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船舶油污事故损害赔偿评估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该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并以20个国际油污基金公约所承认著名赔偿案例为例建立船舶油污事故的神经网络评估模型,该模型对中国船舶油污事故损害赔偿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实用价值,为中国船舶油污事故损害赔偿评估提供了一种新颖而方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徐景涛 《交通环保》2000,21(4):39-41
对船舶发生油污事故的种类和可能来源,事故调查处理方法做了简要论述,同时对船舶发生污染事故后,主管机关如何对违法行为帮出行政处罚以及如何调解处理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纠纷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影响船舶油污事故损害与赔偿各因素的模糊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船舶油污事故损害与赔偿的5个主要因素为:溢油量、油种比重、溢油海域情况、油污清理情况、溢油地点环境,如何较恰当的确定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系数直接关系到船舶油污事故拭损害与赔偿评估的正确与否,文中首先介绍了确定因素重要程度系数的德尔斐法、专家调查法等方法,然后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来确定船舶油污事故损害影响因素的权重。  相似文献   

4.
劳辉 《交通环保》1999,20(4):40-44
DraftTextoftheProtocolonPreparedness,ResponseandCooperationtoPollutionIncidentsbyHazardousandNoxiousSubstances,2000  本议定书缔约国,缔约国于1990年11月30日在伦敦通过了《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考虑到采纳《1990年油污防备、反应国际合作会议》第10号决议,将《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适用范围扩大到包括有害和有毒物质。进一步认识到依照《19…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油污事故,特别是1989年3月24日在阿拉斯加发生的“瓦尔迪斯”号油轮重大油污事故,首先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应,进而在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中也普遍意识到抗御重大油污事故的防备、反应和相互合作与援助的重要性。 国际海事组织于1990年11月19日至30日在其伦敦总部召开了“国际油污防备和反应国际合作会议”,有93个国家和17个国际组织派代表或观察员出席。经过激烈争论和反复协商,会议最后达成一致,通过了《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该公约生效的条件是15个国家加入(没有船舶总吨位条件)。11月30日,包括中国在内的81个国家签署了公约的最后文件;受本国政府授权签署公约的有15个国家(有的“有待批准”)。据有关人士估计。该公约二、三年内可以生效。  相似文献   

6.
1989年3月24日,美国EXXON石油公司所属“瓦尔迪兹”(VALDZ)号油轮在阿拉斯加海域搁浅,大量原油外溢海中,酿成特大油污事故。这一事故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更使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充分认识到抗御重大油污事故的防备、反应和相互合作与援助的重要性。于是,IMO于1990年11月召开了“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国际合作会议”,通过了《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国际油污防备公 约》情况 (一)制订《国际油污防备公约》的背景 近30年来,曾有过三次世界性的油污事故高峰,在每次高峰期,都召开重要的国际会议,制订相应的国际防污公约或议定书,目的是促使各国采取措施抑制油污事故继续上升,保护海洋环境。油污事故高峰表现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一起船舶油污事故的溢油源调查为例,简述了重复性限法、t检验法两种方法的判定原则及判定流程,具体介绍了两种方法在船舶油污事故溢油源鉴定中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重复性限法、t检验法是两种值得在船舶溢油事故鉴定中推广应用的判别方法,诊断比值的准确性是影响两种判定方法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树华 《交通环保》1996,17(2):18-26
近30年来国际社会为防止海洋石油污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通过并生效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及其议定书和修正案,在控制海洋石油污染和避免其进一步恶化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全球范围内的油污事故从未间断。1989年瓦尔德兹号重大溢油事故本身和对该事故的处理过程使国际社会认识到,有必要建立一个国家的、地区的乃至全球的油污防备和反应系统。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的制定和生效是国际社会防止  相似文献   

10.
船舶疑难油污案件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景涛 《交通环保》2000,21(3):35-38
除海损所致溢油事故和部分类型的操作性溢油事故所产生的原因比较明显外,有些溢油案件发生的原因必须经过认真查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对疑难油污案件来讲,调查人员迅速识别和判断污染种类和来源,是提高污染案件侦破率的关键。文中就船舶疑难油污案件的可能来源、调查技术路线和处理原则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重庆市2005年3~9月的半年时间里,仅嘉陵江主城流域内即出现四起重大油污染事故的现象,开展了对重庆市各类废润滑油年均产生量及处理现状的跟踪调研,结果表明:重庆市废润滑油的不当处理,在造成约5.5万t/a宝贵资源大量浪费的同时,还形成了对长江水系的严重污染。为推动重庆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的保护环境,对目前在废油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完善废油回收处理机制及体系,统一建立一个年处理能力在10万t以上的废油专业再生厂,通过废油再生的产业化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对环境污染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2.
石油烃污染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石油工业、海上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海上油田泄漏、船舶溢油事故不断发生,陆地含油废水等合油污染物也大量流入海洋,石油烃已成为海洋最主要的污染物。而海洋浮游植物是石油烃污染物进入海洋食物链的起点,研究石油烃污染物对其影响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分析石油烃在海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变化和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并对石油烃污染的防治对策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旨在为国内对海洋石油烃污染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杜川  杨春 《交通环保》2005,26(1):36-38
为落实“辽宁碧海行动计划”,实施该计划中提到的海上污染源控制策略,有效地控制海上流动污染源和重大涉海污染损害,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渤海海域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为更全面地评估长输油气管道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能力,减少事故发生后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基于物元可拓理论建立了长输油气管道突发事故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估模型.首先,根据突发事故应急管理的理论知识,构建了包含事故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响应、应急恢复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的长输油气管道突发事...  相似文献   

15.
邓民 《交通环保》2002,23(1):27-28
简述了人为因素及其特点。分析了船舶溢油事故的成因。从人为因素的角度提出防治船舶污染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综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我国1998~2006年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已进入环境污染事故多发期,历年来平均每天要发生4起左右的环境污染事故。从环境污染事故类型来看,主要是以水污染事故和大气污染事故为主,分别占54.1%、34.4%;从发生的空间格局来看,我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很多是在中西部地区,占了全国的73.3%,其中西部地区占了将近一半。针对以上综合分析结果,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实例探讨了溢油事故处置中进行环境监测支持的要点,重点介绍溢油污染事故监测的采样布点以及分析方法的选择,并提出了通过加强应急监测队伍和监测能力的建设来提高处理此类事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进出口油品的需要,海上油品运输量的比例越来越大,油码头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油码头在储运过程中也经常发生一些环境污染事故。根据油码头储运过程中发生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油码头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及储运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产生来源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油码头烃类大气污染物、含油污水、噪声等的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