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赵俊明  周琪 《环保科技》2004,10(4):31-34
介绍了SBR及其变形工艺的原理及特性,并且结合实例,说明了SBR工艺在我国城市污水中的具体应用,由于各种SBR变形工艺又有其新的特点,文章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运行方式、主要的运行参数及运行过程。最后提出了SBR在应用中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俊明  周琪 《贵州环保科技》2004,10(4):31-34,39
介绍了SBR及其变形工艺的原理及特性,并且结合实例,说明了SBR工艺在我国城市污水中的具体应用,由于各种SBR变形工艺又有其新的特点,文章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运行方式、主要的运行参数及运行过程。最后提出了SBR在应用中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某市政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SBR工艺,在调试期间,由于除磷效果差,出水不能达到国家标准。通过监测实际进出水水质,调节SBR及除磷的运行工艺参数,最终找到稳定运行的最优参数,使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4.
将传统SBR的曝气和沉淀过程在时间上进行分段,在不同段数厌氧、好氧、缺氧状态交替运行条件下,考查了分段式SBR工艺的运行情况,并与传统SBR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了传统SBR、二段式SBR和三段式SBR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三段式SBR对COD、NH 4-N、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7.33%、96.63%、99.76%;二段式SBR对COD、NH 4-N、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6.98%、93.45%、98.63%;传统SBR对COD、NH 4-N、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5.87%、88.47%、98.15%,由此可见分段式SBR较传统SBR对有机物、NH3-N和总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乡镇水污染现状及形成原因,介绍了SBR污水处理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其特点,介绍了将SBR工艺应用于莱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工程概况、工艺流程、各主要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参数以及运行情况,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对污染物浓度较低的乡镇污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各项指标均可达到现行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SBR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介了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SBR技术及其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发展,对SBR工艺操作周期的四个主要顺序,即进水、曝气、沉淀、滗水四个阶段作了分析,并简介了在我国应用SBR技术的几个工程实例及其运行参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碳氮比小于7的污水,其碳源不能满足硝化与反硝化的要求这一问题,通过改变SBR工艺的运行方式、调解工艺参数等技术手段,使其能够达标处理此类工业废水,并通过某淀粉厂的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采用改良的SBR工艺可以对低碳高氮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SBR+絮凝沉淀法处理造纸中段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用SBR +絮凝沉淀法处理造纸中段水的工程实例 ,主要介绍了各构筑物、设备的运行参数和调试运行情况。结果表明 ,该工艺具有占地少、效果好、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 ,可应用于造纸中段水废水处理中  相似文献   

9.
UniFed SBR工艺已在某食品生产废水处理工程中成功运行3年以上,且运行效果稳定,出水达标排放。本文简单介绍了该工艺的流程、主要特点、设计参数以及其中空气堰排水器的主要原理和优点,以为类似废水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DAT-IAT工艺应用于抚顺市三宝屯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特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构造形式及设计参数,处理系统的运行效果及处理成本,分析设计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为SBR新工艺在北方寒冷地区应用提供设计参数和运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序批式反应器(SBR)的连续运行,研究了污水不同起始pH值对增强生物除磷的影响(SBR1:pH=6.8;SBR2:pH=7.6).结果表明,在厌氧阶段,SBR2释磷量高于SBR1;在好氧阶段,SBR2降解的聚羟基烷酸(PHA)量低于SBR1,并且糖原合成量/PHA降解量的比例要远远低于SBR1.但是,SBR2反而比SBR1吸收更多的磷.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由于SBR2比SBR1合成的糖原少,因此其低PHA降解量并没有导致低吸磷量.推测SBR2中的聚磷菌(PAO)量高于SBR1,从而导致SBR2有着更高的吸磷量以及PHA利用率.在好氧末,SBR2中的可溶解性正磷酸盐(SOP)浓度远远低于SBR1,SBR2的除磷效果达到93.67%,但SBR1仅为65.06%.因此,通过控制污水起始pH值的方法可以达到显著提高增强生物除磷效果的目的,比控制整个污水生物处理过程pH的方法要方便.  相似文献   

12.
根据SBR工艺的特征以及氮和磷的去除机理,通过对SBR运行方式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同时具备脱氮除磷功能的改进的运行方式,并对影响SBR工艺处理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SBR法设计与运行控制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分析了序批式活性污泥现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生化反应动力学原理推导出SBR系统设计的基本关系式,并用试验进行验证。据此总结出SBR的优选设计方法,并进行评价和讨论。该设计方法引入了“进水期污泥负荷”和“反应期污泥负荷”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4.
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强化SBR工艺脱氮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采用PVA-H2BO4法制得的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凝胶小球引入SBR工艺中,通过平行试验比较了普通SBR反应器(N1)与投加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凝胶小球的SBR反应器(N2)的脱氮性能,分析了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强化SBR工艺脱氮性能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N2反应器的NH4+-N及TIN的去除率较N1反应器分别提高了4.4%~32.8%、34.1%~50.9%,且表现出明显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同时通过典型周期内不同反应器各形态氮随时间的变化研究发现,该反应器发生了很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说明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对SBR反应器的脱氮性能有很好的强化作用。N2为提高SBR反应器得脱氮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处理垃圾渗滤液的SBR中微生物种群与污泥比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活性污泥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时污泥过滤性能与微生物种群的关系,采用两组运行参数相同的SBR反应器对某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一组置于太阳光照下(SBR1),另一组置于室内黑暗处(SBR2).在运行过程中发现SBR1在第30~50 d出现了轮虫等捕食性后生动物,污泥比阻在第35 d出现下降;而SBR2在第40 d发生了丝状膨胀,污泥比阻一直上升.为了研究两组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的差异,取两反应器运行至第50 d的活性污泥进行高通量测序发现:SBR1真菌中Rozellomycota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83.71%.SBR2真菌中Basidiomycota和Trichosporon为优势菌门和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为99.84%和99.78%.SBR1中细菌丰度较SBR2高,Thauera是SBR1中主要细菌菌属,其相对丰度为39.35%;Planktosalinus、Thauera和Ottowia为SBR2中优势细菌菌属,其相对丰度分别为16.84%、16.23%和12.55%.SBR2中主要真菌和细菌菌属类型和丰度均与SBR1存在差异,可见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是影响污泥过滤性能的主要因素,同时太阳光照会影响活性污泥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16.
对SBR废水处理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应用SBR反应器对沈阳康平县污水厂进行了模拟处理研究,并对反应温度对CODcr、BOD5去除率的影响,SBR工艺的需氧与供氧之间的关系,NO3-N进水期与厌氧期、闲置期浓度变化等进行了讨论,得出了最佳工艺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17.
高等微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等微生物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尚无有效方法用于测定高等微生物的活性.本文探索通过加盐抑制高等微生物的方法测定其活性.分别对小型SBR硝化系统和中试BCFS系统中的泥样进行加盐抑制实验,以验证这一测定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测定SBR硝化系统中高等微生物的活性,其值约为14%.但此方法却不能用于BCFS系统,原因是BCFS系统中的异养细菌会受到盐的影响加速胞内底物代谢,并最终导致泥样的总耗氧偏高.  相似文献   

18.
污泥膨胀问题与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探索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研究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简称SBR法)发生污泥膨胀的可能性。本文在参阅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在普通活性污泥法中引起污泥膨胀的本质原因、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与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虽然SBR法的底物降解过程是一个理想的推流式,它确实是活性污泥法中最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的工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SBR法不可能发生污泥膨胀,通过大量试验发现,在低负荷和沉淀及闲置时间过长时.SBR法也会产生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9.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在处理聚酰胺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将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简称SBR法)应用于聚酰胺废水的治理工程中。运行实践表明,该处理工艺对于聚酰胺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良好的去除效率,并且该处理工艺具有投资少,运行可靠,管理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基于污泥转移的SBR工艺污泥沉降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具有污泥转移功能的SBR工艺是利用SBR工艺的间歇运行特性,通过污泥回流的方式在并联运行的SBR间实现活性污泥的转移,使各SBR反应器中反应阶段污泥量增加,沉淀撇水阶段减少,从而提高系统除污效能和处理能力。以某低浓度城市污水为水源,进行了中试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污泥转移量下系统中污泥的沉降界面、污泥指数等关系,考察了污泥转移对SBR处理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污泥转移可改善污泥沉降性能,30%的污泥回流比下反应器中污泥的SVI值由无污泥转移时的140降低为93左右;采用30%的污泥回流比进行污泥转移可将传统SBR工艺处理能力提高近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