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30年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艺  马玉玲 《灾害学》2011,26(3):65-68,82
利用民政部统计核定的1978-2009年全国年度灾情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灾情指标的绝对量、相对量及其变异系数入手,分析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年际、年代际趋势变化和波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灾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明显。总体上,死亡人口下降趋势明显,人口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上升趋势明显,但相对直接经济损失下降趋势明显,房屋倒塌比例也有所下降;1990年代,灾害造成的各项损失较之1980年代增大趋势明显。我国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趋于相对稳定,而灾害强度波动性较大,且有增大趋势。灾情的趋势和波动变化特征,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事件更加频发,强度有所增加的趋势。灾情指标的大小与年度主要灾害类型以及重灾年份有关。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洪涝灾情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运用三因子联立评估法,评定了洞庭湖区洪灾、涝灾和洪涝灾的灾度,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构建了洪涝灾情指数,并运用联环替代法对各灾情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洞庭湖区洪涝灾度具有阶段性和准周期性等特征;洪水灾情因素是综合灾情变化的主导影响因素;各灾情因素影响方向不完全一致,其中起放大作用的因素反映出洪涝灾害的新特点;涝灾日趋严重,应加强涝灾治理。  相似文献   

3.
苏州市洪涝灾情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俊  徐向阳 《灾害学》1999,14(3):22-27
为了迅速和合理地评价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充分开发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 建立了结构合理、设计先进、实用性强、扩充性好的苏州洪涝灾情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4.
洪涝灾情评估标准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洪涝灾情评估工作对于各级防汛主管部门制定应对措施,提高洪涝灾害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规范洪涝灾情评估,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启动了水利行业标准《洪涝灾情评估标准》的编制工作。对《洪涝灾情评估标准》的编制背景和编制过程中评估实施主体、评估资料来源、评估指标选取、评估指标阈值区间确定、灾害级别确定、评估模型确定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为下一阶段标准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梅汛期洪涝灾情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所构设的雨涝强度、雨涝影响面积等统计量来估计浙江省梅汛期的灾情,有较高的准确率,能估计出极端情况,为灾害评估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东北三省农作物洪涝时空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仅考虑空间差异的灾害风险评估已经满足不了灾害风险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的要求,增加时间维度的时空风险评估分析有利于增强风险评估结果,对提升风险管理的准确性与针对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在气象数据、地形数据、农作物灾情数据和种植面积数据的支撑下,以县和月为单位的时空两个维度开展农作物洪涝时空风险评估研究.在方法上,采用反距离权重法(IDW),利用与县行政区最临近的3个气象站点的日降雨数据插值出县级行政区的日降雨数据;利用二元回归建立农作物洪涝受灾率与过程降雨量、县平均高程之间的农作物洪涝脆弱性函数;分县分月提取过程降雨量,构建非参数核密度的信息扩散模型拟合降雨量的概率分布;综合概率分布与脆弱性函数,计算出分县分月的农作物洪涝条件期望受灾率,实现风险时空差异表达.最后,制作出东北三省县级尺度下4至9月的农作物洪涝风险差异图,并对风险时空差异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汤家法  王沁 《灾害学》2015,(1):87-91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2013年7月8-12日,北川县境内普降暴雨,引起地质灾害事件大面积爆发。洪灾之后的灾情普查数据表明,县域内共有1 318个居民点受到各类地质灾害的威胁,这些地质灾害点的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并且所造成的危害严重。根据灾情普查数据,按乡镇单元提取了各自的灾害点数量、受威胁面积、受威胁户数、受威胁人数、受威胁财产以及防治费用等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进行地质灾害灾情的综合评价,根据各乡镇的综合得分对乡镇的灾情进行了排序。这个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各乡镇之间的灾情差异,也为上一级政府进行诸如制定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决定防灾减灾资金及技术力量的投向等行政决策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TM图像自动提取洪涝灾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1年夏我国江淮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本文报道应用TM图像提取洪涝灾情信息的试验研究结果,发展了一套从TM图像数值分析入手,把TM包含的丰富光谱信息转化为洪涝灾情信息的图像应用处理技术.计算机自动输出的滁河和水阳江两流域洪涝灾情分布图和面积数据经实地验证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的洪涝灾情遥感速报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介绍了基于网络的洪涝灾害遥感速报系统的研制目标、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和系统建成后的 运行模式、技术指标、应用效果,以及对该系统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可变模糊评价法在洪涝灾情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情评价实质上是一个模式识别问题.以往的灾情评价模型,虽解决了各单项指标灾情等级评估结果的不相容问题,但往往不能检验所给结果的准确性.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采用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可以科学、合理地确定样本指标对各级指标标准区间的相对隶属度和相对隶属函数,并且能够通过变换参数(α与P)变化模型进行评价.通过对多个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合理地确定出样本的评价等级.同时,由于该模型确定的灾级是连续的实数值,因而提高了灾情等级评价的灾级分辨率.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河南省洪涝灾情的综合评价中.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可信度高,可推广应用到其它灾情等级评估中.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近50年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五三  田红 《灾害学》2011,26(1):94-98
利用安徽省78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共49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计算每个干旱过程,进而得到各个台站每年的干旱日数。通过趋势分析、EOF分析、功率谱及小波分析、滑动T检验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0年安徽省干旱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运用累积频率法对CI指数的阈值进行修正,修正前后值基本一致;安徽省常年干旱日数基本呈纬向空间分布特征,干旱频率自北向南递减;沿淮淮北及江淮之间东部地区干旱日数呈减少趋势,其它地区呈增加趋势,但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干旱日数EOF展开前三个模态累积方差贡献为75%,第一模态全省一致为正,基本呈纬向空间分布;第二模态零线横向将安徽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多(少)南少(多);第三模态零线横向将安徽分为三部分,两头多(少)中间少(多);干旱日数主周期为12~13年,次周期为2~3年左右。在12~13年的时间尺度上,近50年干旱日数经历了由少到多3个循环交替。此外,干旱日数在1968年前后存在一次突变。  相似文献   

12.
2000-2007年省级区域自然灾害灾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灾害是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生产生活、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发公共事件。区域自然灾害评估对于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区域灾情进行了综合评估,归纳总结了区域灾情分布规律。选择受灾人口、死亡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倒塌房屋、损坏房屋和直接经济损失等8个基本指标参与区域灾情评估,并利用灾情综合指数法构建了灾情指数,其中绝对指数反映了区域灾情的绝对强度,相对指数反映了区域灾情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用灾情指数综合评估了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以及省级区域的灾情强度和空间分布规律,认为西部区域受灾程度最大,自然灾害对其的影响程度最深,其次是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文章利用综合灾情的绝对指数和相对指数的对应关系,将我国大陆地区的31个省级单元划分为4类地区,即灾情总量较大且对本地影响较大、灾情总量较大但对本地影响较小、灾情总量较小但对本地影响较大以及灾情总量较小且对本地影响较小等4种类型。文章给出的灾情区域分布规律符合灾害系统理论,特别反映了承灾体的暴露度、脆弱性和抗灾能力是区域灾情强度的决定因素。评估结果与区域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所给出的灾情指数评估法是评估区域灾情强弱的合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应用改进的中国区域降水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提取了1961—2016年珠江、长江中下游、太湖、淮河、黄河、海河、松辽等七个主要流域的降水过程。统计各流域降水过程次数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降水过程强度等级的年变化和月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年平均降水过程次数较其他流域明显偏多;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和松辽流域过程平均持续时间较其他流域明显偏长;珠江流域极端和特强降水过程出现概率最高,太湖流域和松辽流域次之;1961年以来各流域降水过程强度明显增强,特强和强降水过程均明显增多;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降水过程次数高峰期在4-5月,太湖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在7-8月,松辽流域在6-8月;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极端和特强降水过程峰值出现在6月;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和松辽流域峰值出现在7月。此外,文中还将流域性大洪水与同期出现的降水过程匹配、比对和分析,总结出引起流域性洪水的降水过程特征。上述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气象预报与气象服务业务,为我国流域性洪水灾害的提前预警评估和防御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徐鹏  顾晓鹤  邱贺 《灾害学》2014,(2):188-192
洪涝灾害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逆境因子。利用多时相HJ卫星影像数据评估了2012年辽宁洪涝灾害对水稻的影响。类似于土壤线,首先基于洪涝浑浊水体像元建立了水体线WL(NIR=0.693 1RED+0.022 7),并以此定义水体浑浊指数WTI和垂直植被指数PVI来分别监测洪涝水体的泥沙含量和水稻作物产量,对PVI与地面实测产量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建立了灾后水稻产量与PVI的线性回归方程Yield=50 279PVI-2 804.1。研究结果表明,泥沙含量越高,水稻受灾越严重,产量越低。WTI可用于监测洪水泥沙含量,PVI则与水稻产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2=0.965),洪涝灾害对水稻的影响不仅可以从水稻收获前的遥感影像进行估测,更能够在洪涝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估测,对洪涝灾后的水稻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88年,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与历年相比,属中等偏重灾年,现将其主要情况概述如下。一、灾情冬季(1987年11月底—1988年2月),黄淮、江淮、江南及华南大部分地区受冻害,北方受旱范围较大,甘、陕、宁等省(区)的部分地区旱情严重;春季,冀、鲁、湘、滇、琼等省出现旱情,华南及江南南部低温阴雨,黑龙江省发生春涝;初夏,华北大部及江淮、江汉  相似文献   

16.
1989年,我国的自然灾害轻于1988年,农业获得了好收成,但部分地区灾情相当严重。现简要概述如下: 1 灾情从时间上看,一年四季的灾情大致分布如下:冬季(1988年11月~1989年2月),江南、西南、江淮地区出现雨雪、低温冷冻天气,致使麦类、蔬菜、林木等损失严重;春季,东北、华北降水偏少,加上气温高、失墒快,影响了春播,南方个别地区出现了水灾;夏季,南方的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暴雨频繁,洪涝范围较大,而北方的东北、华北北部、山东大部发生了历史上少有的“卡脖子”旱;秋季,东北及山东、湖南、广西的旱情加剧,东北地区初霜较常年偏早,影响了玉米、大豆等秋收作物的生长;年内有若干次风雹袭击了全国900多个县(市);全年共有10个台风袭击东南沿海,并影响了四川、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7.
海冰灾害一直是冬季困扰中国渤海和黄海的最主要的海洋灾害之一。近10 a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渤海的海冰灾害呈现出新的特点。运用近10 a的冰情、气象以及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对2004年以来渤海海水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莱州湾地区气温、寒潮、结冰期等引起的海冰面积与冰厚增大是致灾因子危害性增大的主要原因,其单位经济密度的不断增大以及渔业产业结构的单一化是承载体暴露性增大的主要特征。因此,近10 a来莱州湾地区成为环渤海地区海冰灾害的重灾区。未来应当重点加强莱州湾地区海冰灾害的防御性措施,改善海洋经济的产业结构,培育引进抗低温养殖品种,从而降低海冰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新疆1950~1997年洪旱灾害的统计与分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基于新疆1950~1997年的洪旱灾害统计资料,运用一般统计学方法与分形理论分析了新疆这段时期内相应的洪旱灾害特征。分析发现,20世纪80代年以来新疆洪旱灾害呈急剧扩大的态势,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与50年代相比,洪水与干旱灾害成灾面积都增大了约6~7倍;1950~1997年新疆洪旱灾害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相应的饱和分维数分别为d=2.9733与d=3.6921,饱和关联维数对应的嵌入空间的最小维数为9。  相似文献   

19.
《灾害学》1999,(1)
1998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部分地区先后发生了雪灾、地震、干旱、风雹、沙尘暴、凌汛、低温冷冻和暴雨洪涝等灾害。特别是入汛以来,长江出现了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的洪水,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超历史的特大洪水,许多省区重复受灾,造成严重损失。经有关部门年终核定,1998年全国共有3.5亿人(次)受到各类灾害影响,因灾死亡5511人,紧急转移安置2082.4万人(次);倒塌房屋821.4万间,损坏房屋662.5万间;农作物受灾5014.5万hm2,成灾2518.1万hm2,绝收761.4万h…  相似文献   

20.
2012 年我国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