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治理电镀废水实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处理电镀废水的方法较多,相比而言,化学法是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而且适合我国国情,一次性投资少,上马快。采用一体化高效重金属废水处理机,结构紧凑,占地小,具有操作管理简便,出水水质达标,运作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色度、浊度、悬浮物浓度、电导率及金属离子浓度为检测指标,研究进水pH、混凝剂种类与投量、沉降时间及重金属捕捉剂对陶瓷电镀废水的处理效果,探讨陶瓷电镀废水处理的适宜操作条件及工艺组合。实验表明,陶瓷电镀废水的组合处理工艺:调整废水pH为一级处理,投加PAC的混凝沉降法为二级处理,投加重金属捕捉剂为三级处理;先调节废水pH至9,投加50 mg/L的PAC,再投加20 mg/L重金属捕捉剂,此时废水的色度降至10倍,浊度降至16 NTU,悬浮物浓度降至210 mg/L去除率达到95.1%,各金属离子浓度也明显降低,处理出水的悬浮物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三级标准,其他各指标均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  相似文献   

3.
脉冲电絮凝处理电镀含铬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规方法处理电镀废水都有较明显的缺陷,而脉冲电絮凝技术在处理效果、运行成本及可操作性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实验表明,当调节进水pH=4、极板间电压为2.5 V,停留时间(HRT)为15 min,电流密度为25 A/m2时,系统处于最佳状态,铬离子去除率保持在99.5%以上,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混凝—膜分离集成技术处理吡喹酮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喹酮生产废含有大量有机胶体污染物和KCN。混凝-膜分离集成技术,以聚 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对废水进行混凝预处理,去除胶体污染物质后,再用充气膜吸收技术回收废水中的KCN。  相似文献   

5.
化学-混凝沉淀处理含氟含重金属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解决某铝材电镀工业园含氟含重金属废水达标排放的问题,研究了化学混凝沉淀法同时处理该废水中氟与金属的效果及影响因素,采用正交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CaCl2投加量与废水中氟离子摩尔比为5∶1(即CaCl质量4 782 mg/L),聚氯化铝(PAC)用量为500 mg/L,pH为9.5,聚丙烯酰胺(PAM)用量2 mg/L时,出水中残留F离子浓度可降至8 mg/L,Cu2+、Ni2+、Cr6+和Zn2+出水浓度分别降至0.05、0.07、0.3和0.1 mg/L,出水能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且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6.
电镀综合废水处理新技术—高压脉冲电凝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压脉冲电凝系统为当今世界新一代电化学水处理设备,对电镀含铬废水及多种混合废水中的锌、镍、铜、镉、氰化物、磷、油等物有显著的治理效果,是较理想的电镀综合废水治理新工艺,尤其对大、中型电镀行业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含氟废水的混凝沉淀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袁劲松  张在利 《污染防治技术》1999,12(4):217-218,221
研究了FeCl3,Al2(SO4)3,PFCS和APAM对含氟废水的混凝沉淀处理。结果表明:石灰乳,PFCS和APAM对废水中的氟及COD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混凝沉淀法处理含砷选矿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钨矿含砷选矿废水砷含量高且砷以As(V)为主要存在形态,采用混凝沉淀法处理,详细考察了生石灰、硫酸亚铁和六水三氯化铁3种混凝剂对废水中砷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PAM投加量40 mg/L,静沉时间60 min条件下,比较分析3种混凝剂对砷的去除效果,三氯化铁为最佳除砷混凝剂。三氯化铁最佳除砷工艺条件为:pH 7.5,三氯化铁投加量986.67 mg/L,混凝反应时间25 min,PAM投加量为40 mg/L,静沉60 min,含砷选矿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砷去除率可达99.14%,出水砷浓度降至0.361 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9.
10.
混凝法处理含铜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FeSO4、PAC作为絮凝剂去除低浓度电镀废水中的Cu2+,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溶液pH值、搅拌速度和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各自最佳条件下,PAC和FeSO4对Cu2+的去除可达到99.37%和99.20%,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一级排放标准。最后通过对FeSO4、PAC和NaOH 3种药剂的综合分析和比较,发现FeSO4絮凝处理低浓度电镀废水中的铜比PAC絮凝、NaOH沉淀法操作简单,污泥产生量少、工业应用性强而且去除率高。  相似文献   

11.
对含有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水进行处理研究,采用木质素磺酸盐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合成了一种木质素接枝共聚物,应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操作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这种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处理电镀废水,当其用量为90 mg/L,pH值控制在4~7,絮凝时间为2 h,在室温的条件下,可使电镀废水中的Cu2 、Zn2 、Pb2 和Ni2 去除率分别达到93%、90%、96%和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光-Fenton法处理电镀添加剂生产废水,探讨了反应时间、H2O2投加量、FeSO4·7H2O投加量、pH、草酸投加量和TiO2等因素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光-Fenton法对COD的降解率达到了94.3%。并得出该方法的最佳操作条件:反应时间为60 min,pH=4,H2O2投加量为80 mL/L,FeSO4·7H2O投加量为6 g/L,Fe2+和H2O2的摩尔比为1∶36,草酸的投加量为12 g/L, TiO2投加量为1.0 g/L。  相似文献   

13.
以Fe为电极,采用脉冲电絮凝法对实际黄连素制药废水进行处理。为了确定脉冲电絮凝法处理黄连素废水最优工艺条件,选择占空比、电流密度、脉冲频率、电极间距和pH等5个因素,开展了正交实验研究。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极差与方差分析,确定了各因素的显著性及优选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影响程度依次为:占空比>pH>电极间距>脉冲频率>电流密度;对黄连素去除率影响程度依次为:占空比>pH>电流密度>脉冲频率>电极间距。最优工艺条件为电极间距为1.5 cm,电流密度为16.7 mA/cm2(电流3.5 A,电压11.2 V),占空比为0.4,脉冲频率为0.1 kHz,pH为10,此时废水的COD与黄连素的去除率分别为61%与74%。  相似文献   

14.
离子浮选法处理电镀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离子浮选法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对影响因素pH、CA∶CMe(摩尔比)、离子强度、浮选时间和通气量等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离子分离选择性递减顺序为:Cd2+Zn2+Fe2+Cu2+Ni2+。当CA∶CMe为2.5~3∶1,pH为8.5~9,离子强度不高于0.0001 mol/L时,离子浮选对镉、锌、铜、镍等金属离子均有很高的去除率,Cd2+、Zn2+、Fe2+、Ni2+、Cu2+残余浓度最低分别可达0.05、0.20、0.22、0.28和0.33 mg/L,处理后的电镀废水各污染物浓度均达到排放标准。泡沫产品中镉、锌、铜、镍品位分别达到3.2%、9.3%、18.1%和13.2%,具有极高的资源回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Fe/C微电解-絮凝沉淀法去除青岛某电子有限公司电镀废水中Cu2+。通过正交与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废水初始pH,Fe/C,Fe投加量,反应时间对Cu2+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4、Fe/C(质量)=2/1、Fe投加量=60 g/L、反应时间=60 min的实验条件下,絮凝出水Cu2+含量由641.78 mg/L降至0.32 mg/L,还原率高达99.95%,同时COD去除率23.57%。出水Cu2+含量达到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Ⅰ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电絮凝-离子交换-生化法处理化学镀铜废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絮凝-离子交换-厌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法处理印刷线路板化学镀铜废液。结果表明,电絮凝在pH为6.0,电流密度为50 mA/cm2、电解时间2 h的条件下,COD去除率约为71.5%,Cu去除率为86%左右,可生化指数从0.11提高到0.30。采用大孔苯乙烯系螯合型阳离子树脂吸附回收铜,在pH为5时,树脂对铜去除率最大,饱和吸附量为31.28 g/kg。流速为6 BV/h 时,穿透时间为298 min,处理水量884 mL。选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作为解吸剂,解吸率可达96.4%。离子交换出水进行厌氧-好氧MBR法处理。电絮凝-离子交换法-厌氧-好氧MBR工艺能有效处理化学镀铜废液,生化出水COD浓度低于250 mg/L,铜浓度低于0.5 mg/L,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6-2001)》中COD和总铜的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江苏某电镀厂的电镀综合废水在采用DF膜进行预处理时,膜易受到污染。针对这一问题,采用DF膜生产厂家提供的小试装置,研究探索了膜污染的原因及其具体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电镀综合废水时,DF膜的污染速率较快,而酸洗对DF膜的恢复性较好,研究还证实电镀综合废水中的无氰沉锌水洗液是造成DF膜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电镀前处理废水中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成分复杂,用传统生化法难以处理达标.本实验采用Fenton 氧化技术对前处理废水进行预处理,再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后续降解COD,使出水中COD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3的水质要求.实验采用实际电镀生产废水,COD=300 mg/L,通过芬顿-生物接触氧化因素实验,优化工艺参数,去除率可达到83%以上,COD降到50 mg/L以下.最佳芬顿反应参数为:pH=3.0,COD/H2O2=1.5,Fe2+/H2O2=2,反应时间t=10 min;生物接触氧化法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7 h,进水pH在6~8之间.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制的电化学装置在线制备液体高铁酸钠,然后将制得的高铁酸钠投加到电镀废水中进行处理,考察不同pH值和不同高铁酸钠投加量对废水中总氰化物、Cu2+、Ni2+去除率的影响;对比研究了高铁酸钠氧化法和次氯酸钠氧化法在处理低浓度含氰电镀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当pH为9~10,高铁酸钠的最佳投加量为0.024~0.048 mmol·L-1时,总氰化物、Cu2+和Ni2+的同时去除率均在90%以上;在处理低浓度含氰电镀废水时,高铁酸钠对总氰化物、Cu2+和Ni2+的同时去除率均明显高于次氯酸钠。这是因为高铁酸钠能够有效地氧化多种络合态的氰化物,包括Cu(CN)43-、Cu(CN)42-、Ni(CN)42-等,使废水中的重金属转变为离子态;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在高铁酸盐还原产物-Fe(OH)3助凝和絮凝作用下,反应生成沉淀,达到同时去除氰化物和重金属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