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曝气体物滤池去除污染物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汝琪  钱易 《环境科学》1999,20(6):49-52
曝气生物滤池具有体积小、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流程简单的优点,最大特点是使用了一种新型粒状填料,它的去除机理主要有过滤、吸附和生物代谢,填料高度对去除效果有限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去除率同填料高度丰正相关,最上层的37cm厚滤料去除污染物的效果最好,该处的SS、COD、BOD5、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70%、82.5%、66.95%、53.6%和50.2%。  相似文献   

2.
硝化细菌在氨氮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使用硝化细菌增养液挂膜,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以及富营养化河水中的氨氮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很短的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1h),污水厂出水经处理后NH3-N全部达标并小于8mg/L,其去除率达70%;NO^-2-N小于4mg/L。富营养化河水在HRT为1.2h时,出水NH3-N与NO^-2均小于1mg/L。试验出水中的氮主要以NO^-3-N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石油化工产品的增加及深度加工,其排放污水中NH3-N经中和沉淀,生化处理后仍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为促使石油化工外排污水NH3-N达标,提出了A/O生物膜脱氮、过氯化脱氮、碱化曝气吹脱脱氮及程序间歇式多级生物氧化法脱氮(简称生物氧化法)等技术,经过小试、中试及局部生产性试验,取得了明显的脱氮效果,在源头来水水质较稳定的情况下,可确保外排污水中NH3-B达标。  相似文献   

4.
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微污染原水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姚江水质为pH6.8~7.4、浊度9~20NTU、色度25~37度、NH+4-N1.0~9.0mg/L、NO-2-N0.075~0.25mg/L和CODMn8~18.9mg/L的条件下,进行了生物接触氧化法预处理微污染原水的除污染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化池进水处填料层生物膜厚度为0.3~0.5mm,出水处填料层膜厚为0.1~0.3mm,仅为污水处理中普通生物膜厚的1/10左右.当水中溶解氧控制在7~9mg/L时,填料上生物膜全是好气层,无厌氧层存在.生物接触氧化法净水过程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好氧的生物作用过程,包括生物膜吸附,生物絮凝,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及氨氮的显著硝化等作用.生物膜上的细菌主要是高好氧贫营养性微生物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生物填料反应器(简称PBR)用于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时,对COD,SS,NH3-N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并推荐废水再用流程为:二级处理出水→上向流PBR→双层滤料滤池→出水再用。推荐流程可有效地去除二级处理出水中的COD,SS,NH3-N,去除率分别为42.5%,92.3%.52.6%。推荐流程出水可再用于生产,生活杂用,循环冷却水补充等用水场合。  相似文献   

6.
生物接触氧化物净化微污染原水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姚江水质为pH6.8 ̄7.4、浊度9 ̄20NTU、色度25 ̄37度、NH4^+-N1.0 ̄9.0mg/L、NO2^--No0.075 ̄0.25mg/L和CODMn8 ̄18.9mg/L的条件下,进行了生物接触氧化法预处理微污染原水的除污染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化池进水处填料层生物膜厚度为0.3 ̄0.5mm,出水处填料层膜厚为0.1 ̄0.3mm,仅为污水处理中普通生物膜厚的1/10左右。当水中溶  相似文献   

7.
生物膜法去除地面水中NH3—N的效果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滴滤式生物膜法及浸没式生物膜法处理受到微污染的地面水源水。试验结果表明L:两种方法对原水中的NH3-N都有显著的降解效果。相对而言,滴滤式生物膜法具有省略鼓风曝气系统的优点;但是后者则具有处理效率高、温度影响小、不会堵塞、运行稳定的优点2,并且进出水位的落差很小,总的能耗少,便于在自来水厂处理系统的前段增设,为去除 微污染水中的有害物质提供了简单、有效、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江萍  黎俊 《环境与开发》2000,15(4):6-7,28
本文综述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在固定化载体(填料),反应器及工艺等方面研究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极具推广价值的废水处理新工艺--曝气生物滤池及新型陶瓷粒状填料。  相似文献   

9.
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污染物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曝气生物滤池具有体积小、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流程简单的优点,最大特点是使用了一种新型粒状填料.它的去除机理主要有过滤、吸附和生物代谢.填料高度对去除效果有很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去除率同填料高度成正相关,最上层的37cm 厚滤料去除污染物的效果最好,该处的SS、COD、BOD5、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70% 、825% 、6695% 、536% 和502% .  相似文献   

10.
高盐度、高氨氮肠衣废水的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盐度、高氨氮肠衣废水经过简单的絮凝预处理后,进行PAC-SBR生化处理。在原水Cl ̄-,NH_3-N,CODc_r浓度分别高达9000mg/L,145mg/L和2000mg/L时,预处理CODc_r可去除30%以上。生化法取得了95%以上的NH_3-N去除率及90%左右的CODc_r去除率.脱氮效果显著,Cl ̄-对系统的生化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石化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塔器与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相结合处理石化污水的新技术。污水经处理后,NH+4-N可以从50~80mg/L降到10mg/L以下,COD从100~200mg/L降至80mg/L以下,最短停留时间3  相似文献   

12.
对九江炼油厂污水处理现有的运行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该装置采取两级生化法和生物膜法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炼油废水。两级生化法COD负荷率在0.20~0.52kg/(kg.d),COD去除率在60%以上,酚负荷率≤0.08kg/(kg.d),酚去除率在99%以上。生物膜法COD、NH3-N去除率均在60%以下。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COD、NH3-N去除的稳定性,提出改进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用内填YDT弹性立体填料的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固定床生物膜系统处理焦化废水。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NH3-N浓度分别为1065mg/L和253mg/L,系统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3.5h,混合液回流比为3.6时,出水COD约为180mg/L,NH3-N为5mg/L,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83%和98%。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煤渣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我市生活污水的实在效果,简要介绍煤渣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工艺流程及设计要点,对煤渣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实在使用效果表示肯定。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3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富营养化水源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探讨其去除藻类的途径。试验结果表明:淹没式曝气生物陶粒滤池(I型)在4-6m/h过滤速度条件下,对藻类总数的去除效率稳定,平均为70%左右;采用YDT弹性立体填料的中心导流筒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Ⅱ型)与直接微孔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Ⅲ型),在试验初期对藻类总数的去除率较低,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2%、51.6%。但随着生物膜厚度的增加,试验后期对藻类的去除效果逐步得到提高,平均达70%以上。生物膜对藻类的生物絮凝、吸附、生物膜的脱落沉降等是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藻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生物接触氧化法是普通曝气和生物过滤两种方法的结合.它主要是通过接触氧化池进行污水处理的.接触氧化池内装有生物载体——填料.填料表面附着生物膜,污水通过生物膜而得到净比.因此又称此法为固定生物膜法.  相似文献   

17.
污染水源水的生物预处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在处理污染源水时,所提供的自来水水质已不能满足要求,其工艺改革势在必行。根据近年来国内在污染源水的生物预处理方面取得的成果,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传统工艺的不足之处及生物法预处理的优点,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分析结论是,污染源水的生物法预处理是一种经济有效且无副作用的方法,其本质是水体天然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对NH3-N、酚和有机物,具有较满意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8.
邵林广  陈斌  黄霞  钱易 《环境科学》1994,15(6):51-53
用内填YDT弹性立体填料的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固定床生物膜系统焦化废水。结果:当进水COD和NH3-N浓度分别为1065mg/L和253mg/L,系统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3.5h,混合液回流比为3.6时,出水COD约为180mg/L,NH3-N为5mg/L,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83%和98%。  相似文献   

19.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的一种新型填料—悬浮填料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综述了国内外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的一种新型填料-悬浮填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此类填料的特点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改善此类填料性能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味精废水处理工艺中的氨氮,硫酸根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邵巍 《环境保护》1999,(11):26-27
由于味精废水中COD,SO^2-4和NH3-N浓度高,pH值低,使味精废水处理难度较大。本文介绍了味精废水排放标准,提出了利用的味精废不提取酵母蛋白及SO^2-4和NH3-N对生物处理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