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镇海炼油厂氧化塘污水净化效果低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分折了影响氧化塘污水净化的五个因素,提出改造氧化塘的初步设想,即把目前单功能氧化塘改造成多级多功能的氧化塘,为今后氧化塘的改造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我国氧化塘工程技术进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金质 《环境工程》1990,(6):59-61,63
<正> 氧化塘净化污水技术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历经了初创、衰落和复兴三个曲折发展阶段。现在利用的氧化塘工程技术是以科学理论为依据、采用人工强化措施与自然净化相结合的新型净水技术,与原始的氧化塘技术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1988年调查,我国已建设85座氧化塘,处理污水总量170万t/d,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2%,与1985年调查统计的38座氧化塘相  相似文献   

3.
<正> 用氧化塘工艺处理城市和工业废水具有投资省、运转费用低廉、工作稳定可靠、能广谱高效地去除多种污染物质的优点,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大重视.目前,已在很多地区和厂矿建造了各种类型的处理多种多样污水的氧化塘系统.氧化塘系统还在不断发展、完善、革新.早期的氧化塘是利用原有地形构成的水塘或水库,污水停留在其间,任其自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以后,逐渐演变为按污水净化过程而修筑.近几年,污水处理的新技  相似文献   

4.
齐齐哈尔氧化塘是我国北方地区采用氧化塘技术处理城市混合污水的示范工程,现日处理城市混合污水25万吨.本文根据近几年的现场监测数据,分析氧化塘(厌氧塘、兼性塘、生态塘)在冬季和夏季处理城市混合污水的体积负荷、面积负荷和COD、BOD_5、SS在各塘的去除率,推导出COD、BOD_5、SS随距离降解的数学模型和BOD_5与COD的相关模型及这两项指标与温度变化的相关模型;对氧化塘中浮游生物体的群落结构及在氧化塘中的变化规律也进行了研究.与改造前对比,改造后的氧化塘处理城市混合污水的能力明显提高;其面积负荷和体积负荷均为厌氧塘>兼性塘>生态塘,冬季(冰封期),厌氧塘和兼性塘仍有一定的净化作用;COD、BOD_5、SS随距离呈e指数下降;为我国北方地区应用氧化塘技术处理城市混合污水提供了参数.  相似文献   

5.
在水体污染治理中,我们采用氧化塘方法作为有机磷农药废水的三级处理,取得了明显的净化效果。氧化塘法作为生活污水的处理,是一个成熟和有效的处理方法。但作为有机磷农药生产废水的处理则未见报导。因此,进一步探讨有机磷农药在氧化塘这样一种特殊的水生态系统中的净化原理,是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农药包括除草剂、杀菌剂在水环境中的降解研究,早期大都是关于农药在水环境中残留时间和净化现象的观  相似文献   

6.
污水养鱼是群众习惯的说法,实际上是利用生物氧化塘的水面和浮游生物养鱼。一般来说,前段主要是氧化塘的净化作用;后段主要是利用自然饵料浮游生物生产鱼类。现将长沙市利用城市污水养鱼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氧化塘的运行,完全是在露天进行的。影响其净化功能的因素极为复杂,很难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运行和设计参数。因而,常通过实验室内的人工模拟试验,综合考虑当地影响氧化塘净化功能的各种自然条件,如温度、光照、污水水质及负荷等,以求得污染物降解规律和塘的运行、设计参数。但室内人工模拟和控制的各种条件,与室外的自然条件不完全相同;特别是模拟光照,与自然光照有较大差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所谓氧化塘,是用生物学方法处理污水水塘的总称,也称为贮留池(Lagoon)或稳定塘,这些名称之间没有明确的差别。其净化机理一般解释为下述两种作用的组合:由藻类的光合作用和表面曝气复氧产生的供氧作用,以及由好气菌进行的有机物分解,不需要机械设备,是一种既简易又经济的污水净化  相似文献   

9.
综合生物塘处理城镇污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一种新的高效低能耗的污水处理塘系统的中试研究结果。本生物塘系统分为三个功能区域,分别为污水净化区,水质修饰区和综合利用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呈带状分布于塘系统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不同搭配组合。较之传统氧化塘和一般的水生植物塘、综合生物塘的处理效果较好。COD、BOD、TSS、氮、磷等污染组分法除效率较高,细菌,病毒及诱变活性明显下降,在污水净化的同时,收获大量的水生植物及鱼,蚌等水产品,水质  相似文献   

10.
废水稳定塘又称生物塘,氧化塘或污水库,是一种利用天然的池塘或进行一定的人工修整的池塘处理废水的构筑物,其对废水的净化过程和天然水体的自净过程很相近。作为一种工程系统,它是有指标,有设计,可调控,能长期稳定进行的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少,能耗低,进行管理简便,维护费用低,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的自然和环境条件,处理和再生污水,实现污水资源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初步研究了以草甸土、亚沙土、黑土、江沙、氧化塘底质五种渗滤材料净化城市混合污水的效果.旨在为深入开展土地快速渗滤技术处理城市混合污水实用技术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综合生物塘处理城镇污水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报道了一种新的高效低能耗的污水处理塘系统的中试研究结果.本生物塘系统分为三个功能区域,分别为污水净化区,水质修饰区和综合利用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呈带状分布于塘系统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不同搭配组合.较之传统氧化塘和一般的水生植物塘、综合生物塘的处理效果较好,COD、BOD、TSS、氮、磷等污染组分去除效率较高,细菌,病毒及诱变活性明显下降。在污水净化的同时,收获大量的水生植物及鱼,蚌等水产品.水质明显改善,出水可用于水产养殖和农业灌溉.  相似文献   

13.
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早已注意到,水生植物能净化污水,但直到近年才进行系统研究并加以利用。作者从1959年起,先后用上海地产水葫芦等20种水生植物试图来净化苏州河、日晖港污水,以找出净化力强的植物品种,探索以水生植物净化,结合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染源的治理,对苏州河、黄浦江支流进行综合治理的方法和途径;并试验在氧化塘里种植,以提高污水净化效率,改良水质,发展水产养殖事业等。一、材料和方法污水取自上海日晖港康衢桥、苏州河恒丰路桥。在落潮开始后一小时左右采样。均用四  相似文献   

14.
氧化塘是一种和自然水域自净过程极其相似的污水处理法。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由氧化塘内的好氧细菌进行氧化分解,而细菌靠溶解氧维持生存,溶解氧主要由塘内繁殖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来提供。此外,也有用机械设备提供部分溶解氧的。一、氧化塘的发展简况氧化塘由来已久,是一种最古老的污水处理法。它是利用天然池塘、洼地、沟渠和人工建造的池塘来处理污水的。近年来在一些国家内,氧化塘的发展很快,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早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得克萨斯州和加里福尼亚州就开始用氧化塘处理污水。五十到六十年代氧化塘的应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据统计,1957年美国有六百三十一个处理城市污水的氧化塘,到1961年  相似文献   

15.
氧化塘是一种和自然水域自净过程极其相似的污水处理法。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由塘内的好氧性细菌进行氧化分解,而细菌赖以生长、繁殖的氧,主要由塘内繁殖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来提供。污水氧化塘处理法涉及的问题较多,本文仅就氧化  相似文献   

16.
其它     
X799.3 9400527库尔勒市串联氧化塘系统净化生活污水效果分析/郑奇(新疆巴州环境监测站)…刀干旱环境监测/新疆环境监测中心站一1993,7(2)一112一1 16环情X一13 塘水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监测。一系统分析了氧化塘全年与不同季节的运行效果,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氧化塘对细菌总数、大肠菌群、BoDS、coD去除效果较好,而对55、N、P去除效果很差。冬季因气温低,有机污染物氧化塘处理效率较差。氧化塘的处理效果受各种环境因素,包括:水质污染物、水生生物、气象条件及管理状况等影响。当某些条件不变情况下,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种经济实惠、简单易行的污水处理系统获得很快发展,这就是生物氧化塘、污水贮存库与土地污水灌溉结合起来的处理系统.利用氧化塘对污水进行二级处理,利用土地对污水进行三级处理,利用贮存库存贮非灌溉期排出的污水,使污水不排入水体.这种处理系统对于防止水源污染、补充地下水、充分利用水肥资源、节约能源等都有明显的效益.一、氧化塘  相似文献   

18.
在具有建塘条件的地区,采用氧化塘法处理污水是一种节能、经济的好方法。本文结合大雁矿区污水处理工程实例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严寒地区氧化塘设计中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及其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的稳定性,同时考虑农村水生态景观建设需求,将具有强大调节能力的稳定塘技术、适合低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的接触氧化法和浅水湖泊草型清水稳态理论相结合,提出曝气生物净化塘工艺,应用于豫南地区商城县11个乡镇街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并选择其中4个典型案例运行1年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受乡镇街区的合流...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系统净化炼油废水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炼油污水的水生植物生态工程处理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湿地处理这一新的工艺,解决了高等水生植物凤眼莲氧化塘冬季不能连续运行的矛盾。净化能力进一步提高,是解决炼油废水深度处理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