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季松简历:1944年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技术经济学博士。曾任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第六届世界科技工业园区大会(1998,澳大利亚帕斯)组织委员会副主席。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河海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从事水资源、以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技术产业化为双主动力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 1997年闵毅梅在<环境导报>上发表了一篇介绍德国的<循环经济法>文章,此后循环经济这个词才引入中国,国内的一些专家相继发表文章.而真正在国家层面上使用循环经济一词是在2002年后.2002年10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第二届成员国大会讲话中指出:"只有走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1990年4月自<人民日报>提出废弃塑料农膜污染环境的问题后,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薄膜包装袋等引发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且愈演愈烈.如何防治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一些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封堵"的办法,颁布法规或命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这类产品;另一些地方认为出现环境污染的根源是管理不善,是人的素质问题,他们选用疏导方式,遵循"循环经济"理论,宣传"三R"原则(即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和再生利用),建立并运作回收利用机制,将废弃的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结果是:前者因推上市场的替代品卫生状况、使用性能难以达到既定标准,价格偏高,消费者难以接受,迄今为止仍然禁而不止;后者将进入环境的废旧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目前某些类型废塑料产品的回收率已达60%以上,市容景观明显改善,生态环境问题有所缓解.有的城市还拟将这种治理方式推广,用于治理其它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2002年6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经国家主席批准颁布于2003年1月开始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是一步重要的法律,它标志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有了历史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生产及废钢回收供应情况,总结了2010年我国冶金炉料行业的重大变化求及行情,对2011年世界及我国粗钢产量进行预测的同时,分析预测我国2011年废钢市场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除我国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外,一个显著而直观的巨大变化,就是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了.1980年,全国设市才223个,城市人口为1914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19.39%,到1995年发展到640个城市,人口达35171万人,城市化水平提高到28.85%.全国建制镇达31559个.我国城市建设除了这个数量及人口的巨大变化外,还有一个城市格局、建筑规模及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文革"期间及"文革"前的城市旧格局,干打垒、筒子楼、简易楼式的城市旧貌已成历史的信息记载而从人们心目中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宽敞笔直的街道为分隔线,由高楼大厦组成的城市新容貌城市图景.这些新兴城市的涌现,加上城市间的铁路、高速公路与航空等物质及信息网络的形成,史无前例地在我们中华大地上营造出一个古老文明大国的现代气氛,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现代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一、"清洁生产促进法"的特点 我国政府于1994年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方针要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应作好以下各项工作:(a)合理控制人口增长;(b)资源永续利用;(c)不断改善城乡环境和抑制地球生态恶化;(d)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贯彻这一方针,除作为战略方纳入"九五"和"十五"社会发展计划外,并颁布了有关法规以保证其实现.其中于2002年6月颁布并于2003年1月开始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是一部较好的法规并具有以下重大特点:  相似文献   

8.
可利用垃圾是唐山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2005年5月30日发布的<关于规范可利用垃圾处理行为的通告>(第14号)中的专用语,是指人们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后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仍具有其价值和使用价值.整编"游购"人员是<通告>中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普及,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广泛渗透构建起数字社会的新形态.通过综述"互联网+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发展现状,提出交易平台发展战略,旨在提高交易平台的科技含量,为"互联网+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能源、资源消耗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和破坏也日益严重.以企业为单位,对减轻污染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有色金属原料资源的日益短缺,和能够回收利用的各种再生资源日益增多,投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经成为"钱"景非常看好的产业.同时,这也为急于寻找出路的民间资金提供了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2.
对于面积或体积较大声源的声传播预测,点声源模式已不适用.通过实验拟合提出了等效虚源法,该新方法可简便准确地预测体声源和面声源在不同距离的影响声级;而对于室内混响窗外传声的声影响预测,采用该方法也会使测量和计算变得十分简洁方便.同时阐述了以传统单点测量来确定声源强度方法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浙江丰利公司争做行业"领头羊"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已逐步形成包括环保产品生产、环保服务、废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亮点.一向嗅觉灵敏的浙江企业纷纷介入绿色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14.
"白色污染"给自然界带来了"视觉污染"和"潜在的危害",如焚烧它们会释放有毒气体,发电机组吸入它们影响运转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造成"白色污染物"的排放量猛增.为此一些专家把"白色污染"列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污染,已经到了非彻底治理不可的程度.但如何治理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塑料制品的发展情况和"白色污染"的现状,认为"白色污染"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的经济补偿政策和管理不力.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最重要途径,可以使之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同时就如何开展回收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够有效缓解或根治"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日本政府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针对本国资源短缺和废物填埋场地不足的特点学习德国通过颁布“循环经济法”促进资源合理循环利用的经验,于2000年正式颁布了“建设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的同时,又配套颁发了“资源有效利用法”(对原再生利用法的修订,再生利用对象有电脑、复印机等69种,办公用电脑从2001年4月起实施,家用电脑从2002年4月起实施)、“建设废物再生法”(从2002年4月起实施),加上以前已颁布的“包装容器再生法”(从2000年4日起实施)和“家电再生法”(于2001年4月实施)以及依据“废弃物处理法”颁布的“用毕汽车再生程序规定”(已由汽车行业协会从1998年纳入自主管理计划实施中),至此,日本分行业的废物再生法令已基本颁布完毕。此外,为开拓再生产品的布场,还同时颁布了“绿色采购法”,要求政府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在采购物资时必须优先采购再生产品等对环保有利的绿色产品。  相似文献   

16.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空前丰富的物质产品,另一方面却生产出同样空前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要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由对立走向统一,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分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的表现,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从对立走向统一,如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7.
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经济的自然循环链锁关系被人为地割裂后产生污染的循环环节所致.由于所有的产品经过消费以后都会变成垃圾,而代表着人类社会现阶段资源不可持续资源利用模式的垃圾的现行处理模式,将直接导致资源的耗竭.比较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结构后发现,经济系统中的"还原"环节被弱化是导致目前人类生态经济灾难的症结所在.因此,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垃圾处理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还原型"高科技产业途径及循环经济模式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8.
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全生命周期出发,结合汽车拆解与资源利用,分析碳排放情况,合理组合生产要素,走出一条经济与环境和谐统一,节能与减碳相结合的新道路.就"双碳"形势下的汽车拆解园区化建设的提出、宗旨、内容和流程开展讨论,并根据具体工程规划实例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要点.  相似文献   

19.
"减功率振打"在电除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除尘器传统振打方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广东梅县发电厂3号炉电除尘器改造的实践,介绍“减功率振打”的工作原理、参数设定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对推广该技术的应用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从理念到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果,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针对如何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两型社会的建设,提出重点发展的7个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