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等级换算可选用地区内基准农田作为控制标准。根据耕地产量定质量,分析建立地区耕地占补考核标准,探讨建立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体系的方法,从而为落实“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新机制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补充耕地质量低于被占耕地质量时,要按照折算系数加以核减.以某市为例,对新机制下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反思,认为要做好占补平衡工作,必须要建立起良好的资金保障机制,鼓励对高质量耕地的开发,并对今后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实地调研湖北赤壁的基础上,探讨AHP-SWOT法在城市圈建设过程中的耕地保护策略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耕地异地占补平衡是主要优势,耕地数量持续减少是主要劣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主要机遇,城市圈建设占用耕地是主要威胁,建议赤壁市在城市圈建设过程中应发挥耕地异地占补平衡优势,回避城市圈建设占用耕地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县域交易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挂钩节余指标交易符合促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探索挂钩节余指标跨县域交易是诱致性的制度创新。作为市场化交易机制的前提和关键,节余指标价格的合理确定意义重大。基于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发展权转让理论和相关政策法规,厘清了节余指标价格的形成机理,结合指标的生产和使用两个阶段,分别从成本和收益两个角度尝试选用成本法和剩余法理论构建节余指标价格测算模型。利用德州市和即墨市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测算,确定买卖双方的交易保留价,以期为节余指标定价、跨县域流转制度建立与健康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目前我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市场化导向推进政府改革,满足市场所需,实现供给与需求均衡。供给侧改革旨在适度扩大需求,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推进结构性改革。建设用地指标行政配置忽视了区域发展对建设用地指标需求,供给侧与需求侧失衡。为扩大指标供给侧,推进建设用地指标行政配置制度改革,浙江等省探索了指标市场化地方制度样本,本质是通过私权机制实现建设用地指标的再配置,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指标的需求侧。基于地方制度样本实证调研,指出地方制度样本存在法律依据缺乏、程序缺失等问题,为推进土地供给侧改革,立足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从指标市场配置法律制度视角,提出建设用地指标市场配置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6.
按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等要求,通过对耕地供需平衡分析和对耕地供给与需求的综合权衡,从区间估计的角度确定了省域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水平,形成黑龙江省耕地保有量的高、中、低保有量方案.以此为思路确定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不再是一个点值,而是一个区间值,这更符合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弹性控制的要求,为全国新一轮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编制及实施评价方法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典型黑土区建设占用耕地的时空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ArcGIS和Spss技术平台构建相应模型,以吉林省长春市为研究区,分析了典型黑土区建设占用耕地的时空配置效率。结果表明:(1)2001—2014年长春市建设占用耕地部门间的配置存在过度化,过度占用耕地19268.34hm2,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时空配置效率损失(其中,长春市本级辖区、双阳区与榆树市的时空配置效率较高,在20%以上;德惠市、九台市、农安县的时空配置效率较低,低于10%),因此应结合长春市生态服务功能与时空配置效率将建设用地指标进行科学调整。(2)长春市大量优质的黑土资源被占用,且土壤质量退化严重,黑土资源质量与数量的双重流失必然会对东北乃至我国粮食安全构成重要威胁。(3)计划性的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地方政府的行政博弈、边际效益的差异是建设占用耕地时空配置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对策,为提高我国典型黑土区建设占用耕地时空配置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藏粮于地"是新时期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决策。分析山东省日照市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规律,基于LMDI方法对影响粮食生产的耕地利用因素进行分解,可为优化地方耕地保护策略、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自2005年以来,日照市粮食生产地域分化特征显著,各区县影响粮食生产变化的主导因子不同:粮食单产减少是东港区粮食减产的首要因子;复种指数增加是拉动岚山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耕地面积变化是造成东港区和莒县粮食变化的主导因子。政府应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土地用途管制,保证耕地质量,提升规划管控效果;不断提升耕地的规模化经营水平,走节约集约化道路;促进耕地利用转型升级,挖掘耕地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食物型人口承载力的基础上,把河南焦作地区设为研究区域,依据耕地资源、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的历史状况,运用相关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研究区域未来30年不同情景下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可能变化过程进行了多情景模拟分析。研究表明: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以何种发展情景及人口消费水平,焦作地区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均为富载状态,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②本区域在理想情景与适中情景发展模式下,耕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均能超过现在的承载能力;③从模拟结果看,理想情景为最优方案,但考虑到研究区域的现状发展水平,适中情景发展模式可能更具操作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国内     
正加快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9月29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就加快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进行了部署。在推行市场化环境治理模式上,《意见》从创新企业运营模式、推行综合服务、实施"互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阻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应对区域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跨流域调水工程作为不同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手段,被广泛用于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和区域需水不平衡问题。调水工程虽然短期内缓解了水资源压力,平衡了区域间用水需求,但其建设和运营过程对工程所涉区域的地方经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本文通过对当前世界范围内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文献回顾,围绕跨流域调水工程所引发的社会公平正义层面的争议,借助环境正义理论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国内外调水案例的实践分析,追踪相关环境不公的现象和争议,剖析当前社会—生态冲突的产生机制。最后从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出发,提出以建立健全水权交易市场,构建"赋权—认同—合作"参与机制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解决对策,以期降低调水工程对环境和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推进水生态正义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讲述了德国国土空间规划中景观规划和生态占补平衡的重要作用,进而联系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现状与不足,阐述了德国经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国土开发领域生态占补平衡理念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典型区耕地变化与GDP值变化的脱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为了深入分析耕地占用与GDP值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区域之间耕地数量变化与GDP值变化的差异性与相似性,有利于平衡耕地占用与GDP值增长之间的矛盾,同时有利于“状态-压力-响应”体系的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是应用脱钩理论,引入了脱钩指数来分析不同区域各时点耕地数量变化与GDP值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方法,确立了不同研究区耕地数量与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耕地面积与GDP值的回归曲线。研究结论:耕地数量的变化与GDP值之间的关系因地域差异而表现不同,但是也存在一些相似点,即各个区域相对脱钩与绝对脱钩的年份基本一样;此外脱钩理论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土地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环保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调研"三省一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2011—2017年环境经济政策出台情况,并开展评估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区域环境经济政策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尤其在财政奖补方面占绝对优势,但各省市差异较为明显,且区域层面联动政策相对欠缺。在此基础上,结合长三角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及污染防治协作深化需求,建议在环保基金、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环境信用体系等领域率先开展区域联动试点,并从机制、法律、技术等层面给予保障,探索形成区域环境经济政策共商、共享、共赢模式。  相似文献   

15.
耕地是我国宝贵的资源,耕地的集约利用是保障我国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河南省周口市为研究对象,从投入强度、利用效益、耕作状态、持续状况等方面构建耕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组合与赋权,通过突变级数模型定量分析了2000—2013年周口市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并深入探讨了周口市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周口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耕地利用效益、耕作状态、持续状况等方面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趋势一致,但耕地投入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影响周口市的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平衡指数、地均农药、地均劳力、地均产值、劳均产值等。因此,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植力度,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和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美国、欧盟跨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以及对香港特区环保署、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等相关部门的走访,分析了粤港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现状与挑战。从粤港“一国两制”的区域特征出发,探讨、研究并制定了粤港跨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目标及需求分析。在尊重国情的基础上,适当借鉴欧美经验,对粤港区域大气环境管理机制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7.
DBO模式是PPP模式之一,在国家大力推进PPP模式之际,尝试开展DBO模式在污水处理行业的应用研究,分析污水处理行业发展趋势与问题,DBO模式在污水处理行业应用的适用领域与适用条件、优点,提出DBO模式在污水处理行业的推行路径,希望通过DBO模式解决污水处理行业的问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本文认为,城镇、乡镇与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工业企业废水治理等领域具有项目设计与建设非标准化、项目需求明确、责任边界清晰、项目运营服务质量和成本容易监测等特点,应用DBO模式具有可行性。这些领域内的项目若有可靠的建设资金来源、稳定的运行费用保障机制、急于改善的区域水环境质量及严格的环保设施运行需求,适合采用DBO模式。DBO模式可以提高这些项目的建设质量和运营质量,节约成本,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在行业层面,能够解决这些领域面临的项目设计不合理、建设质量不高、运行费用高、运行管理不善、闲置等诸多问题,可以促进先进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应用,提高行业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的整体进步。因此,建议政府从开展实施试点、制定行业规范、加大宣传和推广、颁布政策文件等方面大力推进DBO模式在污水处理行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尺度的区域城镇土地基准地价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基准地价平衡是区域城镇基准地价评估的重要内容,对地价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不同尺度基准地价平衡的内涵、实质及不同尺度平衡的机理,运用多种方法从宏观尺度的城镇间基准地价平衡、中观尺度的土地级别之间基准地价平衡、微观尺度地块间的区片价平衡进行了研究。以广西县级市——桂平市为例,对桂平市所辖的28个城镇基准地价平衡进行了实例研究,为区域城镇基准地价平衡提供了实用的模式与方法,为培育、发展城镇土地市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耕地转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2000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 GIS平台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乡镇尺度上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2000—2015年的耕地转型空间特征,并从自然、社会经济、区位等方面剖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耕地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的耕地数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南增北减"的地域差异特征,土地转型以耕地和林地互相转换为主。(2)地理加权回归结果表明,同一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对耕地转型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强度不同,发生相同耕地转型的不同区域,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在开展耕地相关工作时,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20.
产品贸易及水权交易使得水资源问题"跨流域化",不再单纯是流域内部管理问题。本文从流域比较视角出发,在区分蓝、绿、灰三种水足迹的基础上,应用水足迹模型,测算了两流域典型地区的水足迹,进行流域水资源问题对比分析,并分析了经济发展模式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杭州市经济用水中灰色水足迹占总量的90%,而张掖市经济用水中绿色水足迹占总量的60.8%,说明钱塘江流域水资源问题在于质,而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在于量;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产业结构、水资源开发效率、工业化路径等影响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基于GDP导向的流域间的水资源逆向配置,更加剧了流域水资源矛盾。最后根据流域对比结果提出治理措施,从而形成流域间协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