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虾蟹壳为原料,采用酸化一步法制备出具有强吸附能力的虾蟹壳生物吸附剂,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该吸附剂对废水中刚果红的去除特性,分析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pH值、吸附温度、刚果红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吸附条件为吸附剂用量0.1 g、pH=7、吸附温度65℃、吸附时间2 h,最佳条件下的刚果红去除率达到92.96%。吸附剂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相符,吸附反应涵盖了外部液膜扩散、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其吸附速率与驱动力的平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萘和菲在黄土上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萘和菲在天然黄土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黄土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萘和菲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黄土上吸附速率比在天然黄土上的快,同时吸附数据都能很好的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与起始浓度、温度及黄土本身的性质有关;萘和菲的吸附速率常数k与温度T成负相关。吸附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6.196~-1.172kJ/mol和-28.86~-15.70kJ/mol;萘和菲在天然黄土和阳离子改性黄土上的吸附速率由膜扩散和孔扩散过程控制,实验数据可以用扩散动力学方程拟合。本研究为理解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有助于理解土壤环境中石油污染物的迁移。  相似文献   

3.
乳浊液膜处理含酚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一种用于分离废水中苯酚的新液膜体系。该体系是以TBP为流动载体,以LMS-2为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煤油液膜,在内外相O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苯酚由外相有效地向内相富集,从而达到分离苯酚的目的。该液膜与其它液膜相比,具有稳定性好,选择性高等优点,用此液膜分离苯酚,除酚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及其在有机污染土壤化学淋洗吸附技术中的应用,具体阐述了从表面活性剂淋洗废水中回收表面活性剂淋洗液的常用方法,并对主要方法进行了评价和比较,显示有机膨润土吸附法为经济有效的回收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并简述了膨润土吸附表面活性剂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很有实用前途的新型膜分离技术——液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坏境保护中的应用.此技术以使用液体表面活性剂薄膜为基础,具有很高的渗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因此在废水净化和气体分离中显示出应用的广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液膜技术的分离机理包括:通过液膜的选择性渗透、在液膜内或液膜包着的小液滴内的化学反应、由液膜进行的萃取、在液膜与连续相界面的选择性吸附.在液膜分离操作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乳浊液相的组成、混合程度、液膜的吸附能力等对分离效果的好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微气泡曝气的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废水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张磊  刘平  马锦  张静  张明  吴根 《环境科学》2013,34(6):2277-2282
微气泡曝气有助于强化氧传质过程,在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优势;生物膜反应器是应用微气泡曝气的可行工艺形式.本研究在生物膜反应器中采用SPG膜微气泡曝气处理模拟生活废水,探讨反应器连续运行过程中,SPG膜空气通透性、溶解氧变化、污染物去除效果及氧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基于SPG膜微气泡曝气的生物膜反应器能够实现长期连续稳定运行,是微气泡曝气与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结合的可行方式.SPG膜表面性质及膜孔径影响其空气通透性,疏水性膜的空气通透性优于亲水性膜;膜孔径越大,空气通透性越好.一定的SPG膜空气通量下,反应器内的溶解氧浓度主要受有机负荷影响.SPG膜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较优的COD处理负荷(以SPG膜面积计算)为6.88 kg·(m2.d)-1.氨氮的去除主要受溶解氧浓度及生物膜内氧扩散传质的影响,在高有机负荷下生物膜内出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微气泡曝气的氧利用率显著高于传统曝气方式,在优化的运行条件下,氧利用率可以接近100%.  相似文献   

7.
采用粉末活性炭静态吸附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的TOC成分,考察pH值、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从分子结构、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等方面来判断其吸附类型和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并从理论上解析活性炭对尾水中残余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对选定的活性炭,pH值升高对吸附有负效应;在TOC浓度为40.0-60.0 mg·L-1的水样中投加1.000 mg·L-1活性炭,吸附容量可达(37.2±7.8)mg·g-1;长链烃、苯系物、卤代物等非极性有机物和酚类等酸性有机物在pH<8.0时吸附效果较好,胺类等碱性有机物在碱性条件下易于被吸附;TOC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分别是吸附初期和吸附后期的主要速率控制步骤,吸附活化能Ea=38.75kJ·mol-1;吸附等温线符合linear方程,说明吸附过程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在活性炭与水溶液中的分配过程;热力学参数△G0、△H0为负值,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残留的长链烃、卤代物、多环芳烃等难降解有机物可以通过吸附法分离去除,酚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含量少的活性炭或其它非极性有机吸附剂适合于处理该类废水.  相似文献   

8.
利用填料塔作为吹脱解吸设备,结合表面活性剂增强传质的特点,选取表面活性剂作为第三方物质,以空气作为气流吹脱解吸废水中的高浓度氨氮。实验研究了废水温度T、pH值、气液比n、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投加量ρ等条件变化对氨氮解吸效率η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X后,氨氮脱除效率提高2%;影响解吸效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为pH>T>n>ρ;最佳操作条件为T=80℃、pH=11.0、ρ=15 mg/L、n=650:1。在最佳的操作条件下,处理氨氮含量为2 159.0 mg/L和3 680.5 mg/L的废水时,解吸效率分别达到95.28%和94.69%,即废水最终的氨氮浓度为102.0 mg/L和195.5 mg/L,低于废水后续生化处理进水指标中对氨氮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不同热解条件下合成生物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了揭示生物质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以不同条件下合成的生物质炭作为吸附剂吸附铜离子的动力学过程.用生活中常见的玉米芯和龙爪槐为原材料,以限氧升温炭化法制备生物炭.表征了其结构和表面特征,又通过一系列批实验,研究不同热解温度(300、400、500、600和700℃)和不同热解时间(1、2、4、6、8 h)的玉米芯与龙爪槐生物炭对Cu~(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生物炭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能很好的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可见生物炭对Cu~(2+)的吸附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单层吸附.同时用颗粒内扩散模型、班厄姆方程和Boyd外扩散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颗粒内扩散不是两种生物炭吸附铜离子的唯一速率控制步骤,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均在吸附过程中起到重要影响,且液膜扩散是主要的限速因素.  相似文献   

10.
废催化剂为生产醋酸乙烯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经过热处理直接得到ZnO/活性炭。以ZnO/活性炭为吸附剂,进行了吸附水溶液中甲基橙(MO)实验,在优化条件下,实验浓度范围内甲基橙溶液的吸附去除率均高于97%,表明ZnO/活性炭适于吸附甲基橙。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粒子内扩散模型研究ZnO/活性炭对水溶液中甲基橙的吸附动力学,并计算得到动力学参数和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两种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实验数据,其吸附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为膜扩散控制,并随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准二级速率常数降低,面内扩散速率常数增加。  相似文献   

11.
吹脱法去除氨氮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高氨氮溶液曝气吹脱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对小气泡曝气条件下氨的传质情况作了一系列的假定和简化,推导出了曝气吹脱氨氮的理论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分析了不同曝气条件及溶液高度对总传质系数KL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塑料浮选作为一种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废旧塑料分选技术,是解决废旧塑料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 为深入考察塑料浮选过程中气泡的黏附行为及影响因素,运用高速摄影技术结合气泡黏附时间模型,对比分析纯水中气泡与亲/疏水材料的黏附效果,重点比较不同溶液〔纯水、鼠李糖脂和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气泡与疏水材料的黏附时间变化,并探讨其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气泡在纯水中只与疏水材料发生黏附,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对气泡与疏水材料的黏附时间影响显著. 在c(鼠李糖脂)和c(SDS)(二者均为0.03 mmol/L)均较低的溶液中,气泡与疏水材料的黏附时间由纯水中的158 ms分别降至120和140 ms,而二者较高(10.00 mmol/L)时黏附时间分别增至1 134和338 ms. 基于黏附时间模型分析表明,黏附时间是气泡尺寸、接触角、溶液黏度及表面张力等参数的函数,通过控制这些参数可以调控气泡在目标塑料表面的黏附时间,实现浮选效率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巯基棉纤维对多种微量元素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研究了自制的巯基棉纤维对十六种微量元素的定量吸附条件、吸附速度、吸附量、吸附强弱顺序和解脱条件。讨论了巯基棉纤维的制备、保存、稳定性、再生使用及吸附时共存物的干扰与消除等问题。 实验得知,巯基棉纤维是一种良好的固体吸附剂,它可以定量吸附水溶液中多种微量重金属离子和某些非金属离子,具有富集倍数大、吸附率高、吸附速度快、选择性强、解脱性能好等优点,且制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用具有较强选择性和吸附性的13X沸石和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以人工配置的含氨氮废水模拟实际废水,分别以溶液p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投加顺序等作为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来系统地考察所选材料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所选材料具有较好、较稳定的吸收效果,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13X沸石在pH值为中性,吸附时间为40 min时对氨氮的去除率最大,达87.9%。且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先投放活性炭再投放沸石去除氨氮的效果较好,比先投放沸石然后投放活性炭的效果高出25%左右。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吸附处理酸性红3B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测定了酸性红 3B染料废水中酸性红 3B在粉煤灰中的吸附特性 ,研究了吸附温度、粉煤灰粒径及溶液pH值对吸附等温曲线的影响 ,得到了pH =6 8、2 5℃下的吸附等温表达式 ;考察了处理量、染料浓度、粒径等对粉煤灰固定床吸附处理酸性红 3B染料废水过程穿透时间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底吸附物对长江沉积物磷吸附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选取三峡大坝上游寸滩河段和下游武汉河段沉积物,用不同浓度(0~3 mol/L)的HCl对沉积物进行清洗,降低本底吸附w(P)、w(Fe)、w(Al)、w(Ca)及w(OM)(OM为有机质),通过测定沉积物的P平衡吸附量,研究长江沉积物上本底吸附物对P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经稀HCl清洗后,两种沉积物的w(Ca)、w(OM)、w(P)均显著减少,沉积物的P平衡吸附量随之减少,而w(Fe)、w(Al)则没有明显变化,同时,沉积物对P的平衡吸附量、沉积物中w(TP)均与本底w(Ca)、w(OM)呈显著正相关(P < 0.05),因此长江沉积物对P的吸附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本底吸附OM和Ca;② 三峡库区内沉积物中w(OM)及w(Ca)较高,二者分别为72.64、63.52 mg/g,三峡大坝下游武汉段沉积物中则相对偏低,二者分别为52.20、45.03 mg/g,说明库区沉积物的P吸附容量明显大于大坝下游沉积物,在三峡水库运行前期,沉积物的P吸附量将逐渐增加,成为三峡水库运行后期富营养化的潜在內源.   相似文献   

17.
沼泽土腐殖酸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脱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红斌  杨敏  宁平  王炯 《环境工程》2002,20(3):72-74
利用 2种不同方法从云南中甸沼泽土中提取的腐殖酸 ,对亚甲蓝溶液进行了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腐殖酸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受到振荡时间、温度等影响 ,与pH的关系不大 ,腐殖酸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朗格谬尔吸附理论 ,为单分子层吸附。 2种方法提取的腐殖酸吸附规律基本一致 ,但由于焦磷酸钠法提取的腐殖酸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因而它的吸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8.
三种氧化铁吸附水环境中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两种人工合成的氧化铁(针铁矿、水铁矿)和赤铁矿作为吸附剂,对含砷(三价砷及三价五价砷混合液)水进行了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1200μg/L的As(Ⅲ)溶液中,水铁矿的吸附效果最好,针铁矿和赤铁矿吸附效果较差;在初始pH为7,As(Ⅲ)和As(Ⅴ)摩尔比为1:1的混合液中时,三种铁矿对总砷的吸附效果均随着As/Fe摩尔比的增大而减小;在A(sⅢ)和As(Ⅴ)摩尔比为1:1的混合液中,吸附总砷效果最好的是针铁矿,水铁矿次之,赤铁矿的吸附效果最差;A(sⅤ)的存在对除砷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三价砷和五价砷共存时,三种铁矿对其吸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李彦鹏  关卫省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0):1751-1755
采用水平集方法和变物性的单一流体运动方程,结合显式时间步进的ICE数值算法,三维模拟了推流式曝气池内气泡的生成过程.重点研究了横向水流对曝气气泡生成动力学的影响.模拟的气泡形状演变过程与国外学者的可视化实验符合较好.模拟结果显示,与在静止水流中气泡的生成相比,曝气池内水横向流动对气泡的生成过程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受到水流施加的横向曳力作用,气泡逐渐倾斜向下游生长;气泡生成的时间明显缩短;生成气泡的体积也显著地减小.  相似文献   

20.
对碳素纤维进行氧化改性,利用改性后的碳素纤维处理近岸污染海水,重点研究了改性碳素纤维对海水中活性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的吸附作用。考察了碳素纤维液相改性时间、碳素纤维投加量、活性磷酸盐初始浓度、活性硅酸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海况、pH值等单因素对近岸海洋污染物磷酸盐、硅酸盐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碳素纤维对硅酸盐的吸附效果较好,去除率可达70%,对活性磷酸盐的去除率为31%左右。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改性碳素纤维材料修复模拟近岸海水的优化条件为:碳素纤维改性时间为1.5 h,投加量为0.01 g,硅酸盐初始浓度为3mg/L,磷酸盐初始浓度为20 mg/L,海况为3级,pH值为8,吸附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碳素纤维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达31.06%,硅酸盐去除率可达70.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