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蕊 《中国安防》2024,(4):37-40
<正>当前,国际反恐防爆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民航行业的特殊性,机场成为恐怖分子实施恐怖袭击的主要场所。给民航安全保障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为有效防范恐怖爆炸袭击事件发生,民航业一直致力于安检防爆技术研究和应用,亟待引进更加高效准确的防爆检测设备,推动防爆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航作为一种重要的客运、货运交通运输方式,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国际恐怖活动的日益猖獗,民用航空运输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有效确保民航业的安全与稳定,已成为民航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中。当前,现代化的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每个机场必备的安防设施,其在保证民航的安全运营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就我国民航安防监控发展现状、市场结构以及发展方向等话题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中国民航经历了重大挑战和考验,出色地完成了抗震救灾、奥运保障等艰巨任务,全行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民航安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中国民航业挑战与机遇并存,考验与作为同在。日前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副局长李健作了航空安全工作报告,提出了2009年全行业安全工作总体目标:确保运输航空安全形势平稳发展,安全运行品质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孟蕊 《中国安防》2023,(8):63-66
<正>随着我国智慧机场建设规划逐步得到完善,在机场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新形势背景下,同步规划和完善网络安全防护是机场信息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工作。尤其是近年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及行业的有关规定密集发布,充分体现了国家和党中央对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并深刻表明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应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建设规划,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规范化,逐步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这是全面推进智慧机场建设、大力推动民航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基础保证,也是重要抓手。针对当前网络安全防护和防范技术提升需要,本文结合民航智慧机场建设和网络安全发展形势,从民航机场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防范要点、发展趋势等方面内容展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安全》2017,38(1)
<正>第四节其他人员、物品及车辆的安全检查第五十三条进入民用运输机场控制区的其他人员、物品及车辆,应当接受安全检查。拒绝接受安全检查的,不得进入民用运输机场控制区。对其他人员及物品的安全检查方法与程序应当与对旅客及行李物品检查方法和程序一致,有特殊规定的除外。第五十四条对进入民用运输机场控制区的工作人员,民航安检机构应当核查民用运输机场控制区通行证  相似文献   

6.
柴德文  童克文 《安全》2012,33(7):35-37
正安全是民航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具有"一票否决"的决定意义。机场公司的一线单位是员工生产工作的主要场所。要保证机场持续安全与发展,应从以下方面下功夫:1理解"机场安全"的含义,落实规章制度机场安全定义为在机场活动范围内,在机场运行的过程中,旅客、机场人员、航空器和财产免受  相似文献   

7.
机场道面的外来物(FOD)防范是保障民航飞行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航业不断壮大,航线网络日臻完善,航班数量快速增长,机场改、扩建项目不断增多,鸟击、雷击、扎伤飞机轮胎等事件也随之增多,且世界各国的机场均有外来物侵袭事件发生,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现已成为世界民航业关注的焦点。作为机场安全的重大隐患,FOD风险已不容忽视。由于航空器相对于外来物而言非常脆弱,一只飞鸟或一小块塑料布被吸入发动机都可能引起空中停车,一个小小的螺钉、一片小的金属片、一颗尖锐的石子都会导致轮胎损伤甚至爆裂,爆裂的轮胎碎片又会打伤飞机机身、发动机或油箱、液压管等重要部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酿成安全事故。FOD威胁着飞行安全,不仅影响机场经济效益,也影响安全效益,因此减少FOD事件的发生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机场外来物含义、种类及危害性案例分析,提出防范FOD的重要性,同时也阐述了防范FOD的常用方法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美国"9·11"事件之后,全球民用航空业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技术防范手段来全面确保航空运营的安全,成为民航管理部门工作的重心。就目前我国航空运输业而言,随着近几年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大枢纽机场进入了新一轮的改、扩建高潮,大量先进的安防产品和系统被应用机场之中,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民航安防市场的发展。本文就我国民航安防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孙佳  熊康昊  吴倩  于航 《安全》2017,38(10)
民航是社会重要的基础性行业之一,对于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事业均有着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同时,民用航空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复杂,运行过程需要保持持续稳定,全面加强民航行业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及时控制、减轻和消除事件造成的各种威胁与危害,不仅对民航行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也有着突出的影响。《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将加强民航应急工作体系建设列为了重要内容之一。笔者针对当前民航业应急管理的现状,分析总结了我国民用航空领域综合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六方面问题,并进行了问题分析与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民航组织在总结航空安全发展时,认为世界民航业大体上经历了技术时代、人的因素时代、组织时代和全系统时代。我国民航经历了摸索管理阶段、经验管理阶段、规章管理阶段和体系管理阶段。近年来民航业形成一个共识:未来应该是文化时代或安全文化引领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2013年春运期间(2013年1月26日~3月6日),全国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将达到3550万人次。为保证旅客在春运期间安全、顺畅、方便出行,民航局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暨航空安全会议上,部署了2013年民航春运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机场旅客安检系统的保障能力,并针对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指标中影响因素之间的不独立性,采用模糊网络分析法(Fuzzy-ANP)建立系统评估模型。在综合考虑安检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从人、机、环、管四方面建立了机场旅客安检系统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以某机场为例,应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影响该机场旅客安检系统保障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员工工作量、员工心理状况和设备完好率。研究表明,评价结果与该机场实际运营状况相符合,该方法能更好地满足机场运营安全管理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在7月中旬召开的民航安全工作电话会议上,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领导要求民航全体职工,不折不扣地贯彻飞行安全的“十条命令”,根本扭转安全形势被动的局面。 今年上半年,民航事业的发展仍然大大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与去年同期比,运输总周转量达23.79亿吨公里,增长27.4%;完成旅客运输量1580万人,增长24.3%;货邮运输量31.8万吨,增长23.8%。这么快的增长速度,对飞行安全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民航系统广大职工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旅客运输安全。 民航局的五位在任正副局长及原局长胡逸洲全都参加了这次电话会议,民航总局局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现有民航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和可操作性不高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民航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果,以民航业发生频率高、影响严重的大面积航班延误事件为例,提出了一种民航专项应急处置方案生成及优化模型。该模型根据民航行业特点,以应急部门为单元重新划分预案模块,并充分考虑不同事件情景应急资源配置影响因素,提出基于不同情景应急资源动态配置的民航专项应急处置方案生成方法;在此基础上,借鉴项目管理优化思想,同时考虑应急时间和应急成本两个目标,对民航动态应急处置方案进一步优化。之后,以国内某机场某一天的航班延误为例开展案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中生成的应急处置方案的应急资源配置方法更合理、更具针对性,并且能一定程度优化平衡应急处置时间和应急处置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航业安全风险监测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系统安全的思想,通过对航空安全历史数据的分析和专家经验,从人员、设备设施、环境和组织管理4个方面,提出中国民航机务、空管、飞行、机场4个分系统安全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共102个风险因素指标,并合成为27个行业安全风险监测指标。以民航历史数据为样本,建立资源优化神经网络(RON)模型,将安全风险监测指标与中国民航安全指数相联系,分析安全指数的关键影响因素,达到安全管理决策支持的目的。通过建立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和RON模型,可以实现民航整个行业、各分系统及单个指标的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6.
车站、机场、码头火灾风险管理定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车站、机场、港口等旅客站点火灾风险因数识别的基础上,提出火灾风险定量管理模型,经验和研究证明,该模型十分有效,是火灾风险定量管理的一个有效可行的工具,对火灾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主持词     
杜红兵 《安全》2022,(7):11-11
“安全第一”是我国民航工作的指导方针。近20年来,我国民航的客货运输总量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其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国民航运输航空也创造了世界民航历史上最好的持续安全飞行纪录。截止2022年3月的数据显示,我国民航运输航空亿客公里死亡人数、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这3项指标的10年滚动值均降为“0”,远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也优于主要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全球自动化控制和安防技术领导者霍尼韦尔(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HON)在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民用机场建设发展年度峰会"上展示了其领先的一站式机场行业数字安防集成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可助力中国民航业驾驭日趋复杂的机场安全环境,创建更安全、更稳定、更高效的机场安全防范体系。此次峰会以"智慧建造、绿色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航局提出持续安全理念,并正在制定国家航空安全方案,推动行业安全管理由目前基于规章符合性的安全监管逐渐转向规章符合性基础上的安全绩效监管,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设定中国民航业可接受的安全水平,来衡量民航业是否满足持续改进安全的目标的要求。本文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对可接受安全水平的设定指南,同时参考国外民航常用的事故指标,设计了一套中国民航行业可接受安全水平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安全评估指标、安全绩效评估指标和安全指数三层,并对该指标体系内事故率指标和事故征候率指标设定了未来10年的目标值。该指标体系及其目标值的设定不仅可作为衡量民航是否持续安全的标准,也可为航空运输企业设定自身的安全绩效考核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航空安全信息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航空安全信息是民航实施安全风险控制和事故预防的基础,对航空安全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笔者总结了民航安全信息的基本构成和来源,及其在安全风险识别、管理决策方面的功用;结合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状况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中国民航安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当前民航安全信息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交流共享困难、分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不利于基于数据驱动的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向规章符合性基础上的绩效管理的转变。针对安全信息管理的这些问题,文章建议民航局通过改善安全信息管理政策、建立航空企业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国家航空安全信息分析中心、开发安全信息分析利用工具等措施来改善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利用和共享,为提高行业安全管理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