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区域尺度上的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探讨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以环境风险系统的组成及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过程为研究基础,探讨了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了环境风险区划应遵循系统性、一致性、主导性和动态性的原则,讨论了环境风险区划的步骤、指标体系和方法,提出环境风险区划是开展区域环境风险预防性研究,降低区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选取我国三大经济核心地区之一的长江(江苏段)沿江经济带为例,以该区域的开发区为研究单元,建立环境风险区划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区域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为区域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环境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武汉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武汉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文章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对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诱发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利用区划,指出各区在地下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新的海域使用功能要求,科学管理、严格保护海洋环境,结合全市海洋功能区划和总体发展规划,对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进行调整。展现了调整方法、过程及成果。调整后的天津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共分为四大类21个环境功能区,相比之前的区划,调整后的区划中一类环境功能区范围有较大缩小,二、三、四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面积均有增加。对本次区划调整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包括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提升至战略高度,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上升为国家标准,修订《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及《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等。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区污染控制区划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实行分区污染控制与管理是开展洞庭湖区污染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 基于洞庭湖区主要污染物来源分析和污染控制区划原则,对洞庭湖区的污染控制区划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各分区污染负荷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分区控制措施. 结果表明,洞庭湖区主要污染物氮、磷和CODCr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城镇生活污染. 洞庭湖区可划分为中心城市污染控制区、平原农业综合整治区和山地丘陵生态保育区3个污染控制区. 中心城市污染控制区以城镇生活和工业点源污染为主,平原农业综合整治区以农田径流和养殖业污染为主,山地丘陵生态保育区以畜禽养殖和农田径流污染为主. 针对各区污染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以期为洞庭湖区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长期以来存在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威胁,而该区又属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农业地区,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既实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又同时满足当地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发展地区循环经济,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功能区划是重要前提。论文以该区典型农业县--宁夏盐池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例,结合数学生态学模型与聚类分析模型,在地域区划基础上进一步解析其社会、经济功能分异,探讨该县农业功能空间分异格局,结果划分为5个农业功能区,并提出实现各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相应生态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黄埔区环境保护规划为例,介绍了区域环境规划中的环境风险管理规划,主要包括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区划的内容、方法、工作程序以及环境风险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分区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的背景条件,按照旅游资源区划的原则,将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划分为辽南,辽东,辽河三角洲和辽西4个旅游资源区,8个旅游资源亚区和20个旅游资源小区。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景观价值特征,环境氛围和开发条件作为评价因子,运用数学模型和综合评分的方式对于上述各区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鹏丽  曾维华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0):1743-1750
环境风险区划是区域布局型环境风险管理及环境风险分区管理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环境风险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借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传统区划方对上海市突发环境风险进行区划研究.上海市突发环境风险区划中“自上而下”环境风险一级区的划分是依据上海市1990~2008年突发污染事故历史时空格局获得;而“自下而上”是通过构建上海市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在对指标进行概念模型量化的基础上,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K均值聚类在最小区划单元进行聚类区划,并依据上海市政府宏观规划对聚类后的图斑碎块进行科学性和实用性调整,获得上海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亚区和小区;将上海市突发环境风险一级区及亚区和小区集成分析,实现上海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综合区划.结果表明:上海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区划包含2个风险一级区,5个风险亚区和21个风险小区,客观揭示了上海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针对上海市布局型环境风险和不同风险区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为上海市综合减灾降险和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环境功能区划框架体系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功能区划的编制和实施将是实现我国环境保护分类指导、分区控制,并进一步优化国民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未来我国环境功能区划的需求;总结了现行区划研究基础与管理实践的问题;提出我国环境功能区划框架体系构想:在宏观层面采用综合引导区划,在区域层面上采用要素控制区划;最后探讨了这一框架体系下的技术难点和实践要点.  相似文献   

10.
环境区划主要是依据环境科学理论和区划原理,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对环境条件和环境质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客观描述,把特定的空间环境划分为不同单元,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和措施。区划的最终目的是指导人们变对环境污染的被动治理为有条件、有目标的建设环境,使环境向着能够发挥其特定功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环境意识内涵与环境教育目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要想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环境意识的形成,需要通过教育的手段来实现。增强环境意识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和理解环境意识的内涵。同时,它也是确立环境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环境意识的基本内涵(认识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分析,提出了环境教育应达到的4个目标:知识目标、价值目标、道德目标和行为目标,并为更好地完成这些目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抚仙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方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整个抚仙湖流域出发,根据抚仙湖主要环境问题,提出污染综合治理总体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根据湖泊环境保护目标、流域内重点控制区的污染特征、入湖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提出抚仙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3.
浅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宏观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秦皇岛的实际,初步论述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宏观规划的重要作用和内容,并着重对研究制定城市宏观环境规划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阐述了3个问题:①环境承载力与“经济-环境”协调度的分析;②宏观环境规划协调因子的分析、包括战略协调、政策协调及技术协调;③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确定。   相似文献   

14.
当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日益频发,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预警预测能力,快速提升环境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已经成为环境管理工作越来越迫切的需求。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安全形势,急需立足环境应急的全过程管理,利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包括环境风险源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决策支持、指挥调度、现场处置、...  相似文献   

15.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strategies for achieving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wever, models and frameworks f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re primarily developed for business and may not be directly applicable to public organizations. This study aimed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ools for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 by developing an appropriate framework. The study is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the Swedish Rail Administration. The main method for data collection was focus group interviews. The proposed framework presents important features of a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or the public sector and is illustrated by results from the case organization. The framework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causal-chain framework 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 and the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by-objectives (MBO), respectively measuring and managing performance towards both strategic and operational objectives. 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serves as a toolbox, encompassing and coordinating the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and the tools f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相似文献   

16.
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演变、湖泊主要污染指标的历史变迁、抚仙湖水环境功能区划变化和湖泊环境管理的前瞻性与科学性,从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保护抚仙湖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经济承受能力、抚仙湖水质变化趋势、旅游发展与地方经济和行政法规的协调性6个方面进行抚仙湖水质保护目标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选择抚仙湖水质保护目标为GB3838-2002《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标准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的环境科学——应对复杂环境系统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已有的文献表述,提出了关于环境、复杂环境系统、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等基本概念的看法.对国内外环境科学专业教育做了简要的介绍和比较,分析了复杂环境系统背景下环境科学研究面对的挑战,列举了环境科学研究中需要加强并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几个领域,并阐述了各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科学问题.初步比较了环境科学研究在中美两国的基...  相似文献   

18.
Th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ET) sector delivers environmentally preferably products. Little is known about whether companies in the ET sector set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relating to their own production processes.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from an online survey on environmental work in enterprises listed by the Swedish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uncil (Swentec). The survey found that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subsector, only between 21% and 45% of companies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environmental work on their website. This paper proposes environmental aspects of production and products as bases for corporate greening and for defining ‘green’ and ‘green-green’ business and identifies three main motivations for the companies within ET sector to operate as ‘green-green’ business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leadership’.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目标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涛  杨志峰 《环境科学》2005,26(5):43-43-48
以生态目标的确定为基础,通过建立目标参数与径流间的关系计算得到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其中生态目标由关键期生态目标和时间变化目标2部分组成.考虑不同功能生态环境需水量间的兼容性,以最高等级为标准确定关键期生态目标.采用河道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年内时间变化率作为生态环境需水量时间变化目标.海河流域永定河官厅水库下游河道计算中,以生态、生产需水矛盾最突出的4月生物繁殖初始时期对流速的要求作为关键期生态目标,根据河道断面实测资料确定目标参数与径流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最小、适宜以及理想等级年度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1.56×108m3,5.97×108m3和11.02×108m3,分别占河道天然径流量的7.19%,27.51%和50.78%,年内汛期8月及春季生物繁殖期(4月~6月)需水量需分别达到年度总量的20%.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novel framework to deal with the scheduling problem concerning batch chemical plant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work in comparison with previous approaches relies on the fact that it include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 an objective to be optimised, integrated with other more commonly used as makespan and/or financial performance.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an 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tool (APS), which includes an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module based on the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criteria, a temporisation algorithm and a financial module, coupled with a set of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s allows the computation of a set of non-dominated solutions in terms of the predefined criteria. This set of solutions can be used by the decision-maker in order to select the one that represents the right compromise among the different object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