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Northern blot方法分析了不同碳源条件下草菇內切型纤维素酶基因(eg1)的表达.结果发现,在含有纤维素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10 d,eg1在草菇菌丝中有高效表达;纤维二糖、α-乳糖、β-乳糖,也能诱导eg1的表达,但和纤维素相比,eg1的表达量相对较低,并且它们的诱导效应在加入这类糖12 h后迅速减弱;槐糖和龙胆二糖的诱导作用非常弱.在天然稻草为基质的固体栽培料生长时,草菇eg1的表达和草菇菌丝生长与出菇相对应,在菌丝生长期(d 8)可见eg1的表达,d 12时菌丝已长满,表达减弱,在出菇及菇体的分化及增大期,eg1的表达量逐渐增强,在成熟期达到最高水平;表明在草菇菇体发育中需要更多碳源及能源的补充,eg1在这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4 参14  相似文献   

2.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H)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影响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NADPH的产生.为揭示草菇菌丝生长的分子基础,通过克隆草菇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编码基因(6gpdh)的可变剪接体,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表达谱和qPCR测定了它们在同核体和异核体菌株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草菇6gpdh序列全长2 315bp,含10个内含子,第6个内含子存在内含子保留的可变剪接.在同核体和异核体菌株中,内含子保留的可变剪接体表达量低,且菌株间没显著差异,而内含子被剪接的剪接体表达量高,且异核体菌株高于同核体菌株.两种可变剪接体具有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保守结构域和相似的三维结构.因此,初步分析两个可变剪切体是同工酶,内含子保留是组成型表达,表达量与菌丝生长快慢无关,内含子剪接是主效剪接方式,菌丝生长快的菌株表达量高,生长慢的菌株表达量低.图6表1参26  相似文献   

3.
杏鲍菇是木腐型食用菌,其菇渣可以用于草腐型食用菌(如草菇)的栽培.为探讨杏鲍菇菇渣栽培草菇过程木质纤维素的利用情况及其降解酶活性变化,以杏鲍菇菇渣(SMS)和杏鲍菇菇渣加玉米芯(SMS-C)两个配方,采用二次发酵工艺进行草菇栽培,测定培养料理化性质、木质纤维素含量及其降解酶活性变化,并分析经济效益.结果显示,一次发酵阶段,SMS配方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利用率分别为17.62%、18.78%和6.39%,SMS-C配方分别为23.71%、26.02%和6.81%;二次发酵阶段SMS配方分别为14.17%、11.12%和6.98%,SMS-C配方分别为16.36%、18.91%和4.43%;草菇发菌和出菇过程中,SMS配方分别为13.19%、13.06%和12.63%,SMS-C配方分别为11.37%、11.41%和7.31%.两个配方培养料不同时期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漆酶活性变化趋势大体一致,SMS-C配方纤维素酶活性在发酵和出菇过程中均高于SMS配方,与期间纤维素利用率结果一致;发菌和出菇期,SMS配方木聚糖酶活性高于SMS配方;两个配方均在发菌阶段表现出较高的漆酶活性.SMS和SMS-C配方生物转化率分别为14.08%和11.85%,投入产出比分别为3.71和3.12,均高于同条件下废棉配方投入产出比.本研究表明,利用杏鲍菇菇渣栽培草菇过程中,优先利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表现出较高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这种栽培方法技术可行、经济效益高.(图2表4参35)  相似文献   

4.
田头菇是重要的经济食用菌类型,目前我国报道种仅有10个.为驯化栽培和开发利用新的田头菇属食用菌种质资源,以采集自北京延庆的我国新记录种菌核田头菇(Agrocybe tuberosa)GSM-12菌株为材料,研究了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C/N比、最适温度、最适pH值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菌丝体液体发酵产漆酶、蛋白酶、植酸酶和核糖核酸酶的特性.结果显示,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黄豆粉,最适C/N比为20/1-30/1,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为7.0.产酶特性研究显示,GSM-12菌株具有漆酶、植酸酶和核糖核酸酶活性,菌丝体中酶活较高,分别为(77.28±10.44)U/mg、(61.01±2.71)U/mg和(21.13±0.60)U/mg.本研究表明菌株GSM-12可以利用常规营养元素实现营养生长,同时菌丝体液体发酵具有良好的产酶特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碳源对两株真菌纤维素酶合成的诱导和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定时测定B-6(Aspergillus sp.)、AS3.3711(Trichoderma sp.)在各类碳源中的纤维素酶活力,结果发现,酶的合成受培养基中碳源性质的调节控制。结构相对完整的纤维类物质(α-纤维素粉、微晶纤维素)诱导活性较高,电泳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系是协同表达的,但酶系各组分的百分比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却各不相同。在测定糖耗与酶活力的关系中发现纤维二糖直接诱导B-6纤维素酶的合成,对AS3.3711则起了间接诱导作用,其经菌体代谢后的某种转化产物才是AS3.3711纤维素酶合成的真正诱导源。图6表1参14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双孢蘑菇生产过程木质纤维素的利用情况,以麦草秸秆、玉米秸秆和杂草秸秆为主料的3种不同配方的培养料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各配方培养料不同时期主要胞外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和木质纤维素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相对含量,并统计各配方产量.结果显示,麦草配方(FWS)的纤维素酶总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不断升高,出菇期达到稳定;玉米秸秆配方和杂草配方堆肥期的纤维素酶总活性保持在1 U/g左右,发菌期大幅升高,出菇期先稳定后下降,木聚糖酶活性始终保持在7.97-23.85 U/g之间;3个配方的漆酶活性在堆肥期未检测到,发菌期升至最高,出菇期快速降低.3个配方堆肥期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相对含量明显下降,木质素相对含量则几乎不变.发菌及出菇期木质素与半纤维素的相对含量较纤维素的下降明显.3个配方双孢蘑菇的产量关系为麦草配方(30.00 kg/m~2)玉米秸秆配方(17.21 kg/m~2)杂草配方(16.67 kg/m~2).本研究表明堆肥期主要为堆肥微生物及物理化学作用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发菌期则主要是双孢蘑菇菌丝利用木质素;从播种至三潮菇清床,双孢蘑菇菌丝主要利用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本研究中麦草配方是栽培双孢蘑菇的最佳培养料,而玉米秸秆配方和杂草配方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7.
透气性及低温处理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3种封口材料和4种低温处理及2种处理相结合,研究了透气性及低温处理时间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需要良好的透气性,同一培养料和最佳湿度情况下,采用具有良好透气性的封口物,能显著地加快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速度,在25℃恒温培养条件下,用双层报纸或纤维棉封口的菌丝生长速度分别是双层聚丙烯薄膜封口菌丝生长速度的1.59倍和1.55倍;低温处理显著降低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速度;透气性和低温处理因素相比较,透气性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更明显.表3参5  相似文献   

8.
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是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野生资源非常匮乏,目前人工栽培粗毛纤孔菌技术尚未成熟,为了提高粗毛纤孔菌栽培生物转化率和缩短生产周期,首先对采集的野生粗毛纤孔菌菌丝培养条件进行分析,然后进一步探究采用大米栽培粗毛纤孔菌的方法.在分析菌丝培养条件过程中,以菌丝长速为指标来筛选菌株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pH、碳源和氮源;在子实体栽培研究过程中,以生物转化率为指标来筛选适合菌株子实体生长的栽培培养基.菌丝生长培养条件筛选结果表明,寄生枣树的野生粗毛纤孔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5℃、初始p H 6.0、碳源葡萄糖、氮源酵母提取粉.驯化栽培结果显示,粗毛纤孔菌在以大米为主要基质的培养基中生物转化率较高,优化后的最优栽培条件为营养液中酵母提取粉含量0.2%、大米与营养液的料液比1:1.6、液体菌种接种量4 mL,在该条件下,菌丝长满栽培培养基需4 d左右,原基分化形成子实体需20 d左右,生物转化率可达到28.70%±5.05%.本研究结果表明以大米为主要基质栽培粗毛纤孔是可行的,同时也可为其他珍稀药用真菌寻找新的栽培基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木糖是秸秆等纤维素类生物质原料中含量仅次于葡萄糖的第二丰富的糖,构建可高效发酵木糖的酿酒酵母菌株是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纤维素燃料乙醇生产成本的基础.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以及本源基因的调控都需要选择表达强度合适的启动子.基于比较转录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比较解析酿酒酵母所有基因在发酵葡萄糖、发酵木糖、发酵混合糖(葡萄糖和木糖)条件下的表达强度,拟为构建木糖利用菌株提供一系列备选的启动子库.结果表明,碳源种类对酿酒酵母启动子的强度有显著影响,绝大多数启动子强度受碳源影响显著,有67个启动子的强度在不同碳源条件下保持了相对稳定;启动子P_(TEF1)和P_(TEF2)、P_(ADH1)、P_(CCW12)和某些核糖体蛋白基因启动子可在构建木糖利用菌株时作为组成型强启动子,另有中、弱强度的组成型启动子可用于基因表达优化;启动子P_(YNR071C)、P_(PUT1)、P_(DSF1)等可作为利用木糖时的诱导型启动子,使基因在有需要的时候才进行表达.本研究在系统解析全基因组启动子强度和碳源种类的关系基础上,为构建利用不同碳源的酿酒酵母菌株提供了具有不同表达特征的候选启动子库.(图1表6参24)  相似文献   

10.
从成都动物园健康大熊猫的肠道采集样品,富集分离获得一株典型的厌氧纤维素分解菌PD.分离菌是杆状,革兰氏阳性(G ),菌体大小为0.5μm×(3~5)μm,严格厌氧;生长温度为25~40℃,最适生长温度为38℃;pH范围5.0~9.0,最适pH7.2;在纤维素粉作碳源的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直径为1~3mm,白色透明斑;分离菌株不仅能利用纤维二糖、葡萄糖、蔗糖、淀粉、松三糖、覃糖等多种可溶性碳源,而且可以利用纤维素粉等不溶性碳源.同时,对菌株PD进行了16SrDNA的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对16SrDNA部分序列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表明菌株PD属于梭菌属,与Clostridiumlentocellum(T)的16SrDNA序列具有92.2%相似性.图5表1参18  相似文献   

11.
以15种包括同质异核和同核异质高粱材料的总:DNA为模板进行RAPD分析,196个随机引物中,引物Y-19扩增得到一个很有规律的差异片段SAY-192300。该片段只出现在4个保持系(B)和3个恢复系(R)中,而不出现在6个不育系(A)和2个杂种F1中,进一步对cms—Al、cms—A2两套8个材料(A/B/R/F1)的总DNA、mtDNA和cpDNA用引物Y-19进行扩增,发现片段SAY-192300仅在cpDNA得到,Southern杂交结果证实了片段SAY-192300的叶绿体来源,同时也表明在cms胞质中该片段所在区未发生插入、缺失等大的结构变异,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片段为叶绿体ps1A1和ps1A2基因的部分序列。图6表2参19。  相似文献   

12.
臭氧氧化降解水溶液中1—萘酚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世云  张全兴 《环境化学》1999,18(3):227-231
本文研究了水溶液中1-萘酚在鼓泡反应釜内臭氧氧化的消失动力学,考察了pH值、温度、自由基清除剂和1-萘酚的起始反应浓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反应温度的提高有利于1-萘酚的降解。1-萘酚初始浓度低时其消失速率较高。该反应是有自由基反应贡献的分子臭氧氧化反应。在重碳酸盐存在下,1-萘酚的臭氧氧化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3.
活性污泥过程数学模型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重华  刘勇弟 《环境化学》2002,21(6):521-527
介绍了活性污泥过程模型ASM1,ASM2及ASM3的建模方法,并分析了各模型的微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LHG1菌株的分离和降解环己烷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选择性培养从石油废水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以环己烷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降解菌株 L H G1 ,对 L H G1 菌株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 L H G1 菌株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60 ~100 h 、环己烷浓度460 ~770 mg/ L、p H6 ~8 、ρ( Na Cl) = 10 g L- 1 、θ= 25 ~40 ℃. L H G1 菌株能够利用环烷烃代谢的中间产物环己酮和环戊酮.此外, L H G1 菌株还能降解液体石蜡、固体石蜡、萘和苯酚等链烃、芳香烃和酚类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氯代酚与1-NP的单一和联合致突变效应,结果发现,各氯代酚对1-NP的致突变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系数(S)与各氯代酚的分子描述参数的关系能用QSAR方程表示,由方程得出的预测值与实验测定值之间能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6.
硝基多环芳烃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余刚  徐晓白 《环境化学》1993,12(4):299-303
用摇瓶法测定了九种硝基多环芳烃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研究发现用Leo碎片法可以较好地估算NO_2-PAHs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_(ow))与水溶解度(S)之间建立了相关方程: lgK_(ow)=-0.925lgS-0.00697(mp-25)+4.164(S用mg/l表示时); lgK_(ow)=-0.885lgS-0.00727(mp-25)+4.815(S用mol/m~3表示时)。  相似文献   

17.
1-丁酰基苯酚在液相中的光化学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业  张文吉 《环境化学》2004,23(2):168-172
以太阳光和紫外光为光源 ,对 1 丁酰基苯酚的两个异构体在液相中的光化学行为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紫外光下 ,p ( 1 丁酰基 )苯酚、o ( 1 丁酰基 )苯酚在各种介质中的光解速率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 ,p ( 1 丁酰基 )苯酚在各种溶剂中光解迅速 ,o ( 1 丁酰基 )苯酚在丙酮中的光解速率远大于其在甲醇、正己烷中的光解速率 .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进行紫外光照 2h ,p ( 1 丁酰基 )苯酚在pH =7的缓冲溶液中光解最快 ,o ( 1 丁酰基 )苯酚紫外光照 1 6 5h ,在pH =9的缓冲溶液中光解最快 .水中溶解物对p ( 1 丁酰基 )苯酚和o ( 1 丁酰基 )苯酚的光解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太阳光下 ,p ( 1 丁酰基 )苯酚在甲醇、正己烷中能稳定存在 ,光照 40h浓度无变化 .在丙酮中光降解显著 ,1 2 9 4mg·l- 1 p ( 1 丁酰基 )苯酚的丙酮溶液光照 40h ,光解率为 46 2 % ;o ( 1 丁酰基 )苯酚的甲醇、正己烷溶液在太阳光下分别有轻微光解 ,而在丙酮中光解显著 ,1 38 8mg·l- 1 o ( 1 丁酰基 )苯酚的丙酮溶液光照 40h,光解率为 95 1 % .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煤气化工程的典型实例分析为基础,通过对气源厂经济效益的分析,提出了以气化替煤量和节煤量两项指标,进行宏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效益分析的步骤及相应的计算公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兰辉  陈敏东  马嫣 《环境化学》2011,30(6):1144-1151
采用烟雾箱实验模拟了大气中1-甲基环己烯臭氧氧化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化学过程.采用衍生化方法和气质联用仪对反应中生成的低挥发性有机酸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通过研究.OH自由基清除剂和相对湿度对产物产率的影响,检验了文献中提出的假设反应机理,并提出了各产物的详细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0.
新型絮凝剂聚环氧氯丙烷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为原料,乙二胺为交联剂,制备有机阳离子聚合物,研究乙二胺加入量、反应温度、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的摩尔比、聚合时间等对聚合物粘度和阳离子度的影响,利用电子透射电镜(TEM)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聚合物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的摩尔比为1.5:1,乙二胺加入量为3%时,聚合物的粘度和阳离子度最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架桥和电中和作用,对染料废水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