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湄洲湾水质季节变化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年1月~2005年11月间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阐述了湄洲湾海域营养盐的变化特征,并对NH4-N、NO3-N、NO2-N、PO4-P、pH、盐度、DO、COD和叶绿素等进行了分析,对海域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及有机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N、P营养盐随月份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不同季节的N/P值变化较大.根据有机污染评价,湄洲湾海域属于水质较好类型;富营养化评价的结果显示,湄洲湾海域秋季和冬季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湄洲湾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晴晖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0):2536-2544
对湄洲湾海域表层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特征进行了综合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湄洲湾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分别为:1.51~10.3ng/L[平均值(4.28±2.72)ng/L]、5.31~42.6ng/L[平均值(18.52±10.58)ng/L]、125~167ng/L[平均值(145±11.8)ng/L].与国内其他海域水体相比,湄洲湾的POPs污染均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湄洲湾海域水体中不同种类的POPs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HCHs分布表明该区域存在工业品HCHs和林丹的使用;滴滴涕(DDTs)则以工业早期残留为主并伴有新的污染输入;沿岸的化工企业排放的污水可能是该海域PCBs的主要来源;PAHs主要来源石油源,这与该海域密集的油码头与频繁的船运有关.依据目前的环境控制标准判定,湄洲湾海域水体中POPs仅PCBs的浓度有超出风险值限定,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应采取相应的污染物控制与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3.
湄洲湾海域营养状态评价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根据1992年夏秋两季湄洲湾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应用营养质量指数法和营养指数法进行营养水平评价。评价结果表明:NQI值在168~394范围内,平均值为266,E值在027~166范围内,平均值为071,湄洲湾海域属于中等营养水平,水质良好,但近岸局部海域已处于富营养水平。N/P比值为57∶1,N是该海域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湄洲湾海水环境质量和水产业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1995 年12 月~1996 年1 月湄洲湾渔业资源调查和生物体内残毒分析,结合1988 ~1996 年的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探讨以石化工业为主体的开发对湄洲湾水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发展中污染物的排放对湄洲湾生态环境和生物的不良影响正在显现,并对水产业的发展构成威胁,但在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并发展水产业的情况下,湄洲湾仍能较长期保持现有的各种使用功能,维护湾内海域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湄洲湾海域水质氮、磷及石油类分布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哲强 《福建环境》2001,18(6):20-21
综合了湄洲湾海域三年常规监测成果,对主要污染因子氮、磷和石油类进行分析,针对陆源污染和船舶石油类污染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2011年8月,对湄洲湾海域表层水体中雌激素类化合物(EDCs)进行了调查。在湄洲湾表层水体中,仅检出雌三醇(E3)、双酚A(BPA)和4-壬基酚(NP)三种EDCs,其总浓度范围为:(15.47~1997.74)ng/L,平均值为274.64±545.91 ng/L。以BPA和NP为主雌激素污染处于中等的水平,湄洲湾中部密集工业污水排放是其主要来源。BPA的浓度从湾内向湾外有逐渐递减的趋势,NP的浓度在大多数站位水平相当,湄洲湾的水动力条件及沿岸的化工企业污水排放影响其的分布。利用商值法得出湄洲湾BPA的残留水平存在生态风险,联合雌激素效应作用可能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7.
原油泄漏对湄洲湾海域水质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忠 《福建环境》1997,14(3):32-35
该文就“安福”轮泄油事故发生后,省环境监测站门先后三次对发生区域周围进行事故性污染监测,以掌握湄洲湾近岸海域水质受油污染影响程度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8.
湄洲湾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及其评价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以湿法消化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福建湄洲湾海域5种海洋生物体内Cu,Pb,Zn,Cd,Ni,Fe,Mn,Co的含量,并计算了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各种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Fe,Mn,Cu,Zn>Pb,Cd,Ni,Co。对多数其含量大小趋势为:双壳类软组织>海带>虾、鱼肌肉。牡晟对Cu,Zn,Cd的富集系数比其它生物高得多,湄洲湾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国内外某些海域相近,远低于海洋生  相似文献   

9.
该文论述了湄洲湾开发区环境现状与趋势,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湄洲湾开发区环境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各地信息     
福建省“七五”环保重大科研课题——“湄洲湾环境规划研究”即将全面开展湄洲湾是福建省国土规划具有广阔前景的新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设计是要把它建设成三个城镇,五大工业(石化,电力,冶金,船舶,机械),十大码头的工商业多功能、综合性、对外开放的深水大港。这个新型的港口工业城市的建设,必须导致许多环境问题的产生,为此,国家教委、国家环保局和福建省政府共同拨款集资,支持开展湄洲湾环境规划的研究。该课题由“我国沿海新经济开发区环境的综合研究”“福建湄洲湾新经济开发区环境规划综合研究”、“福建湄洲湾规划区环境规划”等三大平行课题组成。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和福建省环保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福建省惠安县肖厝镇南埔办事处从沿海实际出发,扬长避短,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把发展目标瞄向湄洲湾畔的海上“希望的田野”,闯出一条依托海上田园、促进沿海经济振兴的新路。 1 以变应变,走向全面开发的立体养殖 随着福建炼油厂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地处湄洲湾南岸肖厝经济开发区的南埔人多地少矛盾日趋突出,部分海域污染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如何引导沿海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创沿海新优势被提上议事日程。他们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特点,以变应变,按照“因地制宜、多区域开发,突出重点、多品种结合”的立体养殖原则,组织开发“海上田园”。技术上,进行重大改革,在福建省率先改条石养蛎为新技术吊养牡蛎,由浅海向纵深海域开拓,比传统蛎石养殖单产提高1~4倍、收入提高2~3.5倍;推广蓄水养殖缢蛏,增加缢蛏个体和产量、提高品质。品种上,由过去的海带、紫菜、牡蛎和蛏发展到贻贝、花蛤、对虾、鲟鱼等名特优海珍品。养殖方法上,开展多品种立体养殖,开发水面、水中、水下三个层次,包括浮台式吊蛎套养贻贝、网箱养鱼与海带混养及贝藻类轮养、兼养等,成为惠安县重点水产立体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12.
福建近岸表层海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PCB的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和GC-ECD法分别对福建近岸表层海水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PCBs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表层海水中这两类污染物的来源.表层海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范围为0.04~1.987 mg/L,较高浓度值站点主要位于九龙江口、闽江口和湄洲湾海域.PCBs的浓度在3.9~367.1 ng/L之间,整体上近岸站点浓度值比离岸站点高,中北部浓度值比南部高.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及海水水质标准进行比较,福建沿海表层海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PCB的污染都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5~2004年能见度和有烟日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20 a当中,湄洲湾沿海能见度和大气受烟尘污染的变化.结果表明:湄洲湾夏季沿海能见度明显好于冬季,这可能与冬夏盛行风向不同,输送排放污染源地不同以及不同季节天气气候条件相关.湄洲湾冬季和夏季沿海能见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尤以夏季为突出.污染日在86~199d之间徘徊;1985~1988年是污染"轻微期",年平均污染日101d;1997~2000年是污染"严重期",年平均污染日达186 d.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8年4月对福清湾、湄洲湾北部、湄洲湾南部、旧镇湾等4个贝类养殖区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有机质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Cu、Pb、Cd、Zn和有机质含量除1个样品的Pb外,其余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质量状况良好。各重金属元素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有机质也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陈传华 《福建环境》2002,19(1):11-13
1 概述福清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 ,北衔闽江口经济圈 ,南接湄洲湾开发区 ,与台湾岛隔海相望 ,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全市总面积 2 4 30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 1 5 1 9平方公里 ,海域 91 1平方公里 ,总人口1 2 0万。 1 990年 1 2月福清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后 ,先后列入全国首批综合试点改革试点县 (市 )、农村城市化试点县 (市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2 0 0 0年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2 0 0 .0 3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 41 3亿元 ,财政收入 8亿元 ,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第三位 ,县域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百强县(市 )第十四位 ,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对外…  相似文献   

16.
郑榕 《福建环境》1995,12(1):13-14
通过对海藻的取样调查、测量及生物鉴定,探讨了湄洲岛及湄洲湾潮间带各潮区海藻生物群落的组成、生长状况、分布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叠图分析技术对湄洲湾开发区海水污染造成的养殖业经济损失及各污水治理方案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据此确定最佳排污方案,为该区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蔡旺华 《福建环境》1998,15(2):15-16
介绍湄洲湾原油污染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背景、数据结构、系统设计和主要功能。采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为开发平台,以图形介面为应用背景,动态分析、评价原油污染状况和范围,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全面和客观认识我国的海域使用现状,是科学划定海洋功能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国家海域管理体系下,利用海域管理有关数据,建立了海域使用率、大陆海岸线使用率、海域使用强度、用海类型多样性和海域使用集中性等评价方法,对我国海域使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反映了全国海域使用强度、结构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评价结果,指出了海洋功能区选划和海域管理应该注重的方向,最后提出了海域使用现状评价研究中有待发展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岸海域水环境是海岸带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对海岸带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根据大连市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材料,评价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指出了近岸海域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治理海域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