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内涵进行了探索,构建了一套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度模型对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与理想规划目标值间的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并对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以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实证,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提高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供给和需求彼此空间错位,是区域空间结构失衡的主要表现,评价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有利于准确识别区域土地利用状态,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制度提供依据。基于供需驱动的视角,依据空间均衡原理,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为研究对象,选用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模型,运用算数平均、几何平均、极值标准化、聚类分析、GIS分析等方法评估了2015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空间均衡状态。结果表明,河南省18个地市中4个地市处于开发过度状态,9个地市处于相对均衡状态,5个地市处于开发不足状态;河南省土地空间均衡度空间分布从中部向四周各市发散,如"同心圆"式向外呈现出过度开发—相对均衡—开发不足的规律分布。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工矿城市,做好土地的污染防治和土地集约利用工作尤为重要。借助国家社科项目,通过持续的实地调研,以铜陵市为例,采用综合评价法对铜陵市2009~2013年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得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为5.37。根据评价标准,铜陵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属于中度粗放的范畴。基于评价结果,我们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环境污染型工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较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环境污染型工矿城市的城市规划布局和产业分布具有引导作用;(3)与一般工矿城市相比,环境污染型工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分配有所差异。并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三条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协调产业结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天津市1995—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分别测算天津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和产业结构层次系数;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天津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拟合两者最优函数,确定目前两者的作用状态。结果表明:天津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产业结构水平不断上升,长期来看天津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土地集约利用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土地集约利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较小且较稳定,目前天津市正处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土地集约利用正向促进时期。  相似文献   

5.
土地的集约利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大纲要求和各区域土地利用实际,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计算方法,包括数据的量化、标准化及综合计算模型,最后得出各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运用上述方法对孝感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找出了其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和优势,为下一步改造提供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界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特尔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选择评价模型并确定权重,对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综合分值较高,但区内综合容积率偏低,投资产出比有待提高。提出以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等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措施,并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思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国土空间规划是统筹区域资源空间配置、开发管理和布局优化的总体方案,在引领区域协调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国土空间规划必然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及布局的改变,从而引起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供给与需求变化。本研究从三生空间耦合协调的角度,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需求的供需关系,揭示三生空间的供需连接与耦合关系。本研究借助 InVEST模型和生态服务价值当量法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相对发展度模型,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变化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分析,探究国土空间用地结构调整所产生的供需间的协调关系,并用耦合协调状况对国土空间规划效益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在规划期内宜宾市翠屏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总体耦合协调度呈现减小态势。2020-2035年耦合协调度从 0.60降低到 0.59,相对发展度由 1.05减小至 1.01。生态系统服务总体供给盈余明显,但由于供需分布空间差异,城镇地区为主要的供给赤字区域。影响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为环境净化需求,城市化指标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相对发展度具有较为普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人地关系理论出发以土地利用变化为切入点通过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对干旱区绿洲土地覆盖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考察数据和对遥感图像的分类结果的评价的基础上对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空间动态变化进行规律性分析提出只有协调人地关系、加强区域地理建设才是使干旱区绿洲地区避免荒漠化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省泗县开发区为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状况4个方面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特尔斐法,选择评价模型确定权重后对泗县开发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泗县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结果显示,泗县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为中等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状况和用地效益度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基于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从土地使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并对我国东北地区15个地级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不高;省际间空间格局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征,东中西地区呈现由东向西依次递增的趋势;单个城市间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石油城市>冶金城市>煤炭城市>森工城市的特征.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城市规模、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呈正相关,针对如何提高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数字高程模型是进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SRTM、DEM是公众可以免费获取的精度达90m的DEM数据.以我国1:5万DEM为参考数据,以巢湖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高程中误差模型和单位面积土地填挖方对SRTM、DEM进行高程精度研究,并分析了高程误差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SRTM、DEM的高程中误差和单位面积土地填挖方随着地貌类型的变化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性,这主要由于SRTM像元精度不高所致.在研究区内的33块样区中,绝大部分都是在二级精度评价标准之内,可见SRTM、DEM整体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及其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用地公平、居民生活质量、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等四个方面构建土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变异系数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湛江市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96-2006年湛江市土地利用的用地公平性较高且变化较小,而居民生活质量、社会公平性和社会保障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明显增加;2006年土地利用社会效益以遂溪县最高、徐闻县最低。分析了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嘉兴市蔬菜土壤中Cu、Zn、Ph、Cd、Cr、As、Ni进行测定分析,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2种不同评价标准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状况。结果发现,各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含量;Cu、Zn、Cd、Ni和As的浓度均有个别地方的含量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限值;土壤质量受到各种重金属不同程度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分异,而Pb、Zn、Cu、Cd的污染是引起嘉兴地区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嘉兴地区城镇化空间扩展的推进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新污染区的出现与土壤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城市旅游景观美学质量已经日益成为影响城市旅游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同时采用美景度评估法对景观美景度进行评价,采用GIS、RS方法对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利用SPSS对美景度评价结果及其与格局指数的关系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评价者对开朗与闭合不同视域的景观,自然、人文与复合类不同类型的景观的审美无偏好;对闭合类景观、自然类景观审美趋于一致。2景观美景度与斑块数量、斑块密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3景观美景度与水域、草地所占景观面积之比为正相关关系,与交通所占景观面积之比为负相关关系。基于以上分析,建议对城市旅游景观规划应采取以下措施:适当降低斑块密度,增加水体、草地等自然类景观。  相似文献   

15.
开展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的耦合协调研究对实现特定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丹江口库区西峡县为例,改进了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法,构建了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相对发展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2000—2015年西峡各乡镇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峡大部分乡镇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偏低且增长缓慢,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下降趋势,表现为由磨合转为拮抗;各乡镇耦合协调度的H-H集聚区位于县域东南部,以城关镇为中心表现出地域带动性,L-L集聚区分布在县域北部地区,表现为低值锁定;大部分乡镇的土地利用程度滞后于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潜力有待发掘。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的集约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通过对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了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指出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发展布局和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利用土地市场进行土地资源的配置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客观地评价吉林省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促进土地利用系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参考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经济发展和土地健康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熵值法、静态耦合模型、动态耦合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度了2000—2014年吉林省经济发展状况与土地健康状况,评判并分析了两系统的协调度、协调发展度、耦合度,以揭示其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吉林省经济发展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土地健康利用主要呈现曲折增长的态势。(2)两系统协调度C由低水平耦合发展至磨合阶段,协调发展度D由严重失调发展至初级协调阶段,其协同演化关系得到不断改善。(3)两系统耦合度处于不协调发展阶段,但逐渐趋于45°,其耦合关系趋向良性发展。(4)吉林省应稳步推进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健康状况,重点关注土地资源的协同演化态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以RS/GIS技术解译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为信息源,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排序及分级。结果得出:乌鲁木齐市、乌苏市、呼图壁县生态环境质量良好,沙湾县、石河子市、奎屯市、玛纳斯县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米泉市、阜康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市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良好、一般及差的县市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39.8%、27.89%和32.29%。这种生态环境质量分异特征主要是由自然环境条件、人类经济活动、土地利用方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是对城市中长期环境管理的综合安排,是环境保护基础性的规划,其核心问题在于规模、结构和布局,即从城市环境、资源与生态约束角度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提出限制(环境、资源与生态红线),从环境承载力与发展生态适宜性分区角度为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结构与布局。在城市"多规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作为政府综合决策的重要支撑之一,可以为其他的规划编制提供约束条件以及土地供给能力测算值,使得各规划间能够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因此有必要先行。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环境总体规划为例,从布局角度出发,基于区域土地资源供给能力对丰台区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并得到土地生态适宜性区划图,从而提出丰台区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限制条件,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先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和评价尺度,应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梳理了国内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阐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着重探讨了各种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用地类型和不同评价尺度的实践应用,归纳各种评价方法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未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