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鄱阳湖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其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着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状及其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和生态扶贫策略,进一步保护好鄱阳湖环境,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成增收致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2.
发展生态产业、促进循环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然过程。本文分析了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特征、科学内涵以及二者在我国社会生态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并阐述了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二者的辩证发展关系及宏观定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的内在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共担责任,共享发展成果和优质生态产品,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新路。文章分析总结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背景、条件,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中存在的经验、做法以及问题,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落实、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连续几年的禽流感,给养殖业和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成本和风险。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禽流感是一个生态安全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是一个生态经济问题;禽流感实际上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生态和经济两大系统共同引发的安全问题。通过生态安全和生态经济的分析,禽流感要求人类在经济发展中考虑生态成本,改善养殖方式,提倡绿色产品,从生态投入和收益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禽流感。符合生态安全的养殖方式才是最为经济的,对于人类来说,才是最为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对于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层次的生态补偿都急需探索。其中市级生态补偿因为具有"利益相关者明确、涉及范围小、行政管理方便"等优点,更容易优先推进。文章以济南市为研究案例,探索分析了市级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和资金框架结构,确定了各区县间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补偿分配比例,为其他城市乃至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补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马妍 《环境》2006,(Z1):115-117
在园区提倡生态文化建设,目的在于促进园区建设向生态文明健康方向发展,提高园区范围整体的生态文明素质,塑造新型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营造健康、和谐、安全的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环境.本文提出从决策管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口素质四个方面进行生态工业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矿产资源的开发,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开发,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一矛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揭示陕西省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定量分析了陕西省生态承载能力及可利用空间.经过计算,2014年全省人均生态足迹1.3403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1.9286 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0.3569 hm2.结果表明,陕西省生态承载整体还有盈余,但草地、茶园和化石燃料用地均出现生态赤字,最后分析了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主要是规范人类的发展行为,这是协同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研究其内涵,探讨文明建设与生态示范之间的本质关系。以建设目标、主体和过程为入手点,提出合理的文明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保护实践来说,合理运用现代生态保护理念,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健康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生态保护中现代生态保护理念的应用,做简单的论述,提出了应用策略,共享给行业人员。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国内现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文明的内涵,结合河南省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特征,提出了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1.
以2001和2012年攸县统计年鉴为依据,利用生态足迹的方法对攸县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与分析。数据分析表明,2000和2011年攸县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2.289191hm2,3.103230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700243hm2、0.634828hm2,均处于生态赤字的状态,并在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做了动态分析,其中生态经济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44、1.088,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分别为2.848、3.376。总体来说2000和2011年攸县生态环境的供给不能满足其社会经济的发展,且不可持续状态加剧,生态经济多样性指数下降,针对生态环境供需不平衡、生态经济发展能力较弱的状况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攸县社会——经济——环境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围绕《珠海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概述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的原则与目标,并从生态资源,经济发展两方面分析生态示范区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佟新华 《环境保护》2014,(12):46-47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对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生态功能区的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滞后、产业结构水平低、科技力量薄弱、开发资金短缺等问题,导致区域可利用资源量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日益脆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为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生态功能区应基于本地特色建立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系统,提高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从而加强技术创新,构建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生态足迹模型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是一种对全球范围、国家范围乃至区域和城市范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测度的方法。文章结合生态足迹模型的概念和方法,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03~2006四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该州2003~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005hm2、1.2249hm2、1.2268hm2和1.3226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3326hm2、0.4873hm2、0.4852hm2和0.5660hm2,说明该州的生态赤字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但与贵州省、全国相比较,黔东南自治州在贵州省乃至于全国范围内仍属可持续发展的地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很多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受到威胁,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基于此,文章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进行了详细探讨,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出了几点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保护,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总体趋势向好的方向发展,但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仍然存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困难,生态保护与恢复科学决策亟待加强,需要从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理论技术方法、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配套政策制定与实施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以确保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张承地区脱贫政策和生态政策在各自发挥一定作用后,开始出现了碰撞和矛盾,困扰了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必要改变传统观念和生产模式,从生态产品理论和政策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规划中人口预测--以昆山市生态城市规划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生态城市规划中人口预测对于经济发展预测、各个生态专项规划及制定建设决策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结合昆山生态城市规划实例,分析了昆山人口终极规模,并从人口总量、分布、素质和城市化等方面对昆山不同规划期进行人口预测。  相似文献   

19.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MSPA-InVEST模型和连通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进而在构建生态阻力面基础上,运用MCR和重力模型提取潜在生态廊道,并利用产业集聚特征构建规划廊道,提出兼具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生态网络构建方案.结果表明:生态源地共35处,总面积约17165.85km2;基础生态廊道42条,长度2085.34km;源地及廊道存在明显空间分布差异,呈现出"中心空洞型"分布特征;通过增加12个生态-产业战略节点和28条规划廊道,生态网络闭合度、连接度和连通率可提升150%、26.83%和28.57%,生态网络结构向"蜂巢状"转变;结合河流及海岸等天然廊道构建的综合生态网络连接了大湾区288个生态保护区,构成了山体、水体、湿地综合生态保护格局.总体来看,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视角构建的生态网络体系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格局的建设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辽宁省2000年-200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对辽宁省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2000年-2009年期间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快速增长,增幅达58.5%;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不变,造成其生态赤字不断加大,涨幅达73.7%,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对辽宁省未来十年的生态赤字进行了预测。并根据辽宁省近年来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状况,提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