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厌氧-缺氧-好氧(A2O)活性污泥工艺对生活污水中天然雌激素雌酮(Estrone,E1)、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以及17α-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ynylestradiol,EE2)的去除性能。在对COD、N和P具有良好去除效果的前提下,对E1、E2和EE2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2.7%、100%和62.7%。通过对各反应单元内3种雌激素的物料平衡分析,表明A2O工艺对雌激素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厌氧段和好氧段。以失活污泥作为对照组,好氧硝化过程中雌激素去除的小试实验发现,好氧过程中E1、E2的去除主要依靠生物降解作用,而EE2的去除则主要依赖于活性污泥对其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
改良A^2/O工艺的工程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多点进水的改良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取得了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在工艺运行中,通过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保证了生化池脱氮除磷各反应单元的溶解氧要求,得到了较佳的工艺运行参数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室模拟的倒置A2/O工艺装置,改变水力停留时间(HRT)、pH、温度和进水浓度等参数来考察医药类污染物非那西丁(PNT)、咖啡因(CAF)、吉非罗齐(GFZ)、双氯芬酸(DCF)和胆固醇(CH)的缺氧、厌氧和好氧生物降解效果,从而了解城市污水中医药类污染物的生物去除规律。研究发现,PNT的生物降解性最好,长的HRT、较高温度和pH中性条件下可被完全降解;CAF在好氧、温度较高与中性条件下,其去除效率为99%;GFZ在中性条件和水温25℃时去除效率达95%;DCF部分吸附到污泥中得到降解,但在酸性条件下,77%的DCF可被污泥吸附而去除;CH在各工艺参数变化下去除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其去除为污泥吸附与微生物降解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前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温室气体的问题已经引起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实验室小试,研究了不同污水水质条件下A2O工艺中N2O的产生特征,以及氧化亚氮还原酶编码基因nosZ含量对N2O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2O工艺中的各单元均有N2O产生,其中厌氧池产生量最大,约占总产生量的32%~85%;A2O工艺产生的N2O主要通过逸散进入大气,少量随二沉池出水进入到环境中。N2O的产生量与污泥中nosZ的含量成负相关,而碳源和DO对含有nosZ基因的反硝化细菌有明显的影响,低DO环境和充足的碳源能够极大的促进其含量的提高,从而显著减少N2O的产生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根平行运行的小试下向流砂滤柱以研究雌酮(E1)、雌二醇(E2)和炔雌醇(EE2)的去除与污水中悬浮颗粒粒度分布(PSD)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80%雌激素以溶解状态吸附在悬浮颗粒之上。平均粒径与颗粒的比表面积呈指数函数关系(R2>0.9)。随着滤池进水中悬浮颗粒平均粒径从1.493μm增至226.784μm,E1、E2和EE2在固相的吸附率分别从58.8%、56.3%和60.0%降至7.0%、1.3%和4.0%。砂滤池中雌激素的去除率与进水悬浮颗粒的平均粒径呈负相关,并可以用对数曲线拟合(R2>0.9)。砂滤池因拦截了活性污泥絮体因而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使得部分E2被生物降解(pp>0.05),其去除主要依靠砂滤池所拦截的细微颗粒的絮体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无锡市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的一期工程设计概况和所采用的改良型A^2/O脱氮除磷工艺,分析、探讨了污水处理厂的调试、培菌、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采用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由监测数据表明,该工艺运行可靠,出水水质稳定,实现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针对昆明市某污水处理厂A2O和倒置A2O工艺二级出水NO3-N和TP较高的问题,利用沿程分析和批式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2套工艺进出水水量水质和沿程污染物转化进行分析,探究2套系统出水NO3-N和TP较高的原因。结果表明,污水厂进水水量变化不大进水污染物波动较大;A2O和倒置A2O工艺对有机物和NH3-N的去除效果较好,对有机物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9.4%,对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9.3%和98.6%。A2O缺氧池内碳源不足导致反硝化反应受到限制,倒置A2O优先利用进水中的碳源反硝化效果高于A2O,但其受到回流溶解氧(DO)的影响较大。2套系统平均污泥龄(SRT)长达27.6 d,不利于驯化聚磷菌,因而在系统中几乎没有强化生物除磷。通过实际运行分析,SRT小于17 d时出水氮磷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比研究传统A2/O工艺和氧化沟型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通过实验分析了2种工艺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不同混合液回流比、不同污泥回流比、不同污泥浓度条件下的脱氮除磷效果及典型工况下的污染物去除过程。结果表明,2种工艺在大多数情况下均可实现良好的脱氮除磷性能,出水COD、NH4+-N、TN和TP等各项水质指标均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要求。在传统A2/O工艺的缺氧段发生了反硝化除磷反应,在氧化沟型A2/O工艺中则未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在传统A2/O工艺基础上,提出了将缺氧池置于厌氧池前面的分点进水倒置A2/O工艺。通过改变α(进入厌氧区的污水分量)与β(进入缺氧区的污水分量)的比例,考察对倒置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α:β为7∶3时,达到最佳的脱氮除磷效率,分别为74.3%和71.2%。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传统A2/O工艺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A2/O工艺。为了防止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进入厌氧区,在传统A2/O工艺的厌氧区后面增加一个体积较小的缺氧选择池,回流污泥进入缺氧选择池,并进行反硝化消耗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同时,在缺氧区通过反硝化除磷实现"一碳两用"。结果表明,改进型A2/O工艺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在COD为298mg/L、TN为55mg/L左右、TP为7mg/L左右时,系统对COD、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44%、77%、95%。 相似文献
13.
A-A2/O工艺是预缺氧/厌氧/缺氧/好氧组成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广州市某污水处理厂采用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具有同时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能力,但是TN去除率较低。分析了其TN去除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该水厂针对本厂水质特征以及影响工艺脱氮性能的主要因素,优化了工艺控制参数,提高了TN去除率和TN达标保证率。 相似文献
14.
A/O-膜生物反应器和A2O系统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凝胶过滤色谱(GPC)对A/O-膜生物反应器(A/O-MBR)和A2O系统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A/O-MBR系统中由进水到好氧滤液的有机物分子量分布依次变宽,其趋势恰好与A2O系统相反;A/O-MBR好氧滤液的有机物分子量分布远宽于A2O好氧滤液.A/O-MBR好氧滤液中重均分子量(Mw)>107 u的有机物占总有机物质量的3.4%,表明正是由于膜的截留作用导致这类大分子有机物在MBR中的累积,而无法像A2O系统一样随出水流走;A/O-MBR系统各段污泥混合液的胞外聚合物(EPS)的分子量分布较分散,说明A/O-MBR系统中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多,并在膜的截留作用下最终造成了这些产物在膜表面大量的沉积. 相似文献
15.
采用A^2O^2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监测结果表明:COD去除率达到86%,BOD,去除率达到88%,SS去除率达到93%,NH3^-N去除率达到85%,TP去除率达到81%,所有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且工程投资78万元,直接运行费0.21元/m^3,占地面积600m^2。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的吸附去除过程与机制。对吸附处理效果较好的活性炭与纳米羟基氧化铁(α-FeOOH)进行了比表面积、Zeta电位等表面特性的表征,研究比较了双氯芬酸在活性炭与α—FeOOH2种材料上的吸附去除效果与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活性炭与α-FeOOH对双氯芬酸吸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7.9%和84.3%;双氯芬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主要是由于活性炭较大的比表面积与疏水分配作用,在α-FeOOH上的吸附主要是由于静电引力作用;活性炭与α-FeOOH对双氯芬酸的吸附去除效果均随pH的升高而降低;在pH=6时,活性炭与α-FeOOH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单位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09.98mg/g和58.96mg/g;活性炭对双氯芬酸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7.
A2O工艺好氧末段溶解氧变化对脱氮除磷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流A2O工艺处理实际的生活污水,研究好氧末段在不同溶解氧(DO)浓度条件下对污泥沉降性能、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同时考察了DO对污泥硝化活性、厌氧释磷速率和反硝化脱氮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末段溶解氧的提高,污泥容积指数SVI从140降至100左右,后又升高到120~170;系统的硝化效果提高,氨氮的去除率从60%升高到80%以上再到90%以上;总氮的去除效果也有显著提高,平均去除率从54%升高到63%再到67%;虽然磷的去除效果有所加强,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从41%升高到59%再到69%,但仍难达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