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车冉  郝志  叶正芳 《环境工程学报》2013,7(4):1405-1410
通过对六硝基茋(HNS)生产过程中第二段工艺的产品洗涤废水进行水质分析,针对该段废水含有大量吡啶和多种溴代和硝基芳香类化合物的特点,探究了减压蒸馏耦合锌碳微电解法处理二段洗水的效果并优化工艺参数。结果显示,70℃条件下,二段洗水蒸馏至原体积的86.9%时,蒸馏剩余废水TOC去除率为44%,并且此前收集的馏分中吡啶浓度为10%~31.9%(V/V)。减压蒸馏工艺起到收集吡啶同时降低废水TOC的双重作用。减压蒸馏后,残留在废水中的有机物以溴代和硝基芳香化合物为主,采用微电解工艺,其条件优化实验的结果显示,在废水初始pH=1.0,锌投加量为25 g/L,锌碳投加比为1∶1,反应60 min后,废水TOC去除率为33%,采用多级微电解工艺可提高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
含吡啶有机废水物化预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吡啶有机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确定了蒸发脱盐-微电解-芬顿氧化预处理工艺路线。实验表明,蒸发脱盐阶段,pH值为5时,COD去除率达62.77%;微电解阶段,pH值为4、反应时间为2.5 h时,COD去除率达24.49%;Fenton试剂氧化阶段,pH值为4,30%H2O2投加量为3.5 ml/L,Fe2+与H2O2摩尔比为1∶20,反应时间为2.5 h时,COD去除率达30.41%。经预处理,废水B/C比从0.075上升至0.48,3种特征吡啶的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铁碳微电解/H_2O_2耦合类Fenton法预处理高浓度焦化废水,通过正交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废水初始pH、不同质量的微电解填料、H_2O_2投加量及反应时间对COD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COD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最佳控制条件是废水初始pH为3、铁碳填料投加量为300 g/L、H_2O_2投加量为80 m L/L、反应时间为160 min,此时COD的去除率达到87%以上;H_2O_2的加入可使铁碳微电解/H_2O_2系统COD的去除率提高37.34%,铁碳微电解/H_2O_2系统COD反应动力学方程为y=0.5296x-0.6218,相关系数R~2为0.9917。  相似文献   

4.
铁屑微电解法处理水性油墨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研究了水性油墨废水的铁屑微电解法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微电解条件控制在pH4.0、铁屑投加量10%、反应时间60min、焦炭含量为16.67%,水性油墨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色度去除率可达90%,以上,COD去除率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5.
Fenton氧化与铁炭微电解组合预处理DMF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COD表征模拟废水中DMF去除率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别对铁炭微电解、Fenton氧化-铁炭微电解和铁炭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工艺对DMF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enton氧化-铁炭微电解工艺的处理效果较好。在pH=5,反应时间为1 h,FeSO4·7H2O投加量为1 000 mg/L、H2O2投加量为2.67 mL/L和不曝气的最佳反应条件下,Fenton氧化-铁炭微电解工艺对实际废水和废液中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6.67%和72.22%,从而验证了该工艺处理DMF废水的可行性。此外,Fenton氧化处理DMF废水过程实际上是将酰胺基团和羰基的不饱和双键氧化分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BDE-209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溴代阻燃剂之一,同时也是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强亲脂性、高生物累积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鉴于其生物难降解特性,尝试采用铁碳微电解技术强化其微生物降解。研究中,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反应体系的铁粉最佳投加量(0.1 g)及最佳的铁碳比(1∶1),进而探讨了铁碳微电解体系促进BDE-209脱溴的降解机制。铁碳微电解体系处理BDE-209时,体系中p H及ORP值有明显的波动,反应120 h后降解率达53.0%;而铁碳微电解体系与微生物共作用体系中,120 h后BDE-209降解率可达到77.5%,降解产物主要为九溴、八溴以及七溴等低溴代联苯醚。实验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与微生物共作用能够有效提高BDE-209的生物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7.
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预处理煤层气井压裂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enton强化微电解工艺对煤层气井压裂废水展开预处理研究,以COD去除率和可生化性(B/C)为考察指标,单独工艺正交实验结果表明pH为3、反应时间为90 min、铁碳体积比为1.5∶1和pH为4、反应时间为80 min、H2O2投加量为4 mL/L分别是微电解与Fenton反应的最优条件,各可获得48.1%和44.9%的COD去除率。在最优条件下进行微电解-Fenton联合运行实验,连续61 h内COD去除率均稳定在65%以上,B/C由0.158上升到0.3以上,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的运行。  相似文献   

8.
黄姜废水的铁炭微电解-混凝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高浓度黄姜废水的铁炭微电解-混凝工艺,结果表明,在进水pH4.0、停留时间为40min且有曝气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64.70%,色度去除率为72.22%,废水的BOD/COD值可由0.29提高到0.56,有利于废水的后续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纳米气泡联合铁碳微电解法处理盐酸四环素废水,用XRD和FT-IR对铁碳材料反应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铁碳投加量、pH、微纳米气泡进气量对盐酸四环素去除率的影响和一级反应动力学的特征。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对铁碳微电解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当反应时间为120 min、铁碳投加量为100 g·L-1、pH=3、微纳米气泡进气量为30 mL·min-1时,浓度为20 mg·L-1的盐酸四环素降解效果达到最佳,降解率为80.84%,TOC去除率为47.89%。通过LC-MS测定分析,盐酸四环素经过分解转化为m/z=194、m/z=181和m/z=174的产物,并最终转化分解为CO2和H2O。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抗生素废水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维电极-好氧生物法联合处理酸性染料废水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解-好氧生物法联合处理酸性大红G模拟废水,三维电解反应器填料为活性炭与玻璃珠混合物,平板电极材料为石墨,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为:电解时间150min,活性炭/玻璃珠体积比为2:1,槽电压20V、pH为5、Na2SO4投加量1.5g/L,进水初始浓度2000mg/L。此时COD去除率及色度去除率分别可达49.78%和81.45%,废水BOD,/COD由0.12提高到0.42。电解后的废水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12h后,出水COD为48mg/L,色度120倍,达到综合污水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degradation of nitrogen-heterocyclic compounds (NHCs) by anodic oxidation and electro-Fenton. Using indole as a model nitrogen-heterocyclic compound, the removal of indole reached 68% and 97% by anodic oxidation and electro-Fenton, respectively, while the decay of TOC was 15% and 38% correspondingly. By the analysis of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a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indole by electro-Fenton was proposed as hydroxyl oxidation and anodic oxidation. The degradation of other NHCs including quinoline, isoquinoline and pyridine by anodic oxidation and electro-Fenton revealed the same sequence: quinoline approximately equal isoquinoline > indole > pyridine.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ln k (natural logarithm of rate constants) and E(LUMO) (the energy of the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 was obtained by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analysis. Degradation of coking plant wastewater showed the removal of COD and TOC were 42% and 22% respectively after 180 min treatment by electro-Fenton.  相似文献   

12.
铁炭微电解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1,他引:19  
采用曝气铁炭微电解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在活性炭、铁屑和NaCl投加量分别为10 g/L、30 g/L和200 mg/L的条件下反应240 min,出水COD去除率在30%~40%;酸性条件可以进一步提高COD去除率;微电解可以去除原生化出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出水物质的分子量主要集中于2000 Da以下,以脂类和烃类化合物为主;出水的可生化性有了大幅度提高,BOD5/COD由0.08增加到0.53.实验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是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一种有效工艺.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电解-混凝处理抛光液废水,考察了铁水比、进水pH值、铁炭比、振荡时间对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找出了影响较大的因素,进水pH、铁水比、振荡时间都对去除率影响较大.最佳微电解条件为铁水比为0.375,进水pH为3,铁炭比为1∶1,振荡时间为150 min.同时,当混凝剂硫酸亚铁的投加量为160 mg/L、三氯化铁的投加量为20 mg/L时,COD去除率可达到83.8%,金属铜离子去除率可达到96%.  相似文献   

14.
微波强化微电解技术处理硝基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波强化微电解组合工艺处理硝基苯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在Fe/C比为3,进水pH=3,微波功率640W,微波辐射时间4 min和曝气量为2.5 L/min的最佳条件下,废水COD、色度和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94.7%、95.6%和90.3%。同时,与单一微波辐射和单一微电解相比,该方法处理效果明显优于这二种方法。实验还采用GC-MS分析方法研究了单一微电解及微波强化微电解法处理硝基苯废水的中间降解产物和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5.
对使用微电解联合物化法处理维生素B12难降解废水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研究了微电解联合物化法处理维生素B12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维生素B12废水色度去除达88.46%,COD去除率达到71.06%。该处理方法最后将污染物质直接吸附于改性膨润土上,不产生浓缩废水、酸碱废水等更加难以处理的废水,并且不带入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有效降低水中污染物含量,减少后续生物处理设备的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6.
多元微电解技术对高浓度化学清洗废水预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树林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0):3563-3567
以高浓度化学清洗废水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常规混凝沉淀、多元微电解2种工艺对有机物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和改善废水可生化性的效果。结果表明:多元微电解工艺的最佳pH 3.0,填充比1∶3,微电解1 h,气水比1∶1的条件下,其对COD平均去除率可达到60%,而直接混凝沉淀仅为10.5%,多元微电解工艺能使BOD5/COD值由原来的0.12升高到0.32,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负荷,是对高浓度化学清洗废水的有效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物化-生物组合工艺处理TNT红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析+微电解+混凝沉淀+减压蒸馏+固定化微生物滤池+活性焦吸附组合工艺处理兵器八○五厂(襄樊分部)的TNT红水,出水中的硝基化合物浓度多小于0.8 mg/L,且多次未检出;COD最高值为76 mg/L,平均值为51.6 mg/L;色度为20°;苯胺浓度全部小于1 mg/L,达到了中试方案提出的要求,出水水质指标符合《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炸药》(GB14470.1-2002)的要求.中试期间设备没有发生堵塞、燃烧等事故,减压蒸馏装置正常稳定运行,证实了减压蒸馏法处理TNT红水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烧结型微电解填料预处理煤制油废水,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初始pH、微电解时间及曝气强度等对废水的预处理影响。结果表明,微电解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微电解时间pH曝气强度;微电解预处理煤制油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初始pH 4.0,微电解90 min,气水比3∶1充氧曝气;通过平行实验,COD平均去除率及出水水质分别为54.7%和1 773 mg/L,废水生物毒性指标EC50由原水12.5%的高毒性转化成48.3%的中毒性,为后续生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利条件,是预处理煤制油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