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引言关于自然块金成因的普遍的观点,在已提出的关于河流砂矿形成的模式中都有所暗示。关于这种形成过程的经典描述,可见于W.F.Boericke 1933年发表的一本普及性著作《小砂金矿的勘查与开采》的第一章:<砂金矿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卡尔福克矿山富金矿化作为铜-金矽卡岩的叠加矿产出。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和金在铜-金矽卡岩与富金矿化中的分布的地质统计学比较结果说明,金是在两个分别进行的、不同的地质事件中沉淀成矿的:1.沉淀事件,在多种因素控制下与铜一起沉淀在矽卡岩矿石中;2.富金矿化事件,在以帕内尔石灰岩为围岩的矽卡岩中形成富金矿体。此阶段的成矿物质的金含量远远高于矽卡岩矿石中的金含量。富金矿伴随有明显的蚀变作用,这种蚀变作用的特点是含有粘土黄铁矿和石英-黄铁矿(-砷黝铜矿),Au、As、Sb、Hg、Si、S和Tl异常以及Pd、Ca和Se亏损。据岩相学和电子探针研究,富金矿化至少有三幕;富金矿化早于石英钼矿脉的生成。富金矿石的统计学特征在直方图、散布图和方差图上不同于铜-金矿化。富金矿组合样的金品位平均值为0.3盎司/短吨(约10.29ppm——编者)。矽卡岩矿石的定向方差图表明,N20°E走向的弥散型断层组和距宾厄姆岩株接触带的距离控制了金和铜的品位。矿体的高程似乎是矽卡岩中金品位的一个附加控制因素。帕内尔石灰岩中富金矿化的富矿体具有已贫化的钻探储量1.2Mt。有证据表明,在现有钻探控制范围以外,矿体还延伸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一种异常的球粒金,其分布相当广泛:加拿大的阿伯蒂比粘土带、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拉凯卡姆金矿田、尼日利亚的纳拉古塔砂锡矿山、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弗伦奇河、法国的贡捷堡、法属圭亚那的多尔兰区,塞浦路斯的一个铁帽和南美的三个砂矿。金球粒直径为20—300μm,以具微晶构造、各处金含量不一及含有大量的银和铜为特征。一些球粒可认为是在地下水和土壤水中金被铁和锰的氧化物还原而形成的次生或表生化学沉淀物:多数球粒可解释为偶然混入正常砂矿样品中的人工微小熔滴:还有一些可能是这两种形成方式的产物。在金矿勘探中,只要发现这些球粒,地质工作者就应当怀疑有关样品是否已被人工熔滴混染。  相似文献   

4.
<正> 采金工业是一个用水量大,污水污染严重的行业。其用水量每天在1万m~3以上,排水基本是混浊的泥沙水。在砂金矿生产过程中,一般以采金船采取砂金。地表土和砂金矿一同被挖掘到船上,然后通过洗选,收取砂金.泥沙和尾矿则随同废水排放到环境中。由于一般砂金矿都是分布在河谷及河道之下.采掘以后,往往造成整条河流泥水掺混,水体污浊。同时土壤中的有机物、腐殖酸,重金属也转移到水中,使河流水质急剧下降。可见,采金废水中泥沙及有机物高,同时水量又过大,这使得废水处理工作十分困难。如何能在黄金生产的同时又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是本文着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主要形成机理,认为在影响金沉淀的因素中,金与流化物(主要是黄铁矿)的共沉淀是导致金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统计分析工作基础上,对研究区内60余个砂金矿床、矿点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了本区砂金的富集规律和砂金矿的形成条件。砂金矿床是物源和地貌共同作用的产物,两者构成了砂金矿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本区有金丰度较高的老变质岩系,构造活动与岩浆作用使其内的分散金多次迁移再富集,结果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含金地质作。这些地质体构成了本区砂金的物质基础,地貌及地貌形成过程使这些含金地质作不断遭受风化、剥蚀,结果形成了大量的含金碎屑物,并在以流水为主的动力作用下被搬运、分选,最终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7.
<正>微细不可见型金矿是一种新的重要金矿类型。金的赋存状态研究是促使微细不可见型金矿大量开发利用,提高金的浸取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地球化学性质来看,金的电离势、电负性、氧化还原电位均较高,而决定了金的惰性,常呈原子态存在于自然界。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金在表生带仅仅是机械迁移。在这种理论基础上产生了传统的砂金矿床的河流中刷成矿模式。但是一些事实令人产生疑问:(1)在砂金地区常发现重达数kg的块金(nugget),但是在原生金矿中却极其少见;(2)砂金的成色常常高于相关的原生金矿;(3)砂金中常可见到外形完整的八面体或十二面体的金晶体并无任何擦痕;(4)在一些砂金地区上游一直未找到原生金砂。显然块金和晶体金是在原地形成并非机械搬运而来,传统的成矿模式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在表生带,金也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可以由化学作用迁移富集。  相似文献   

9.
热液矿床中金的地球化学性质受运移溶液源、金源、运移和沉淀机制所影响。运移溶液可以是岩浆水,或为地下水、海水、同生水和变质水。非岩浆源时,金取自含水层或溶液经过的源岩。源岩中金的汲取率取决于它的渗透性、溶液与源岩中金的接触率以及溶液化学性质。 热液中,金主要是以一价金的二硫化物和氯化物形式运移。200—300℃时,金以其二硫化物为主,在氧化、pH值升、降或硫活度减小时沉淀。氧化是金的重要沉淀机制,可能是由于沸腾,热液与氧饱和的地下水或岩石反应所引起。热液中金的二硫化物往往处于不饱和状态,硫活度减小可使金和黄铁矿共同析出。在岩浆体系中,高温氧化条件下,金多以氯化物形式运移,并在还原时沉淀。 同位素研究认为,含金热液大多来自地下水。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地下水对流形成的热液金矿可分为三个类型:与火山岩有关的低温热液型、卡林型和中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国内正在掀起一个找金热潮,为了使我国金矿资源在短期内能有所突破,本文拟对我国金矿成矿的主要特征及有关找矿问题作一初步讨论。一、中国金矿床的主要成矿特征对我国金矿的成矿作用国内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这在矿床研究史上是一个正常现象,也有利于不同学派从不同角度来探索成矿规律,促进找金事业的发展。在经过多年工作之  相似文献   

11.
<正> Boyle(1979)报道,在魁北克省比尤塞维尔砂矿床上生长的木贼属,其灰中的金含量为9.2微克/克,而背景值为0.095微克/克。木贼属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聚集金,这是可以辩论的;但是,含金矿山的尾矿区却经常发现这种草,而且往往是存在的唯一的植物种属,这是很明显的。我们最近研究了生长在新斯科舍废弃金矿山尾矿区木贼属中的含金量。在中子活化分析中发现,该区木贼属中的砷含量总是偏高,而且锑含量也很高。本文讨论了我们的研究结果及其对金矿勘探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斯里兰卡金矿点与石墨矿床密切伴生。在成因上也有关系。在脉状石.墨的石英一石墨边缘有金属聚集。富CO2流体的运移、石墨的形成和金浓度之间密切相关.虽然富CO2流体很可能是形成石墨的“碳的载体”,但CO2的原始来源仍有争议。热水溶液与石墨接触有利于活化出碳,从而为金的富集提供了场所。石墨脉与金沉淀之间的成因联系对高级变质岩区矿床成因的研究和金矿勘探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引言金的一般沉淀作用尽管太古界岩石在地表出露的岩石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却提供了全世界金产量的一半左右,其中,太古界绿岩带提供的金占20%(主要分布于南非、赞比亚、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年龄为27亿年的南非威特沃特斯兰盆地提供的、呈古砂矿形式产出的金占30%以上。据认为,它是太古界地体的风化产物(图1)。脉状和浸染状矿床是绿岩带金矿的主要产出类型。  相似文献   

14.
金属硫化物中次显微金的赋存状态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张八岭构造带蚀变构造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金矿金属硫化物中次显微金质子探针分析显示 ,Au与As、Fe、S、Cu、Pb呈正相关关系 ,Au以显微包裹体形式存在于金属硫化物中。与蚀变构造岩型金矿相比 ,晚期的石英脉型金矿可见自然金含量较高 ,硫化物中显微包裹体金含量较低 ,可能预示中低温热液金矿中 ,不仅普遍存在时空分异的金属硫化物中的类质同象金和自然金 ,还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时空分异的自然金和次显微包裹体金。  相似文献   

15.
<正> 金矿床的分带性在评价不同建造的呈矿现象时,不仅对了解成矿作用,而且对提高普查效果都是有意义的。作者认为,其中低硫的铂-金矿化的分带性可能具有实际意义。但是,对这种建造分带性的研究是很薄弱的。因而,所提出的实际材料可以补充垂直分带性所缺少的部分(对水平分带性补充较少)。 所研究的金矿化的分布特征,是由金矿化在大陆到海洋的过渡带——所谓过渡型()构造中的赋存性决定的。金矿化主要分布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和新生代的陆源岩石中。对在同一构造环境内形成的三个矿田中的金矿化及其伴生的矿化进行了研究:所有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地区铁帽型金矿床(地质出版社1992.7.)李瑛贺菊瑞等著章琴芬该著作全面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表生氧化带铁帽型金矿的区域成矿背景;系统地归纳了该区的铁帽类型和铁帽型柴矿类型;客观地确立了含金和不含金铁帽的判别标志;逐类阐明了含金铁帽中表生金矿物的特征和金、银的赋存状态、铁帽剖面的分带性和金在其中的赋存部位;详细地探讨了铁帽型金矿床形成的控制因素及表生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金的溶解沉淀实验结果,初步论证了本区表生带金的主要迁移形式和沉淀环境;在综合全区表生金矿控矿条件的基础上,具体地提…  相似文献   

17.
产于“勉略宁”三角成矿带的高山金矿床由 5个金矿体组成 ,该矿床的形成受区域构造活动所控制 ,其成矿作用可分为三个成矿期 :早期金的初始矿化、中期金的二次富集和晚期金的表生富集。中期成矿期为金的主要富集期 ,但晚期的表生氧化和风化淋滤作用对金的再次富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矿床流体包裹体以纯液态包裹体为主 ,成矿流体的温度介于 15 0℃~ 30 0℃之间。成矿流体很可能来源于中酸性钠长斑岩脉 ,但又不是典型的岩浆热液 ,具有多成因性。金的沉淀富集是在弱 -中等碱性热液、相对还原的环境中进行的。金矿的物质来源与矿区的超基性岩体、钠长斑岩脉、厚层状白云岩及各类碎屑沉积岩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 引言虽然从殖民地早期起就已经从冲积层中回收金了,但是直到18世纪发现最重要的太古代金矿区之一——米纳斯吉拉斯铁四角矿区之前(图1),可能在巴西还没有有组织的开采原生金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江苏盱眙金矿化带位于古桑乡石牛山-小团山一带,根据土壤和基岩的化探资料,确定了6个金异常点;通过1:1万地质草测,确定了区内矿化带的空间分布、规模和产状.金矿化主要与南北向断裂有关.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及褐铁矿化.金矿化可分两类:一是破碎蚀变岩型,二是侵入接触带型.前者是在地层间的平缓碎裂岩和糜棱岩带,具泥化或红土化现象;后者系岩体与地层接触,形成硫化物或铁帽.盱眙一带金矿找矿前景以断裂附近的岩浆岩体侵入接触带为好.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十年来发现了一系列综合性的金-锡矿床、金-锡-钨矿床。在苏联东北部,锡矿带和金矿带在空间上的掩覆是有规律的。在锡石-硫化物建造的矿石中经常有银存在,这就使我们可以提出关于这种锡-银矿床具有独立建造以及这种矿床在空间上与金-银建造矿床相共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