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濒危物种法》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冬 《世界环境》2006,(3):44-47
一般而言,对濒危物种实施法律保护是世界各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的核心.从世界范围看,美国的濒危物种保护法律制度是极有特色和卓有成效的,其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较为完善和成熟.对其进行研究对我国的濒危物种保护立法有较大的借鉴意义.鉴于此,本文对美国濒危物种保护制度的核心--联邦《濒危物种法》(the Endange red Species Act)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的物种保护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美国保护地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出的保护地体系是世界性的保护地管理体系,而美国以国家公园系统为代表的保护地管理体系,是世界上最为科学、完善的体系之一.本文结合文献,介绍IUCN体系的定义、分类及美国保护地体系的管理现状,分析IUCN体系在美国的应用情况.研究美国的保护地体系建设,对于同样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大国的中国,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2000年5月6日发布行政命令,指示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制订相应法规更好地保护海域、海岸带和海水水质.克林顿还要求其他联邦机构加强保护海洋资源,建立“海洋保护区”(MPAS)网络并在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内建立一个海洋保护区中心来协调这方面的工作.克林顿还指示商务部长和内政部长制订计划永久性地保护西北夏威夷群岛的珊瑚礁(它占美国水域珊瑚礁的70%).克林顿总统要求商务部和内政部在2000年8月底前会同夏威夷州听取公众意见后定出计划.白宫在宣布行政命令时说,虽然克林顿政府已采取“重大举措”保护海洋资源,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肯特·雷德福,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研究所主任兼保护策略部副主席,1955年生于中国台北.雷德福曾在佛罗里达大学任教,之后在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工作.1997年,他开始在WCS工作,并在2002年出任该研究所主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水质量整体改善,但全国采用统一的溶解氧标准易导致不同地区水体欠保护或过保护.美国拥有相对完善的溶解氧标准体系,在综述了美国溶解氧基准标准制定体系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我国溶解氧标准现存的不足及美国溶解氧标准制定对我国的启示.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通过分析不同溶解氧暴露情况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针对淡水和海水2种栖息地环境,对冷水和温水物种及其不同生活史阶段分别制定溶解氧基准值.美国各州参照溶解氧基准,考虑社会经济、反降级政策等因素,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分别制定了保护指定水体功能的溶解氧标准值.我国现行的溶解氧标准值,主要参考国外发达国家标准制定,缺少对我国溶解氧背景浓度和水生生物溶解氧敏感性的基础研究.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溶解氧基准标准,需在综合考虑我国气候、地理条件等自然因素对溶解氧影响基础上,开展水生生物对溶解氧敏感性、栖息地环境对物种及溶解氧浓度影响的相关研究工作,并综合考虑反降级政策,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6.
郑殷恬 《世界环境》2011,(3):106-106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John James Audubon)1785年出生于海地(1851年去世),成年后移民美国,是美国著名的画家、博物学家,他绘制的鸟类国鉴被称作“美国国宝”,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美洲鸟类》被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而且一版再版至今.19世纪的美国文化领域深深地留下了奥杜邦的烙印.如今奥杜邦这个名字已经演变为一个包含野生动物、生态保护等含义的文化名词.  相似文献   

7.
美国海洋保护区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美国一些主要的海洋和海岸带法律的基本要求,这些法律制度为美国的海洋环境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其中多个涉及海洋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但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多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使得法律实施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为此,包括海洋保护区建立与管理等的海洋政策新建议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9月18日,是世界水质监测月.这个保护水资源的项目自2002年在美国兴起,到2007年,已经有52个国家的几万人参与了进来.  相似文献   

9.
美国空气质量标准历程回顾美国的《清洁空气法》已有40年历史。该法案被视为美国历史上保护公共环境最为有效的工具。自该法案实施以来,成功减少了机动车和工业生产等排放的污染物。在该法案的保护下,美国的整体空气质量优于国际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关于臭氧空洞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已列入“十大环境问题”之一,早在1984年开始,南极春季(即9月至11月)平流层中出现了臭氧空洞,其后,美国“雨云—7号”气象卫星观测到这个“洞”大如美国,高愈珠峰,臭氧已经被破坏掉一半以上,不仅如此,目前全球各个纬度平流层的臭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保护臭氧层已刻不容缓.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并设立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臭氧是地球大气的一种正常成分,含量仅占空气总量的百万分之几,且主要分布在上空10至40公里范围内,它的总量常以厚度来表示:cmSTP(标准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或Dobson单位(多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