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和推广燃烧新技术解决工业锅炉“老大难”问题山东省环保局张晓东山东省五洲环保节能中心刘雪华人们常把锅炉出力不足,增负荷慢影响生产,煤耗高,效率低,冒黑烟,不能烧次煤说成工业锅炉“老大难”问题。确实工业锅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些问题,给企业发展生产,经...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在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燃煤工业锅炉(运行)列入"十二五"时期的主要减排指标之一。针对当前我国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方面存在运行效益不高、自控化水平低,主机辅机不匹配以及燃料与炉型匹配性能差,锅炉水处理不够重视等问题,从选用清洁燃烧技术、优化锅炉燃烧系统和加强管理力度,加强锅炉水处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小聪  李茂东  黎华  张振顶 《环境工程》2012,(Z2):465-466,266
生物质颗粒层燃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技术主要取决于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锅炉系统和燃烧技术。介绍了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生物质颗粒层燃锅炉和燃烧技术特点,并结合一台DZW6-1.25型生物质颗粒层燃锅炉能效测试说明生物质颗粒层燃技术在工业锅炉应用的高效低污染燃烧的节能环保技术优点。  相似文献   

4.
微机在工业锅炉上的应用已很普遍,但就其控制算法来看,沿用"常规仪表控制方式"居多.本文就经济燃烧算法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膜法富氧助燃技术就是采用高分子膜法产生氧气含量大于21%的富氧空气,根据工业锅炉的结构特点、燃料特性和运行工况,采用独特的喷嘴喷射技术,将富氧空气喷入炉膛燃烧区助燃。将膜法富氧助燃技术用于工业锅炉,不仅能使燃料充分燃烧、优化火焰燃烧特性、提高热量有效利用率、减少热量损失、降低燃料消耗,还能减少烟尘、CO及SO2等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有利于提高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6.
降低工业锅炉NOx排放量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锅炉在我国的应用特点是量大面广,目前运行着的工业锅炉有近40万台,尽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油及燃气锅炉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但由于我国燃料是以煤为主,因而大多数工业锅炉为燃煤锅炉,并且主要是层燃炉,由于设计及运行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工业锅炉的热效率普遍较低,为了提高热效率,通常的做法是设法提高炉内温度水平,促使燃烧稳定,燃烬率高,但这样做的同时,往往造成NO_x排放量的增加,如何降低小型工业锅炉的NO_x排放量显得日益迫切了.二、NO_x的生成类型锅炉燃烧过程中,生成的NO_x主要有3种:1.温度型NO_x:燃烧用空气中氮气,在高温下氧化而生成的氮的氧化物,根据捷里多维奇机理有:  相似文献   

7.
工业锅炉燃料燃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已成为中国大气煤烟型污染和复合型污染的重要诱因,其源强的核算对于大气污染防控、改善空气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详细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工业锅炉废气基本参数的换算、现有锅炉大气污染物实测浓度的折算及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源强的核算方法,归纳了相关参数、排污系数,并对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源强核算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展望,可为从事工业锅炉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的环保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NOx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控制的污染物,燃煤工业锅炉是其重要来源.为了研究燃煤工业锅炉NOx的形成与释放规律,在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煤种的燃烧过程.采用原煤/焦炭燃烧法分别研究挥发分氮和焦炭氮生成NOx的反应,探讨燃料型NOx的形成与释放规律,并解释试验模拟条件下燃煤NOx产污系数和现场实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中烟...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我国燃煤工业锅炉排放SO2对大气污染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工业固硫型煤控制燃煤工业锅炉对大气的污染,燃煤工业锅炉燃烧工业固硫型煤时,可明显地降低S烽烟尘的排放量,并节约煤炭,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推广和发展工业固硫型煤,是防治燃煤工业锅炉大气SO2污染的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简便晚行的实用措施,其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能源的短缺,节能环保理念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中得以应用。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广泛,成本低,充分的利用生物质燃抖,能够有效的缓解能源紧张的问题。随着科技逐渐发展,新型的生物质燃料气化环保节能工业锅炉的研发,将生物质的燃烧率提升,是一种科学环保的锅妒。基于此,在本文中对新型的生物质燃料气化环保节能工业锅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NOx的产生类型,以及低NOx 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对不同类型工业锅炉的NOx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利用兰炭并节约煤粉工业锅炉运行成本,采用70 MW双燃料煤粉工业锅炉进行试验,在不同伴燃条件下将兰炭和煤粉作为单一燃料进行燃烧。结果表明:作为单一燃料,兰炭燃烧过程稳定,满足替代燃料的基本条件;对比点火后10 min内的点火特性,兰炭和煤粉燃烧过程中炉膛温度变化量分别是388.659℃和585.072℃,氧含量变化量分别为11.736%和8.089%;伴燃可优化燃烧进程,降低兰炭着火难度并改善炉膛内的温度分布情况,更有利于后续的烟气净化;当锅炉负荷70 MW时,采用燃油+长明火伴燃和无燃油伴燃时,炉膛上部温度分别为1 017.382℃、989.126℃,燃烧强度与伴燃强度为正相关关系;在相同负荷下,兰炭的初始NO_x及SO_2排放量均低于煤粉。  相似文献   

13.
李彦侠 《陕西环境》1995,2(4):42-43
在化工企业及其他各种企业中,工业锅炉常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在各类工业锅炉中,又以链条锅炉在企业中的使用较普遍,数量最多。链条锅炉在运行时,经常会遇到因生产工艺的需要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负荷的变动和煤种的变化等情况。这时,对其燃烧工况的及时调整就显得至关重要。对一台结构合理、性能良好的炉子,如若在燃烧工况上调整不当,照样会收不到好的运行效果,反而还会影响锅炉运行的经济性,降低锅炉的热效率,甚至对锅炉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威胁。更值得注意的是,若燃烧工况调整不当,会使烟尘出口浓度加大,烟尘和化学污染…  相似文献   

14.
NOx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控制的污染物,燃煤工业锅炉是其重要来源。为了研究燃煤工业锅炉NOx的形成与释放规律,在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煤种的燃烧过程。采用原煤/焦炭燃烧法分别研究挥发分氮和焦炭氮生成NOx的反应,探讨燃料型NOx的形成与释放规律,并解释试验模拟条件下燃煤NOx产污系数和现场实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中烟煤、无烟煤、煤焦的NO转化率平均值分别为25.77%,22.17%和11.98%,产污系数平均值分别为4.31,5.08和2.00kg/t,高于现场实测结果核算值。燃煤工业锅炉NOx以燃料型为主,燃料型NOx的形成和释放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反应过程,由挥发分氮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焦炭氮的氧化还原反应组成,煤种、温度、空气流量、粒径、氧含量等因素对4种反应各自影响及影响程度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燃烧设备与烟尘浓度的关系分析出发,提出工业锅炉的烟尘治理应采取炉内炉外相结合的方法,即在炉内,根据燃料特性,正确选择燃烧方式,合理组织燃烧过程,以减少烟尘浓度和黑度;在炉外,根据烟报特性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除尘设备,以降低烟尘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16.
工业燃煤锅炉节能改造原理及方案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燃煤工业锅炉容量小、数量大、布点分散,难以集中治理。前些年.一些城市曾大力推进燃气、燃油锅炉替代燃煤锅炉.但由于天然气供应量有限、燃油锅炉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大规模实施。因此,如何推进燃烧锅炉的技术改造.提高其热效率降低污染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首要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燃煤锅炉的节能环保改造和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锅炉消烟除尘、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一个统一的烟尘测试方法,以便确切地评价锅炉治烟除尘治理措施的效果(包括燃烧方式的改进和选配的旋风除尘器效果)。为此,一机部委托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并会同有关单位编制了《工业锅炉旋风除尘器冷、热态性能测定方法》,经几次全国性的会议讨论修改,最后通过定稿。一机部于1982年5月正式批准试用.批文指出:“同意该方法作为今后工业锅炉旋风除尘器冷、热态性能的统一测定方法,并在《工业锅炉旋风除尘器热态运行评价》课题中和今后工业锅炉行业对旋风除尘器的性能测定和选配中试用.”本刊特发表热态性能测定方法,供各地环保部门及有关单位采用。  相似文献   

18.
工业锅炉的新型燃料—植物质型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质型煤改变了工业锅炉燃料的结构,改善了层燃锅炉的燃烧条件,大大减少飞灰和炉排漏煤量,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对于节约能源和降低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照白 《能源环境保护》2003,17(3):48-49,53
为了使工业锅炉的烟尘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即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相互配合,改进存在的问题,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笔者从锅炉的燃烧、引风机与鼓风机的匹配,除尘器的正确应用、管道及烟囱的维护以及烟尘监测等五方面进行论述,分析烟尘超标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医药行业主要用能单位进行调研,摸清该行业在用的工业锅炉运行情况。找出燃煤工业锅炉存在的问题.提出燃煤工业锅炉进行节能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