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壳聚糖对溶液中Mn^2 、Fe^2 、Cu^2 、Zn^2 4种常见微量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通过吸附率、溶液pH等参数,表征了壳聚糖的吸附能力及其对离子的选择性吸附,其选锋性次序为;Cu^ 2>Zn^2 >Fe^ 2>Mn 2,为壳聚糖处理污水中的微量金属离子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壳聚糖衍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具有线性硫脲基和羧基双官能团的改性交联壳聚糖颗粒树脂 (CNCTS)对Cu2 、Ni2 和Co2 的吸附特性及机理 .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对Cu2 的吸附量为 2 4 0mmol/ g ,Ni2 为 1 6 0mmol/ g和Co2 为 3 10mmol/ g .它们的差异可能与离子的构型和络合体的配位相关 .在 3种离子混合溶液选择性吸附中 ,对 3种离子的吸附性与对单种离子的吸附性是一致的 ,该化合物对Co2 具有优良的选择吸附性 .经用 0 1mol/L的盐酸洗脱再生 3次后 ,该颗粒状树脂的吸附性能下降率极小 相似文献
8.
9.
在壳聚糖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在稀酸脱钙阶段加入少量的助剂A,改过去室温浸泡16h~24h为30℃下搅拌3h,反应物质量比为10%HCl:助剂A:蟹(虾)壳=3.5:0.5:1;在浓碱脱乙酰基阶段加入少量助剂B,改过去115℃下反应6h为105℃下反应2h,反应物质量比为40%NaOH:助剂B:甲壳素=4:0.2:1,使壳聚糖的制备成本较原工艺下降了49%,制备时间缩短了1半,产品的主要性能参数(脱乙酰度、粘度、分子量等)均达到或超过美国Sigma公司同类产品(Chitosan,C-3646)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用固定化生物材料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固定生物法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的特点 ,生物材料的类型 ,生物材料的选择 ,固定化方法及进行水处理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离子与依诺沙星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光分析法是利用物质的荧光性质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文章应用荧光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重金属离子Cu2+、Pb2+及Mn2+与喹诺酮类药物依诺沙星(ENX)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2+、Pb2+及Mn2+对ENX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利用Stern-Volmer关系式计算了ENX与重金属离子Cu2+、Pb2+及Mn2+之间的猝灭常数KSV及结合位点数,根据热力学参数(自由能变ΔG、焓变ΔH、熵变ΔS)确定了ENX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该研究为探讨环境中重金属离子与ENX的作用机理和环境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絮凝剂对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絮凝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研究了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MBF)对高浓度重金属离子模拟废水的絮凝作用。采用的方法是将10mLMBF分别加入到100mL含Fe3+、Al3+、Pb2+、Zn2+、Ca2+和Mg2+的模拟废水中,分析MBF对不同重金属离子(浓度范围100~1000mg/L)模拟废水的絮凝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离子模拟废水经MBF处理后,出现明显不同的絮凝现象;随着废水重金属离子浓度增大,絮凝处理效率降低;废水经MBF处理后pH值比原水pH值下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沉淀浮选法对矿山井下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铅、铜、锌等离子有很高的去除率,处理后的地下水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回用要求和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铅铜混合浮选精矿中,铅、铜品位分别达到30.2%和16.3%,具有极高的资源回收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采用海绵铁填充的SBR反应器,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外加Mg2+、Mn2+、Cu2+、Zn2+和Al3+等金属离子对生物海绵铁体系去除污水中COD、NH3-N、TP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Mg2+、Al3+对生物海绵铁体系对COD、NH3-N、TP的去除效率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较良好的水平;Zn2+对体系去除NH3-N及低浓度的Mn2+对体系对TP的去除都存在时间-浓度累积效应;Cu2+对生物海绵铁体系对COD、NH3-N特别是对TP的去除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为探究金属离子(亚铁离子、铁离子、二价铜离子、二价锰离子)对电化学氧化降解废水中4-CP的影响。采用自制的圆形电化学反应器,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金属离子来探究对4-CP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的研究表明,亚铁离子具有较好的催化强化效果,平均催化效率可达24%,且Fe(Ⅱ)最适宜投加量为1.5mmol/L,催化效率可提高31.5%。另外其他三种金属离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为Mn(Ⅱ)>Fe(Ⅲ)>Cu(Ⅱ),且当Mn(Ⅱ)投加量为3.0 mmol/L时,完全抑制4-CP的电化学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