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FPSO船)在多层次、多变量和多种非定量因素影响下缺乏有效定量评估火灾风险手段的情况,采用多层次灰色综合安全评价法,构建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FPSO船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在计算过程中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对应的权重,将风险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化处理,最终确定评价体系整体安全性良好。多层次灰色评估方法针对少数据、小样本、信息不完全和经验缺乏的不确定性问题具有计算简便、科学、准确和实用的特点,可为FPSO船在火灾风险安全评估方面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质量的客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参照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技术规范,对其具体的数据处理细节做了一定调整,应用调整后的技术方法对南宁市2000~2020年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开展评估,并分析调整后技术方法的适用性。评估结果表明:在评估时段,南宁市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在54.148~74.355之间,总体保持在良好等级,2020年的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值接近优等标准;评估结果具有良好的可视化特性,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时间段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及等级变化特征;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以应用于生态功能区域评估、专题评估、服务生态环境监管等方面。通过对该技术方法的实际应用研究,认为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技术规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具体的评估业务,为生态环境监管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以1997-2012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的全国森林火灾成灾面积为依据,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成灾面积进行了预测,对预测方法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利用残差提出了修正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预测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结果表明,修正的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高于BP神经网络,预测相对误差平均为7.2%,可应用于森林火灾成灾面积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伴随某油田的滚动开发逐步深入,开发区域不断扩大,涉及的环境风险随之增加,参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方法评估了油田的环境风险。针对该《指南》在油田环境风险评估中的无法满足当前油田环保"单元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利用环境风险事故后果预测优化修正评估分级,总结出符合该油田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优化原则,升级管理涉及E1和E2类环境风险受体的评估单元,并提出适用该油田环境风险的管理措施,制定相应管理办法以及重大、较大、一般环境风险的三级防控措施,形成一套符合该油田开发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石化园区数量众多,由于石化行业的高污染与难治理特点,累积性环境风险逐渐成为石化园区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瓶颈。因此,以某石化园区累积性环境风险评估为例,在借鉴已有文献关于突发性环境风险等级法和网格法评价技术思路的基础上,建立园区累积性大气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对园区整体累积性环境风险进行分级评估,并借助网格法划分500m×500m评估单元,根据等级法中的风险值和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情况,构建园区累积性风险分布地图,细化累积性环境风险的空间分异特征,提出环境风险管理建议,对于提升企业和园区累积性环境风险应急能力及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文俊  王海 《青海环境》2000,10(4):164-167
通过对互助北山林区近40年来发生的森林火灾统计,对其发生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建设化工区需对企业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且化工区风险预警和防范具有优先性问题,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分级。现有研究中的区域风险源分级方法上存在较大的不足。根据化工区风险源的特点,基于环境风险评价和灰色系统的基本理论,探索性的将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化工区风险源分级中。建立了一套适合化工园区的指标,对各个企业进行聚类分析,划分风险等级。以大连市某化工区为例,筛选8个指标,并选取了6个化工企业进行灰色聚类分析。将它们归为4个不同的风险级别。该方法不仅能较全面地反映化工区各个风险源的风险级别,对风险源的规划、布局和管理起到较好的决策支持作用,而且能指导预警和防范体系的建立,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生态功能区划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根据张家口市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道路河流、生态环境要素等数据,利用GIS技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张家口市土地生态功能区划分。一级土地生态功能分区以地貌为主导因素进行划分,即坝上高原生态功能区和坝下山间盆地生态功能区。在此基础上,以土地利用类型为主导因素进行二级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即草原与农业生产生态功能区、森林草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中部城镇生态建设功能区、西部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东部森林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南部森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提出了各个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优化调控的方向,为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福建省210户专门从事森林培育的农户调研,首先运用冯·诺依曼、奥斯卡·摩根斯顿的期望效用理论分析了风险偏好、风险中立、风险规避型林农对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不同需求;其次,在学者研究与理论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农户森林保险有效需求意愿的5个假设,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的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造成林农不需要森林保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购买保险的程序与理赔流程过于繁琐、保险费用太高、保费额度太低、投入—产出比不高、保险险种设置单一。森林经营收入占家庭收入结构的比重、农户的风险态度、保险额三个因素为最显著影响林农对森林保险的有效需求,农户受教育程度、近3年来遭受森林灾害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为较显著影响林农对森林保险有效需求。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输气管道工程站场为研究对象,应用新加坡化学物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以下简称新加坡模型)、罗马尼亚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方法(以下简称罗马尼亚模型)对不同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得出不同岗位职业健康风险,以便根据不同风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健康。结果表明,两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均适用于输气管道工程,新加坡模型对化学物风险评估以现场调查和检测浓度为依据,更加符合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评估结果更加细致准确;罗马尼亚模型不仅对不同岗位存在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细致评估,还能综合评估工作场所的总体风险水平,有助于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某天然气管道为例,探讨了输量变更情况下的环境影响,分析、评价了环境影响的后果。通过预测源强、预测结果及分析,讨论了大气环境影响;通过环境风险识别、源项分析、灾害后果评估,分析了项目的环境风险。得出结论:本次输气量变更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根据对假定最大可信事故管道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和火灾次生污染环境事故后果等的计算结果和评估,本次评价假定的环境风险事故不会致人死亡,其环境风险可接受。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风险管理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管理目标进行评估与排序,实现有限资源供给下的风险管理效率最大化提升。作为环境风险优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比较风险评价是针对不同类型环境问题进行评估与排序的方法,它可以从宏观尺度上有效识别出各类环境问题的风险大小顺序,并有针对性进行管理优先级的设置。本文在对国内外比较风险评价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环境风险管理的意义,提出我国在开展环境问题的比较风险评价、建立与完善环境风险管理工作优先级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白云湖湿地生态功能区规划及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白云湖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特点,对其各个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由此进行湿地功能区域划分,并对各个区域进行了现状分析,从而得出最优目标,以期达到在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为主要用材树种,在四川分布于北纬26°~30°,东经101°~103°。其分布区内自然条件特殊,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十分困难,火灾次数和面积均高于四川其它各种森林。研究云南松分布区的林火特性,根据各地的差异性进行火险等级分区,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农村环境保护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农村环保是一项系统工程,抓好农村饮水安全,一致认为是农村环保的重点。本文以丹棱县为例,通过分析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环境因素空间分布特点,胁迫强度,结合重要水源分布情况,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了解分析区域面临的水源污染风险程度,并以村镇为单位,进行了生态风险排序。结果表明,丹棱县生态低风险区域面积为164.46km2,占区域面积的38.39%;风险中等的为134.77km2,占区域面积的31.46%;风险高的为129.13km2,占区域面积的30.15%。生态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双桥镇、杨场镇南部、仁美镇,以及张场镇部分区域。本研究对于农村生态环境评估工作具有方法上的借鉴意义,结果可为环境管理决策者优化决策提供参考,以便优先对一些关键地段、敏感地段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6.
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有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通过分析我国的森林资源结构、质量和区域分布,发现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工作中面临着诸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偏低、破坏严重、火灾频繁等问题,提出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不辱使命成绩突出每到森林火灾多发期,塞罕坝机械林场都提前想方设法,通过招聘年轻退伍军人等,集中训练,提升他们的专业扑火能力,组建一支支森林防火专业扑火队,加强森林安全等级。不仅如此,他们还聘请当地具有丰富扑火实战经验的县消防大队人员,对专业、半专业扑火队员及全体护林员,进行扑火战略、战术和紧急避险等知识的专题培训,不断提升扑火队员的专业素质和科学扑救火灾的能力。针对春秋  相似文献   

18.
在远海海域开展石油勘探开发风险极大,一旦发生事故,不但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而且伴随着溢油事故,还会造成海洋及沿海环境的破坏。文章描述了海域划分、定义及特点。指出远海石油勘探开发具有受海洋环境影响大、高风险、高投资、需求人员素质高等特点。针对高风险特点做出了具体描述,包括井喷、火灾爆炸、船舶溢油、管道泄漏等多个风险。文章针对溢油风险进行研究,提出应急处置原则,分别做出溢油跟踪、溢油围控、溢油清除及后勤保障的处置策略,同时对应急所需物质提出要求,为远海溢油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湖南某典型工矿冶炼重金属污染场地为例,在明确项目管控目标、管控范围的基础上,构建了集"场地修整+原地阻隔+生态恢复+污水处理+截排水处理+监测系统"为一体的重金属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体系,采用逐一比对的效果评估方法,对修复后的清洁客土、下游污染区域土壤、场地周边土壤、场地污水处理出水、下游地表水采集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以评估项目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方案的修复效果,结论显示项目修复管控效果满足相关要求、达到治理修复目标,可为我国典型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及效果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着力防范化解环境社会风险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国内全网2019—2020年关于“垃圾焚烧”的网络舆情数据,通过情感词典、TF-IDF关键词提取和人工识别方法进行“邻避”冲突的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本土化的“邻避”设施环境社会风险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结合环境、人口和社会等多源大数据,基于自然断点法对风险等级进行分类,以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的重点区域为案例开展环境社会风险的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担忧破坏生态环境、反对选址位置、担忧排放物有毒是贯穿2019—2020年两年的主要反对原因,占据反对原因的50%以上。之后,本文对各项反对因素进行归纳汇总,构建了12项指标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环境因素、人口因素和社会因素为一级指标,其权重分别达到0.33、0.49和0.18,人口因素是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对案例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和六大重点区域的大多数设施拟建设于重大风险或特大风险地区,需着重关注这些地区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划布局和风险防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