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1971~2005年云南132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云南雷暴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运用保证率公式计算了云南不同地区的雷暴可能初终日时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雷暴天气35年来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年平均雷暴日滇西北最少,滇西南最多。滇东北、滇西北雷暴初日开始较晚,雷暴终日结束较早。全省雷暴集中发生在4~9月。全省雷暴日变化基本相同,呈两峰一谷的变化趋势,最大峰值发生在午后14~22时。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冰雹时空分布与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60-2008年高空常规探测资料和福建省内各台站冰雹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福建省冰雹的时空分布和春季、夏季降雹的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为冰雹多发期,90年代中期至今呈明显减少趋势.冰雹发生的季节分布呈双峰型,高发期在3-5月,次高发期在7-9月.空间分布表现为中北部多,南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内陆多,沿海少.冷空气与强暖湿气流相遇是春季降雹的主要原因,主要天气型(850hPa)为低涡冷切适中、冷切适中、冷切偏南、冷切偏西、低涡冷切偏西等,冷式切变和低空西南急流是触发大范围冰雹过程最重要的天气条件.下垫面被迅速加热,快速升温,午后局地上空形成强辐合区是夏季降雹的主要原因,主要天气型(500hPa)为副热带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边缘.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冰雹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晓明  倪惠  周淑香 《灾害学》1999,14(3):50-54
利用吉林省53 个气象站1960~1996 年的冰雹资料, 对其冰雹天气发生的气候规律、时空分布特征、地理分布差异以及冰雹直径、路径、强度等方面进行了详尽分析, 旨在为此类天气的分析预报提供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热带气旋(TC)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强的一个海区,因此对西北太平洋TC进行气候分析是很有意义的.根据1945-2006年JTWC的数据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TC活动的一些最新概况.从时间分布特征上来看:TC频数呈增加趋势,有两个上升阶段,两个下降阶段;台风和强台风与TC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自2000年至今有上升趋势;在季节上分布上,热带气旋,台风和强台风频数存在时间上的延迟现象.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TC源地在0°~30°N范围内,纬向发生高频区轴线位于12.6°N,经向对应于南海海区和菲律宾以东及关岛附近洋面有两个峰值;TC强度越强,其发生高频区纬向轴线向赤道方向移动,而经向轴线向东移动;南海海区不是强台风的高发区;台风和强台风源地高频区经向轴线在145°~155°E之间移动;纬向轴线在6°~14°E之间移动,强台风的源地高频区经向轴线始终位于台风轴线的东侧,而纬向轴线位于其南侧.  相似文献   

5.
应用改进的中国区域降水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提取了1961—2016年珠江、长江中下游、太湖、淮河、黄河、海河、松辽等七个主要流域的降水过程。统计各流域降水过程次数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降水过程强度等级的年变化和月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年平均降水过程次数较其他流域明显偏多;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和松辽流域过程平均持续时间较其他流域明显偏长;珠江流域极端和特强降水过程出现概率最高,太湖流域和松辽流域次之;1961年以来各流域降水过程强度明显增强,特强和强降水过程均明显增多;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降水过程次数高峰期在4-5月,太湖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在7-8月,松辽流域在6-8月;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极端和特强降水过程峰值出现在6月;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和松辽流域峰值出现在7月。此外,文中还将流域性大洪水与同期出现的降水过程匹配、比对和分析,总结出引起流域性洪水的降水过程特征。上述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气象预报与气象服务业务,为我国流域性洪水灾害的提前预警评估和防御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中蒙边境(包括东乌旗、 二连浩特市、 新巴尔虎右旗)的草原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利用STA 6000热重分析仪,采用热重分析法以5 ml/min,10 ml/min,20 ml/min,30 ml/min的氧气为载气,在空气气氛下,升温速率分别为40℃/min,60℃/min,80℃/min时对三个地区草原可燃物的热失重...  相似文献   

7.
基于REOF的四川省高温热浪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高温热浪的国家标准计算四川省155个站点1959—2016年5~9月逐日热浪等级并统计热浪天数,采用REOF分析研究四川省高温热浪的时空变化特征,用"取最小分类值法"将四川高温热浪划分为盆地盛夏热浪区、盆周盛夏热浪区、攀西南部初夏热浪区、盆南盛夏热浪区和常年无热浪区5个区域。结果表明:(1)四川省高温热浪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明显增多趋势,其间2006年和2016年尤为显著;(2)四川高温热浪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以盆地盛夏热浪区范围最大、高温热浪强度最强,其次是盆周盛夏热浪区,攀西南部初夏热浪区和盆南盛夏热浪区范围较小;(3)各个热浪类型区域的阶段性变化有所不同,盆地盛夏热浪区20世纪60—70年代高温热浪有增多的趋势,80—90年代前期高温热浪偏少偏弱(受凉夏影响,其它各区类似),1995年开始高温热浪增多增强趋势十分明显;盆周盛夏热浪区,1998年以前少有高温热浪,1998年以后增多增强,2016年高温热浪罕见;盆南盛夏热浪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高温热浪趋弱,80年代和90年高温热浪天气较少,2003年以后增多增强,2013年高温热浪尤为突出;攀西南部初夏热浪区,2005年以前出现高温热浪的机率较小,2005年以后明显增多增强,2014年强高温热浪最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收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00—2015年的自然灾害数据,通过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主要的灾害类型,然后从时间维度分析自然灾害发展趋势,最后从空间维度分析灾害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洪水、风暴和地震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洪水是最主要的致灾因子;(2)以1970年为节点,1970年以后沿线国家的自然灾害发生频次逐渐增加、经济损失激增,但伤亡人数明显减少;(3)东南亚片区和南亚片区的灾害发生频次最高,死亡人数较多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沿海及沿地震带的区域;(4)灾害的影响程度与承灾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灾害对经济影响最大的是蒙古。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摸清"一带一路"自然灾害状况、共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保证"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顺利推进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50年江苏省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江苏省1955-2007年7-9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别以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持续3d、5d的高温过程、平均最高气温为指标,建立了各站点的高温日数、高温强度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该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处于一个偏热期,苏州等城市近几年高温次数明显增加,而西南区域南京等城市夏季的最高气温则有下降趋势;同时,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该省高温时空分布的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年平均最高温度变化中5~6a的周期振荡在各地区中反映得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5—2020年青海省雷电灾害资料,研究该区域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5—2006年青海省雷电灾害呈增加趋势;2007—2015年青海省雷电灾害呈下降趋势;2016—2020年青海省雷电灾害呈平稳略有上升趋势。青海省雷电灾害空间分布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分布特征,其中,雷灾密集区位于西宁市辖区、大通县、河南县、湟中县和互助县区域。1995—2020年,雷电灾害造成青海省人员伤亡282人,平均11人/a,同时对办公设备,广电、电力系统、通讯系统和住宅等方面也造成了损失,其经济损失达1 247.12万元,平均47.97万元/a。  相似文献   

11.
Himawari-8(向日葵8号)静止气象卫星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观测频次和高时效特点,在草原火灾监测具有很强优势。提出利用Himawari-8数据的自适应阈值火点监测算法,并以2016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边界境外草原火灾为例,重点利用19~20日的22个小时期间的132个时次Himawari-8数据,对火情进行连续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本次火灾共持续22 h,过火区域约1 500km2,火点像元最长持续时间约6 h。通过分析多时次连续观测影像和火点信息可知,火场在一段时间内从西向东的蔓延速度为5.4 km/h,达到急进地表火程度。分析表明,Himawari-8的10 min一次密集观测频次可实现快速获取火点位置、面积、温度等火情信息。可跟踪火场动态发展变化,估算火场蔓延速度和方向以及确定火场类型,提高卫星遥感草原火监测和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1988-2012年森林火灾统计资料及典型案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ARCMAP空间分析方法,对比同时期世界上几个森林火灾多发国家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88-2012年我国森林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较为严重,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比例远高于同时期的北美国家;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高发于干旱严重的年份;春季是森林火灾人员伤亡的高发季节,2000-2012年春季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人数占森林火灾伤亡总人数的54.2%;3月是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的高发月份,1999-2012年3月森林火灾中伤亡人数约占全国伤亡总人数的33.7%;西南和华中地区是伤亡密集区,2000-2012年,西南地区森林火灾的伤亡人数占全全国伤亡总人数的35.5%,2000-2012年华中地区伤亡人数占全国伤亡总人数的24.3%,云南省和湖南省是伤亡重灾省份,其中云南省伤亡人数最多,以轻伤为主,云南省轻伤人数占全国轻伤总人数的73.0%。  相似文献   

13.
珠江流域极端降雨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俊台  张强  陈晓宏  陈永勤 《灾害学》2011,(4):24-28,34
基于珠江流域1960-2005年42个雨量站的日降雨资料,定义了3个极端降雨的指标(最大连续降雨量(MCP)、最大连续降雨天数(MCD)以及最大连续降雨强度(MCI))及通过将三者叠加得到的综合指数Z,运用线性回归模型以及Mann-Kendall法分析了珠江流域极端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珠江流域的MCP、MCD、MCI和Z值在总空间分布上呈东大西小的局势,全年和夏季MCP、MCD、MCI等Z值的高值出现在珠江三角洲、桂林市、百色市等地区,表明上述区域是极端降雨的高发区;②珠江流域近46年的极端降雨事件没有出现显著变异,未发现显著突变;③极端降雨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有密切联系,流域内极端降水事件的多发区周围往往有山脉或高大地形环绕,由于山区或者丘陵区地势较高,因而易发生山洪等灾害。  相似文献   

14.
影响海南岛台风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学》2019,(1)
使用1971-2010年的热带气旋路径数据资料和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指数方法,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的所有热带气旋中,筛选出对海南岛有影响的热带气旋,并对其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分析发现: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呈现斜向带状分布。高影响热带气旋的分布更加集中。1971-2010年间,影响海南岛热带气旋的数量在减少,同时发生月份更加集中。如果气候变冷,需要警惕影响海南热带气旋增多,月份更加分散现象。  相似文献   

15.
利用陕西省1981-2013年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冬小麦生育期及产量资料,在考虑水分敏感系数与底墒期降水的基础上,分生育期构建了陕西省冬小麦的干旱指数,并且采用统计模型分离干旱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按关键生育期划分干旱指数等级范围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陕西省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干旱频率与干旱减产率有北高南低的分布规律;陕北、关中及陕南部分地区近30a冬小麦干旱有增强趋势,而各生育期的减产率变化趋势则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江西冰雹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林 《灾害学》1991,6(1):51-55
本文根据江西省1959~1989年冰雹资料,统计分析冰雹和冰雹云的主要特征;指出了江西冰雹地理分布和冰雹活动路径以及影响江西冰雹的天气形势与冰雹云回波特征。同时,分析了江西冰雹物理特征,指出其危害程度,为江南实施人工防御冰雹,减轻冰雹灾害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干草原火险气候区划及火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傅泽强 《灾害学》2001,16(3):1-5
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干草原地区1953-1997年的火情及气候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草原火灾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影响草原火险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指标,并考虑火发生的综合条件,确定了草原火险气候区划的指标系统,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火险气候区划,并提出了相应的火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近50年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五三  田红 《灾害学》2011,26(1):94-98
利用安徽省78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共49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计算每个干旱过程,进而得到各个台站每年的干旱日数。通过趋势分析、EOF分析、功率谱及小波分析、滑动T检验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0年安徽省干旱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运用累积频率法对CI指数的阈值进行修正,修正前后值基本一致;安徽省常年干旱日数基本呈纬向空间分布特征,干旱频率自北向南递减;沿淮淮北及江淮之间东部地区干旱日数呈减少趋势,其它地区呈增加趋势,但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干旱日数EOF展开前三个模态累积方差贡献为75%,第一模态全省一致为正,基本呈纬向空间分布;第二模态零线横向将安徽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多(少)南少(多);第三模态零线横向将安徽分为三部分,两头多(少)中间少(多);干旱日数主周期为12~13年,次周期为2~3年左右。在12~13年的时间尺度上,近50年干旱日数经历了由少到多3个循环交替。此外,干旱日数在1968年前后存在一次突变。  相似文献   

19.
《灾害学》2019,(1)
以1966-2016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平台定量分析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大陆造成生命损失的地震次数为143次,占成灾地震(有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地震)的25%。成灾地震平均每年发生9. 45次,而造成人员死亡的地震平均每年发生2. 38次。(2)中国大陆致死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突出,重特大地震对累计地震死亡人数作用明显,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呈高度集中的特点。(3)中国大陆地震灾害分布广,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28个省份发生过成灾地震,因地震导致有人员死亡的省份有18个,其中河北省、四川省、云南省因地震灾害导致的累计人员死亡占全国的比例高达90%。地震灾害总体呈现中小地震在多震省份生命损失较小,在少震省份生命损失反而较大。(4)5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累计人员死亡高达34. 66万人,其中城市直下型地震贡献率高达71%。(5)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分布受人口密度影响显著,以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为界,呈现东高西低,与地震发生频次相反。  相似文献   

20.
把小时雨量大于等于20 mm的降水定义为小时强降水。小时强降水由于降水强度大、短时内雨量累计多,常带来城市内涝、交通堵塞等影响,造成山地丘陵等地区出现滑坡、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利用广东省自动气象站、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广东汛期(4—9月份)小时强降水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小时强降水多出现在广东3个多雨区域内;5月份是高发期,其次是6月和8月;8月份小时强降水的日变化是双峰结构,汛期其余月份日变化均呈现单峰结构;每天13至19时是小时强降水出现的集中时间段,16时出现小时强降水次数最多;小时强降水多出现在粤西云雾山、粤东莲花山山脉南侧、清远南部和珠江口等地区,跟山脉走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