制黑名单20种;有点源排入的占90%以上,污染源来自吉化主要入江污水口;封冰期比其它水文期污染增强;该江段污染特征为氯代链烃、氯代苯类、硝基芳烃种类多、浓度高,应为重点控制对象。  相似文献   

6.
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存在地环境中是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这样的化学试剂中有65类被认为是有危害的,其中114个有机化合物已由美环保局指定为重点污染物。这些化合物的存在主要归因于缺乏适当的处理技术,目前它们在引起水系和土壤的污染。在处理过程中偶然产生的这类化合物,如氯化时产生氯仿是水污染的另一来源。现存的控制和限制这此危害的化学药品进入环境的法律包括安全饮用水法(SDWA)、清洁水法(CWA)、毒物控制  相似文献   

7.
和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等含氯化合物一样,氯代脂肪烃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的注意。这类化合物除了做为化工生产的中间品之外,另一主要用途就是做为溶剂,最终都会进入大气和水中,从而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危协,目前已有关于氯仿致癌的报导。  相似文献   

8.
分析水中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卤代物和芳香族化合物),通常是采用美国环保局颁布的601和602法。使有渗透盖衬和中间带孔螺帽的高灵敏度方法会引起样品的污染或交叉污染。结果表明,污染和交叉污染是通过瓶子的硅酮-特氟隆瓶盖产生的,而对于刚贮存的某些高浓度和低浓度样品,这种污染是低的。  相似文献   

9.
一、环境优先污染物的概念随着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化学品的大量使用,越来越多的化学品已经或正在广泛地进入环境的各个领域。目前,美国《化学文摘》登记的化学品已逾700万种,并以每年1000种的速度递增。据专家测算,进入环境的化学品约有十万种,其中潜在有毒化学品约1万种。我国生产的化学品有3万余种,浙江省生产的化学品在2千种以上。化学品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利益的同时,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的污染也给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危害和潜在威胁。而现有的作为了解、控制环境中这些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沿江优先控制有机毒物污染预警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江苏段)的有机毒物污染控制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长江(江苏段)有机毒物污染和沿岸污染源现状的分析,提出并举例说明筛选优先控制有机毒物的方法,并对建设江苏沿江优先控制有机毒物污染的预警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氯代有机物的污染进行治理是水污染控制的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可用于水中氯代有机物处理的一些方法的近期研究成果,同时也讨论了生物法、光催化氧化法和双金属还原法的各自特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环境介质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其生态风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在我国环境介质中广泛分布,美国EPA规定的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大多在我国大气、水体、沉积物、土壤和生物体内检出.总结了我国环境介质中PAHs污染水平及特点,分析了其存在的环境风险.我国大气中PAHs污染较重,尤其是北方.水体已普遍受PAHs污染,其中部分水体污染严重;沉积物多环芳烃污染大多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但沉积记录研究表明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我国土壤和生物体PAHs含量较低,污染生态风险较小.部分区域蔬菜中PAHs含量较高,存在不可忽视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多环芳烃的毒性及其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长久存在于环境中,具有致癌、致畸与致突变等特性的环境优先污染物。文中概括介绍了PAHs的来源、毒性及毒理,重点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PAHs污染采取的处理方法及治理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对室内环境的污染日渐严重,对人体的健康也造成了危害。本文对此作了介绍,并综述了国内外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监测、采样、分析手段及治理方法,着重叙述了多孔炭材料在环保中的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墨尔本La Trobe大学的魏德教授研究小组准备在市场上推出一种工业上可行的安全降解含氯有机物(如PCB、DDT、林丹、艾氏剂)技术,这些有机氯化合物是含氯的芳香族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类似苯环的环状结构。目前完全处置这些含氯有机物的方法,大多采用高温(1200℃)焚烧技术。如果温度偏低,则有机物仅能部分分解,产生与原来一样有害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杭州市水泥产量不断增加,水泥行业的粉尘和烟尘排放已成为占工业粉尘排放量最多的污染物,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的空气质量。为了控制水泥粉尘的排放,保护人体健康,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于1996年重新制定了水泥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而且各项指标均大大严于旧标准,浙江省杭州市环保局也制定了控制水泥粉尘污染的具体办法,并对水泥粉尘污染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总之,为了控制水泥粉尘污染,人们已从水泥生产的各个环节、粉尘治理技术。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染物排放的灰色线性幂函数预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GM(1,1)曲线,研究和提出了一种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单变量灰色线性幂函数预测新模型(简称GIM(1)),并建立了辨识模型参数的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常用的GM(1,1)模型内涵丰富,外延清晰,表现出良好的逼近功能,为环境污染物排放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安全饮用水法 ( SDWA)规定 ,每 5年应确定一次候补污染物 (指未受法规制约污染物 )名单 ( CCLS)。 1998年 ,美国国家环保局曾公布第一批 CCLS。 2 0 0 3年将公布第二批名单。对此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 NRC)建议 EPA应先确定饮用水中候补污染物优先程序的技术路线。计划对 1~ 10万种在用化学物质初步筛选后 ,调查其使用量、毒性强度、持久性及环境流动性 ,再用神经网统计法将这些化学物质分类并排列优先程序。美国确定候补污染物技术路线@未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太子河水系印染行业重点污染河段-海城河三期水样的采集以及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分析,获取了48种有机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水平,其中浓度较高的是苯酚(28.18μg/L)、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22.30μg/L)和苯乙酮(8.818μg/L)。结合流域的实际污染状况,采用"改进潜在危害指数法",对海城河检测出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加权综合评分计算,按照综合分数值大小,对其进行排序,提出了44种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其中包括酯和酞酸酯类7种、含氮杂环类7种、胺及苯胺类5种、氯苯类6种、硝基苯类5种、苯酚类7种、苯及其他取代苯类5种、多环芳烃类2种,大部分污染物与印染行业废水排放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溴代二噁英类化合物是一类剧毒环境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溴系阻燃剂与含溴系阻燃剂聚合物的生产、使用和回收等过程.随着溴系阻燃剂的广泛使用,溴代二噁英类化合物的环境和健康风险日益增加,对其环境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的一大热点,而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还相当薄弱.介绍了溴代二噁英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综述了溴代二噁英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污染来源和环境分布,重点探讨了溴代二噁英类化合物的生成机制,介绍了生成溴代二噁英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讨论并总结了当前研究中溴代二噁英类化合物污染来源解析与生成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未来溴代二噁英类化合物的环境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