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用化学物资对土壤的污染状况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现代化学农业的兴起与发展,不可避免地给环境造成污染。结合目前研究进展,主要从化肥、农药、地膜三方面入手,论述现代农业生产实践中,农用化学物资对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壤的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了大气、水体及生态系统。有机农药以直接施用、拌种、喷撒、随降水落入等方式进入土壤。农药在土壤中会以吸附、扩散稀释和降解等几种方式发生转化,并改变土壤结构、对土壤中生物的生存及酶的活性产生影响。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动植物、微生物及根际环境对农药污染的降解来治理土壤中的农药,是治理农药污染的一种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环保产业》2002,(9):41-41
近年来,欧美各公司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有了较大进展。·意大利Novamont公司生产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商品名“MaterBi”,2001年能力为1万吨/年,2002年预计增长一倍。主要用途:包装材料、堆肥袋、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农用地膜等。·美国CargillDow公司生产聚乳酸系生物降解塑料,商品名“Natureworks”。预计2002年底建成年产14万吨规模的能力,成为世界生物降解塑料工业化生产规模最大的公司。·美国Frathshell公司生产复合涂层体系的生物降解塑料,原料为淀粉、再生纤维素、生物降解聚合物等,美国McDonald公司…  相似文献   

4.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丽娟  李咏梅  顾国维 《四川环境》2005,24(1):61-64,73
杂环化合物是焦化、印染、农药等工业废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是造成这类废水难生物降解的主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好氧、厌氧、缺氧条件下以及共基质条件下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部分菌种对杂环化合物的降解途径,并对一些现象从分子结构和电荷特性等方面给予了解释。最后对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安溪县为了控制茶园病虫害和提高茶叶产量,使用了大量农药和化肥,严重影响了茶叶品质,对土壤、水体也造成较大污染。本文着重介绍在了无公害茶叶生产中采用天敌资源进行生物防治、使用生物源微生物农药和科学合理用药、加强生态茶园建设以及推广使用有机复合肥料等措施,从而改善茶叶品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成都平原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富华 《四川环境》2009,28(4):60-64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不合理施用使得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逐渐增大。本文对成都平原农用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农用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均以Pb、Cd和Hg三种元素为主。分析了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一植物系统中迁移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了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为预防和防治污染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田塑料地膜污染及防治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肖军  赵景波 《四川环境》2005,24(1):102-105
分析了农田塑料地膜污染现状及残留对土壤产生的不良影响:降低土壤渗透性、减少土壤含水量、削弱耕地抗旱能力,造成农作物减产,破坏自然景观和造成环境污染。提出了防治措施: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制定奖惩政策,加大残留地膜的回收力度;制定农膜残留和厚度标准;推广可降解塑料薄膜;采用适时揭膜技术;制定经济政策,加强残留地膜回收后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协同降解深层石油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消除土壤中石油类物质的污染,从现场油泥中分别筛选出高效降解菌铜绿假单胞和无色杆菌,对其独立使用和复配时对原油的降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复合菌体系加量、含水率、土壤含油量、氮磷营养比以及pH值、温度等对石油污染土壤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对土壤石油污染的降解率高于单独使用时的降解率,且当两者复合比例为1∶1,土壤含水率为25%时,9d降解率可达41.49%;温度为25℃、土壤含水率为25%、土壤pH值为7.5左右、菌液加量为5%、土壤含油率低于5%时,6d降解率可达到64.9%;保持土壤含水率为25%,pH值为7.5左右,保证充足的营养,含油率为2%的深层土壤54d降解率可达到43.2%。  相似文献   

9.
针对农田塑料残膜污染的现状,本文提出在农用塑料地膜废弃物管理中引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通过确立残膜回收处置的责任主体,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针对塑料地膜的特性,以及影响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绩效的一些因素,本文提出通过明晰责任主体和责任边界,以及合理的制度建设,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这一先进理念转化为先进制度,使其在农用地膜废弃物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也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系统分析梳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地膜残留污染的特点及防控技术对于该技术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应用情况、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和防治技术。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膜用量及覆盖面积一直呈大幅度上升态势,年增长率在8%左右,1991—2011年20年间,地膜使用强度增加了3~10倍,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总体上,北方省区的地膜使用强度大,增长幅度快。地膜覆盖应用作物也从经济作物扩大到粮食作物,应用面积最大作物依次为玉米、蔬菜、棉花、烟草和花生等。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污染危害。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残膜污染,残留量一般在71.9-259.1kg·hm-2。西北地区是残膜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残膜量远远高于华北和西南地区。残留地膜大小和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片状、蜷缩圆筒状和球状等,在土壤中呈水平、垂直和倾斜状分布。目前,我国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技术滞后,人工回收是普遍和主要的回收形式,其他防治技术如机械回收、节约型地膜应用、生物降解地膜尚未较大规模应用。当前,为防止地膜残留污染进一步加剧,急需修订完善地膜标准和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可回收性;推广节约型地膜使用技术和残膜回收技术;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应性研究,促进技术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1.
溶解性有机质对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OM是陆地及水生生态系统中十分活跃的组分,是土壤圈与相关圈层物质交换的重要形式,对有机污染物质的毒性、迁移转化以及生物降解性等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在论述DOM来源、组成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DOM对有机物的环境行为的影响。DOM主要通过氢键、电荷转移、范德华力、配位体交换、疏水分配、共价键结合、螯舍等增强或抑制有机物在土壤的吸附/解吸、生物有效性,阐述了DOM与有机物结合的两重性;同时,DOM不同组分和分子量大小对有机物环境行为的影响有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有机磷农药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内吸性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防治粮食等经济作物害虫,以保护幼苗和作物生长。滥用农药造成的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量逐步上升,农药污染治理是当前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微生物降解技术具有资源丰富、可原位修复污染场地、对环境污染小、成本低的优点,以生物修复作为理论基础的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技术是目前降低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环境中农药残留的重要方法,在土壤和水体污染修复中应用前景广阔。首先对我国当前农药使用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概述了现今对于微生物抑制植物病害以及可降解有机磷农药微生物的研究成果,并对海洋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抗菌效能进行了论述。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重点研究内容,为筛选出高效的拮抗菌、降解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微塑料是国际关注的全球性污染物,土壤是表生环境最大的微塑料储库。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对土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有关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相对匮乏。总结了国内外土壤微塑料污染研究现状和污染来源,介绍了土壤中微塑料从采集到检测的流程,对比了不同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土壤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环境造成的生态风险,展望了未来土壤微塑料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认识土壤微塑料的污染,统筹土壤微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佳木斯市土壤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佳木斯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结合国家第二次土壤污染源普查,对辖区内基本农田、草地、松花江沿岸农田、三江平原典型土壤白浆土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土壤污染仍以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污染为主,有98.9%的农田监测点位土壤质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佳木斯市基本农田土壤环境整体质量良好,草地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松花江沿岸农田未受污染。由于工业化进程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佳木斯市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氯农药和酞酸酯等持久性有机物在一定区域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5.
余慧  周琪 《四川环境》2005,24(4):54-58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众多特性使得其在各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成为了一种较普遍的环境污染物。本文列举了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应用类型及相应的应用特点;指明其污染途径和毒性特征;从含氟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征、降解茵的类型、外部因素三方面阐明了其生物降解特性;总结了酶作用于碳氟键使得含氟有机物发生降解的四种作用;并介绍了含氟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处理和生态修复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微塑料作为环境介质中的新型污染物,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土壤是环境中微塑料的重要蓄积库,结合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针对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生态效应、分析方法及污染防治进行综述,以便更全面的了解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的现状及其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塑料包装废弃物、农用地膜破碎、大气沉降是土壤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微塑料可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作为其他污染物的载体危害生态环境健康,并会随着食物链逐渐富集,从而影响人类健康。土壤中的微塑料可通过筛分干燥后采用密度分离法、加压流体萃取法、石油提取法等进行分离,并通过消解去除土壤中的有机质。土壤中微塑料的识别与表征可采用目检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扫描电镜法等。此外,根据土壤微塑料的生态效应提出污染治理措施与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被称之为白色污染的废旧农用地膜,工业上用的发泡填塞物以及各种塑料袋、塑料瓶、塑料包装、塑料餐具、聚苯乙烯快餐盒等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消除白色污染应进行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两方面的工作。一、源头控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20多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相继做了大难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国自70年代开始计发光降解塑料,目前各种光、生物、光/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均已研制成功,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全降解塑料的研制开发工作也取得…  相似文献   

18.
为对比勿色杆属菌种(Achromobater sp)SLTHX114株和黄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avescens)SLTHX214株对原油降解特征的差异性,在40℃恒温有氧实验室条件下,使用两株原油降解菌对塔里木油田原油进行了生物降解模拟实验,分析了生物降解气组分、生物降解原油的族组分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革兰氏阴性SLTHX214株对原油降解能力强于革兰氏阳性SLTHX114株,SLTHX114株对原油中的饱和烃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而SLTHX214株更倾向于降解原油中的芳烃。对土壤石油污染修复和菌种选择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地膜污染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地膜覆盖栽培年限的延长,由于残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造成地膜污染。通过分析地膜污染对环境和农作物产生的危害,对回收残膜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防治地膜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武汉仪表厂开发、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推荐的厌氧一好氧生物膜水处理技术适用于印染、制革、制药、纤维板加工、食品、啤酒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治理及城市污水、小区生活污水处理。 主要技术内容 一、基本原理:采用厌氧一好氧工艺进行适当的工艺组合,在厌氧水解产酸段,使难降解有机物分解成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在厌氧反应器中利用容积负荷高、动力能耗低的特点,将有机负荷大幅度降低,再利用好氧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使处理水达标排放。 二、技术关键:微生物菌剂的筛选、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