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古代环境保护体现了古人的一种生存智慧。那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还得从我国所处的环境和人们的生产方式谈起。在农业生产发端之前,人类是靠渔猎和采集来维持自身生存的。我国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也叫包牺)氏实际是一个渔猎部族的首领。《易·系辞下》有这样一段描述他的话:  相似文献   

2.
小虫 《环境教育》2007,(6):56-56
或许,我们需要从中国古人那里汲取有关保护环境的思想及对策,以兹检讨作为后人因为愚蠢的自高自大、蒙昧的战天斗地、征服自然所犯下的违背“古训”的过失,以更有效地改善生存环境,更好地生存下去。据史料记载,我国有关保护自然资源的法规可以追溯至夏朝。《逸周书·大聚篇》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入夏三月川泽不网罟,  相似文献   

3.
徐旺生 《绿叶》2012,(6):49-55
环境意识兴起于近现代,环境问题却始于人类生产活动出现之初。古代中国,为了缓解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文明中心由黄土高原先转至华北平原再转至南方湿地,从而缓解了环境所带来的发展瓶颈。到了现代,我们已然不再具有古人所具有的迁徙空间,但环境问题却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反思古代中国的迁都历程,关注环境压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共和国成立最初的十几年间,国人对中国有环境公害的问题缺乏认识,认为那只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顽症。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周恩来较早地把环境问题当作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长远大计来看待,积极倡导和践行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理念,为新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小环保卡,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可滴水穿石、聚沙成塔。身为环境宣教工作者,上海市环保宣教中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上,让公众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成为环境保护的支持者和参与者。青年"环境特使"在行动拜耳青年环境特使活动是上海市环  相似文献   

6.
正"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每每诵读古人诗句,那环境美景总令我心驰神往。当我爬上西山想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当我登上电视塔想将景色尽收眼底、一览众山时,能否看到蓝天白云京城美景,就要看天气、凭运气。我意识到,环境保护,真的不是我们喊喊口号就能达成的心愿,而应该是,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辜恩臻 《绿叶》2012,(10):57-62
环境信息是公众信息,是影响到每一个人生存质量、生存尊严的重要事项,属于公民应得的权利,不应当是独享的资源,而应当被披露和共享。同时,公众也应该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对环境的关注中,以此为起点形成良好的互动,使环境的构建从政府构建走向民主构建。  相似文献   

8.
九九归一     
走过14年的风雨历程,第99期《绿叶》杂志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古人云:“九九归一,合于大道。”《绿叶》虽小,其成长、发展,却一样离不开“大道”。这个“大道”,便是《绿叶》秉承的“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环境文化”的办刊宗旨。1992年初春,在杨沫、端木蕻良、王蒙等著名作家的支持和倡导下,中国第一本环境文学杂志——《绿叶》,在花团锦簇的中国出版界破土而出。无数作家的呵护与滋养,使得《绿叶》迅速成长为环境文学领域的一面旗帜。2003年底,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受命接手《绿叶》。为了推动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崛起,推动公众踊跃参与环境保护,我…  相似文献   

9.
杜浩 《环境教育》2011,(4):52-52
物质环境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的家园,也是我们的幸福所系。德国的荷尔德林有诗云:"诗意地栖居于世。"这是诗人对于我们和环境和谐一致的理想的歌颂。  相似文献   

10.
曹华 《绿叶》2007,(12):80-81
中国古人很早就有今天所倡导的"生态环境"意识,而当这一意识委婉曲折地在唐前志怪小说中体现出来时,就显得更加生动鲜明,富于感染力与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一切条件。而人类为了更加美好地生存,在不断适应环境的同时,还在不断地改造着环境。随着地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由此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了。所谓环境问题指的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环境问题是自从地球有了人类以后才逐渐出现的问题。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地球上的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繁衍、进化。…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在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顺应时势地提出了“环境文学”的这个新命题,并且以积极的文学创作实践进行大胆的开拓。总的来说,环境文学这个新的命题的提出,正是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严峻的环境问题的现实对文学发展繁荣的呼唤。产生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文学,一定要义不容辞地以时代的要求去唤起人们热爱、建设和自觉地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因此,发展繁荣环境文学势在必行。首先,从文学的发展、继承来看,必须发展和繁荣环境文学。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向以山河壮美、风光秀丽、人杰地灵著称于世。我国的古代文学中,有许许多多令人拍案叫绝的人与环境为主题的光辉篇章。远古神话《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就是运用丰富想象艺术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是指借助于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其目的是确保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因此环境教育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环境教育亦即生存教育、发展教育。一、环境问田的产生及其启示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负反馈效应。显然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和存在着…  相似文献   

14.
世界地球日     
地球日诞生于1970年4月22日。当时,由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以及频频发生的工业公害,极大地危害人类的生存,人们越来越感到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为了唤起公众和政府对环境问题的警觉,呼吁政府在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5.
屈振辉 《环境教育》2008,(12):17-18
人的生存与发展须臾都不可离开环境,环境道德是公民道德体系的重要构成。公民道德建设关系国家发展以及社会和谐,若要全面提升全民族环境道德意识与素质,必须立足本土资源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中华民族极为注重礼在道德教化中的功能,“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杨心内容和精髓,礼仪与道德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中应有之意,必须重视“礼”在环境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峰 《绿色视野》2013,(6):43-45
在中国为数不多的珍稀野生动物家族中,生命力最强的一族显然是被国人遗忘了,那就是在新疆大漠戈壁深处独来独往、靠喝盐水生存的野骆驼。野驼的敌人是人野骆驼的数量比大熊猫还要少,而且它是世界上唯一能靠喝咸水生存的动物。作为一个古老的物种,野骆驼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道德被限定于社会领域,协调的只是人与人的关系,自然的存在仅仅被看作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人类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自然提供的一切,根本没想对它尽什么义务。但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1 9 9 1年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一文中,将持续生存道德作为第一原则提出。可持续生存道德首先指的就是环境道德。美国著  相似文献   

18.
<正> 陈国阶在《中国环境科学》今年第3期撰文提出,当代环境问题具有全球化、综合化和社会化的特点,环境治理的战略对策应从环境保护转向生态建设。生态建设强调人类生存与发展和环境的整体协调,从人类生存空间、发展空间的环境整体优化与协调出发,制定环境建设的总体战略,并将环境保护引向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农业和农村环境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各种工业废弃物和农用化学物质不断地涌入农业环境,使得农业环境的污染负荷增加,农业本身产生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农业环境正面临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环境各个要素的污染都会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主要介绍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因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厂群矛盾,是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完善环境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在我国环境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因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厂群矛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要贯彻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党的总路线总方针,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搞好大中型企业。其中转换经营机制是搞活搞好企业的一篇大文章,要做好这篇大文章,首先要有写文章的基本物质条件,而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正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