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是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发展中,特色教育是其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创新管理体制是激发它办学活力的关键;创新办学思路,科学定位是其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讨三者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的具体做法,具有重要意义.参7.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创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本文论述了企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要努力建立企业与员工和谐的劳动关系,以及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途径.参5.  相似文献   

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学生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发展观对学生工作的指导作用;当前学生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高校学生工作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做好日常学生工作;以就业指导为重点,创新学生工作内容等六个方面入手,论述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学生工作,以求对当前高校如何做好学生工作提供实践参考.参5.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霞  郑习健 《生态环境》2005,14(3):447-448
概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为它是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为根本特征;它强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和谐与统一。这种新的理念应该转化成为政府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具有现代意义的.2000年开始的中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标志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面启动,是创建国家林业生态安全体系的航母.2000年以来,国家投资林业生态建设超过l000亿元,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在全国生态环境中,其中有的项目或有的地方生态环境整体逐步转好,有希望全面转好.  相似文献   

6.
发展循环经济集中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环境与资源的刚性约束决定深圳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而自主创新无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持续动力.深圳市多年的发展证明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深圳精神的核心内容.参2.  相似文献   

7.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医药系党总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五个好”、“五带头”基本要求,结合系部实际,以建立和谐党总支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总支建设,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探索和凝练工作特色,全方位打造党建工作品牌,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总支凝聚力不断提升,党员创造力不断激发,载体宣传力不断加大,优势影响力不断发挥.参4.  相似文献   

8.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种组织内部的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内部审计在加强高校经济管理、促进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在客观上对内涵建设(质量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运用质量控制理论,针对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围绕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实现当代德育教育的转型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参6.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提及众女子皆如花似玉,似乎在整个大观园中形成了百花齐放,而又百花齐谢的最终结局.究竟是巧合还是刻意?林黛玉的一首《葬花吟》,在喜庆时作为反衬,在没落时作为预言.以之为端倪,此后诗词皆有蕴涵.花,作为《红楼梦》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表达了红颜薄命的伤感以及繁华终将转空头的必然结局.参2.  相似文献   

11.
经济地理学角度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平星  孙威 《生态环境》2010,26(6):1507-1512
传统生态补偿以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为目的,已不能体现其在生态保护、环境建设和区域发展方面的全部价值。新的区域发展形势对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补偿被认为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间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如何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看待区域生态补偿,成为通过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实现生态良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位目标和谐发展的重要命题。从经济地理学的经典理论出发,在探讨区位论、产业结构演替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生态补偿的缺失和不足,并在现阶段我国以构建区域可持续和有序发展格局为目标的规划工作——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就区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目标导向和实施机制进行了探讨,将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区位论、地域功能理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理论等充实到区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中,明确了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导向,探索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区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模式,最后分析了实施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入流点源或主要支流作为一条新河段 并将分布水源的影响范围视为整条河流,既可避免S—P方程无法反映沿河污染排放态的缺陷.又可解决BOD修正模型计算繁杂的缺陷.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各种BOD分布模型,具有较好的回归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了有机物随时间和空间的迁移转化.这些模式的提出,可为评价和选择污染物控制方案,制订排放标准,提供一个定量的科学依展  相似文献   

13.
孙兆刚 《生态环境》2012,(3):590-594
生态经济是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资源的潜力,建设体制合理与社会和谐环境的经济形态。生态经济的以资源为基础,以政策与制度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是制度、技术、资源等重要影响变量协同作用的结果,制度变迁、技术创新、资源利用三者共同作用于生态经济运行过程都呈现出了典型的非线性特征;将制度、技术、资源分别视为生态经济系统的高层、中层和低层子系统,以逻辑斯蒂(Logistic)曲线为基础,建构了生态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最后以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了制度、技术、资源与生态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贯彻、和谐社会构建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赵其国 《生态环境》2013,(10):1639-1646
土壤科学在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论述了当前新形势下,土壤科学战略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目标,从科学目标和国家需求方面阐述了未来土壤科学战略发展的新方向,构建了土壤科学战略发展的顶层设计图,提出了我国2020-2050年土壤科学战略发展总思路,并对此进行了综合提示与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我省高职教育面临经费和办学力量不足、缺乏竞争优势等问题,高职学院尚未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机制,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没有被社会完全接受和认同,发展我省高职教育,必须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合理规划学院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材体系,走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使高职教育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及其关键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本文立足我国流域综合管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现行水功能区划的问题,结合国外流域水生态区划的经验,提出了基于流域生态学、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完整性、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等理论基础的,以恢复流域持续性、完整性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反映流域水陆耦合体在不同时空尺度景观异质性的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及其原则,重点分析了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生态过程以及动态演替等3个区划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区划的方法,以期为我国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和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战略层次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A key controversy in conservation is the fram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realms of nature and human culture are viewed as separate (dualistic view) or integrated is often discussed in the social sciences. To explore how this relationship is represented in the practice of conservation in Europe, we considered examples of cultural landscapes, wildlife (red deer, reindeer, horses), and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We found little support, for a dualistic worldview, where people and nature are regarded as separate in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of conservation in Europe. The borders between nature and culture, wild and domestic, public land and private land, and between protected areas and the wider landscape were blurred and dynamic. The institutionalized (in practice and legislation) view is of an interactive mutualistic system in which humans and nature share the whole landscape. However, more dualistic ideals, such as wilderness and rewilding that are challenging established practices are expanding.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day Europe, wilderness conservation and rewilding are not valid for the whole landscape, although it is possible to integrate some areas of low‐intervention management into a wider matrix. A precondition for success is to recognize and plan for a plurality of values concerning the most valid approaches to conservation and to plan for this plurality at the landscape scale.  相似文献   

19.
Zoos and aquaria, often regarded as preservation-cum-entertainment enterprises, are also actors in the effort to curb the biodiversity crisis: raising awareness, supporting conservation, and conducting research. We assessed trends in zoo and aquaria research topics and study organisms over time worldwide. For the zoos and aquaria registered in the Species360's Zoolog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World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 we compiled metadata on their research published in the peer-reviewed literature indexed in Scopus and carried out a keyword frequency analysis. The production of scientific papers by zoos increased at a much faster rate than the average accrual of scientific papers in the literature. Evolution of research themes ran parallel to that of biological sciences (e.g.,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genetics or increased awareness about conservation). The focus of 48.5% of zoo-led research was on vertebrates, of which mammal research was 33.7%. Whether zoos are effectively contributing to conservation may still be debatable, but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ir institutional efforts to increase knowledge about the species in their c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