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条例》的颁布,提高了工伤保险的立法层次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建立的,标志是政务院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制定的,并于1951年12月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从那时起到20世纪80年代的30多年里,工伤保险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保持着“超稳定”的状态。及至改革开放,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这种“几十年一贯制”的“超稳定”的工伤保险制度,显然在覆盖范围、待遇水平等各个方面已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些省份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对工伤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有些省份还出台了地方法规,对新形势下的工伤保险进行规范,实  相似文献   

3.
“福利刚性”专指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只能允许其上升不能允许其下降的心理预期。福利的这种“刚性”特征,使得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弹性,一般情况下规模只能扩大不能缩小,项目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水平只能升高不能降低,这就是所谓的“福利刚性”原则。由于这一原则,世界各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都比较审慎,改革措施都以不降低现有社会保障水平、尽量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前提。其结果是使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开支逐年攀升,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11.
12.
劳动者的工伤及由工伤产生的经济补偿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以后,就经济补偿而言,现阶段主要有4种形式:1.依据《劳动法》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在确定工伤保险改革的地区,普遍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工伤费用统筹,对工伤员工提供经济补偿。2.依据《民法通则》、《劳动法》等法律与行政法规,由用人单位或雇主个人承担劳动者工伤经济补偿。3.对所发生的工伤事故所需经济补偿费用,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自行承担。4.少数地区开办雇主责任保险以及有关意外伤害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承…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