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及其染料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为原料,用3 mol/L ZnCl2溶液活化,通入水蒸气作活化气制备活性炭吸附剂.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600℃条件下,活化时间为1 h,制得的活性炭其碘吸附值为374.10 mg/g,比表面积为381.62 m2/g,孔容积为0.25 cm3/g,微孔容积为0.11cm3/g.并进一步将生物质活性炭应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考察了吸附时间、活性炭投加量和pH对色度及TOC的脱除效果的影响.室温下,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初始浓度为300 mg/L,污泥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为2%(质量分数),吸附15min,废水色度脱除率可达99.6%,TOC去除率可达99.7%,利用等温吸附实验作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可以用Freundlich或Langmuir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白菜叶渣对锌离子的吸附作用,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以酸碱处理后的废弃白菜渣为原材料,获得加人量(X1)、浓度(X2)、时间(X3)、pH(X4)和温度(X5)各单因素对Zn2+的最佳吸附点,再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白菜渣吸附Zn2+的条件进行优化,并讨论了吸附过程中吸附等温线与动力曲线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当加入量0.2g、浓度2mg/L、吸附时间5h、pH为4以及温度20%时,吸附达到最大95.08%,验证所测最大吸附率93.89%,与预测值基本相符。对比实验说明白菜渣对Zn2吸附效果要优于活性炭。25℃和35℃时的等温线的拟合结果表明,白菜渣对Zn2+是物理化学共同吸附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3.
海藻酸钠固化香蕉皮粉吸附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藻酸钠固化农业废弃物-香蕉皮粉制备成吸附剂,以甲基紫为例,对有机染料废水进行吸附研究,考察吸附时间,温度和甲基紫/吸附剂用量比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吸附剂能有效地吸附掉溶液中的甲基紫,其吸附率随温度的增加而下降,最佳吸附时间为2 h,甲基紫/吸附剂的最佳用量比为1∶5。在25℃、pH 7、甲基紫起始浓度10 mg/L,吸附剂浓度50 mg/L的条件下,吸附2 h,吸附率为92.64%,吸附量为185.3 mg/g。研究了相应的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和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甲基紫的吸附动力学数据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有更好的相关性,同时该吸附剂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麻质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麻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粉状活性炭,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Cu2+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起始pH值、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起始Cu2+质量浓度等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和活性炭投加量对吸附效果有较大影响,活性炭对Cu2+的吸附率在60 min内超过50%,初始浓度在10~50 mg/L时,活性炭对Cu2+的吸附量与起始浓度近似成正比。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Frenudlich模型。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了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分析表明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团可能是吸附Cu2+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5.
以废麻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粉状活性炭,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Cu2+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起始pH值、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起始Cu2+质量浓度等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和活性炭投加量对吸附效果有较大影响,活性炭对Cu2+的吸附率在60 min内超过50%,初始浓度在10~50 mg/L时,活性炭对Cu2+的吸附量与起始浓度近似成正比。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Frenudlich模型。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了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分析表明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团可能是吸附Cu2+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6.
污泥活性炭对次甲基蓝废水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化学活化法制得的污泥基活性炭,处理次甲基蓝染料废水.考察了污泥活性炭的粒径以及染料废水的pH值对染料脱色效果以及活性炭的吸附量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等温吸附线和吸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范围内,污泥活性炭的粒径越小、染料废水的pH值越高,则污泥活性炭对染料废水的吸附效果越好.当粒径在200目以上时,去除率及吸附量分别为88.2%和136.7 mg/g;当pH值为11时,去除率和吸附量分别为90.4%和91.9 mg/g.污泥活性炭对次甲基蓝染料的吸附脱除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钢渣吸附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恒温振荡的方法,考察了钢渣粒径、吸附温度、振荡速度、溶液pH值、溶液初始浓度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粒径为120~180目、pH=4.0、苯酚溶液浓度在500 mg/L以内、苯酚/钢渣质量比为1∶1 000时吸附效果最好。钢渣对苯酚的吸附能较好地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1和0.9916,吸附机理为表面吸附。  相似文献   

8.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以ZnCl2为活化剂制取污泥基活性炭。以此污泥基活性炭为吸附剂,对含Cu2+的废水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考察了溶液pH值、Cu2+的起始浓度对Cu2+离子吸附量的影响;利用等温吸附实验作出吸附等温线,并考察了污泥基活性炭吸附剂吸附Cu2+的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污泥基活性炭对Cu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的最佳pH值为5;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吸附为优惠吸附,吸附量随着吸附质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平衡时间为4 h,吸附动力学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对溶液中Pb^2+和Cd^2+吸附过程的特征,分别从动力学、热力学和吸附等温线三方面进行了实验,同时还研究了pH、温度、时间、重金属离子起始浓度和吸附剂用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等温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方程来描述。在实验设定条件下,棘孢曲霉对Pb^2+和Cd^2+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1.2mg/g和59.8mg/g;动力学实验数据很好的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为3h;热力学实验数据显示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的吸附去除过程与机制。对吸附处理效果较好的活性炭与纳米羟基氧化铁(α-FeOOH)进行了比表面积、Zeta电位等表面特性的表征,研究比较了双氯芬酸在活性炭与α—FeOOH2种材料上的吸附去除效果与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活性炭与α-FeOOH对双氯芬酸吸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7.9%和84.3%;双氯芬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主要是由于活性炭较大的比表面积与疏水分配作用,在α-FeOOH上的吸附主要是由于静电引力作用;活性炭与α-FeOOH对双氯芬酸的吸附去除效果均随pH的升高而降低;在pH=6时,活性炭与α-FeOOH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单位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09.98mg/g和58.96mg/g;活性炭对双氯芬酸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用静态吸附法考察粉末活性炭对水中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CAIC)的吸附行为,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活性炭吸附化工废水中TAIC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TAIC模拟废水中,其TAIC初始浓度为800 mg/L,pH为7,在温度为298 K、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当活性炭的投加量达到4.4 g/L,吸附反应时间为50 min时,TAIC的去除效率最高为96.17%;对于实际废水,其TAIC初始浓度为1 500 mg/L,溶液pH为3,在温度为298 K、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当活性炭投加量达到10 g/L,吸附反应时间为2 h时,TAIC的去除效率最高为46.8%。这也是由于实际废水组分复杂,其他有机物存在一定的吸附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2.
污泥活性炭的表征及其对Cr(Ⅵ)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一微波热解法制备得到污泥活性炭,并将其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Cr(Ⅵ)。分别采用元素分析仪(VarioELcube)、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仪(ASAP2020)、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仪器对原污泥及污泥活性炭的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探讨污泥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参数和表面化学性能。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初始pH,接触时间,初始Cr(Ⅵ)浓度对污泥活性炭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污泥活性炭去除Cr(Ⅵ)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H越低吸附效果越好,吸附平衡时间为100h。不同温度下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30℃时最大吸附容量为27.55mg/g;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R2〉0.99);污泥活性炭对Cr(Ⅵ)的去除是一个吸附-还原耦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磺胺类抗生素的活性炭吸附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煤质活性炭对3种磺胺类抗生素(浓度在1~2 mg/L之间)的吸附处理过程做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3种磺胺类抗生素在2~3 h之内可以达到吸附平衡;准一级动力学对其吸附动力学的模拟结果良好,且SMZ、SM1和SM2的一级吸附动力学常数k1分别为0.029、0.024和0.017 min-1,3种抗生素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3.75、3.23和2.95 mg/g,SMZ的平衡吸附容量最大,最先达到吸附平衡,且平衡浓度也最低。3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过程中,吸附前期的阻力主要是内扩散,而吸附后期较低浓度的抗生素吸附过程的阻力主要来自于膜扩散;采用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描述3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过程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活化赤泥的除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本低的铝工业废矿渣(赤泥)为原材料,通过高温煅烧和酸化处理对赤泥进行活化,制备了除氟吸附剂。研究了反应时间、投加量、初始氟浓度、溶液温度、共存阴离子和pH值对活化赤泥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反应时间为18 h时,吸附接近平衡。活化赤泥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另外,初始浓度越高,吸附容量越大。与Freundlich相比,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氟离子的吸附特性,最大吸附量可达2.71 mg/g。SO24-、Cl-和NO3-存在时(〈1 000 mg/L),对氟离子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然而,HCO3-、PO34-和氟离子共存时,会对氟吸附造成不利影响。活化赤泥在pH值3.5~11.0时,具有较好的吸附稳定性。活化赤泥是一种吸附容量高、性能稳定的环境友好型除氟材料,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The removal of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D),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phenoxy acid herbicides, from aqueous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using acid-washed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PAC) as an adsorbent in a batch system. Adsorption equilibrium, 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were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initial pH, temperature, and initial 2,4-D concentration.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exhibited the highest 2,4-D uptake capacity of 333.3 mg g(-1) at 25 degrees C and an initial pH value of 2.0. Freundlich, Langmuir, and Redlich-Peterson isotherm models were used to express the equilibrium data of 2,4-D depending on temperature. Equilibrium data fitted very well to the Freundlich equilibrium model in the studied concentration range of 2,4-D at all the temperatures studied. Three simplified models including pseudo-first-order, pseudo-second-order, and saturation-type kinetic models were used to test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It was shown that the adsorption of 2,4-D on PAC at 25, 35, and 45 degrees C could be best fitted by the saturation-type kinetic model with film and intraparticle diffusions being the essential rate-controlling steps.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adsorption (EA) was determined as--1.69 kJ mole(-1). Using the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coefficients obta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thermodynamic constants of adsorption (deltaG degrees, deltaH degrees, and deltaS degrees) were also evaluated.  相似文献   

16.
3种污泥对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厌氧污泥及好氧污泥对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的吸附性能。当SM2初始浓度为50μg/L时,采用活性污泥灭活吸附,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吸附等温线及温度对污泥吸附的影响,并比较了失活污泥与活性污泥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3种污泥对SM2的吸附均在1 h内达到吸附平衡;3种失活污泥对SM2的吸附都可用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模型来描述,并且Freundlich吸附模型的拟合效果要好于Langmuir模型(R2F>R2L);温度对3种污泥吸附影响规律一致,并且吸附常数KF(15℃)>KF(25℃)>KF(35℃),这说明吸附为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活性污泥对SM2的吸附与失活污泥吸附规律一致,都符合Freundlich模型。3种活性污泥对SM2的去除是吸附和降解的共同作用,并且都是降解占主导地位,降解效率为厌氧污泥>好氧污泥>厌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7.
以泡花碱和氯化镁为原料合成出了一种新型硅镁胶(MgO-2SiO2)吸附材料,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模拟放射性废水中的Co2+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合成pH在10.50~11.00,可以得到目标硅镁胶(MgO·2SiO2),在460cm-1处出现了较强的吸收峰,这是由Mg-O伸缩振动和si—Mg-O弯曲振动引起。在500℃焙烧4h后,可以得到吸附性能良好的硅镁胶,随着溶液pit的升高,去除率增大,在pH为4~8时达到最大。25%时,最大吸附量可达135.5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重复使用4次,对Co2+的吸附量仍然达到130mg/g,说明硅镁胶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pH值、反应时间、锰砂投加量和锰砂改性时间等因素对Mn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吸附反应体系pH=9,锰砂投加量为15 g/L,吸附时间为30 min,锰砂的高锰酸钾改性时间为36 h时,改性锰砂对锰的吸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9.99%。四因素的影响顺序为:pH>反应时间>锰砂投加量>锰砂改性时间。在单因素实验中,当pH=7,吸附剂投加量为25 g/L时,经60 min可达吸附平衡,锰的去除率为60.04%,其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并且与Langmuir模型的拟合程度更高。本研究还对改性锰砂吸附除锰的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