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电感法地应力测量系统是利用钻孔形变原理而设计的,由于其磁弹性传感器是一非线性无源器件,易受外界因数的变化而使测值变化。溧阳台地应力仪平时工作状态正常,其测值是有规律且平稳变化的。但偶尔出现非震异常,也为震情判断带来麻烦。此举一例,以供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利用噪声分离相对比较和动态基线带统计确定的方法,对双塘等五台七孔电感法相对地应力测量系统中悬空与受力元件观测值的部分统计参数,进行了估算和对比。经类比分析发现:(1)悬空元件与受力元件的观测值经系统改正后,剩余值的精度大多数  相似文献   

3.
<正> 江苏省溧阳地震台于81年1月23日在井下66米深处安装成功Φ110mm电感探头,开始时用CD—2型精密电感电桥观测,观测综合误差小于50μH,从5月1日起,改用4103压磁应力仪观测,观测误差±10μh。观测条件符合规范要求,测值平时比较稳定,干扰因素不明显,整点值变动一般均小于20μh,日均值变动则更小。自安装以来溧阳老震区发生的二次有感地震均有前兆动态信息显示。  相似文献   

4.
<正> 1984年10月10日至15日,国家地震局地应力清理攻关领导小组在山东蓬莱召开了“地应力(电感法)清理评价成果交流总结会议”。经过会前的评选、推荐,有50余篇清理评价研究报告收入了研究报告摘要汇编,其中20篇在大会上作了交流。1983年3月,国家地震局工作会议确定要从科学上清理各种观测手段的实际作用,较客观地对各种观测手段作出评价。地应力(电感法)清理攻关领导小组结合本手段的具体情况,确定了这次清理评价的主要课题:1.地应力(电感法)测量过程和所测物理量—主要从理论、实验和实测资料上回答该测量系统是否测到了地壳应力的相对变化;2.电感法干扰因素的研究—主要研究各种干扰及其交互作用对地应力(电感法)相对测量的影响机理、量级以及对各种干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安装在宁波台ZK03 井上的SD- 3 型自动测氡仪记录的1998 年3 月~8 月整点值曲线图的分析,发现在距离该井80 多公里的嵊州等地先后发生的3-3 级和4-5 级地方震前,具有明显的、非常相似的临震前兆异常。主要特征为震前十几天开始出现整点测值向下突跳,数天后再出现频繁的整点测值向上突跳的形式,并以正异常为主。这是继该仪器在1996 年长江口以东南黄海海域发生的MS6.1 地震前记录到临震异常后,又记到的临震异常。笔者认为前兆数字观测仪器将在地震临震预报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广东东部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了1999年台湾集集7.6级地震前后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过程,发现1996年起出现的群体性重力测值偏离长趋势的变化,可视为7.6级地震前中期异常的开始,而1998年中出现的反向变化则是中期异常向短期异常的转折。作为强震前的远场重力异常,其时间、空间变化表现出的不一致和非均匀性变化形态,可能主要与测区内不同断层在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应力场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形变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
又讯     
<正> 全国地应力相对测量悬空元件研究成果交流会于1984年7月21日至25日在江苏溧阳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36名代表对地应力相对测量系统可能碰到的种种干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代表们以悬空元件作窗口,排查了电感法地应力相对测量系统中来自系统内与系统外的主要干扰表现和影响途径,并相应提出了排除干扰的措施。会上涉及到的五种电感法地应力测量仪器:4103、CD—2、LQJ—1、LQJ—2、Ryc2—70,它们在同等干扰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新疆乌什台1971年以来的电感法地应力观测资料的计算分析,给出不同震级地震的前兆异常可测范围,得到了 Ms 与可测异常范围 R 的经验方程 Ms=1.222R~(0.258)。并分析了可测异常范围内100余个异常震例,总结了异常特征及异常类型,并重点讨论了单台地应力预报地震“三要素”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引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中强震前后的中小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发现地震的S值在震前和震后的异常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在震前S值异常为高值或低值异常,震后下降或上升;对特定区域研究发现,华东地区陆地区域的中强震的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异常主要为高值,震后下降;而海域的中强震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主要表现为低值异常。因此,通过对华东地区中强震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的动态追踪,利用其变化规律可以为中强震的预测预报提供一种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研究认为:虽然此次南黄海6.1级地震距江苏地磁台网较远,但南通台的F21测值在震前仍有历时约22个月的信度较高的异常,同时存在幅相法异常,然而希望据此做出准确的地震三要素的预报难度仍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11.
1998年临猗5.0级地震前Q值的前兆异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波初动半周期残差法求得了1998年7月临猗5.0级地震前后不同路径的Q值变化.发现在地震发生前Q在87(203之间,震后Q在67~164之间,震前震中区附近出现了明显的高Q值异常,表明地震前的高Q值异常可以作为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1990年2月10日常熟 太仓MS5.1地震前南通台短水准场地的NS1测线有较完整的异常显示。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海域MS6.1地震前S2W测线高差变化有一年的中期异常,曾做过短期预报。NS1测线高差变化从1992年以来至今每年出现周期变化,本文试对这种变化是正常还是异常作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用标准偏差建立了一种新的异常从属函数。用该方法显示出,苍山地震前淮北和泗县台地倾斜,大同-阳高地震前阳原和大同台站地电阻率的μ值均有不同程序的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14.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在用于谐波测量时受杂散电容、补偿电抗器电感值的影响较大,杂散电容等影响因素在选值不精确时会对谐波测量结果带来附加误差。为降低CVT谐波测量误差,提出一种基于函数映射关系的CVT输入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以计算结果的误差最小为条件,输入参数的置信度最大为目标,在满足幅值、相移最小误差要求下选择置信度最大的输入参数组合,并基于测量不确定度对输入参数进行评定,通过实际案例验证分析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由水平薄层电导率结构假设,引入了对电导率结构异常区感应中心的水平磁场响应传递函数,通过对垂直磁场予测,可分离出垂直磁场异常。再经向下延拓到薄层电导率异常体表面,有可能求得反映局部地区电导率异常的等效水平电流异常图象。  相似文献   

16.
应用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S值计算公式和程序,对江苏地区4个地电台1980~1997年的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S值进行了计算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S值这一新的电性参数在江苏南黄海2次6级以上地震前存在异常变化。 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S值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电性参数应用于地震综合预报研究。 在讨论中对S值的定义提出改进的公式,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7.
将安徽省六安地区流动地磁测线 12个流动地磁测点的∑ |δfi|异常与安徽中西部地震活动性作对比分析 ,初步结果为 :12个流动地磁测点的∑ |δfi|值较大 (∑ |δfi|≥Fu) ,一年内安徽中西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增强 ;反之 ,则安徽中西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较弱。此方法在地震的中短期预报中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国家地震局1983年对以下几种地应力测量新仪器通过了鉴定。(1)由河南省地震局研制的ZX—29型弦频式钻孔应变仪,仪器位移灵敏度10000—15000ns/μm,应变灵敏度为3.8×10~(-9),首次在传感器内设计了油面浮动自动调压系统并采用了全金属焊接先进工艺,以消除气压、水压对探头的直接影响。整机按一定程序自动开启打印数据。该仪器在河南辉县、陕西乾陵、江苏徐州等台测到固体潮显示。(2)由地震地质大队研制的41101A自动记录压磁应力仪,量程50~999.9Ω,记录灵敏度0.1Ω/格(相当于电桥测量10μH),对每个电感元件每天可提供一千四百多个稳定的测值,抗干扰能力强,使用中曾记录到83年5月26日,  相似文献   

19.
运用正交试验法开展地应力相对测量干扰影响的试验(L_(25)(5~6)、L_(27)(3~(13))、L_(81)(3~(40))),以便各种干扰因子水平在均衡搭配下进行综合比较,求取一系因子对测值的影响系数和不同测试系统的噪声水平,从而可以采取相应的排除干扰措施。正交设计法对不同监测手段的试验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分析了菏泽5.9(Ms)级地震前b值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了统计检验,指出,该次地震前b值确实存在着一个统计上可信的低值异常,且主震发生在低值异常的回升阶段,但并未观测到低值异常前的高值异常。文中对菏泽5.9(Ms)级地震前b值上述变化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