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连友 《绿叶》2014,(1):94-102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是公元675年,在庆祝滕王阁新修落成而举办的宴会上,诗人王勃写下的著名的《滕王阁序》中的开篇佳句。这些对1300多年前自然和人文盛景的描述,一直被认为是对江西自然和人文的最精准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正>蓬莱阁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华夏古代四大名楼,而它又是唯一临海、雄踞山崖之上的"空中仙宫"。在其附近的海面上,常有瑰丽的亭台楼阁以及青山苍翠显现,袅袅如浮云过海,是世界上"海市蜃楼"奇观出现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仿佛那里就是金碧辉煌的神秘仙界,难怪秦、汉等数代皇帝都为之倾倒。丹崖极顶蓬莱阁蓬莱本名登州,汉武帝因寻觅三座传说中的仙山不成,便将此地命名蓬莱,以解心头挂念。不过后人为了纪念还特  相似文献   

3.
《绿叶》2008,(12):74-79
"禅"挖掘和表达的是人类生存的自然之道。佛门的"自然"、"因缘"法集中深化了世俗对"自然法"的理解,让人在随缘任运的"自然智"中达到对自然生命的贯通。在禅者无我的只有清净事实的世界里,一切都自在运行,各得其所,这是自然的公正。  相似文献   

4.
正在笔者心目中,扬州漆器是乾隆下江南的浪漫起因,是扬州八怪"怪"之源泉。扬州漆器是扬州历史最悠久也最具代表性的手工业。扬州是一座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城市,而扬州漆器就是这最具人文魅力的基因。自古就有髹漆成器之说。漆,漆树伤口流出的树脂;髹,以漆漆物之意。  相似文献   

5.
《绿叶》2016,(11)
在我国"五位一体"的治国方略中,已把实现"美丽中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美丽中国"既含有国家自然环境之美,又含有国家精神及社会发展之美。就前者而言,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环境之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机内容和重要任务。"美"就是"绿"满山川原野,"绿"是"美"的底色和谐。只有广袤国土披绿,美才有本色,生态文明才有根基。归根结蒂,生态文明是自然、人与社会,及自然与社会保持共生共荣、和谐共存。而发展木本粮油产业,就是实现生态文明和经济绿色增长的重大绿色工程。  相似文献   

6.
何慧丽  薛莉娟 《绿叶》2012,(11):23-28
农业具有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等多功能属性,这种多功能属性的真正实现,首先不在技术层次和经验性层次,而是方向性、道理层次,根本上要靠"师法自然"、"尊重自然"的新型农业观的践行。本文以日本木村的苹果种植为例,归纳出对"尊重自然"的农业观的基本理解,并以长期所参与的乡村建设实践为经验,表明了结合中国地方和城乡关系实际状况而因势参与的行动之心志。  相似文献   

7.
<正>千百年来,哈尼人用双手在大自然中"打磨"和精心"雕琢"的哈尼梯田,才是一个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大地艺术,其线条、韵律、节奏无不浸透着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美。行走在哈尼族的村寨,犹如置身于一幅山水林田湖的图画中。仰望山上,那是一众郁郁葱葱的森林矩阵;俯瞰山谷,那是一览层层叠叠的壮美梯田。那经流不息的汩汩清泉,把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山高水长,千年  相似文献   

8.
2003年春夏之交的"非典"疫情的肆虐,使我第一次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是何等得脆弱!人类不能超越自然,而要善待自然,进而萌生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冲  相似文献   

9.
<正>苏州高新区秦馀小学,坐落于苏州古城以西,苏州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2014年建校以来,学校探索"秦馀",问道"山水",确立了"德如山之重学似水之灵"的秦馀校训。五年来,初谙"山水秦馀"之精髓。秦馀小学从建校之初,即开始打造四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名片"——山水秦馀、绿色秦馀、和润秦馀和人文秦馀。这四张校园"名片"充分反  相似文献   

10.
燕华 《青海环境》2014,(4):161-163
文章首先提出"中国夏都、湟金谷地"的整体环境形象的目标,并以自然和人文为特色,从形象塑造的虚实两方面对战略构想进行深化,为西宁市城市形象发展提出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少儿生态美育,将生态与美育有机融合,让小学生态教育充满思辨之美、童趣之美、人文之美,使生态教育更加适合小学阶段,更易深入人心。小学生态美育,是指将单纯的生态学知识融入具有审美情趣的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育人途径,它引导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生态美的欣赏与关怀、研究与保护,在内心深处产生对自然美、生态美的珍惜、爱护之情,以美动人,以美育人。在小学阶段,将生态教育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美育教育,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态教育新举措。  相似文献   

12.
志钢 《环境教育》2010,(11):53-53
人类是自然之子,源于自然,热爱自然,而野生动物则是自然的重要成分。一座没有野生动物的城市,是极不自然,极违背人类本性的。  相似文献   

13.
翟路 《环境教育》2014,(10):53-53
正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天人关系"、"人地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老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与其所属的人类社会都是自然的产物。庄子"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人为一",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孟子"天地同诚"等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此外,我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以顺应作物的生长和节气变化为出发点,蕴含了朴素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的雏形。如孟子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u)罟(gu)不入(wu)池,  相似文献   

14.
《绿叶》2017,(10)
正自然文学,对很多读者来说,并不是一个熟悉的定义。何为自然文学?自然文学是与传统主流文学相比较,而得出的一个定义。在我国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中,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习惯以"人"为中心。哪怕是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作为主角的仍然是"人",而非自然。何出此言?请看,在我国传统文学中,创作的目的是以文载道。一篇作品,哪怕是写景,也总得与"道"相契合。简言之,在这样的作品中,景或自然,不过是配角;而"道"或所谓的"圣人之言",才是主角。说到底,依旧是以"人"为中心。  相似文献   

15.
<正>当泥泞的脚印混沌了苍绿的草甸,当茫茫的林海变成了成捆代销的木材,当灰黑掩盖了蓝天原本的色彩,那些消失的美丽唤醒我们对自然纯朴的热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一家人怀着对自然的赤诚之心,去往清凉之山五台山,在那润肺清心的蓝天白云之下,拾起路旁遗落的垃圾,感受自然的圣洁之美。"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在近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现代人文旅游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如郭一新、李乃英等对现代农业旅游进行了研究;姚宏等对现代工业旅游的研究。笔者从产业划分的角度对现代人文旅游进行划分,可分为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和政治、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可持续性:虽然现代文明时间不长,但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却数不胜数,内容和种类包括社会的方方面面,远远超过古代文化。并且随着人类的发展,无论是旅游种类还是旅游内容都将是既丰富而又持续不断地发展深化。开发利用的方便性:一般,我们对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的"自然教育"近年来呈风声水起之势,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实现与自然的有效联结,有助于提高"环境教育"的水平。"自然教育"的理念出现在100多年前,但从未被正式定义[1]。国内"自然教育"的发展受到了环境教育和可持续教育的影响,但又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教育或户外教育有所区别。学校的"自  相似文献   

18.
哲夫 《环境教育》2012,(1):87-88
饿了五千年的中国人一旦开始吃这顿饭,那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吃饭。这桌大餐费用之高,制作之狂妄大胆,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三岛由纪夫生前曾经非常人类地认为"创造孔雀这种鸟是自然的虚荣心。这种无用却灿烂夺目的动物,对自然而言是不必要的。"他的这种轻蔑的论调,间接导致野生孔雀的濒危与人工饲养孔雀的成功。只是调侃,三岛由纪  相似文献   

19.
鉴于河北平山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西柏坡"精神的社会影响,以太行山原生态资源为依托,西柏坡革命圣地旅游为龙头,县辖景致和文化遗址为基础,努力打造文化产业精品,促进区域经济稳步发展,倡导"文化兴县"并突出旅游经济地位,开拓县辖区"红色承载和谐自然"的人文生态环境,倡导创建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互融与双赢"的时代策略。  相似文献   

20.
如果把"敬畏大自然"理解为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无疑是一种正确的态 度,我完全赞成。但如果将"敬畏大自 然"与以往一些人出于蒙昧的自然崇拜 混为一谈,因此就认为人类在自然面前 应该一味顺从、无所作为,那就走到了 另一个极端,不仅非人类之福,就是持 这种观念者也难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