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路沿线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HNO3-HF-HClO4消解土壤样品,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山东范县等五个地方的公路沿线土壤样品中重金属Pb、Cr、Zn、Fe、Cd、Ni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对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存在方式进行了研究,反映出公路沿线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情况。由测定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铁含量较高,其余各重金属含量均很低,土壤基本没受污染。  相似文献   

2.
干式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部分重金属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海东 《环境工程》2005,23(3):67-68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的铜、锌、铅、镉、镍等重金属时,采用干式消解法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即在5 0 0℃加热灰化,然后用酸浸提。其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对标准样品测定结果准确。测量过程方便快速。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敞开酸溶消解法对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元素测定的影响,分别采用HNO_3-HF-HClO_4、HClHNO_3、H_2SO_4-HNO_33种敞开酸溶消解方法对标准土壤样品GBW07405(GSS-5)进行前处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3种敞开酸溶消解法前处理标准土壤样品中6种重金属元素(In、Be、Ni、Cd、Pb、Cu)的含量,进而探究出酸溶消解法前处理土壤样品的最优消解方法。结果表明:HNO_3-HF-HClO_4消解法对标准土壤样品的消解最彻底且消解液澄清,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最高,更适用于土壤样品的前处理。进一步探究了HNO_3-HF-HClO_4消解法操作过程中加酸量的误差和消解温度对标准土壤样品中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酸量误差对HNO_3-HF-HClO_4消解法前处理标准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土壤样品初期消解温度以120℃为宜。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重金属测定前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壤样品的前处理分别采用全自动样品消解仪及微波消解仪进行消解.按照国标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铅、镉、铜、锌、镍、锰.根据消解情况及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消解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全自动样品消解仪消解土壤样品,操作简单、方便,最大程度保障了实验人员的安全,并且消解效果良好,避免了土壤样品赶酸过程导致蒸干,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信.微波消解法消耗的试剂量较少,样品受污染的风险小,引入的试剂误差小.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宁南山区小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主要污染源,确保土壤环境质量.采集并测定了 260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重金属Pb、Ni、Zn、Mn、Cu、Cr和Cd.基于宁夏土壤背景值,通过单因素和Nemera综合指数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使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生态环境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  相似文献   

6.
河南某污灌区土壤-作物-人发系统重金属迁移与积累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开展污灌区土壤-作物-人发系统(SCHS)重金属迁移与积累研究,对于维护农田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某污灌区为例,采集土壤和小麦籽粒样品各27份、人发样品355份,用原子吸收法测定Cu、Zn、Pb、Cd含量,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As含量,开展重金属在SCHS中的迁移与积累探讨.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和小麦籽粒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土壤Cu、Zn、Pb、Cd和As平均含量分别为40.63、203.47、22.10、1.84、26.87 mg·kg-1,小麦籽粒中上述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10.10、25.83、0.87、0.56、0.35 mg·kg-1,都高于对照区.污灌区人发中上述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14.11、143.13、13.24、0.19、1.97 mg·kg-1,高于对照区,人发多数重金属含量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男性高于女性.污灌区人发对小麦籽粒重金属的富集系数(BAF人发/小麦)远大于小麦籽粒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系数(BAF小麦/土壤),人发对大多数重金属的放大作用显著.在SCHS中,大多数重金属沿土壤→小麦籽粒→人发的迁移与积累曲线呈不规则"V"形,长期污灌样点的土壤和小麦籽粒重金属污染程度、人发重金属含量都高于"清污"混灌的样点.  相似文献   

7.
吴远航  朱红梅  秦俊虎 《环保科技》2021,27(3):31-35,52
以黔西北某锌冶炼区周边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品52个,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Cr、Ni、Cu、Zn、Cd、Pb总量和可提取态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了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土壤生态风险,并对重金属总量与对应可提取态作相关性分...  相似文献   

8.
施用沼液对土壤-马铃薯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探讨沼液还田后对土壤和马铃薯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实现沼液的无害化利用。于2018年1-5月采用田间试验,设置10个沼液施用量处理,以清水和常规化肥为对照。采集对应点位的马铃薯及土壤样品,测定重金属(Cu、Zn、Pb、Cr、Cd)含量,并对重金属含量、土壤-马铃薯污染状况及人体健康风险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施用沼液后土壤重金属Cu、Zn、Pb、Cr、Cd均值为33.5、136.6、25.5、63.9、0.266 mg/kg,马铃薯重金属均值为1.34、4.07、0.022、0.055、0.018 mg/kg,均低于国家标准值,但沼液处理的土壤重金属值均高于试验前土壤测定值;(2)内梅罗污染指数表明,当沼液施用量76 t/hm2时,污染指数处于警戒级。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一季种植中施用沼液的土壤重金属潜在风险较低。马铃薯重金属富集能力排序为CdCuZnPbCr,相关系数表明马铃薯和土壤重金属Cu、Zn、Cd呈显著正相关。结合内梅罗污染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富集系数与相关系数表明,重金属Cd的贡献最大,有必要对沼液中的Cd进行防控;(3)施用沼液后,土壤-马铃薯系统的综合质量指数最大值为0.682,均值为0.656,状况良好。沼液处理组成人、儿童重金属暴露风险的最大值为0.520、0.710,均值为0.461、0.630,健康风险程度低,沼液种植的马铃薯可安全食用。综上,在一季种植中施用一定量的沼液进行调控对土壤和马铃薯重金属的污染影响不明显,可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9.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利于农产品质量以及人群健康,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揭示了重金属在土壤-农作物间的迁移信息,该文以广东省顺德市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土壤-蔬菜系统的重金属含量与化学形态,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土壤-蔬菜系统的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及迁移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As、Cu、Hg、Mn、Ni、Pb的平均含量均大于广东省背景值的2倍,尤其是Hg,86.2%超过国家农田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而蔬菜重金属含量大多数低于卫生部颁布的最新食品卫生标准。土壤重金属可利用态含量表现为:Mn>Cu>Pb>Hg>Ni>As,表明Mn、Cu、Pb和Hg具有更强的活性,同时,土壤属性(pH值和OM值)对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和环境毒性具有影响意义。相比于土壤重金属全量,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态与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之间具有更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土壤重金属可利用态较全量更适合表征重金属对环境的毒性效应。基于重金属可利用态的土壤-蔬菜迁移系数(TF_(avail))表现为:Hg>As>Ni≥Mn≥Cu≥Pb,表明可利用态Hg、As和Ni更容易被蔬菜吸收,并且随着土壤重金属可利用态含量的升高,重金属的迁移富集程度呈幂函数式降低,这可能是缘于植物生理学自我保护机制,使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量保持在可控制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分别在G310国道郑州-开封段的杏花营路段两侧150m×150m范围内布设7条垂直于公路的采样子断面,从路肩向两侧每隔10m采集1个表土混合样,共采集226个样品(包括2个对照样品).用ICP-MS测定了土壤重金属(Pb、Cu、Zn、Cd、Cr和Ni)含量,并用Universal Kriging插值法分析路旁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路旁土壤重金属呈与道路平行的带状分布,表明6种重金属含量均受公路交通影响,属于公路源重金属.土壤Cr和Cu含量在路基处含量最高,向两侧逐渐下降,呈指数分布;土壤Pb、Zn、Cd和Ni含量在距路基30~50m处出现峰值,呈偏态分布.路旁土壤Pb、Cu、Zn、Cd、Cr和Ni均为交通源重金属.  相似文献   

11.
黄懿敏  徐岚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5):145-148,109
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上海地区)土壤制备为例,阐述了风干、粗磨、细磨、分装、分发全过程;列举了工作场所、制样工具、盛样容器等硬件条件;分析了人工制备土壤样品过程中人的不确定因素;摸索了合适制样时刻;提供了制备过程质量保证措施并介绍了土壤样品制备的先进仪器和技术。重点讨论了样品制备的自查与监督检查、装样容器的选择与清洗、土样的代表性、均匀性等方面的制备细节,说明了统一的标签、编码及文件记录在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检测多单位协作完成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淹水落干下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探讨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无机磷的转化规律,通过布置原位浮台,将装有土壤的塑料盆悬挂在不同水深(0、2、5、15m)处,分别淹没30、60、180 d,落干180 d,研究淹没水深和时长对消落带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落干循环中,土壤pH、有机质、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落干180 d后,土壤pH、有机质和全磷含量降低,有效磷含量升高.土壤淹水后,各形态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大小为Fe-PAl-PCa8-PCa2-P.淹水0 m、2 m时Ca2-P、Ca8-P随淹水时间持续下降,淹水5 m、15 m时随淹水时间先降低后升高.落干180 d后无机磷含量显著增加,随淹水深度的增加无机磷含量呈降低趋势;Al-P含量随淹水时间先降低后持续升高,随淹水深度变化趋势不明显;Fe-P含量随淹水时间和淹水深度变化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3.
颗粒状污泥的干燥特性及表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学文  翁焕新  章金骏 《环境科学》2011,32(8):2358-2364
对3种不同质量等级的污泥颗粒(2.5、5和10 g)在100、200、300、400和500℃下进行恒温干燥实验,通过观察污泥的失重特征和表观形态的变化,深入研究了污泥干燥过程、失重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污泥在100~200℃下的干燥过程分为加速阶段、恒速阶段和降速阶段,而在300~500℃下并没有真正的恒速阶段,...  相似文献   

14.
干湿交替对铈锰改性生物炭固定红壤As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砷(As)污染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培养试验,探讨了铈锰改性生物炭(cerium-manganese modified biochar,MBC)在干湿交替老化条件下对红壤中As的固定效应.结果表明,与常规培养比较,干湿交替条件下MBC的施用显著降低了红壤中水溶态As(WSAs)含量(P<0.05)和pH值,且随着材料用量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持续降低,试验结束时,土壤pH值比常规条件下降低了 0.08~0.16个单位.与此同时,干湿交替条件下添加MBC后的土壤WSAs显著下降,当培养至30 d时,WSAs相比于常规培养降低了 38.73%~51.94%,比试验初期降低了 45.64%~56.19%,未添加MBC的处理在两种培养模式下土壤WSAs含量和pH值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干湿交替处理更为明显.从红壤中As赋存形态看,当培养试验结束时,相比于常规培养而言,干湿交替模式下MBC的施用使土壤中非专性吸附态As(Fl)降低了 33.16%~36.00%,专性吸附态As(F2)降低了 7.67%~11.99%,残渣态As(F5)增加了 15.43%~42.45%,且土壤As的迁移系数M亦显著低于常规培养(P<0.05),降幅为9.02%~12.75%;而未添加MBC的处理土壤As活化明显,且以干湿交替条件下更甚.整体上看,干湿交替水分管理有利于MBC对红壤中As的固定,MBC修复As污染红壤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土壤柴油污染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单一外源环境因子污染水平为主要调控因子 ,室内盆载试验观察不同土壤柴油污染浓度控制下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与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抑制率与土壤柴油污染浓度明显指数线性相关 ,而且发芽之后高浓度处理组幼苗出现黄叶和干枯现象。另外 ,也对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行研制的浓缩液桶内干燥装置进行了含硼44000 ppm和30000 ppm的模拟浓缩液桶内干燥试验研究.考察了水分蒸发速率、干燥产物含水率和性状、减容比以及去污能力.结果表明:在较高加热温度条件下,干燥过程平均水分蒸发速率可以达到6.0 kg/h,干燥产物含水率≯15%,整体减容比达到了4.0~6.0;但是去污能力较差,干燥过程产生的冷凝水不能直接排放,需要增加处理设备进行处理或返回蒸发器二次浓缩.  相似文献   

17.
城市污泥的高含水率对其处理处置带来了各种不便.超声波由于功率大、穿透能力强、可引起空化作用等特性而在污泥干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针对超声波对污泥干燥特性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污泥干燥实验研究了超声处理时间、超声波功率、超声水温和干燥温度4种因素对污泥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能够加速污泥表面自由水分蒸发和快速结束平稳干燥阶段,有效提高污泥干燥效率;超声处理对污泥干燥特性的改善随超声波功率(100~250 W)、超声水温和干燥温度的升高而更加明显.在低温105℃下干燥时,短时间的超声处理3 min对污泥干燥特性的改善效果最好.超声处理对污泥干燥整体效率的提高使其有望成为污泥低成本干化的有效方法,并为污泥干燥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磷形态转化过程是决定消落带土壤磷素向三峡水库释放的关键.以三峡库区消落带紫色潮土为研究对象,在落干和淹水条件下对土壤进行培养,采用修正的Hedley连续分级提取法分析土壤磷形态含量变化,探讨落干和淹水条件下消落带土壤磷形态转化速率及转化过程.结果表明:落干期,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NaHCO3-Po)和氢氧化钠提取态无机磷(NaOH-Pi)的转化速率分别由-6.27和-1.78 mg/(kg·d)逐渐增至-0.69和-0.21 mg/(kg·d),其在非残渣态磷中的占比分别减少了21.58%和5.95%;相反,水溶态磷(H2O-Pi)和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NaHCO3-Pi)的转化速率分别由2.07和1.74 mg/(kg·d)逐渐减至0.43和0.42 mg/(kg·d),其占比分别增加了13.50%和13.41%.淹水期,NaHCO3-Pi、NaHCO3-Po和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Po)的转化速率分别由-1.84、-4.98和-1.72 mg/(kg·d)逐渐增至-0.26、-0.55和-0.12 mg/(kg·d),其占比分别减少了9.12%、19.33%和4.03%;相反,H2O-Pi、NaOH-Pi和盐酸提取态磷(HCl-Pi)的转化速率分别由4.51、2.00和0.47 mg/(kg·d)逐渐减至0.63、0.22和0.05 mg/(kg·d),其占比分别增加了28.83%、2.46%和1.18%.可见,落干期NaHCO3-Po和NaOH-Pi均向H2O-Pi和NaHCO3-Pi转化;淹水期NaHCO3-Pi、NaHCO3-Po和NaOH-Po均向H2O-Pi、NaOH-Pi和HCl-Pi转化.落干期和淹水期,NaHCO3-Po均是消落带H2O-Pi的主要来源.因此,降低NaHCO3-Po含量能够有效减小消落带土壤磷素在雨水淋溶及淹水条件下向三峡水库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SoilwatercharacteristicsinmountainpoplarstandanditsbenefitstosoilandwaterconservationinloesshillyregionWuQinxiao;LiuXiangdong...  相似文献   

20.
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环境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的周年变化规律,并以休闲地和几种一年生作物地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雨季降水对苜蓿地土壤水分的补给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土壤贮水量动态与年内的降雨周期相吻合,但总体上朝着土壤不断干化的方向发展;②经过一个雨季,苜蓿地的土壤贮水量与平均含水量分别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休闲地与4月份持平;③相同的降水对不同作物地的补给效果不同,以3m土层计算,苜蓿地的农田蒸散量与谷子、玉米相当,比豆子地高,但要低于高粱地;④长期种植苜蓿引起的深层土壤干化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干化土地的水分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