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各地加大了循环经济发展力度,组织专家编制规划,加大财政投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这远不能满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把传统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的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保社团绿缘根与芽活动为例,介绍循环经济的意义以及循环经济进校园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董文茂 《环境》2007,(1):48-49
在广东各地为建设"绿色广东"、加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努力的时候,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同时也是广东最年轻的山区县,云安为什么能在循环经济领域实现漂亮转身?近日,云安县委书记崔逢池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住宅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住宅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完善立法,推广全装修住宅、钢结构住宅;开发低成本回收技术,以及抓好示范、推广工作等实现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理论思索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李康 《环境科学研究》2007,20(1):114-117
循环经济是对近现代人类社会长期、大规模、高强度、未善待大自然的开发活动导致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逼近其耐受极限而进行反思的产物.从经济-社会-科技-自然多元复合人工自组织系统角度,研究了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指出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组织结构协同基础上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梯级利用,是集约经济的高级形态和理想模式.针对循环经济包含的若干属性特征,论述了5个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守恒与平衡、循环与协调、互动整合与倍增效应、聚集经济与产业集群、生态学基本原理应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并就生态工业系统规划设计涉及的基本方法、关键环节、人力投入等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产业层面上看,循环经济技术体系要求延长产业生态园区直至全社会的产业链和技术链,实现产业生态网络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要求建立新型技术经济范式,实施新的产业技术政策。纵向主要向3个方向延伸:一是向集约节约循环高效利用资源方向延伸,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二是向全部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废弃物方向延伸,实现清洁生产和排污最小化;  相似文献   

7.
在剖析循环经济多级组织层次的基础上,将循环经济评价划分为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三种评价尺度;根据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架构原理,归纳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生态效率/效益及流分析等三类构建方法;并梳理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处理和分析方法,提出指标无量纲化与赋权和综合指数的测算方法,划分出单元纵向评价、多元横向评价及分类分级评价等三类指标分析方法。通过对循环经济评价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和评述,得出循环经济评价是科学指导和管理循环经济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指出构建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及统一的评价标准是循环经济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刘兴利,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从事冶金工业(钢铁、有色金属)产业政策研究工作近30年。初期曾在太原钢铁公司从事调研工作,1976年调冶金工业部,先后任职秘书、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世纪80年代初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担任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兼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等职直至退休。在冶金战线从事产业政策研究工作期间,深入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钢铁、有色金属工厂、矿山进行专题调研,对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工人劳动环境,废水废渣排放状况以及工艺主体装备技术水平等均有所了解。改革开放后先后到过世界上16个国家的有色金属企业进行考察。从先进与落后的比较,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悬殊差距,生产环境清洁与污染对比等中得到启迪和震撼,成为他退休之后发起成立非盈利性循环经济研究机构的渊源和动力。近4年来,他以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为平台,以再生资源利用研究为主项,与冶金、有色、化工、航空、煤炭、包装、建材等行业50多位同仁一道,为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建言效力。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立法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于2005年将制定循环经济法列入立法计划,有关部门正在开展起草工作。本文从我国制定循环经济法的三个方面予以论述,即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立法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其次是循环经济法的框架和主要法律制度的构想;三是如何进行循环经济立法。  相似文献   

10.
唐山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结合唐山市产业结构、资源现状、环境保护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思路,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可行性,并从1.政府层面抓好宏观建设,建立循环经济有力保障措施;2.企业层面抓好重点环节,建立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3.公众层面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良好氛围三个方面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并指出,唐山市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不仅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从几个方面重点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国际发展趋势;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法制化轨道;形成政府倡导、全民参与的意识和环境;大力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化;鼓励技术创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大屯矿区循环经济建设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煤炭生产、火力发电、铝业加工、铁路运输等为一体的综合经营的大型工业企业.矿区总面积约245 km2,有生产矿井4对,原煤核定生产能力770万t;洗煤厂3座,年人洗能力420万t;电厂2座,发电量20亿余度;自营铁路171 km,年运输能力1 000万t;万吨级机械制修厂1座,企业总资产达60亿元以上.2004年公司被列为徐州市首批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单位,同年获江苏省节水型企业.2005年公司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并完成循环经济建设规划,2006年获江苏省第二批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13.
抚顺矿业集团公司,这座开采于1901年的百年老矿山,因煤质上好、产量丰厚而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自20世纪中叶起,大量的优质煤炭源源不断地运往鞍钢、本钢及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循环经济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国内外循环经济实施的成功经验,从法律、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和分析其在循环经济实施中的作用,并建立了循环经济保障体系,包括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大的技术支撑;经济鼓励政策以及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5.
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对经济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必然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本质要求。文章简要阐述了中国三种经济模式的特点,并分别与生态系统做了比较;分析了中国循环经济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正确途径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指遵循生态规律,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采取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措施,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的活动,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从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出发,从黑龙江省的基础条件和循环经济发展潜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从认识、机制、政策、技术等五方面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从而为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地发挥黑龙江省的资源优势,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3):50-50
循环经济:在技术层次上,循环经济是与传统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开放型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的“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其核心是提高资源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它的技术经济特征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通过努力,近几年经济得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同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文章阐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内涵;在分析石家庄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和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石家庄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以及石家庄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目的是实现石家庄市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共赢,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能源消耗、资源占有、环境污染的大户之一。道路运输企业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微观主体,也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源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企业的能耗和污染问题十分严重。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  相似文献   

20.
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是按照循环经济的3R原则,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三个转变“、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还处于发展初期,其立法尤为薄弱,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未得到充分体现;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难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三、相关标准体系不健全,浪费水、能、地、材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四、建筑业资源再生利用制度不健全.文章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并就我国建筑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法律障碍提出了初步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