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山东半岛城市群相对资源承载力与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其2000-2004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③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较明湿,淄博、日照处于超载状态,其它处于富余状态;④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小协调发展是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潘再东  韩美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2):145-146,175
以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分别选取山东省和济南市作为参照区域,计算了1996-2003年长清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资源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经济发展缓慢;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不协调发展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并结合库区实际扩展了传统指标体系,改进了权重算法,研究了2001-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生活水平的相对承载力与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动态演变过程.研究表明:①近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综合承载力偏低,人口严重超载.②随着库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承载力严重不足.③库区相对资源承载力空间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对把握库区资源承载力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三峡库区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分布,合理有效配置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选取甘肃省和武威市为参照区域,分析了1995-2009年民勤县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土地资源是民勤县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1995年以来民勤县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富余且较稳定,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超载且上升缓慢,综合承载力处于轻度富余状态;民勤县正处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人口密度小、经济发展不足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1996—2005年河北省土地资源、经济资源的相对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并分析了其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河北省综合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经济资源承载力于2004年后呈现富余状态,经济资源成为河北省的主要承载资源;②与环渤海的其它4省市相比,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③河北省内11个地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存在着地区差异。通过河北省相对承载力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河北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相对承载力分析方法,分别以全国和河南省作为参照区对商丘市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①在研究时段内商丘市综合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超负荷状态,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承受着巨大的压力;②商丘市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始终大于相对经济发展承载力,土地是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③资源超载比例较高,但总体呈减少趋势。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商丘市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对策和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安全维系着国民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过生态系统承载力条件下的一种安全发展模式。以中国大陆29个省市为例,研究了中国各省区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而计算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安全度。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均衡现象,超载与盈余并存;多数省份处于接近或超过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临界值,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整体状况及区域内部差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因素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14年山东省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全省和17个地级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资源环境本底脆弱导致山东省资源环境承载力不高,综合发展指数为0.33;17个地级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序参量可分为4种类型,呈现出北部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区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区位和自然条件因素、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人才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  相似文献   

9.
四川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四川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地区的生态平衡与稳定。对四川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监测预警,是四川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研究认为,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可分为现状预警和趋势预警两种类型。基于此假设,针对重点开发区和市辖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扶贫开发区等四类区域,基于线性变换的数学方法,构建了四川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预警模型。模型以生态、环境、经济多指标相结合,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预警;以具有强烈资源环境优劣指示性的指标,作为限制性指标,进行单指标预警。最后整合多指标综合预警结果和单指标预警结果,作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预警最终预警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新疆人口不断增长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了分析,指出了人口增长过快是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引起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新疆地区同样存在着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不够协调的问题。但由于新疆为待开发地区,今后在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上比内地一些省区尚有较大余地,并对如何协调发展提出了几点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3月1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提到的资源一般是指自然资源。从当前世界发展趋势看,自然资源虽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甚至起到某种决定性作用,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取决于社会经济资源对自然资源的作用效率。在现代社会中,资源的概念迅速扩展,人们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环境和生态全球化趋势,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资源、人口、经济、环境、生态、社会等越来越明显地交织在一起。"垃圾"作为一种资源类型,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决策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通过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垃圾增长的正相关关系,分析了城市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的操作原则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黄贤金  周艳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6):36-42,54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发展战略决策的基础,对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土地资源承载力向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发展,再到近年来以土地开发强度为特征,以及基于供给能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兴起的历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单一资源走向各类主要自然资源、环境要素及综合要素的承载力评价,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但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存在更多地关注承载的极限容量,对发展容量的关注不足;缺乏具有普适性、可推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及方法体系等问题,其研究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需在承载力从极限容量向发展容量转变,形成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强化以空间开发利用为特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此深化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实践应用研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及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食物型人口承载力的基础上,把河南焦作地区设为研究区域,依据耕地资源、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的历史状况,运用相关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研究区域未来30年不同情景下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可能变化过程进行了多情景模拟分析。研究表明: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以何种发展情景及人口消费水平,焦作地区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均为富载状态,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②本区域在理想情景与适中情景发展模式下,耕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均能超过现在的承载能力;③从模拟结果看,理想情景为最优方案,但考虑到研究区域的现状发展水平,适中情景发展模式可能更具操作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在系统分析城市人口承载力内涵基础上,运用“可能-满意度”法,在多目标条件下预测未来可支持合肥市健康发展的适度人口规模.结果表明:①城市供水、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医疗是合肥未来人口承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②经济资源是未来人口承载力的主要“推力”,而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形成了人口承载力“拉力”.③预测2020年,合肥应将人口规模控制在593万人以内.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分析了2005—2014年天水市及各区县的各类相对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无论以全国还是以甘肃省为参照区,2005—2014年天水综合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且整体呈减小趋势,但综合承载力在2009年以后呈增加趋势。以甘肃省为参照区,天水各区县相对资源承载力仅有清水县一直处于富余状态,而在超载区县中,甘谷县的超载尤严重;以天水市为参照区,呈超载状态的有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县。其中,甘谷县、武山县超载较严重,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呈富余状态。天水各区县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并且其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较大,因此为保证天水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适当增加耕地资源、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分析了2005—2014年天水市及各区县的各类相对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无论以全国还是以甘肃省为参照区,2005—2014年天水综合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且整体呈减小趋势,但综合承载力在2009年以后呈增加趋势。以甘肃省为参照区,天水各区县相对资源承载力仅有清水县一直处于富余状态,而在超载区县中,甘谷县的超载尤严重;以天水市为参照区,呈超载状态的有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县。其中,甘谷县、武山县超载较严重,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呈富余状态。天水各区县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并且其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较大,因此为保证天水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适当增加耕地资源、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  相似文献   

18.
人口、资源、环境是城市和谐发展的三大基本支撑要素。通过计算广州适度人口、验证库兹尼茨曲线、计算生态足迹等,分析了广州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支撑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人口规模、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基本都已接近峰值,城市发展面临着有史以来的最大压力,而且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弱化,但环境总体质量趋向于好转,库兹尼茨曲线正在向其倒U形的右半部分过渡。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广州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更加关注自然资本。  相似文献   

19.
人口容量预测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和重要内容。本文将基于经济和资源环境这一多目标体系,通过经济增长与就业率间的一般规律对关乎人口经济生存的就业岗位预测,以及对基于满足区域环境生态效应的绿地、水面积限制因子的估算,给出城市适度人口的新算法。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计算结果表明:闵行区2020年经济人口容量介于210万与250万之间,而基于满足生态效应的土地资源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80万到230万之间。基于经济与环境资源的综合适度人口容量范围为196~232万。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种类多、门类齐全、数量丰富,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但我国是一个有着12亿人口的大国,同时又是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有限。人均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很少,许多方面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我国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162种,按国际矿产品价格和国际水平的总回收率计算,其中45种主要矿产的潜在价值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是世界第三大矿产国。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2,仅居世界第80位左右。此外,作为工业化动力的能源资源,我国的煤炭已探明储量居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