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和天然条件下水质相似的一处非污水灌溉区地下水与一处污水灌溉区地下水水质的对比研究 ,得出污水灌溉区地下水水质变差主要是由化肥和污水灌溉共同引起的 ,且非污灌区地下水水质要好于污灌区的水质。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与化肥对地下水的影响基本相同。同时本文也独立地给出了污水灌溉和化肥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关中清灌区农田生态系统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陕西关中地区清灌区土壤、粮食、地下水及农田退水中的重金属、含氮化合物等污染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灌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在陕西土壤背景值范围内,主要粮食作物尚未受到污染(除F外),但地下水已受到重金属、含氮化合物的污染。同时,灌区农田退水中三氮含量较高,直接排放渭河水体后,影响了渭河水质。另外还发现灌溉能减低土壤F污染。  相似文献   

3.
在龙口市污灌区采集70个土壤样品测定Cr、Ni、Pb、Zn、Cu、Co、As和Cd含量,利用富集因子法分析各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情况,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评估7个影响因子对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影响及各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Cu、Pb、Zn、As、Cd的富集程度较大,Co、Cr、Ni富集程度较低,8种重金属富集系数...  相似文献   

4.
从一九六一年以来,北京东郊污灌农田的面积不断扩大,目前朝阳、通县等地污灌农田总面积约16.4万亩。污灌区粮食亩产为8000~10000斤,蔬菜超过万斤,普遍地高于相同条件的非污灌区。这一情况表明,污水灌溉对农业增产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用于灌溉的污水除城市生活污水外尚有相当数量的化工区污水。污水中含多种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离子和相当数量  相似文献   

5.
在对苏北灌溉总渠沿线灌区土壤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评价该灌区砷的污染状况,探讨了土壤中As的含量、分布、成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利用污水灌溉,导致砷在灌区耕层产生累积,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菌根生物修复技术在沈抚污水灌区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简述了沈抚污水灌区遗留的主要环境问题-芳烃、挥发酚、重金属污染和盐渍化,并从菌根真菌的耐旱性、耐盐性、菌根及其根际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固定和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菌根生物修复技术能针对性地解决沈抚污水灌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展望了其在沈抚灌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植物SOD活性变化与其抗污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模拟酸雨、SO2单独与复合污染对水杉、杉木、龙柏3种抗污能力不同的植物SOD活性、细胞汁酸度、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OD的活性经污染后变化规律在不同植物有所不同,而这种变化与其抗污能力有关。SOD活性升高者,其抗污能力强,反之则弱,与本底值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8.
菌根生物修复技术在沈抚污水灌区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沈抚污水灌区遗留的主要环境问题———芳烃、挥发酚、重金属污染和盐渍化 ,并从菌根真菌的耐旱性、耐盐性、菌根及其根际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固定和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等四个方面 ,论述了菌根生物修复技术能针对性地解决沈抚污水灌区的主要环境问题 ,并展望了其在沈抚灌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污灌的展望     
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随着污灌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欧美逐渐兴起了污水处理工程。近来,又由于能源危机和水资源的短缺,不少国家又转到以土地作为污水处理系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上来。1978年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召开过一个“土地处理和污水利用”的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乌鲁木齐某含油废水污灌区不同土地类型(林地、葵花地、玉米地、荒地)0~100cm的土壤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表层(0~20cm)土壤中正构烷烃质量浓度为4.30~8.43mg/kg,呈现林地玉米地荒地葵花地的特点,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受到中等程度的污染。土壤中正构烷烃含量随深度增加整体呈递减趋势。不同土地类型不同土层中正构烷烃种类相似,但不同深度土壤中不同碳原子数的正构烷烃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研究区土壤中正构烷烃来源为混合源,包括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和木本植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一、高碑店污灌区不同污灌,不同作物条件下,土壤中各形态氮的分布及动态 1.材料及方法 采集了污灌区不同污灌条件和不同作物的土壤样品,包括污灌菜地母壤、污灌并施污泥菜地母壤、污灌稻田、清灌菜地等土壤样品.为此,还采集了圆明园自然植被土壤样品,各采样地块(见表1)均按蛇形采样法布孔至少5个,分层取样后分别混合作为该地块的代表样品.其中A—E、G、H各点  相似文献   

12.
污水灌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科学合理地利用污水灌溉,可以缓解日益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充分利用污水的水肥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总结了国内外污水灌溉的发展概况和研究进展,包括污水灌溉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地下水的影响,并针对中国污水灌溉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污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传统抛煤机反转链条炉的工作机理及特性分析,提出了水蒸气促燃降污节能理论,建立了相应的物理、化学模型,并据此设计了面向对象的促燃降污节能系统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4.
用于干式脱污的CaO蒸汽活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型活化转炉实验台对以CaO为主要成分的钙基脱污剂在300~6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蒸汽活化处理,结合X射线衍射和压汞仪的分析结果,初步探讨了蒸汽活化的机理.研究表明,蒸汽活化温度在600℃以上时,脱污剂孔隙结构有显著的改善,比孔容积和比表面积有着显著的增加,微孔(<100nm)的数量大量增加,而低温下蒸汽活化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研究还发现高温下延长活化时间有利于改善脱污剂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批吸附实验法比较了再生水灌溉区汪洋沟流域两种土壤和底泥对头孢噻肟的吸附及其动力学特性,并探讨了土壤与底泥不同pH、阳离子强度及可溶性腐殖酸对头孢噻肟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汪洋沟段清水灌溉土壤、污水灌溉土壤及底泥均对头孢噻肟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头孢噻肟的吸附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清水灌溉土壤污水灌溉土壤底泥。土壤与底泥对头孢噻肟的吸附行为通过等温吸附模型模拟,其中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在pH4.0~9.0的范围内,土壤与底泥对头孢噻肟的吸附系数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少;随着土壤溶液中阳离子浓度的增加,头孢噻肟的吸附量呈非线性减少趋势;添加可溶性腐殖酸后的土壤对头孢噻肟的吸附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6.
利用小型活化转炉实验台对以CaO为主要成分的钙基脱污剂在300~6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蒸汽活化处理,结合X射线衍射和压汞仪的分析结果,初步探讨了蒸汽活化的机理.研究表明,蒸汽活化温度在600℃以上时,脱污剂孔隙结构有显著的改善,比孔容积和比表面积有着显著的增加,微孔(<100nm)的数量大量增加,而低温下蒸汽活化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研究还发现高温下延长活化时间有利于改善脱污剂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17.
金华西湖塘及其灌区砷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监测分析了金华西湖塘及其灌区的底泥,土壤和稻谷等样品中的砷的含量,并分析了化学形态分布,讨论了砷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转化。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典型污水灌区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取样分析,阐述了利用含重金属工业灌溉农田,对农产品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西安市某文教区屋面排水立管设径流采样点,雨期采用人工时间间隔采样法采集径流水样,对2016年8月—2016年11月3场屋面径流SS、COD、TN、NH_3-N、TP、浊度、Pb、Zn、Cu、Cd、Ni、Cr等污染指标进行监测,界定了初期雨水的概念并根据屋面初期雨水水质、水量特征、雨水斗构造设计屋面雨水截污装置,研究了该截污装置的透水性能、工作状态、截污效果和清洗更换周期。结果表明:将暴雨次降雨前30~40min、大雨和小雨次降雨前40~50 min雨水定义为初期雨水;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越大,透水能力越小,且其过滤通量与过滤水头呈线性关系;在不发生溢流的情况下,500 g·m~(-2)的土工布制成的截污装置过滤出水可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要求;为避免5年一遇的暴雨下屋面积水,截污装置上部溢流孔孔口面积至少应为0.015 4 m~2,须至少保证有效过滤区高度为568 mm。研究为缓解西安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紧张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砀山县近期处理规模为25000m^3/d、采用一体化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情况,并针对雨污合流制采取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