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我国今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可持续消费与生产内涵及其关系,探讨了“又好又快”理论与可持续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可持续消费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电力环境保护》2014,(4):33-33
我国的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呈现“富煤、缺油、少气”以及“新型能源短缺”的特征。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使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能源人均占有量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匀;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石油对外依存度过大,储备体制不健全;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环境问题突出。〈br〉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能源安全构建:(1)合理优化能源使用结构,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与提高使用效率并举;(2)进一步完善能源战略储备制度,以保证能源的供应稳定;(3)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依赖度;(4)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为进口能源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费增长均超过规划目标的情况下,2010年全国SO2排放总量为2295万t,完成了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10%的规划目标。2010年全国实际SO2去除率为65%,比2005年提高23%。建议"十二五"期间将GDP年均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维持0.5~0.4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及0.7~0.6的电力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提高SO2去除率至73%以上;国家有关部门逐年公布GDP年均增长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电力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节能减排公报。  相似文献   

4.
中国2030年CO2排放总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2005年和2010年CO2排放总量分别为55亿t和81.52亿t,“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0%和8.0%.中国2011-2015年、2016-2020年、2021-2025年和2026-2030年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7%、6%、5%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对应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5、0.5、0.4和0.3的能源发展模式,预测2030年燃煤、燃油和天然气CO2排放量及全国CO2排放总量.提出减少CO2排放总量对策,主要包括:调整能源结构,尽量减少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增加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的比例,提高CO2综合利用率,完善CO2管理政策与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减排途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对我国减排CO2施加了潜在的压力。针对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状况,重点叙述了洁净煤技术、IGCC、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提高森林覆盖率在CO2减排中的作用,指出开展CDM项目合作是解决我国技术落后,资金不足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运用碳排放足迹的相关含义及研究方法,计算得出1990-2010年青海省能源利用的总碳足迹、各能源类型的碳足迹、人均碳足迹、碳足迹产值和生态压力值,并采用脱钩指数模型,分析了其经济发展与碳足迹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整体上来看,总能源碳足迹、人均碳足迹、碳足迹生态压力呈不断上升趋势;分时间段来看,碳足迹产值升高.(2)能源消费类型以煤炭为主.(3)脱钩指数显示,多数年份呈挂钩状态,这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2000年-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基础上,对中国2030年能源发展及耗煤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30年中国能耗总量将控制在55~60亿t标煤,耗煤量控制在40~45亿t标煤。建议中国2011年-2015年、2015年-2020年、2020年-2025年和2025年-2030年能源弹性系数分别为0.5、0.5、0.4和0.3。开展煤炭休养生息战略,多进口煤炭。  相似文献   

8.
钢铁行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基础性行业,也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增加,也带来了极高的能源消耗。运用拉氏和迪氏因素分解法,通过对我国钢铁行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和钢铁行业能源强度效应两大因素进行分解,进一步理解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效应是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增长的驱动力;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对能源消耗总量的增长有抑制作用,表明经济发展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能源消耗减量化。  相似文献   

9.
根据SO2减排控制指标体系中16个指标的概况和变化趋势,对中国2020年SO2排放量做了系统地分析和预测,得到了三组预测图像。中国SO2排放量与国民生产总值(GDP)及其年均增长率、总能耗量及其年均增长率、能源经济环境发展模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等12项指标成正相关,与SO2治理强度等4项指标成负相关,当各个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时我国2020年SO2减排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提出了2020年实现SO2减排目标的10个约束条件,如果不满足约束条件时,我国2020年SO2削减目标是不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能源的过度消费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现有电站锅炉40 0 0多台、工业窑炉 1 6万台、工业锅炉 50万台 ,年耗煤量达 1 2万 t,而热效率只有 50 %~ 60 % ,比发达国家落后 1 5个百分点。 1 999年国际卫生组织对全世界大中城市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显示 :全球 1 0个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中我国占 8个。二氧化硫排放量以每年 1 0 0多万 t的速度增长 ,由酸雨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 2 0 0亿元。1 999年 1 1月 1 2日国家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形势、能源政策以及电力发展状况,分析了国内外能源形势、政策与电力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在我国能源利用及电力发展方面应加大天然气发电以及IGCC发电力度、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工业用电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加快核电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引起能源消费急剧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回顾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基本状况,综合分析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对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火电行业的污染现状做了具体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人类将更加关注生态与环境问题,而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消费理念密切相关.较全面地分析了可持续消费的内涵及影响消费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并针对中国的消费现状,提出了构建我国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有效对策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的解读,挖掘出制约常德发展的因素,如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提出了常德生态建设的有效措施,进而加速常德实现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环境宜居、生态文化繁荣的生态型绿色城市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01年-2010年能源与环境不和谐图像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国内外10余个国家多年的统计结果表明能源弹性系数正常值在0.5左右,但我国“十五”期间能源弹性系数基本上均超过1,最高达1.73,说明我国“十五”期间能源与环境的发展模式不够和谐。结合2004年-2005年上报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审查的火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77×108kW,多种方案预测了我国“十一五”期间能源、特别是火电的发展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与环境的发展仍然很难和谐。为逐步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限制能耗总量增长过快趋势,使我国能源弹性系数逐步恢复到正常值。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中国炼钢用废钢量10年首现负增长.介绍了我国废钢消费现状,分析了导致废钢消费出现负增长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废钢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协调,决定了我国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能源转运,输煤与输电是两种主要的方式.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一项具有光明前景的低碳电力技术.充分考虑各种低碳要素和低碳电力技术,建立低碳效益模型,以实现对于不同能源传送方式的量化分析与灵敏度判别.算例分析部分,根据我国典型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依照现行发展趋势,对未来两者进行预测,并分析关键因素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前言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近 2 0年来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能耗总量 (标准煤 )从1 978年的 5 .71亿t猛增到 1 997年的 1 4.2 0亿t,位居世界第二。据专家估计 ,我国 2 0 1 5年能源消费量将达到 2 1 .7亿t,2 0 40年将达到 43.4亿t。与此同时 ,我国也被列为能耗大国 ,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 ,产品的单耗大大高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加之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形成了大量的SO2 和CO2 的排放 ,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尽管如此 ,专家仍认为 :如果企业能对能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 ,我国的能源紧张状况将得到有效的缓解…  相似文献   

19.
煤炭燃烧是目前我国获取能源最主要的途径,富煤、少油和少天然气的特殊能源结构以及火电厂所具有的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等优点,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大量煤炭燃烧,导致我国大气出现严重煤烟型污染,其中燃煤烟气排放的SO2对环境污染尤为严重,控制其排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约占75%,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物超量排放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煤气将取代小煤炉成为居民和工矿企业生产的主要能源,但煤气厂存在建设投资高,运营成本高(而且规模越小运营成本越高)、净化设备复杂,污染严重等问题。近年来发展的“燃煤反烧制气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为我国城镇居民和工矿企业煤气化普及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被国家列为“九五”期间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