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索建立自然环境试验智能巡检系统,使用机器人替代部分人工巡检工作。方法 通过分析巡检作业环境和巡检任务,确定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功能要求和技术参数,进而开展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融合控制后台、远程数据库等设备,实现智能巡检系统构建。结果 开展了智能巡检数据采集的使用验证,巡检机器人采集的样品图像对焦清晰、分辨率高,样品在图像中的位置大小合理,腐蚀特征展示清楚。巡检系统可对样品图像进行自动分割和智能识别,对蚀点、流痕等损伤特征识别准确,精度可达0.1%。结论 智能巡检系统可以满足自然环境试验的巡检要求,替代人工完成部分巡检工作,智能巡检数据便于入库和使用挖掘,对于自然环境试验的数字化转型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LD3320非特定人声语音识别芯片以及STC11L08作为主控MCU设计智能声控小车。语音识别芯片和主控MCU之间采用SPI通信协议交换数据传递识别结果。主控MCU识别语音并形成小车控制指令,经由无线传输控制芯片发送至运动控制板上,通过控制电机达到控制小车运动的目的。测试表明,小车对语音指令识别的响应速度快、识别精度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目前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的"不想分类、懒得分类、分类标准难把握"等垃圾分类痛点问题以及打破市面上的智能垃圾分类装置难以实现垃圾精准分类导致的"垃圾投放‘分了类’,垃圾处理一锅烩"的尴尬局面。本文介绍了一款基于条码识别、二维码识别以及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垃圾精准分类系统,并探讨了基于智能垃圾精准分类系统的从业人员来源及如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资源条件实现垃圾分类行业的创收,为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特征识别是指从产品中识别出具有一定工程意义的几何形状,即特征信息的过程。作为CAD与CAPP间的智能接口,特征识别技术对实现CAD/CAPP/CAM的集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冲压零件,尤其是带体积成形的冲压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冲压特征识别算法,并对特征识别中的难点-特征相交问题提出基于痕迹的冲压件相交特征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危化品企业HSE合规管理体系存在的法规等要求获取不及时不全面、法规等要求识别深度不足、制度转化不及时不完整、合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平台开发、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推动合规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危化品企业HSE智能合规管理平台,对合规进行闭环管理。企业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有效强化合规过程管控和风险识别,为合规管理体系高效运行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近年危化品企业安全事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其中大多数都发生在现场作业环节。依托物联网、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开发了适用于危化品企业的人员作业安全与风险智能管控平台,包括工作台、人员位置管控、违章行为监测等9个模块,实现了对现场作业过程中人员位置、人员状态、人员行为、监督管理和作业环境五个方面风险信息的采集、感知、处理、预警、风险分级和闭环处置。通过将平台在某化工企业的混合芳烃加氢装置进行应用表明:该平台能够准确地识别现场作业人员典型违章行为等风险,其综合识别准确率大于80%,可以有效规范人员行为和提高作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针对钻井现场视频监控人工值守工作量大、异常行为识别不及时、海量视频数据缺乏实时报警等问题,结合钻井作业操作规程建立井控坐岗监测、起下钻、甩钻具等钻井作业场景典型异常行为判别规则,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方法基础上,引入SIFT方法和基于强化学习的困难样本筛选策略,提高了算法识别的准确率与鲁棒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像素分辨率1 920×1 080的情况下,该方法整体识别准确率达到85%以上,平均识别速度为135 ms/帧。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钻井过程人员异常行为智能识别系统,试点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接入的视频流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准确识别出坐岗人员擅自离岗、起下钻及甩钻具过程人员危险站位等异常行为,有效提升钻井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实现齿轮箱故障类型的智能识别诊断。方法针对传统故障诊断方法通用性不广、数据依赖强、泛化能力弱并需人工提取特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条件变分自编码器的故障诊断方法。以故障类别概率分布为目标并将振动信号频谱作为条件,通过条件变分自编码器,建立齿轮箱振动信号频谱到对应各故障下的条件概率模型,并通过多层神经网络结合变分推断方法进行训练优化,实现对齿轮箱各类型故障的高精度分类诊断。结果在仅有少量训练数据条件下,实现了准确的故障识别。结论条件变分自编码器在齿轮箱振动信号频谱概率分布建模上具有优异性能,对故障信号数据量的依赖低、泛化能力强,无需人工提取特征。能有效实现齿轮箱故障的智能分类诊断。  相似文献   

9.
填埋场防渗层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在运营中极易破损,运用在线监测技术确定渗漏区域,将该区域膜上介质移除后,需对漏洞边缘进行精确识别,为实现智能焊接提供视觉基础。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填埋场防渗层破损识别方法。首先对样本集进行图像处理,包括图像灰度化、高斯滤波除噪、点运算增强、阈值法分割以及数学形态学处理;其次根据图像的形态特征提取连通域数量、破损面积、周长、长轴、短轴以及轴比,采用holdout方法将样本集划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并将提取到的特征作为输入量,对SVM进行训练;最后采用多个SVM进行分类识别。经实验验证,分类器的总体识别准确率为98.33%,其中块状破损识别准确率为98.24%,缝式破损为98.42%。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油田电网作业现场存在的违章行为,利用视频行为预测技术通过对作业过程中违章行为的智能识别来及时提醒违章人员,可以在线实时检测施工人员、车辆和物品设备,降低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有效控制违章行为,减小事故发生概率,实现安全风险的主动预防,从而达到消除事故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李旭  林峰  曾洁  黎洪元  李肖玉 《环境工程》2023,(11):134-140
排水-水环境数字化是实现排水系统提质增效和水环境创优的重要抓手。以南方某市S河湾流域为例,分析引发污水溢流污染的关键因素,提出数字排水-水环境管理体系框架,形成全流域在线监控、全链条闭环管控、全场景智能分析、全要素联合调度以及全系统监管的数字化解决思路。并依托信息化平台,结合空间大数据、物联网、机器学习等新技术,重点构建排水管渠问题整治、液位异常事件智能识别、小流域长效诊治、污水联合调度以及水环境“一网统管”数字化应用场景,取得了良好实效。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用水务物联监测技术对典型区域进行分析,以在线监测数据为基础,构建以数据统计分析为核心的物联监测与管网问题诊断系统,智能诊断评估管网运行状态,分析排水管网入流入渗、淤积、漫溢等问题,掌握整个排水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结果表明,物联监测技术有助于识别排水管网问题,有效减少排水系统问题排查的成本投入。通过开展入流入渗风险评估、淤积风险评估及漫溢风险评估等工作﹐识别可能存在问题的管段,为后续开展管网改造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该项目可为其他城市推广物联监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由白色光源发射的光束经透镜后变成平行光束,透过海水重金属污染而变色的化学试纸板反射后,照射在TCS230颜色传感器上,输出含不同色度系数的三基色电压信号,经单片机MSC1210对数据进行处理,在算法上运用改进型PB智能神经网络算法,从而提高对海水重金属污染的识别速度。利用GPRS无线传输网络技术和DAE技术,对数据无线传输和人机对话,实现了对海水重金属污染在线实时监测。实验证明,该智能化海水重金属污染实时监测仪法,虽在精度上没有分光光度法高,但它具有在线实时监测、识别速度快、仪器调整方便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电力线路作业属于野外高风险作业,作业过程受环境影响较大,传统安全管控方式完全依靠现场作业人员经验,存在作业安全难以保证的问题。为提高电力线路作业安全性,某油田电网通过对作业过程中的风险要素进行评估,针对关键因素采取信息化手段对作业过程中的环境参数、线路状态、安全措施、现场视频、作业流程等数据进行监控,实现了作业前的安全评估、作业过程流程管控和图像智能识别,纠正危险作业260多次,提升了安全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技术已成为支撑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与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目前,部分地区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监控数据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生态环境智能化监督执法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热点网格识别算法、污染溯源模型、电力大数据智能监控模型等技术手段日趋成熟,为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的精准化与智能化提供了科技支撑。建议通过提高生态环境要素感知能力、优化数据共享机制、提升科技支撑水平、保障执法大数据安全等方式,进一步发挥大数据技术支撑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风险识别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首要环节。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的具体实践,总结出了包括危险物质识别、危险设施(设备)识别、危险生产工艺识别、危险功能单元识别、危险类别识别、重大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工作等级识别、风险评价范围识别等8项内容的风险识别"八步法",供编制、评审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大数据驱动下的企业环保管理服务模式创新需求,探索性提出了包括需求识别与目标确立、内外源数据采集整理、“挂号分诊”式精确匹配、数据治理与算法模型、智能化快速诊断测评、专家智库式“把脉诊断”、解决方案与迭代更新等内容环节的企业环保管理精准化服务模式创新思路与路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指标对标+智能决策+专家把脉”的企业环保管理服务数字化平台系统工具设计框架,助推企业环保管理服务模式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介绍预应力智能张拉的原理、工艺和操作要点,并结合实际现场施工特点,以QLZ系列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为例,介绍预应力智能张拉在后张法组合箱梁中的施工应用,说明预应力智能张拉是目前国内预应力张拉领域最新技术,为智能张拉工艺的推广积累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的经验,在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策划、识别评价方法的选择、环境因素识别和更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孔宇  甄峰  李兆中  傅行行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186-2199
智慧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影响着人地关系,而智能技术作为智慧社会崛起的主要动力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正在改变着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与治理模式,也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规划编制中,智能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在技术层面也有很多实践,但缺少对智能技术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整体性思考。基于“生态文明”基础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对传统规划编制与当前智能技术应用梳理的基础上,从智能感知与收集、智能分析与处理、智能评估和智能决策四个方面,系统地构建全流程的智能技术辅助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框架,以适应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新要求,辅助编制更合理、科学、智慧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