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6月,是全国第12个“安全生产月”,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二建公司)全面实施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战略,以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以“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2.
柳江县安全生产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统指导下,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发展为主题,以隐患排查治理为主线,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为目标,立足源头防控,致力长效管理,着力本质安全建设;积极采用新思路、新办法、新对策,  相似文献   

3.
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13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紧紧围绕“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活动为主题,把安全生产视为社会责任、企业发展的前提,致力于将安全生产塑造成与经济实力一致的软实力,把“安全健康”打造成公司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安全发展”的思想,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安全发展中的最大问题是基础薄弱,最突出表现则是安全科学技术落后。为贯彻安全发展的思路,必须以科技为先导;落实安全发展应着力解决安全科学技术领域中重要基础理论和重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7):144-144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在全社会唱响安全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安全发展”高层论坛活动。2006年6月24日上午,“安全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安全发展高层论坛的主题是“唱响安全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总要求,以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以强化预防、落实责任、依法治理、应急处置、科技支撑、基础建设为主要措施,以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工作目标,切实把各项责任落实到位,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全力以赴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面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以安全生产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7.
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经济发展的底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坚守红线、强化责任,注重预防、狠抓治本,依法治理、夯实基础,是海门在安全监管中的宗旨和做法。2014年,海门安监以打造“五大安监”(责任安监、文化安监、阳光安监、民生安监、绩效安监)为总体目标,创新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体制,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为老百姓管好“生命簿”和“财产簿”作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市安全生产保持了持续稳定的态势,实现了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责任为天;生命无返程,切莫违章行。”等20余条安全警示标语在无锡市滨湖区交通主干道口的电子显示屏上轮番播放。这使过往市民耳濡目染,感受到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浓厚氛围,潜移默化地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质和安全理念。此举。是滨湖区加强安全文化宣传攻势的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识别城市安全发展状态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内外韧性城市和我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实践经验,系统研究城市安全、韧性和安全发展等目标的演化历程;基于城市复杂适应系统和韧性理论,探讨城市安全发展的目标和韧性潜能表现,提出评估指标体系和指数生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城市系统在面对危险、威胁等不确定干扰事件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状态;系统韧性反映城市系统防灾和应急模式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防范、及时适应和调整的转变能力,是实现安全发展重要手段;城市安全发展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应关注城市系统的韧性表现,确保城市系统始终对灾难事件保持持续适应和提升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江苏劳动保护》2011,(7):56-56
本刊讯 东海县安监局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大局,认真开展以“治庸提升战斗力、洽懒提升执行力、治散提升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三治三提升”活动。以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为导向,以保持全县安全生产平稳态势、促进经济安全发展为中心,以改进机关作风和提升行政效能为主题,以治理“庸、懒、散”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监管水平提...  相似文献   

12.
《安全与健康》2006,(9S):1-1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党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今年3月27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于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对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实现安全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安全发展”指导原则的确立,为做好工业化进程中的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林静 《劳动保护》2009,(7):68-68
2009年5月16~22日,全国“安全科技周”活动成功举办。 2009年“安全科技周”活动以“科技兴安,安全发展”为主题,面向企业、面向矿区、面向基层宣传安全科技方针,普及安全科学知识,倡导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宣传推广安全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4.
安全科技人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我国当前安全事故频发与安全科技人才匮乏有一定的关系,安全科技人才教育公共性的缺失是安全科技人才减少的主要原因,国家要走政府主导型的安全科技人才教育发展之路,从战略的高度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索,旨在为我国安全产生提供数量足够的高质量的安全科技人才,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人为本, 实施安全文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现代企业发展,安全文化毋庸质疑地成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企业中逐步构筑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安全文化体系,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关键就是要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贯穿始终,以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为标准,以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不断打造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安全文化,这样才能使安全文化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企业在现代安全管理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劳动保护》2006,(6):I0003-I000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确保“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必须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舆论氛围,增强全社会的安全意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安全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安全发展的理念,强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安全发展。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健全安全生产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保险机制”。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作出了“以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指示。因此,  相似文献   

18.
为丰富安全生产理论研究思路和方法论,以工业革命历史观和安全生产实践观为视域,开展安全生产管理(WSM)4.0模式的理论研究。通过归纳安全4.0概念和回顾WSM 1.0—3.0阶段内涵和特征,构建包含安全目标钻石模型和安全系统支柱模型的WSM 4.0实践模型体系,进而建立WSM 4.0“三螺旋”演进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安全格局下,WSM 4.0具有管理目标上强调效益升维、风险策略上注重隐险挖掘和韧性防控、技术装备上强化技术融合、管理理念上重视系统前摄和安全一体等特征;WSM 4.0的安全管理目标拓展为健康、安全、环境和价值四维体系,发展由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安全文化、安全素养和安全韧性为内容的安全系统;WSM 4.0模式是生产实践、技术应用和安全理论螺旋发展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9.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和完善过程中,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一些外商纷纷来华投资兴办企业,这无疑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伴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陆续开业投产,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明显及汉出了一些问题,出现了滞后和断层现象,应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安全管理滞后于生产发展。外资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跟不上投产开业后的生产发展进度,其不能充分发挥为生产建设跟踪服务的功能。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安全队伍建设方面。由于外企一无专管安全机构,二无安全专管人员,使得安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