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入海河口形成的冲积沙岛滩涂因陆海水沙变异而出现快速冲淤已成为当前河口城市发展关注的焦点。崇明岛为我国最大的入海河口冲积沙岛,其滩涂给上海提供极其重要的空间资源,但因流域和河口高强度人类活动可能导致滩涂出现新的变化状态。据此,通过长达30多年的环岛实测地形资料,基于ArcGIS平台摸清崇明岛滩涂资源变化过程及主控要素。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崇明岛各段滩涂冲淤过程复杂多变,冲淤交替频繁;但总体上北部、南部和东滩滩涂面积均为正增长,分别增加170 km2、8 km2和51 km2。(2)促淤圈围工程导致北支泥沙量增多加速河槽萎缩淤积,是北部滩涂增长的主因。(3)新桥水道北移且有所淤浅导致南部滩涂面积淤涨,而东滩快速围垦及岸堤向海推进引起东滩滩涂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2.
中小型入海河流数量众多,每年输运大量沉积物、营养盐与污染物入海,会对河口海岸地区的地貌演化、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在入海河口建闸,改变原有的物质输运格局,将产生一系列需要治理的河口问题,如河口淤积、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以盐城海岸主要入海河口为例,分析了建闸河口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建闸河口可持续治理概念与对策措施,以确保河口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渤海滨州沿岸各入海河口进行了现状污染指标的主组元分析,获得表征各河口的主要污染指标,进而说明各河口污染类型。结果表明,潮河等四河口基本属有机污染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渤海滨州沿岸各入海河口进行了现状污染指标的主组元分析,获得表征各河口的主要污染指标,进而说明各河口污染类型。结果表明,潮河等四河口基本属有机污染型。  相似文献   

5.
探析入海河口水质评价标准的合理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入海河口(简称“河口”)是陆源污染入海的主要途径,对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几十年来,河口究竟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还是《海水水质标准》进行管理备受争议.本文通过比较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的异同点,剖析了在河口水环境管理中衍生出的边界划分不清、环境功能类别交错混乱、评价指标及限值,以及与其他标准的衔接不够合理等问题,提出需将河口作为独立水体类型进行管理,有效划分河口边界,深入水环境基准研究,积极开展两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构建流域—河口—海域陆海统筹的水环境管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彗星实验检测渤海区主要入海河流遗传毒性.以虾虎鱼为受试生物,暂养在河口水样中,染毒48h,取外周血细胞,运用彗星实验检测外周血细胞内DNA损伤程度,以尾相(TM)作为DNA损伤程度指标,并据此评估入海河流邻近海域遗传毒性风险.实验结果表明,入海河流中的特征污染物可导致虾虎鱼外周血细胞的DNA损伤,且损伤程度可以通过彗星实验定量分析,同时该试验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够反映出多种污染因子的综合致毒能力.因此,通过彗星实验建立实验室检测入海河流遗传毒性方法具有可行行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河口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关键通道,每年地表径流通过河口向陆架边缘海输入大量溶解无机碳,导致其碳源汇格局发生改变。本文分析了渤海夏季28条入海河流关键碳循环参数分布特征,估算了主要入海河流夏季溶解无机碳直接输入通量,莱州湾、辽东湾及渤海湾的溶解无机碳直接输入通量分别为0.66 TgC、0.44 TgC、0.17 TgC,直接汇入莱州湾的溶解无机碳通量超过50%,主要贡献来自黄河,另外,汇入辽东湾的大辽河及双台子河贡献了渤海河流溶解无机碳直接输入通量的20%。  相似文献   

8.
河口是流域与海洋的枢纽,受到陆海强相互耦合作用,其生态环境复杂且脆弱。本文以珠江口典型城市东莞市为例,分析了流域—入海河流—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特征,并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东莞市陆域和河口以生活源排放的含氮类污染物为主,目前的陆源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制约了入海污染削减。近年来,东莞市虽然地表水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并且通过快速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基本保障了全市生活污水处理需求,提标改造成效显著,污水集中收集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近岸海域水质尚未明显改善,陆海统筹治理行动不协调等问题,需统筹流域—入海河流—近岸海域综合协调治理,加强入海河流总氮的削减与管控,完善和提升区域污水管网纳污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等,持续深入攻坚重点海域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9.
入海河流作为近岸海域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我国北方海域的水环境质量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例行监测没有全面覆盖辽宁省的入海河流。因此,沿辽宁省海岸线对入海河流进行逐一排查和采样分析,共调查了53条入海河流,结合距其入海口最近的海域点位的监测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对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及入海河流对近岸海域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对典型重金属(Pb和Hg)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入海河流携带的污染物浓度远高于近岸海域,可能会对近岸海域水质安全造成威胁。黄海和渤海近岸海域Hg的生态风险以无风险和低风险为主,而入海河流Hg的生态风险为中风险,基本分布在渤海海域的入海河流上;黄海海域及对应的入海河流Pb的生态风险以无风险为主,而辽东湾一带及入海河流的Pb以中高风险为主。因此,应加强入河污染物管理,尤其是入渤海河流中的有机物、氮、磷污染物。应将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作为防治重点,从而改善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0.
长江河口硅和磷生源要素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根据近年来长江河口区域内大通水文站的记录和近期在长江入海河口区上海段多个采样点的生源要素质量浓度实测数据,比较水中可溶性硅酸盐和磷酸盐的质量浓度,分析在长江入海河口区水中硅和磷元素含量的主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水中的硅酸盐和磷酸盐从长江入海河口进入大海的过程中,其质量浓度有降低的趋势,它们在长江入海河口的多年的质量浓度变化趋势是相反的.长江入海河口区域上游的磷酸盐质量浓度升高幅度较大,而硅酸盐变化不大,硅酸盐、磷酸盐质量浓度在长江河口区进入海洋的过程中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11.
入海河口区水环境管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入海河口(简称“河口”)既是河流的终端又是海洋的起点,水动力特征、水质特征和水生态特征均既不同于近岸海域也不同于河流,对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河口海岸管理工作经历了重大发展与变革,各涉海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定的管理支撑,但也存在多个问题亟待解决.如多个功能区划作用于同一河口水域;咸淡水水质功能类别不一致,水质指标体系存在显著差别;重要河口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长期“一片红”,不能客观反映公众、地区及国家水质目标责任主体需求;未明确河口的管理范围,造成与《环境保护法》相应的管理措施无法相适应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并在详细分析河口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河口水环境管理经验,提出了科学划分河口水体单元并纳入流域管理;以河口为纽带,开展我国重点流域及海域水生态分区工作;协调多个标准在河口区域差异,同步考虑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修订工作;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充分发挥从山顶到海洋的营养盐控制策略等相关衔接建议.   相似文献   

12.
凌欣  韩雪 《海洋环境科学》2021,40(6):970-974, 980
渤海是半封闭型内海,陆源污染是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以海洋本身为空间范围进行污染防治仍是末端控制的方法。以陆海统筹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理论为基础,将渤海污染防治的空间范围延展到入海河流,构建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机制,实行海陆一体化的污染防治战略,有利于解决渤海的环境问题。流域?河口?渤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机制可以从污染防治协调管理、总量控制、科学规划和生态补偿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3.
吕书丛  张洪  单保庆  李立青 《环境科学》2013,34(11):4204-4210
针对海河流域河流污染严重,河口区域污染状况以及陆源河流污染对河口区域影响不明确的问题,选取海河流域10个主要入海河口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沉积物中Pb、Cu、Zn、Cd、Cr、Ni进行总量及空间分异性研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均有较明显的积累,含量高于海河流域主要土壤类型环境背景值,其中Cu、Ni、Pb达到环境背景值的2.3~2.6倍.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异性,Cu、Zn、Cr、Ni在永定新河、子牙新河、北排河3处的含量较高,4种元素相关系数为R Cu-Zn=0.891、R Cu-Cr=0.927、R Cu-Ni=0.964、R Zn-Cr=0.842、R Zn-Ni=0.939、R Cr-Ni=0.879(P<0.01),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并与流域内总人口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55、0.806、0.867和0.855(P<0.01).Pb、Cd的空间差异较小,含量范围分别为23.3~95.8 mg·kg-1、0.051~0.200 mg·kg-1,与其它元素及流域内总人口相关性不强,反映出河口区域的Cd和Pb与陆源污染关系不大.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显示,海河流域河口区域整体为轻微生态风险等级(RI为33.7~116),Cd为主要污染元素,在多数河口Cd均达到中等风险等级(Ei r为18.0~48.9).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渤海湾大神堂、高沙岭、海河、子牙河和南排河入海口表层沉积物和野生矛尾鰕虎鱼(除海河口)肌肉的As、Cd、Cr、Cu、Pb和Zn重金属进行了分析,发现各入海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以Zn的浓度水平最高,平均达81.55mg/kg,而Cd最低(平均值为0.28 ± 0.08 mg/kg).在鱼体内, Zn浓度仍是最高(平均为96.75 ± 30.98 mg/kg),而Cd未检出.以生态危害指数法(RI)评价河口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表明,海河河口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最高,其他依次为子牙河口、南排河口、大神堂和高沙岭.另外,通过对各地鰕虎鱼肝脏金属硫蛋白的分析,发现子牙河的野生复鰕虎鱼金属硫蛋白较其他河口稍高(除海河),与沉积物重金属的RI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通过GC定量检测和210Pb测年对灌河口海域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OCPs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的空间分布、来源解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河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浓度在nd~58.310-9 (干重)之间,河口海域O,P'-DDT浓度明显高于潮间带和入海河段,3个区域浓度排序为:潮间带河口海域入海河段。DDTs和HCHs浓度均处于国内中等水平。柱状沉积物中OCPs浓度在(2.0~850.0)10-9之间、平均值210.010-9,90年代初期OCPs浓度有所下降,2000年后又在波动中升高。来源解析及柱状样中OCPs浓度变化、转化情况均表明该海域沉积物有新的DDTs源输入。参照加拿大颁布的沉积物质量标准对灌河口沉积物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灌河口海域以DDT和DDD为主的毒性已处于频繁效应,需深入开展沉积物的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确认开展OCPs底质修复方案及区域。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9年12月覆盖海州湾的33个站位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海州湾海域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地统计分析探讨了营养盐的主要污染来源及其特征,并采用富营养状态质量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营养盐要素的站位空间聚类划分为南北两侧共7类区域,近岸区域的划分表现出明显的入海河口控制特征,离岸区域受到了外海潮流和入海河口的综合影响。无机氮平均含量为524.42(121.75~1 083.65)μg/L,活性磷酸盐为19.98(3.47~36.10)μg/L,富营养化水平以临洪河口为中心向外由富营养向贫营养过渡的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特征,营养盐表现出磷限制性特征。来源分析表明海州湾营养盐主要来源于临洪河口的陆域入海污染影响,潮流动力和地形地貌特征控制了营养盐的扩散。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对珠江河口的生态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城市化在给人类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珠江河口地区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不仅引发了滩涂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使得滩涂面积减少,而且影响了河口地区的水环境:水域面积减少,水质污染加重,洪涝灾害和咸潮频发.同时生物生存空间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这种破坏作用将继续扩大.为保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珠江河口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对此提出5条对策.  相似文献   

18.
应用Mike 21软件建立了北戴河海域水动力与污染物输运数学模型,模型范围包括人造河、洋河和戴河3条入海河流。然后采用实测潮流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对河流不同的源强削减方案进行模拟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8月戴河口、洋河口和人造河口海域的COD环境容量分别为375.076 t、346.803 t和309.833 t,其中洋河源强削减最大,人造河次之,戴河最小;各河口单独削减相同比例的COD源强在近岸海域产生的超标面积不等,水体交换能力较弱的戴河削减效果较洋河和人造河更显著;随着源强削减比例增加,超标面积减小,但减幅变低。  相似文献   

19.
海河河口表层沉积物中PCBs和OCPs的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泰  黄俊  余刚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7):722-726
采集海河河口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其中12种多氯联苯(PCBs)和20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浓度,运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PCA-MLR)解析该区域沉积物中PCBs和OCPs的来源,并定量计算了各污染源的贡献量.结果表明,海河沉积物中PCBs的特征源为非故意产生和大气输送2类,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的贡献率分别为55%和45%,对PCBs总量的贡献量均值为6.94,9.42ng/g;OCPs的特征源为历史残留和新的输入2类,贡献率分别为13%和87%,对OCPs总量的贡献量均值为21.18,171.97ng/g.海河河口沉积物中POPs的源贡献与该区域的工业生产有关,改善工业结构和妥善处理历史遗留的生产废物是控制海河河口沉积物中POPs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普兰店湾局部海域无机氮污染,污染源主要来源于陆源,针对这个问题对陆源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范围主要是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通过对每条入海河流进行情况调查,分析污染原因,并跟踪调查监测入海排污口,并对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分析统计,得出结论普兰店湾局部海域无机氮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入海河流,由于普兰店湾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