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南岳旅游圈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和整合大南岳旅游圈旅游资源,以研究区域内47个旅游景区为样本,运用图表法、空间计量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南岳旅游圈的资源类型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大南岳旅游圈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现均匀分布特征,在距离衡山10—12.5km处出现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现象,旅游交通网络不完善、区域内旅游交通通达度和可达性较差、各旅游景区间联系强度较弱。针对大南岳旅游圈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深入剖析,对大区域背景下县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最邻近距离指数R、基尼系数、通达度指数、β指数、γ指数、平均径路长等方法,对河南省新县旅游资源中3A级以上景区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空间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县3A级以上景区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状态,均匀度相对较低;景点间移动的难度较小,可进入性较高;南部各景点与县城之间的空间联系较弱。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和加快构建新县区域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度水平,整合和优化空间结构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旅游资源非优区——湖南省祁东县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祁东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旅游景点间的交通通达性较差,旅游资源点的连接度不强,各旅游资源点的可达性有待提高,整体空间结构不合理。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构建“两心、两轴、两组团”的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结构,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增加旅游区域竞争力,加强区域协作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分形理论对福建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进行研究。聚集维数分析表明,该系统是分形的,处于有限扩散集团凝聚模型演化的中期阶段,空间集聚模式与自组织演化以向心化为主;各子系统发育成熟度不一,表现为:闽东北闽南闽西北闽西南。区系统自组织优化还未完全形成,大部分旅游景区以沿海各大城市为中心呈团状分布于交通干线附近,西北与西南部、东部沿海同类旅游景区密集分布,屏蔽效应显著,全省交通网络通达性一般。当前福建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需要解决旅游中心地培育与优化,降低旅游屏蔽与完善旅游空间网络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华  付磊  明庆忠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5):461-463,413,F0003
近年来漂流旅游逐步成为我国夏季旅游的新兴热点,在各地发展迅速。以我国漂流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基尼系数等计量地理学方法和ArcGIS分析软件对其在全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表明,我国610处漂流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呈集中和空间凝聚态势,且分布的均衡度很低;而在地势第三级台阶内的山地丘陵地区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凝聚,多位于降水充沛的季风性气候区。同时,漂流旅游景区的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耦合关系,体现出明显的城市指向。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百度指数"数据分享平台,获取广州市23个4A级及以上景区2016年的网络关注度数据,并利用季节性集中指数、变异系数、回归分析等对广州市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周内呈现"双休日高、工作日低"的特点;网络关注度年内出现4个波峰,具有"旺季长、淡季短"的特点;"五一"和"十一"网络关注度在假期期间达到顶峰,移动趋势远高于PC趋势,与整体趋势保持一致。全国居民对广州市景区的旅游偏好具有较大差异,以长隆旅游度假区为主的番禺景区群和海珠区的广州塔旅游偏好最强;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省际差异显著,广东、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网络关注度较高,东、中、西部省份间的关注度存在差异,西部省份间差异最大。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空间差异是地区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距离目的地远近程度等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质旅游景区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质景区是指旅游综合质量中等的景区.开发中质景区可以增加目的地供给、优化旅游目的地结构、分流优质景区客流.以四川雅安碧峰峡景区为例,在分析该类型景区优劣势的基础上,对其在旅游项目设计、资金筹措、客源市场、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同时指出,我国中质旅游景区开发中存在着资源价值评价不准确、资源破坏严重等误区,以期在旅游实践中提高中质旅游景区的开发质量.  相似文献   

8.
碑林资源以其蕴含的历史沉淀和艺术价值为载体,赋予了旅游景区独特的文化内涵.以祁阳浯溪碑林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景区开发存在产品开发水平低、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参与性和体验性产品缺失、联动发展程度低等问题.针对语溪碑林景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景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助于景区深度开发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旅游网络信息是景区客流量预测研究的重要基础。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4A级以上国家公园类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百度指数获取并筛选2010—2016年案例景区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弹性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等指标和GIS反距离权重插值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案例景区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案例景区网络关注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呈现波动递减的态势;(2)从景区类别角度对比,风景名胜区关注度数值一直最高,2015年之后森林公园关注度增长速度转为最快;(3)网络关注度空间布局"核心—边缘"结构突出,总体呈现分散式集中的"多核"空间结构特征,分布特征年际变化较小,不平衡状态仍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星级宾馆的旅游通达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通达性研究是旅游交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量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通达度指数和β指数两个指标,从星级宾馆的旅游交通通达性新视角,将宾馆、交通口岸和景点一并纳入旅游目的地交通网络,定量研究旅游目的地内部的交通通达性,旨在提供一种更准确的评价旅游目的地内部旅游通达性的方法。通过对西安市63个星级宾馆的旅游通达性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西安市内部旅游通达性较高,通达性指数28.868km,β指数2.54;②西安市星级宾馆的旅游通达性差异显著,通达性指数最大差值10km;③位于西安市城墙内的星级宾馆旅游通达性较高,离开城墙越远,通达性越差。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125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集群型分布,景区点密度布局不均衡。2旅游景区在各个行政区之间呈现非均匀的集中分布态势。3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经济腹地发展水平、民族文化、交通条件和政府行为决策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省125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集群型分布,景区点密度布局不均衡。2旅游景区在各个行政区之间呈现非均匀的集中分布态势。3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经济腹地发展水平、民族文化、交通条件和政府行为决策影响。  相似文献   

13.
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演变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泓  黄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0):944-947,F0004
在分析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使用集聚与扩散理论、引力模型等方法研究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子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旅游资源、环境和区位特性是影响空间结构演变的关键因子;经济因素、旅游资源价值因素、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状况、区位特征是驱动旅游资源空间结构集聚与扩散的驱动力;政策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推动其演变的驱动力;互利共生驱动力是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类型差异化的动力,竞争促使空间结构发生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武汉木兰天池景区的实地考察及调查、搜集资料,获得各种材料数据;在此基础上设置评价要素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经过一致性检验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各指标在不同区域单元上的隶属度,对景区内各区域单元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木兰天池景区的旅游资源处于中高级次,较高级次的资源缺乏,需要整体协调开发,进一步发掘旅游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Stephen Smith总结和提出的旅游区域研究方法,以2007年江苏省旅游资源普查的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AreGIS空间分析的相关工具,对宁镇扬地区的优良级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作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扬州、镇江具有较典型的金字塔形旅游资源等级结构;宁镇扬3个城市的优良级旅游资源分布都属于集聚型分布,尤以南京的集聚程度最高。在阐述传统通达度计算方法缺陷的基础上,通过权距离修正和扩大网络范围修正之后的通达度分析结果显示,宁镇扬地区是江苏省旅游交通最为发达的区域,尤以南京的通达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科学评价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的经营绩效,根据其经营特点和特征属性,探索平衡计分卡在景区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从财务、资源及环境保护、社会、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六个维度构建起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绩效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相应权重,以期为全面系统地评价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绩效,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不断涨价,引起了广大旅游者的不满,也引起了政府部门和业内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国内学者一直关注影响景区定价的因素和定价模型,制定景区门票价格的原则等问题。采用最小二乘法,从计量经济学的视角对景区门票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景区占地面积、拥有世界遗产资源、拥有人造旅游资源等因素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呈正相关关系,而景区所在城市等级、景区所在城市的人均GDP、景区拥有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和景区拥有的自然旅游资源等因素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呈负相关关系,提出了我国景区门票制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山西省A级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探究了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对不同类别景区的可达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集聚形态,呈现"南部多而密集、北部少而分散"的格局。(2)山西省A级景区整体可达性表现一般,平均可达时间为52min,可达性分布区域差异较明显,景区在县域单元内的整体可达性分布呈集聚状态。(3)可达性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城区和晋中市榆次区等省中部地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偏关县和河曲县等省界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19.
景区经营权转让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年以来的近半年时间里,国内外资本与我国旅游景区进行了频繁的接触,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果.据贵刊(今年第1期)介绍,四川省率先在全国推出"改革创新旅游景区发展模式",举办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旅游招商洽谈会,向与会的中外客商推出了多达100个的旅游招商项目,其中涉及景区招商的有60个左右.在这次招商会上,多个极具开发潜力的景区的经营权顺利实现转让,为四川旅游实现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表明四川旅游力图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流客源地分布及其预测问题的研究成为近年旅游领域的一大热点。基于南京市智慧旅游大数据监测平台上2016年的旅游流数据,以重要节假日期间的旅游流为例,研究南京市旅游流的客源地分布特征。主要讨论旅游流的预测问题,利用百度指数,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南京每日接待游客量进行预测研究,为节假日期间各旅游景区提供及时准确的管理决策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